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冲突及解决.doc_第1页
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冲突及解决.doc_第2页
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冲突及解决.doc_第3页
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冲突及解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冲突及解决一、行政诉讼与信访制度在解决问题中的一致性行政诉讼程序与信访程序是救济当事人行政合法权益的两种并行不悖的程序,不但不相互排斥,反可相互促进。(一)目的相同。信访是解决“官民”纠纷的非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是解决“官民”纠纷的法律制度,其根本目的都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二)范围上有交叉。信访救济的范围比较广泛,相比信访而言,行政诉讼受案的范围要小得多。信访反映的问题可能是个案问题,涉及某个具体行政行为,也可能是某个领域集中暴露的系列问题,信访反映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问题也许是不合理不规范的,有些是违法违规的。而对于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只能严格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受理案件。(三)信访是行政诉讼的“补丁”。信访就像电脑的“补丁”软件,可以弥补法治的漏洞和缺陷,又像英国的“衡平法”,可以调节法治严格的刚性。二、行政诉讼与信访制度在解决问题中的区别(一)案件受理主体不同。信访工作机构既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职能部门,更无处理权限。而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必须是人民法院,且其享有行政审判权。(二)纠纷解决的方式不同。信访解决纠纷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简便、灵活。只要有利于纠纷的解决,从案件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而行政诉讼只能依照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行使审判权。(三)时效和处理程序不同。行政诉讼法设定了诉讼活动严格的有效期限,从而约束了诉讼活动主体的行为。其处理程序上从一审到执行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信访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公民可以任何时候提出,可以“从黑发告到白发”。其处理程序上不是很规范,简单讲就是“怎么有利于案件处理就怎么做”。(四)法律后果不同。公民只要提起行政诉讼就会带来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信访只能是“督办”。三、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和冲突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信访热、诉讼冷”。为什么群众热衷于信访而不愿提起诉讼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与信访程序、诉讼程序有关。信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听取民声、反映民意、化解纠纷、监督行政机关的有效途径。信访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通过法定的形式,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向国家和政府表达意志的自由。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这一规定包括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之后对最终结果不服,就不能通过信访程序再加以解决。只能向检察、审判机关上诉、申请再审或申诉,不能向信访机构申诉。信访程序是行政程序,不是诉讼程序,自然无法解决。否则就违背了行政不能干预司法的依法行政原则。信访程序终结并不是案件的终结,司法救济才是最后的底线。(二)与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有关。目前,对基层的信访工作基本上是实行一票否决,对上访人员所在的单位及辖区领导追究责任多,对无理上访人员的制裁措施少,成为“压力型信访”。一旦出现上访案件,不问上访原因如何,便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在这种责任追究制度下,各级领导“害怕”群众上访,一旦发现有上访事件或苗头,不问是否有理,就采取劝说、拦截、专车接回等软硬措施予以制止。有的甚至对上访者奉若神灵,对其反映的问题一个批示甚至一句话就了结,处理过于随意。并且对其迁就照顾,慷国家之慨,法外施恩,以达到使其不再上访的目的。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矛盾的正确解决,也容易吊起其他信访人或非信访人的“胃口”。导致解决了一个旧案,引发出十几个、几十个新的案件。甚至使旧案变积案。信访人抓住领导怕上访的心理,以上访为筹码,要扶领导满足其要求。看到别人上访后在短期内得到可观利益,更坚定了他们的上访决心。(三)与信访制度的特性有关。信访与诉讼相比具有简捷(寄一封信、跑一趟、网上填一填)、高效(处理信访案件没有法定程序,有时领导一句话就解决问题)、实惠(为防止重访,可能会违法满足其要求)、成本低(信访不收费)等特点。且行政诉讼只考虑合法性,而信访更多的考虑合理性。这直接导致当事人首选信访而不愿诉讼。四、行政诉讼和信访制度矛盾冲突及解决(一)规范信访事项有权处理部门的“办访”程序。从基本事实的调查到处理意见的执行都要进行相应的规范,解决办访过度随意、灵活问题。但也不能设定像诉讼那样的严格程序,失去信访的优势。(二)健全考评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要求,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压实责任的同时要给基层“减压”,变“压力型信访”为真正的“责任信访”。(三)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相对而言,信访人是弱势群体,本身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依法、有序、理性维权的意识淡薄。只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才能做到依法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