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案.doc_第1页
教案: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案.doc_第2页
教案: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案.doc_第3页
教案: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案.doc_第4页
教案: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高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学案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教材处理意见知识内容要求第1课 书法概述2课时(1)中国书法的特点(2)中国书法的发展(3)中国书法的类别第2课 书写工具与材料1课时(1)文房四宝第3课 篆书知识与书写指导3课时(1)篆书知识与赏析(2)篆书书写指导第4课 隶书知识与书写指导3课时(1)隶书知识与赏析(2)隶书书写指导第5课 楷书知识与书写指导3课时(1)楷书知识与赏析(2)楷书书写指导第6课 行书知识与书写指导3课时(1)行书知识与赏析(2)行书书写指导考试与总结2课时1、通过书法模块的学习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实际表现水平。2、教学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互相观摩、单独辅导、组织小型展览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3、展览形式可分为作业展览和作品展览两大部分。作业展览是根据教学计划和步骤,选择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作品展览是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规定内容,完成作品,在学期中及学期末举办作品展示活动(展览形式是在专业教室墙上悬挂展出和专业教室门口展板上展出或以展板的形式举办中心展览)。4、教学进度以书法种类为单位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5、教学内容本学期的书法教学主要以基本笔画的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同时,把笔画应用到简单的字当中。美术选修毛笔书法模块学习方法一、学会用笔。笔:笔有四德,尖,圆,齐,健。下尖上圆如锥,纵向受压力有基础支撑。整个毛笔象刀的横断面,所以有用笔如刀之说。齐直锋毫至尖顶,含墨凝聚密贴形成真空不易散锋。健是有良好的弹性,能紧随提按而变化。 笔锋就是一个点,笔提按变化,点的直径也随之变化。点运行留下各种弧线,直线的痕迹。正如:人行走,奔跑,跳跃都会留下痕迹。古人的运输工具-独轮车,千古不变“中锋行笔”。 不能把书法理解成单纯的线条,这黑色的痕迹上,有作者丰富的思想动机,结构,章法审美等等,以及身体各部运动能力,利用工具熟练程度等等。二、学会分析笔划的走向。三、学会分析字帖。在书法中点和线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一个个变化多端的汉字, 书法作品总起来说, 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1、整齐一律。在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 字距、行距的整齐一律, 能给读者以清楚、稳定醒目之感。王羲之批评宋翼的字“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平整、前后齐平”,则是书法家高水平的要求。古人所说 “先求平易, 后求波澜”是练习书法过程中的最基本规律, 也是书法从美学角度的最基本要求。2、对称。认识对称的美学规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性。古希腊一位美学家指出:“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 也完全遵循了对称的美学规律,如“田、木、平、中、里、基、量”等字。在绝大多数对称的汉字中, 有一条中竖为轴, 左右两侧均等, 如“十、士、申、半”等, 有些字没有中心线也显示出对称, 如“曲、晶、亚、晋、双、林、显”等字。3、平衡。对称的形态自然是平衡的。在书法作品艺术的创造中, 更多的形态显然不对称, 但却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显然更自由活泼、富有变化。在武术中有一种醉拳, 习武者的动作看似颠颠晃晃, 其实身体保持着高度的平衡, 因而特别具有美感。写字也是如此, 动中求稳, 险中求绝, 才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欣赏价值。第一课 文化瑰宝 艺苑奇葩 书法概述高二年级 美术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汉字毛笔书法是世界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特点、发展以及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去了解。通过学习书法的发展,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使学生从单纯的“用毛笔写得字”中走出来,领略毛笔书法的真谛。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教学重点1中国书法的特点2中国书法的发展教学难点如何让平时远离传统文化的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书法。教学方法图示与讲解、演示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书法绘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节选播放复活的军团,让学生从探索、考古纪录片中领略文字不仅是纪录语言的文字,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并从中得知秦代的文化、历史、生活。1、节选播放复活的军团。2、秦代的信、家书是用什么材质写的?竹简木椟。 纸在汉代发明后,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节约用纸,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一份力量。1、带着老师的提问观看纪录片,在影片中找出答案。基本部分文化瑰宝 艺苑奇葩 书法概述一、 “书法”. “法书”与“书法艺术”书法:广义指从古至今那些显示在各种载体材料上的汉字书迹。狭义的书法指那些用毛笔书写秀美的、有观赏价值的书迹。法书:历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著名的书迹、作品,往往为人们反复临习、模仿,成为人们师法的“样本”,因此被称为“法书”。书法艺术:基于古今优秀汉字字迹显示出很高书写技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人们从观赏的角度,把这些书迹视为一种艺术作品,因此成为“书法艺术”。二、中国书法的特点。1、实用与审美的结合2、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3、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三、中国书法的产生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产生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殷商时代中国书法的源头。四、中国书法的发展(1)先秦书法大篆甲骨文(卜辞)、青铜文(金文、吉金文)、石刻文、帛书与简书。(2)秦代书法小篆(3)汉代书法隶书(竹简木椟、丝织品)(4)魏晋南北朝书法楷书、行书、草书成熟(纸张代替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代表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5)隋唐书法楷书、行书、草书,但楷书为最高成就。代表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6)宋代书法文人崇尚行草。代表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7)元代书法赵孟頫(8)明代书法台阁体吴门派放逸书风(大幅草书)(9)清代书法馆阁体扬州八怪(10)近现代书法实用功能减弱,审美价值逐渐凸显。五、中国书法的类别(1)按字体来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而篆、隶、楷为“正体”,而行、草为草化形式。(2)按照字迹显示的材料来分甲骨文、金文(青铜铭文)、简牍书、石刻文、纸本文。(3)按书法风格来分欧体、柳体、颜体等。(4)按照书法的幅式、形式来分中堂、斗方、条幅、条屏、对联、横披、扇面、册面等。1、投影课件。2、思考问题并提问:l 什么是书法、什么是法书、书法艺术?l 中国书法的特点:1、实用与审美的结合。2、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3、一种“有意味的形式”。l 思考:为什么说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呢?l 中国书法的产生甲骨文。l 中国书法的发展,了解每个时代的文字形态、不同的书写材料,以及出名的书法家。什么是台阁体? 台阁即内阁,指朝廷的办事机构。皇帝重用善书法的文人。朝廷各类应用文字,多用规整的小楷,楷法精到纯熟,这类书法被称之为台阁体什么是馆阁体?清代馆阁体脱胎于明初的“台阁体”,本为宫廷起草诏诰等公文所用楷书书体,后应用于科举之中。特征:乌黑、方正、光洁、大小均匀。l 中国书法的类别1、打开课本第2页,在课本中找出问题的答案,鉴赏课本中的图片。2、思考:为什么说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呢?3、从书本中找出什么台阁体?什么是馆阁体?结束部分总结:1、我们今天整体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产生、发展与类别,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我的书写意识。作业: 1、为下周的书法课程准备工具:笔(兼毫、硬毫),纸(生宣)延伸:1、 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一下中国书法的发展,在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张书法(需图片,向同学们投影),按组展示。教学反思第二课 笔墨纸砚 文房清玩 书写工具与材料高二年级 美术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2. 通过对书法导言、书写工具、材料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所要学习的中国书法,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书写工具与材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3. 提高学生对书法中国这一传统只是的了解,中国书法做为一种文化与艺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毛笔、墨汁、宣纸的性能。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教学重点了解文房四宝教学难点如何让平时远离传统文化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讲解、展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毛笔、宣纸(生宣)、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奥运会标。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书法之前,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认识一下中国书法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1、导入:8月24日奥运在北京落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红底白字运用的是中国哪种传统艺术么?白字是我们中国文字的哪种字体呢?红底白字是中国的篆刻艺术。印章中的“京”字是篆书,篆书是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上最早出现的汉字字体。 “京”是舞动的北京。2、什么是文房四宝?3、那么,接下来的我们要进一步来了解书写工具与材料。1、根据奥运标志,发表个人的见解。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基本部分笔墨纸砚 文房清玩 书写工具与材料二、 笔毛笔由笔管和笔毫两个部分组成。软毫羊毫、鸡毫硬毫狼毫、猪毫兼毫用硬毫和软毫配制而成的笔毫为“兼毫”二、墨。1、概说2、墨的历史3、墨的分类 固体墨和液体墨 黑墨和彩墨 实用墨和观赏墨三、纸1、概说2、纸的历史3、纸的分类四、砚1、投影课件。2、如何分辨毛笔的不同?软毫羊毫、鸡毫硬毫狼毫、猪毫兼毫用硬毫和软毫配制而成的笔毫为“兼毫”3、如何挑选一支合适自己的笔?尖笔毫锋颖,尖锐乳锥齐笔毫润开后毫毛整齐圆笔头圆润丰硕,如圆锥状健毛笔劲健有力,富有弹性4、湖笔: 产于浙江湖州,自元代湖州制笔业崛起。湖州善琏镇更以制笔闻名。1、打开课本第59页,思考问题,鉴赏。2、如何分辨毛笔的不同?结束部分总结:这节课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书写工具与材料,学会为自己挑一支毛笔。作业: 1、为下周的书法课程准备工具:笔(兼毫、硬毫),纸(生宣)延伸:1、 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一下中国书法的发展,在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张书法(需图片,向同学们投影),按组展示。教学反思第三课 劲健稚拙 古雅天真 篆书知识、赏析与书写高二年级 美术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学习篆书的发展、特征以及对篆书名作的赏析,让我们了解篆书作为中国文字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形态。2、通过对篆书名作的深入鉴析,提高学生对篆书书法的认知,并体会中国书法的渊源,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篆书的特征、发展。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教学重点1篆书的特征与鉴赏2篆书的书写教学难点如何让疏于毛笔书法学生从练习实践中体会篆书书写。教学方法图示与讲解、演示相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篆书的知识与赏析,第二、三课时篆书的书写)教具准备课件、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书法课本、毛笔、宣纸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节选播放复活的军团,让学生从探索、考古纪录片中领略文字不仅是纪录语言的文字,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并从中得知秦代的文化、历史、生活。1、节选播放复活的军团。2、秦代的信、家书是用什么材质写的?竹简木椟。 纸在汉代发明后,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张的浪费等于砍伐树木,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会节约用纸,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一份力量。1、带着老师的提问观看纪录片,在影片中找出答案。基本部分劲健稚拙 古雅天真 篆书知识、赏析与书写三、 什么是篆书在中国文字史上,篆书是最早出现的,点画单纯,有的字是具某种象形因素的古老的汉字字体,是先秦时代、秦代和汉前期通行的正体汉字。篆书又分大篆和小。大篆是指秦代统一前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简牍文等。小篆则是秦代规范化的篆书。二、篆书的发展。1、最早的篆书甲骨文甲骨文,也称“契文”“卜辞”,是商代刻写在龟壳、兽骨上的关于占卜的文字。特点:刀刻、文字大小不一、笔画较细、直多曲少、纵向排列、参差错落。2、金文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工艺的发展,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渐成风气。古人称青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金文”,也称“钟鼎文”。金文多用毛笔先写“范”上,刻出之后用溶化的青铜浇铸而成,所以未必能完全显示出书写墨迹的面貌。3、石鼓文、简牍书、帛书等战国时期4、小篆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经过统一规范的秦代篆书称小篆,又称“秦篆”,是当时官方推行的标准字体。特征:结构严谨、笔画简洁、字形匀称5、东汉时期,篆书的正书地位被隶书取代,但仍常被用于一些庄重的书写。三、篆书名作赏析(1)四祀弋其卣铭铸造于商纣王四年。(2)墙盘铭西周恭王时期,“盘”在上古是用于盛水的器物。(3)散氏盘铭西周厉王时的青铜器。清代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馆。(4)虢季子白盘铭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清代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5)侯马盟书盟书是各诸侯或卿大夫之间盟誓的记录。1965年出土于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写在玉片上,真实地保留了春秋晚期的毛笔笔迹。(6)石鼓文春秋战果时期的秦国石刻,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7)虎符古代帝王调动军队的信物。(8)邓石如唐诗集句四、篆书的特征1、笔法单纯直、弧两种笔画,笔笔中锋,粗细一致。笔画以圆画为主,多方圆无方折。2、字体略长字形长方,结构严谨,追求对称。3、章法变化篆书奠定了汉字纵向排列。五、篆书书写指导:1、篆书的笔画由粗细一致的直画、弧画组成。起笔、收笔要藏锋,圆润而无尖角。行笔要平稳,写得粗细一致。自始而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横要写平,竖要写直。2、篆书的结构:偏旁书写结字原则横平竖直、左右对称、上下正直、分布均匀。3、掌法工稳统一一、投影课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二、思考问题并提问:l 什么是篆书?l 篆书的发展:甲骨文(商时期)金文(商周时期)石鼓文(战国时期)简牍书帛书小篆(秦)篆书被隶书取代(东汉)l 说一说大篆包括哪几种类型的文字,它们的载体材料和成字方式有何不同。甲骨文(龟壳、兽骨)刀刻、文字大小不一、笔画较细、直多曲少、纵向排列、参差错落金文(青铜器)金文多用毛笔先写“范”上,刻出之后用溶化的青铜浇铸而成,所以未必能完全显示出书写墨迹的面貌。石鼓文(石头)简牍书(竹板、木条)帛书(帛)l 鉴赏屏幕中显示的篆书名作,总结归纳篆书的特征。(提问学生)篆书的特征:(1)笔法单纯(2)字体略长(3)章法变化三、小结1、 篆书的发展与特征2、 下节课的内容篆书的书写3、 准备下堂课的工具毛笔、宣纸四、篆书书写指导(笔划练习):起笔、收笔要藏锋,圆润而无尖角。行笔要平稳,写得粗细一致。自始而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横要写平,竖要写直。结字原则横平竖直、左右对称、上下正直、分布均匀。在临习一个字之前要了解这个字的笔画顺序。五、示范篆书“下”字,讲解篆书笔画的运笔中锋运笔,起笔、收笔藏锋。六、随堂指导。七、展示学生的课堂作品,指出书写中存在的问题。1、打开课本第11页,在课本中找出知识点,鉴赏课本中的图片,了解篆书的基本知识。2、说一说大篆包括哪几种类型的文字,它们的载体材料和成字方式有何不同。3、鉴赏屏幕中显示的篆书名作,总结归纳篆书的特征。篆书的特征:笔法单纯字体略长章法变化4、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下堂课需要的书写工具,将宣纸折成长方格。5、观看教师示范,领会篆书书写的步骤。6、分组练习:篆书 “下、之、相、帝、本”,每字练习三次。结束部分总结:1、我们今天整体了解了篆书的发展、特征与书写,希望同学们在平常多多练习,体会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作业:1、 为下周的篆书实践练习准备工具:笔(兼毫、硬毫),纸(生宣)。2、 笔划练习(课堂)3、 练习篆书“下、之、文、相、帝、本”。延伸:1、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一下各个时期篆书的不同形态。教学反思第四课 宽博朴厚 开张雍容 隶书书知识、赏析与书写高二年级 美术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学习隶书的发展、特征以及对隶书名作的赏析,让我们了解篆书作为中国文字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形态。2、通过对隶书名作的深入鉴析,提高学生对隶书书法的认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能力在学习中了解隶书的发展、基本特征与书写。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教学重点1、 隶书的发展和特征2、 隶书的书写教学难点如何让平时远离传统文化的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隶书书写的运笔。教学方法讲解、展示、示范相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隶书的知识与赏析,第二、三课时隶书的书写)教具准备课件、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毛笔、宣纸(生宣)、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在上两节课中我们提到了“帛书”,那请同学们想想什么是帛书?1、导入:在上两节课中我们提到了“帛书”,那请同学们想想什么是帛书?(提问)“帛”是丝织物的总称,帛书就是写在丝织物上的书迹。帛书、简书是汉代主要的书写材料。2、那么,接下来的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在西汉时期取代篆书成为“正体”的隶书。1、想一想什么是帛书?“帛”是丝织物的总称,帛书就是写在丝织物上的书迹。基本部分宽博朴厚 开张雍容 隶书的知识、赏析与书写四、 什么是隶书隶书,又叫“佐书”、“八分”等,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通行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是由徒隶所书,故称隶书。二、隶书的发展战国时期(萌芽)秦、西汉(发展)东汉(成熟)魏晋南北朝(被楷书取代)三、隶书赏析1、石门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刻。特点:点画苍劲自然,粗细变化不大,结体宽博疏朗。2、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是东汉著名碑刻之一。特点:用笔方圆兼备,笔画沉厚凝重,波磔明显,结体端正谨严,字字扁方,字距疏朗,行距较小,排列整齐,极易初学。3、礼器碑又称韩敕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藏于山东省曲阜孔庙,是东汉碑刻中的极品。特点:点画瘦硬匀称又有波磔变化,字体结构严谨而又有开张之势,布局整齐。3、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山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立。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毁于关中大地震,是东汉著名碑刻之一。特点:用笔稳健,法度严谨,波画、捺画、撇画等大多写得较为肥厚,结体平稳规矩而不乏变化,疏朗有致,排列整齐。4、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立,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是东汉碑刻中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特点:点画圆润,粗细长短富有变化,波磔舒展,字结构紧凑而有飘逸婉秀之态,布局疏朗。5、史晨碑此碑两面刻字,碑阳一面称史晨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碑阴一面称史晨后碑,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现藏于山东省曲阜孔庙,是东汉著名的碑刻之一。特点:用笔有方有圆,提按顿挫;点画精到厚实,结构端庄平稳;布局疏朗有致,字距、行距都较大;属于规整秀美一类。6、张迁碑东汉中平二年(186年)立,现藏于山东省泰安岱庙。特点:用笔以方笔为主,字结构因笔画的多寡而有大小变化;字形扁方,布局紧凑茂密,属于朴拙淳厚的一类。7、伊秉绶的隶书伊秉绶(17541815),清代书坛上以隶书而著名。在他笔下,隶书的特征波磔挑脚极不明显,字结构宽博、方正饱满,给人古朴敦厚而又气魄宏大之感。四、隶书的特征1、点画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一般横画略粗竖画略细。长横(波横)、撇、捺最能体现隶书特色的笔画。2、结体扁平长方形结构,多突出一横势的主笔笔画。3、章法纵有行,横又列。五、隶书的书写指导:1、隶书的点画平画逆锋入纸,然后将笔锋转向右行,中锋行笔,收笔时提锋回收。波画行笔要平稳,写得粗细一致。自始而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竖画竖画用笔和平画相同。撇画逆锋入纸,中锋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微微停顿,向右上提笔回收。捺画捺画写法波画相似,只是行笔方向由右改为右下方。捺画大多厚重开张,具有力度,并多做一字中之主笔。点画点虽小,但往往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书写时都要逆锋入纸。转笔由竖画右转而大致为横,末端与波画、捺画相似,用笔渐重,然后再沉稳出锋。折笔由平画转为竖画。弯钩由竖画向左转弯,然后收笔,或出锋或不出锋。2、隶书的结体:横向取势,字体扁方。隶书的偏旁、部首具有相对独立性,书写时应注意将字的每个部分都写好,做适当的安排。隶书字体中多有一偏于横向的笔画为主笔。主笔写得厚重劲挺、开张舒展,其他笔画收敛。3、章法:纵有行,横有列一、投影课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二、思考问题:l 什么是隶书?徒隶是? 为什么用“隶”字称作一种书体? “隶”就是奴隶的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所创造并使用开来的。l 隶书的发展:战国时期(萌芽)秦、西汉(发展)东汉(成熟)魏晋南北朝(被楷书取代)l 鉴赏屏幕中显示的隶书名作,为何我们看到的拓片是黑底白字,什么是拓片?(提问学生)张迁碑l 总结归纳隶书的特征。(提问学生)隶书的特征:1、点画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一般横画略粗竖画略细。长横(波横)、撇、捺最能体现隶书特色的笔画。2、结体扁平长方形结构,多突出一横势的主笔笔画。3、章法纵有行,横又列。三、小结4、 隶书的发展与特征。5、 下节课的内容隶书的书写。6、 准备下堂课的工具毛笔、宣纸。四、隶书书写指导1、隶书的点画:平画逆锋入纸,然后将笔锋转向右行,中锋行笔,收笔时提锋回收。波画行笔要平稳,写得粗细一致。自始而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竖画竖画用笔和平画相同。撇画逆锋入纸,中锋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微微停顿,向右上提笔回收。捺画捺画写法波画相似,只是行笔方向由右改为右下方。捺画大多厚重开张,具有力度,并多做一字中之主笔。点画点虽小,但往往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书写时都要逆锋入纸。转笔由竖画右转而大致为横,末端与波画、捺画相似,用笔渐重,然后再沉稳出锋。折笔由平画转为竖画。弯钩由竖画向左转弯,然后收笔,或出锋或不出锋。2、隶书的结体:横向取势,字体扁方。隶书的偏旁、部首具有相对独立性,书写时应注意将字的每个部分都写好,做适当的安排。隶书字体中多有一偏于横向的笔画为主笔。主笔写得厚重劲挺、开张舒展,其他笔画收敛。3、章法:纵有行,横有列.五、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为我们演示一下隶书“天”字的书写。六、示范隶书“下”字,讲解隶书笔画的运笔中锋运笔,逆锋入纸。六、随堂指导。七、展示学生的课堂作品,总结练习中出现的不足与表现良好的地方。1、打开课本第21页,在课本中找出知识点,鉴赏课本中的图片,了解隶书的基本知识。2、鉴赏屏幕中显示的隶书名作,说一说为什么拓片是黑底白字?总结归纳隶书的特征。隶书的特征:点画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一般横画略粗竖画略细。长横(波横)、撇、捺最能体现隶书特色的笔画。结体扁平长方形结构,多突出一横势的主笔笔画。章法纵有行,横又列。3、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下堂课需要的书写工具,将宣纸折成扁平长方格。4、思考隶书“天”字的书写。5、观看教师示范隶书“天”字,领会隶书书写的步骤。6、分组练习:隶书 “天、水、陵、言、宇”,每字练习三次。结束部分总结:1我们今天整体学习了隶书的发展、特征与书写隶书在西汉时期达到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楷书取代;隶书的结体:横向取势,字体扁方。2希望同学们在课堂的书写练习中体会隶书的书写特征,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作业:1、 为下周的书法课程准备工具:笔(兼毫、硬毫),纸(生宣)。2、 练习隶书“天、水、陵、言、宇” ,每字练习三遍。延伸:1、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一下隶书的发展(程邈造隶书的传说),在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一张书法(需图片,向同学们投影),按组展示。教学反思第五课 工稳精到 端严方正 楷书知识赏析与书写指导高二年级 美术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学习楷书的发展、特征以及对楷书名作的赏析,让我们了解楷书的点画、结体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2、通过对楷书名作的深入鉴析,提高学生对楷书书法的认知,并了解中国书法的变化与发展,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能力1习过程中了解楷书的特征、发展,区分不同书法家的不同字体形态。2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教学重点1楷书的特征与鉴赏2楷书的书写教学难点如何让疏于毛笔书法学生从练习实践中体会楷书书写起笔、收笔藏锋、运笔等。教学方法图示与讲解、演示相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楷书的知识与赏析,第二课时楷书笔画的练习,第三课时楷书的练习)教具准备课件、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书法课本、毛笔、宣纸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甲骨文“臣”字。甲骨文中的“臣”是被挖了眼睛的奴隶。1、同学猜猜黑板上这个甲骨文是什么字?汉文的变化、发展到我们今天所广为运用的文字形态是? “臣”,甲骨文具有象形意义,而我们今天所广为运用的是楷书,自楷书成为正体后,汉字就没再出现新的正体,楷书是最为实用的汉字形态,那么楷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是楷书,了解它的特征、发展。1、带着老师的提问思考问题。基本部分工稳精到 端严方正 楷书知识、赏析与书写五、 什么是楷书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八法齐备、结体方正,继篆隶之后广泛使用和流行的又一种汉字“正体”。楷书按字形大小分为大楷、中楷、小楷。二、楷书的发展。东汉时期(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取代隶书成为通行的正体汉字)隋(完全成熟)唐(高峰)明清(中楷广行,小楷纯熟)三、楷书名作赏析(1)华度寺碑唐初楷书大家欧阳询所书,刻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李百药撰文。特点:点画含蓄,结字中宫收敛,外画伸展,字势偏长,有凛然英俊之气。(2)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楷书代表作,是唐楷的典范作品。特点:用笔圆润俊朗,结字庄重肃穆,秀雅。(3)雁塔圣教序碑刻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共21行,每行42字,是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之一,现在陕西西安大雁塔下。特点:点画细挺劲健,有隶书的笔意(4)严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祖父颜勤礼所写的神道碑,刻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现藏西安碑林。颜真卿,其书法开创雄强书风,为盛唐气象的代表作之一,世称“颜体”。特点:点画刚健雄厚,细笔遒劲,粗笔浑厚。结体宽裕,外紧内松,上密下疏。(5)玄秘塔碑刻于唐会昌元年(841年),共28行,每行54字。藏于西安碑林。柳公权,其字体挺拔劲崤,结体外紧内松,用笔凌利劲健,点画顿挫规整,骨力内含,法度谨严,布局茂密,为“柳体”楷书代表作一,是唐楷中的精品。(6)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墨迹,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三门记是赵孟頫(12541322年)晚年的作品,用笔多方,遒米稳健,字体雍容宽博,于规整刚健中见秀媚。四、楷书的特征1、点画精到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八种,此八种笔画的写法称“八法”。楷书以此八种点画组成汉字,一点一画,不可率意,起笔收笔,笔笔精到,中锋侧锋,一丝不苟,提按使转,有“法”可循。2、结体方正楷书字形大都追求方正和规整,在方正、匀称、规整中讲求字体的变化。3、章法规整竖成行,横成列。五、楷书书写指导(九成宫):1、楷书的笔画点画笔锋侧起向左上行,随着折笔转向右下方,驻笔后顿出点的最宽厚处,然后提笔轻轻向左上方收笔回锋,外形如三角形。横法长横,起笔笔锋逆入,略向左折,使其呈方头,然后运笔向右,收笔时笔毫略向右上方轻轻顶毫,后向右下方拖笔平收。竖法笔锋先由下向上逆行,然后顿笔成方,提笔转成中锋下行,于末端驻笔、顿笔再轻轻回锋上行收笔。如果时悬针竖,则是再末端将笔锋轻提后收笔。撇法逆锋入纸,先向上折,顿笔后转笔锋,向左下方运行时逐渐提笔,然后撇出,要注意力送撇画末端。捺法逆锋入笔,先向左上折,再转笔锋向右下方行笔,稍驻顿笔,拓满、铺开,然后调整笔毫提笔出锋。运笔速度、力度随势而变,大抵起笔较慢,中段运笔稍快。至捺脚处又速度放慢。钩法竖钩:竖画运笔至下端准备出钩,稍驻略顿,挫笔后向左上方折,稍作停顿,向左平推出钩。竖弯钩:保留了隶书“雁尾”之形。挑法挑法运笔方式有两种,或直入锋切成方笔,或逆入转成圆笔。笔势由左下向右上,笔画由粗到细,要求峻整锋利。折法折画,指的是改变运笔方向,由弯曲或折转而成的笔画。2、结字:如“千”字,欧体左短右长,长横略微上斜。如“九”字,横弯折钩舒展开张和竖撇的内敛使“九”字具有飞动之势。如“深”、“德”、“虑”字,笔画间或参差穿插紧密,或紧左疏右,或重心右移。3、掌法安排:大多横成列,竖成行。掌法疏朗布局茂密一、投影课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二、思考问题并提问:l 什么是楷书?l 说说楷书的发展:东汉时期(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取代隶书成为通行的正体汉字)隋(完全成熟)唐(高峰)明清(中楷广行,小楷纯熟)l 鉴赏屏幕中显示的楷书名作,总结归纳楷书的特征。(提问学生) 元代书法家 赵孟頫楷书的特征:点画精到结体方正章法规整三、小结7、 楷书的发展与特征8、 下节课的内容楷书的书写9、 准备下堂课的工具毛笔、宣纸四、楷书书写指导:起笔、收笔要藏锋,圆润而无尖角。行笔要平稳,写得粗细一致。自始而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横要写平,竖要写直。结字原则横平竖直、左右对称、上下正直、分布均匀。在临习一个字之前要了解这个字的笔画顺序。五、以点画来讲解楷书笔画的运笔和书写(教师示范)。六、小组示范,随堂指导。七、“永”字的书写八、展示学生的课堂作品,指出练习中同学出现的问题。九、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示范一下楷书“方”字的书写。十、分析刚才那位同学的书写过程,并示范楷书“方”字,讲解楷书笔画的运笔中锋运笔,起笔、收笔藏锋。十一、小组示范“方”,随堂指导。十二、展示学生的课堂作品,指出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起笔收笔,字的结构。1、打开课本第31页,在课本中找出知识点,鉴赏课本中的图片,了解楷书的基本知识。2、简单谈谈楷书的发展概况。3、鉴赏屏幕中显示的楷书名作,总结归纳楷书的特征,并说说欧、颜、柳、赵楷书的不同印象。楷书的特征:点画精到结体方正章法规整4、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下堂课需要的书写工具,将宣纸折成正方格。5、课本37至39页,楷书笔画笔顺的练习点、横、竖、撇、捺、挑、钩、折,每个笔画练习三遍。6、分析“永”字,并练习。7、观看同学为我们示范一下楷书“方”字的书写,指出其写得好的笔画与不好的笔画。8、观看教师示范,领会楷书书写的步骤。9、分组练习:楷书 “方、中、运、光、贞”,每字练习三次。结束部分总结:1、我们今天整体了解了楷书的发展、特征与书写,希望同学们在平常勤于练习,体会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作业:4、 为下周的行书实践练习准备工具:笔(兼毫、硬毫),纸(生宣)5、 练习楷书“方、井、中、令、运、光、贞、勃”延伸:2、 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更进一步了解一下不同书法家所写的楷书的不同形态。2、学会临摹楷书:临摹是学习书法德基本方法和路径。要选字形较大、点画清晰且法度谨严的著名碑帖,先学唐楷。临摹之前,仔细读帖。揣摩字的用笔、结字的方法和规律,对字形的大小、偃仰、疏密、纤浓,蕴藉于心,真正做到“意前笔后”。精临和通临相结合。教学反思第六课 清丽流便 洒脱自然 行书书知识、赏析与书写高二年级 美术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学习行书的发展、特征以及对行书名作的赏析,让我们了解篆书作为中国文字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形态。2、通过对行书名作的深入鉴析,提高学生对行书书法的认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能力1、 在学习中了解行书的发展、基本特征。2、 加强动手能力。情感在学习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性情的同时开阔视野。教学重点3、 行书的发展和特征。4、 行书的书写。教学难点如何让平时远离传统文化的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行书的运笔起笔、行笔。教学方法讲解、展示、示范相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行书的知识与赏析,第二、三课时行书的书写)教具准备课件、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学具准备毛笔、宣纸(生宣)、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导入:1、在上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楷书的知识和书写,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这句话很形象地指出了楷书笔笔精到、工整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将来学习行书,行如行是如何的呢?我们通过这节课来了解行书。1、导入: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如何来理解这句话?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今天的学习(提问)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这是一种比喻。如果把楷书比喻成一个人站立的话,那么行书就像人在行走,草书就像人在奔跑。这非常形象地指出了行书点画或减或连的特征。1、想一想“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这句话的意思。基本部分清丽流便 洒脱自然 行书的知识、赏析与书写六、 什么是行书行书,又称“行狎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楷书便捷化的书写形态。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这是一种比喻。如果把楷书比喻成一个人站立的话,那么行书就像人在行走,草书就像人在奔跑。二、行书的发展与代表书法家:东晋时期(成熟) 王羲之 王献之唐 颜真卿、李邕 宋 宋四家元 赵孟頫明代 文徵明、董其昌清代 傅山、王铎三、行书赏析1、兰亭序(唐冯承素摹本)纸本,是王羲之给兰亭诗集所作的序言,被称为“天才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特点:字字独立,笔笔规整,点画精到,字与字之间顾盼生姿。2、祭侄文稿唐朝颜真卿书,行草墨迹。颜真卿侄季明殉难于“安史之乱”,这是颜真卿在乾元元年(758年)所写祭文的草稿。特点:字迹圆劲挺拔,墨色时枯时浓,字形大小不一,结构时聚时散。3、黄州寒食诗帖牙色纸本,行草书。苏轼的这篇诗卷,字迹前小后大,笔迹匀净流丽,峻拔大气。3、云将军李思训碑唐朝李邕撰文并书。特点:此碑字体瘦劲挺拔,笔力雄健,富有动感,行气疏朗,布局奇宕而又匀称,是行书中的佳作。4、兰亭帖十三跋赵孟頫书,纸本,作于至大三年(1310年),该跋是赵孟頫57岁时,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书于兰亭序帖后的跋文。小行书,因多次写成,故字形大小不一,但书风统一。特点:用笔含蓄,骨肉匀净,结体雅洁严谨。5、苏轼重九词董其昌书,纸本。董其昌书法崇尚天真平淡,书写往往率意,提按轻带,时多侧锋,在漫不经意中流露出一种雅致、虚静的高远的意境。特点:此轴行书,笔画清秀,用笔圆润,墨色淡雅,结字温恭平和,风格清丽,潇洒闲适,字距、行距阔绰,舒展。四、行书的特征1、点画或减或连行书简化了楷书的点画,减少了起笔收笔,用笔如草,或断或连,灵活自如,书写快捷。2、结字规整中求变化。行书讲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呼应、平衡、避让、疏密,在追求整体的协调中显示单个字大小变化。3、章法行书章法,竖成行而横不成列,讲究行气,注重字与字上下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布局上显示规整中的率意与自然。五、行书的书写指导:1、点画横、钩侧锋起笔,中段调锋,收笔藏而不露。撇、捺行笔要平稳,写得粗细一致。自始而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点、钩点的变化最大,不同的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