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情分析考点展示考试要求考题列举考查热度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2017浙江4月选考,27(选择)2015浙江10月选考,29(选择)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c2018浙江4月选考,26(选择)2016浙江10月选考,28(选择)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2018浙江11月选考,27(选择)2016浙江4月选考,29(选择)2016浙江10月选考,28(选择)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性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对点训练1(判断)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案F。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 B C D答案C解析错误,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错误,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不能等同。考点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因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提醒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对点训练3(判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答案F。这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没有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A B C D答案A解析中“只有国家才能缓和”的表述错误。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5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S索恩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因为他们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和发现引力波方面的贡献。引力波开启了人们认识宇宙的新途径,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新的奇异阶段。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A B C D答案A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改造世界,不选。物质不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而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和总结,错误。易错点一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分提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现象,也可能是意识现象。矫正训练1(判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答案F。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时候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客观实在的事物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 B C D答案C解析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都是对客观存在的荷花的反映,这一反映受制于作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符合题意。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说法错误;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表述错误。易错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提示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性。矫正训练3(判断)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性。()答案F。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性。4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 B C D答案C解析中“从根本上变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知识点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考点1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强调误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提醒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对点训练1(判断)“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答案F。题中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2(2017浙江4月选考)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答案B解析固定不变的制度不能够用来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在行船上刻记号无法找到落入水中的宝剑,材料强调的是变化,应选B。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正确。A、B没有体现不变,排除。材料没有揭示社会意识的变化,D排除。考点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其本身无好坏之分。但规律发生作用时可能给人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给人带来坏的结果。对点训练4(判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答案F。“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普遍性。5(2018浙江4月选考)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6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自然界的客观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意识的创造性A B C D答案B解析自然界是客观的,乱砍滥伐后,连树根都要去挖,这种行为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符合题意,B入选。考点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醒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对点训练7(2018浙江11月选考)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D说法错误。8(2016浙江4月选考)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最近,科学家们终于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表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9扶贫开发是有规律可循的。W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该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和劳务合作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一年来,该县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大幅增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结合材料,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县是怎样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解题思路获取信息设问信息知识范围:运动是有规律的设问指向:该县是怎样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措施类题目材料信息W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该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和劳务合作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调用知识运动是有规律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W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整理答案(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该县在精准扶贫中认真研究县情,从当地实际出发,自觉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W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性地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易错点一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矫正训练1(判断)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答案F。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答案B解析A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故入选;C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无关,故排除;D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易错点二认为人可以创造、改变、消灭规律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但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客观规律。矫正训练3(判断)“引水上山”说明人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答案F。“引水上山”说明人能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 B C D答案B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错误;错误,尊重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课时训练一、判断题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这一观点说明了运动是永恒的。()答案T。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T。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答案F。规律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4规律与规则是一回事。()答案F。规律和规则不同,规则是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主观的。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答案F。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来说,都是客观的。6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利用规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答案T。二、选择题7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答案C解析“异物质”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应选C。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A自然界的物质性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C生产方式的客观性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B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答案C解析题意强调人和沧海都在运动变化,不可能永远静止,C符合题意;运动是无条件的,A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10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下列观点与此命题体现哲理最接近的是()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C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把运动归结为绝对观念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B项符合题意。11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的巨大变化。从书信、电报到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变的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展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趋势是量变和质变矛盾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变的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符合题意;传播方式的变与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的不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符合题意;发展状态是量变和质变,发展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12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 B C D答案A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断地变化,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与观点,故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本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13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答案A解析“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强调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故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事物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说法错误,因为联系具有条件性,故排除。14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因为()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A B C D答案B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故我们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5面对高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这告诉我们()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答案A解析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整个社会,主要强调违背规律从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的知识,故C不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改造,故D错误。16被誉为“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望远镜,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太空生命起源等研究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这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C认识的发展取决于认识工具的进步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答案A解析我国建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A项符合题意;C项“取决于”表述错误;B、D与材料无关。17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C发挥意识对认识世界的促进作用D要树立创新意识,打破枷锁答案B解析漫画中的人是因为懒惰而一事无成,所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B符合题意;漫画与客观规律、创新意识无关,A、D排除;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认识世界有促进作用,C说法错误。18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符合题意;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能够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法错误;人类只能改造自然而不能征服自然,说法错误。三、综合题19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是活跃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动客车融资租赁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应用软件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4年基金从业资格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综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与解析)
- 播控系统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美甲师护理、修饰等)服务技能资格基础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高级焊工技能及安全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杏叶茶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卤素灯制造工艺流程
- NY/T 5006-2001无公害食品番茄露地生产技术规程
- 建设施工企业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记录参考模板范本
- 北京四方世纪科贸有限公司
- 天然气制氢工艺及设备简介课件
- 一个华为客户经理回忆录资料讲解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加药系统改造方案(共6页)
- 内蒙古电网典型事故分析
- 工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doc
- 螺栓各部位的英文名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