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含解析).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含解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主题解说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仕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而归隐者对噪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斜阳:一作“斜光”。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诗的核心(诗眼)是一个“_”字。诗人以_手法,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_图。2.试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阙题注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_和_。4.尾联中的“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这里却用来形容日光,请探析其中的反常之妙。答: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沧浪亭宋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注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5.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答:6.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答: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7.“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8.赏析画线句子的写景特色。答: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湖北山家施闰章注路回临石岩,树老出墙根。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呼鸡过篱栅,行酒命儿孙。去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注施润章:清代诗人,顺治十八年,分守湖西道。康熙六年,清廷裁撤道使,被罢官。次年春,诗人东游吴越,此诗大约作于游历途中。9.这首诗的体裁是_,从内容上看,本诗可以说是一篇诗体的_。10.请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答:答案精析1.归白描田家暮归2.前面八句的场景描写,为末尾两句做铺垫,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3.闲深4.体现了诗人闲居之处乃幽静闲逸之所在,与上文中的深山密柳相照应。绿柳掩映着白日的光辉,滤成月色般的清辉幽幽,使日光少了一分耀目,多了一分平和。与诗人内心的闲隐情怀相契,体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名利束缚,求得一心清净,向往真正愉悦的归隐生活,以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5.描写了太湖山水的凄清寂静、烟雾迷蒙、扁舟归晚和落日风雨等不同景象。以眼中实景渲染了全词气氛。景物描写烘托了词人的心境。景物及其意蕴的丰富性,为下阕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6.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身当壮年而憔悴已老。欲隐而不甘。苦闷而无奈。7.抒发了作者欲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8.景中寓情。作者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生机,“堪题”“偏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色彩鲜明,用词准确。如用“红”“黄”写叶、菊的不同颜色;用“满”“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叶的数量、菊的形态。景致描绘由远及近,有层次感。一、二句写全景,是远景;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