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PPT课件.ppt_第1页
《蒲松龄故居》PPT课件.ppt_第2页
《蒲松龄故居》PPT课件.ppt_第3页
《蒲松龄故居》PPT课件.ppt_第4页
《蒲松龄故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 蒲松龄故居:聊斋 柳泉 蒲松龄墓园 聊斋园 蒲松龄书馆:绰然堂 振衣阁 万卷楼,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腐败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属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独具地方特色。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包括资料在内达到500余件。其中,蒲松龄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龄纪念馆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景点有聊斋复原陈列、蒲松龄生平展室、蒲松龄著述展室、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斋故事彩塑展、馆藏名人字画展、回顾展。,。,蒲松龄生平展室:该展室以图文并茂的版面配合展橱实物,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生平的几个重要阶段,聊斋志异大部创作于此,蒲松龄著述展室:展出的主要版本有聊斋志异手稿影印件等共三十余种近百册。,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该展览展出了聊斋志异约二十种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历年版行的聊斋志 异版本,大致介绍了聊斋志异在国外流传的情况。,聊斋故事彩塑展:这个展览精选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的故事,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馆藏名人字画展:该展室展出了郭沫若、老舍、田汉、叶圣陶、胡厥文、王昆仑、刘海粟、俞平伯、钱伟长、赵朴初、阳翰笙、聂绀弩、吴组缃、端木蕻良、王力、吴作人、启功、范曾、周而复、张友渔等绘制的一大批名人字画,共六百余件,聊斋,原有东向大门一间,正房三间,东西廂房各一间,方正石及乱石墙基、青砖柱门窗、草顶、小青瓦接檐,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去世后,其故居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至其十世孙蒲文魁时,因故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聊斋仅剩残墙四堵。1948年,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即派员了解聊斋故址及蒲墓的毁坏情况。1953年,山东省文化局派著名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对聊斋故址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于1954年拨专款修复了蒲松龄故居。1958年,淄博市文化局成立了由当地干部参加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并将聊斋正房开辟为展室,陆续征进并展出了蒲松龄使用过的或与蒲松龄有关的文物、资料。此后,聊斋又历经数次维修。1977年,当时的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蒲松龄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保护遗址还有柳泉和蒲松龄墓园。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和瞻仰蒲松龄的文化圣地。,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雅古朴的庭院。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绿树成荫。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穿门北折是两厢的庭院。房内,“聊斋” 牌匾迎门高悬,匾下挂着蒲松龄七十四岁时的肖像:他眉头紧锁,好像在思索下一篇文章;他手捋胡须,好像在感悟人生百态;他嘴唇上扬,好像在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所用过的物品。一九七七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泉,柳泉 又名满井,在淄川区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载,早年井中清泉涌流,外溢为溪,大旱不涸,古称满井。最初蒲家庄也由此得名满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而村始易为今名。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相传蒲松龄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酷爱此地,自号“柳泉居士”。1980年,柳泉旁新建草亭、凉亭,井口围加了栏杆,井旁“柳泉”石碑为著名文学家沈雁冰所踢写。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龙王庙,也叫满井堂,庙西庑原有新建龙王庙碑一块,碑文系蒲松龄所撰。现庙已无存,碑已移存蒲氏故居内。,蒲松龄墓,蒲松龄墓位于淄川区蒲家庄东南约500米处。墓地四周系砖石砌围墙,内松柏树10株古木阴翳,郁郁葱葱。墓院系蒲氏老林,内有古墓几十个,蒲松龄墓在墓园北侧,封土高约两米,墓穴呈头向西南,足向东北之势。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后学张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脚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建立沈雁冰撰写的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碑。,聊斋园,聊斋园位于淄川蒲家庄村东,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部分。艺术陈列馆共三个展室:第一、二展室陈列反映蒲松龄生活的诗词、文稿及颂扬蒲松龄的图画、诗歌、书法等艺术作品;第三展室展出了18组蒲松龄生平塑像,形象逼真。“狐仙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包括共笑亭、留仙桥、柳拉碑、奇幻门、聚仙峰、卧狐、独眼狐等景观。“石隐园”内建有远心亭、同春堂、迟月亭、九回廊、文梓树、蔓松桥、霞饴轩及各种石景等,并有假山、怪石及花草。“聊斋宫”内有罗刹海市、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艺术雕塑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再现了蒲松龄笔下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观狐园”内有各种狐狸1400余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蒲松龄书馆,蒲松龄书馆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西南昆仑路旁、王村镇西铺村西铺大街。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先生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三十二岁时,应好友毕际友公元一六七九(康熙八年)至一七0九年(康熙四十八年)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三十余载。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一年),先生在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七十一岁高龄时,才撤帐归里田园,连续教了三十八年的书。在漫长的三十八年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栖身于王村西铺的高墙内,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领衔伴读在绰然堂,可以说,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绰然堂,先生一生从教。他经常结合幼年学生的接受能力,专意编写与教学有关的通俗读物。如他在58岁时,编写了两部这样的书。一是著小学节要,对当时塾馆所用的道德教材删繁就简,取其中精要缩编而成。二是选编了宋七律诗选,对其教学所用的宋诗去粗取精,择选 佳句,选择了22首作为学习宋诗用。先生教书,有别于其他人多数的塾馆教书先生。他厌恶旧式教学那种墨守成规的死记硬背,不满故弄玄虚的“师尊”,毅然与学生平等相处,诚心以待,既悉心教育引导学生刻苦攻读学业,又不压抑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纯洁童心。正是这种实际感受,使他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绰然堂会食赋。赋文幽默,风趣,生动描述了孩子们每当吃饭时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的场面。 据记载,绰然堂曾于”清光绪三十年倾圮“,今在原址重建是以纪念蒲松龄创作写书育人三十年之业绩。,振衣阁,转过“绰然堂”向北,正对的是省书法家朱学达题“振衣阁”门前楹联上书:万卷书当南面窗、一帘风拂北窗凉。这是在绰然堂后修建的一幢与之对称的砖木结构双层楼阁建筑,阁上花窗雕棂,舒朗明快;阁下朱红漆柱承托重荷。整个阁的外壁饰有飞檐、禅兽、雕栏、花棂。“振衣阁”是“毕尚书府”藏书之地,有万卷诗书”,可供先生任意博览,成了先生的文库。它为先生搜挟奇闻异事、著书立说提供了不少文献资料。因此,素日里的软事传闻便很快在天才的笔下“遂以成篇”。 这振衣阁是先生写作的地方,先生知识渊博,却屡试不第,一生怀才不遇,从而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决心以志怪的艺术,假笔于花妖狐魅、精灵怪异以超尘绝俗的笔,游刃于鬼狐世间,抒发自己内心愤郁的情感,并暴露和鞭挞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