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实验通知 动医1:今日下午 1:00 培养基的制备 周六下午 3:20 细菌分离培养 周日下午 1:00 生长表现观察 动医2:今日下午 3:20 培养基的制备 周六上午 10:00 细菌分离培养 周日下午 3:20 生长表现观察 要求同学们全部参加,不许缺科,重大疾病例外。 另:期中考试实验部分计划占1/3左右。,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与免疫遗传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第二篇,免疫学基础,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第四节 免疫应答 第五节 细胞免疫 第六节 体液免疫,第二篇,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第九章,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1. 骨髓(bone marrow) 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一切血细胞均源于骨髓。同时骨髓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前者进一步分化成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等;后者则发育成各种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T细胞的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后,分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7,另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的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腔上囊(鸟类)或骨髓(哺乳动物)发育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骨髓也是形成抗体的重要部位,用抗原免疫动物后,骨髓可缓慢、持久地大量产生抗体,所以骨髓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8,2. 胸腺(thymus) 胸腺的大小随年龄不同而异,相对大小在初生时最大,但其绝对大小则在青春期最大。青春期之后,胸腺实质萎缩退化。 胸腺小叶是胸腺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外周是皮质,中心是髓质。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小鼠在成年后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不能排斥异体移植皮肤,对抗体生成反应也有严重影响。切除成年动物胸腺的后果不太严重。,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9,胸腺的免疫功能: (1) T细胞成熟的场所 骨髓中的前T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先后在皮质和髓质,分化增殖为成熟的具有不同功能的T细胞亚群。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输至全身,参与细胞免疫。 (2) 产生胸腺激素 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小分子的肽类胸腺激素,如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和胸腺体液因子等,它们诱导T细胞分化、增殖、成熟为T细胞。,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0,第九章,3. 腔上囊(bursa) 亦称法氏囊,为鸟类所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性成熟前达到最大,以后逐渐萎缩退化消失。 腔上囊是B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其内诱导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到外周淋巴器官参与体液免疫。腔上囊分泌的囊素对B细胞分化、成熟有重要作用。 胚胎后期或初孵出的雏禽切除腔上囊,则体液免疫应答受到抑制,浆细胞减少或消失,接受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抗体,但切除腔上囊对细胞免疫则影响很小,被切除的雏禽仍能排斥皮肤移植。,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1,第九章,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囊病)及某些化学药物(如注射睾丸酮)等均能使囊萎缩,如果鸡场存在传染性囊病则易导致免疫失败。 二、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次级(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它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淋巴小结等。 这类器官富含捕捉和处理抗原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朗罕细胞等,能速捕获处理和递呈抗原给免疫活性细胞。,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第九章,这些器官起源于胚胎晚期的中胚层,持续地存在于整个成年期,切除二级免疫器官一般不明显影响免疫功能。 1. 淋巴结 遍布于淋巴循环径路的各个部位,以便捕获从机体外部进入淋巴液的抗原。 皮质区中含有淋巴小结(主B细胞),又称囊依赖区。接触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内含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和浆细胞。 副皮质区为淋巴小结和髓质之间。淋巴小结周围和副皮质区(主T细胞),故称胸腺依赖区。,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3,第九章,髓质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中含有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髓窦位于髓索之间为淋巴液通道,与输出淋巴管相通。 淋巴结内免疫应答生成的致敏T细胞及特异性抗体可汇集于髓窦中随淋巴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发挥作用。 猪淋巴结的结构呈现相反的构成,髓质的部分在淋巴结外层。,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4,第九章,鸡无淋巴结,但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有的为弥散性;有的为淋巴集结,如盲肠扁桃体;有的呈小结状等,它们在抗原刺激后都能形成生发中心。 鹅、鸭等水禽类 有两对淋巴结,即颈胸淋巴结和腰淋巴结。 淋巴结的免疫功能 (1)过滤和清除异物作用 侵入机体的致病菌、毒素或其他有害异物,通常随组织淋巴液进入局部引流淋巴结内,淋巴窦中的巨噬细胞有效地吞噬和清除细菌等异物。,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5,第九章,(2)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实质中的巨噬细胞等捕获处理外来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和B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形成致敏T细胞和浆细胞,使生发中心增大。 2. 脾脏 实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贮存红细胞,捕获抗原和生成红细胞,称为红髓;另一部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白髓。 红髓量多,位于白髓周围,由脾索和脾窦组成,含大量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由脾索围成的脾窦内充满血液。,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6,第九章,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称淋巴鞘(主T细胞),称胸腺依赖区。白髓内有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含大量B细胞,为非胸腺依赖区。 脾脏的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等可吞噬清除混入血液的细菌等异物和自身衰老伤残的血细胞等废物。 (2)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当抗原进入脾脏后,淋巴细胞的滞留。使抗原敏感细胞集中到抗原附近,增进免疫应答的效应。,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7,第九章,(3)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脾脏内定居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抗原一旦进入脾脏即可发生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产生致敏T细胞和浆细胞。脾脏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脾脏能产生一种含苏一赖一脯一精氨酸的四肽激素,它能增强巨噬细胞等的吞噬作用。 3. 哈德腺 是禽类眼窝内腺体之一,能接受抗原刺激,分泌特异性抗体,通过泪液带人上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内,成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抗体来源之一。,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8,第九章,4. 其他淋巴组织 包括扁桃体和散布全身的淋巴组织,尤其是黏膜部位的淋巴组织,构成了机体重要的黏膜免疫系统。如消化道、呼吸道和尿生殖道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 5. 骨髓 既是一级淋巴器官,同时也是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比较而言,骨髓产生的抗体总量较脾脏多,骨髓所产生的抗体可占抗体总量的70。,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9,第九章,第二节 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在免疫细胞中,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ICC),主要为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辅佐细胞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的辅佐作用,故称免疫辅佐细胞(Acell)。能捕获和处理抗原以及能把抗原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0,第九章,一、T细胞和B细胞 1. 来源、分布与作用 T细胞和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T细胞和前B细胞。 T 细胞 前T细胞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并可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巡游全身各处。执行细胞免疫功能。,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1,第九章,B 细胞 前B细胞在骨髓(哺乳类)或腔上囊(鸟类)分化发育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又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 B细胞)。B细胞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2. 表面标志 T、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2,第九章,表面受体 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表面抗原 是指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表面分子。 二、K细胞和NK细胞 NK细胞和K细胞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这些细胞直接来源于骨髓。 1. 杀伤细胞(K cell) 简称K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结合,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3,第九章,分布与作用 K 细胞主要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血液和脾脏中。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包括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移植物中的异体细胞及较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等,故K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和移植物排斥反应、清除自身的衰老细胞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2. 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简称NK细胞,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因而称为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靶细胞表面分子的受体结构,通过此受体与靶细胞结合而发挥杀伤作用。,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4,第九章,NK细胞表面也有IgG的Fc受体,凡被IeG结合的靶细胞均可被NK细胞通过其FC受体的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溶解,即NK细胞也具有ADCC作用。 分布与作用 NK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杀伤肿瘤细胞、杀伤病原微生物、排斥骨髓移植细胞。 NK细胞对生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和B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表明NK细胞也有免疫调节作用。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广谱的,因有免疫监视作用。,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5,三、辅 佐 细 胞 对抗原进行捕捉、加工、处理和递呈的一类免疫细胞称为免疫辅佐细胞简称A细胞。由于A细胞将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故又称抗原递呈细胞(APC)。如单核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1. 单核吞噬细胞(M) 单核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表面具有多种受体,例如IgG的Fc受体、补体受体,均有助于吞噬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巨噬细胞表面有较多的MHC类和类分子,与抗原递呈有关。,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6,单核吞噬细胞具有以下免疫功能 (1) 吞噬和杀伤作用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吞噬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处理衰老损伤细胞。巨噬细胞可在抗体存在下发挥ADCC作用。 (2) 递呈抗原作用 在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首先吞噬外来抗原,经胞内酶降解为抗原决定簇小片段,随后这些抗原片段与MHC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片段MHC类分子复合物,并移向细胞表面,以便向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递呈。,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7,第九章,(3) 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 巨噬细胞能合成和分泌5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许多酶类(蛋白酶、溶菌酶)、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和前列腺素、补体等。 树突状细胞(DC)和郎罕细胞(LC) 来源于骨髓,主要分布在脾和淋巴结,无吞噬能力。细胞有MHC类分子、FC受体和C3b受体,可通过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 B 细胞 兼具有A细胞功能,能将某些抗原决定簇递呈给T细胞以引起免疫应答。,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8,第九章,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见12章第3节 组织相容性的概念源于对组织移植排斥现象的研究。发现同中异体细胞或组织移植时,可发生排斥反应。只有遗传性完全相同的动物可以互相移植不引起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所针对的抗原是一种存在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称组织相容性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控制组织相容性抗原结构的基因称为组织相容性基因,该基因为染色体上的一组基因连锁群,不仅编码组织相容性抗原,还控制和调节免疫应答及支配免疫细胞个亚群的协调作用,称该基因连锁群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有三类重要位点:第类位点(MHC类)编码移植反应抗原分子;第类位点(MHC类)编码包括调节淋巴细胞增生和相互作用及免疫强度的基因(包括免疫调节基因);第III类位点(MHCIII类) 编码控制某些补体成分和补体受体产生的基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29,第九章,4. 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 胞浆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统称粒细胞(8r9nulocyte)。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来源于骨髓,其寿命较短,为在外周血中维持恒定的数目,必须由骨髓不断地供应。粒细胞由于有分叶状的细胞核,又称多形核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是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和吞噬功能。细胞表面有Fc及Ob受体。它在防御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分泌炎症介质,促进炎症反应并可处理颗粒性抗原提供给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含有多种酶,尤其富含过氧化物酶。在寄生虫感染及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常见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多。杀伤虫体,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在I型过敏反应中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I型过敏反应,细胞表面有IgE的Fc受体,能与IgE结合,带IgE的嗜碱性粒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引起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皮肤的结缔组织,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和小肠黏膜下组织等中。肥大细胞表面有IgE Fc受体、在I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与嗜碱性粒细胞十分相似。 红细胞 研究表明红细胞和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它具有识别抗原、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递呈抗原物质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0,第九章,第三节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旧称淋巴因子) 是免疫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蛋白质分子。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用。 许多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活化的免疫细胞;第二类是基质细胞类,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第三类是某些肿瘤细胞。抗原刺激、感染、炎症等许多因素都可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且各细胞因子之间也可彼此促进合成和分泌。,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1,第九章,一、种类与命名 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具体包括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 1-14)、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四大系列十几种。 二、共同特性 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生物学活性广泛(表9-4),但它们均具有以下特点: 1一种细胞可产多种 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单一刺激也可使同一种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2低分子糖蛋白 均为低分子量(80000)的分泌型蛋白,绝大多数为糖蛋白。,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2,3短暂产生局部作用 几乎都是在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的活化过程中合成和分泌,短暂地产生并在局部发挥作用。 4激素样活性作用 即细胞因子的产量非常微小,却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活性。在极低浓度水平(10-12molL)时即可发挥生物学作用。 5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需与靶细胞上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后才能介导生物学效应。 6具有多种效应 单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但多种细胞因子常常具有某些相同的生物学活性。除参与机体的多种免疫反应外,有些细胞因子还参与炎症、发热等,甚至影响某些生理活动。,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3,第四节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 1.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等)对抗原的处理、加工和递呈; 2.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T、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最后产生免疫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以及免疫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TD)); 3.并最终对抗原物质和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产生清除效应。,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4,免疫应答的特点 参与细胞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是免疫应答的辅佐细胞,也是免疫应答所不可缺少的。 表现形式 免疫应答的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由B、T细胞介导。 三大特点 免疫应答具有一是特异性;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这与抗原的性质、刺激强度、免疫次数和机体反应性有关,从数月至数年,甚至终身;三是具有免疫记忆。即免疫期。,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5,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程可人为地划分为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1. 致敏阶段 又称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 2. 反应阶段 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此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细胞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Tm和Bm)。这个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6,3. 效应阶段 此阶段是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CTL(细胞毒性T细胞)与TD(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细胞和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些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7,第五节 细胞免疫 特异性的细胞免疫,通过上述致敏阶段、反应阶段,T细胞分化成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一、细胞毒性T细胞与细胞毒作用 细胞毒性T细胞(CTL)识别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胞内菌感染细胞等内源性抗原。 CTL溶解靶细胞主要由其释放的两种物质参与,一是穿孔素,这是导致靶细胞溶解的重要介质;二是淋巴毒素(LT、TNF-),它可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自杀。,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8,二、TD细胞与炎症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TD细胞),其免疫效应是通过其释放多种可溶性的淋巴因子而发挥作用的,主要引起以局部的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即迟发型变态反应。 三、细胞免疫效应 机体的细胞免疫效应是由CTL和TD细胞以及细胞因子体现的,主要表现为抗感染作用,抗肿瘤效应,此外细胞免疫也可引起机体的免疫损伤。,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39,第六节 体液免疫 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而体液免疫效应是由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来实现的。 一、抗体产生的动力学 动物机体初次和再次接触抗原后,引起体内抗体产生的种类,抗体的水平等都有差异。 1.初次应答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也就是某种抗原首次进入体内引起的抗体产生过程称为初次应答。,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0,初次应答有以下几个特点: A.具有潜伏期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在一定时期内体内查不到抗体或抗体产生很少,这一时期称为潜伏期。 B.先IgM后IgG 初次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为IgM,可在几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接着才产生IgG,即IgG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比IgM长。 C.总量低维持短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总量较低,维持时间也较短。其中IgM的维持时间最短,IgG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其含量也比IgM高。,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1,第九章,2.再次应答 动物机体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过程称为再次应答。再次应答有以下几个特点: A. 潜伏期缩短 机体再次接触与第一次相同的抗原时,起初原有抗体水平略有降低,接着抗体水平很快上升(约2-3d)。 B. 总量高维持长 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可比初次应答多几倍到几十倍,而且维持很长时间。 C. 大部分IgG很少IgM 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而IgM很少,如果再次应答间隔的时间越长,产生的IgM越少。,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2,第九章,3.回忆应答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一定时间后,在体内逐渐消失,此时若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物质,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回升,这称为抗体的回忆应答。 再次应答和回忆应答取决于体内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的存在,记忆性T细胞可很快增殖分化成TH细胞,对B细胞的增殖和产生抗体起辅助作用;记忆性B细胞与抗原再次接触时,活化,增殖分化成产生抗体。,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3,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4,第九章,二、抗体的免疫学功能 抗体在体内可发挥多种免疫功能。 1. 中和作用 针对细菌毒素和针对病毒的抗体,可对相应的毒素和病毒产生中和效应。 2. 免疫溶解作用 某些细菌和原虫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可导致菌体或虫体溶解。 3. 免疫调理作用 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则容易受到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4. 局部黏膜免疫作用,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5,第九章,5.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一些淋巴细胞(如K细胞),其表面IgG)的Fc受体,当抗体与相应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结合后,效应细胞发挥其细胞毒作用,将靶细胞杀伤。K、NK、巨噬细胞等。 6. 对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如霉形体和钩端螺旋体,其抗体与之结合后可表现出生长抑制作用。 7. 引起免疫损伤 抗体在体内引起的免疫损伤主要是介导I型(1gG)、型和型(IgG和IgM)变态反应,以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6,第九章,三、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 1. 抗原方面 A. 抗原的性质 B. 抗原的物理状态 C. 抗原用量、接种次数与时间间隔 D. 接种途径 E.佐剂作用 2. 机体方面 A. 遗传因素 B.年龄 幼龄、青壮年、老龄动物等。 C.其他因素 营养、应激、健康状况等。,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7,第8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免疫学?免疫有哪些基本功能? 2抗原、抗原性的概念?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是什么? 3抗原物质成为免疫原的条件有哪些? 4什么是抗原决定簇?如何理解单特异性决定簇与多特异性决定簇? 5怎样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6解释抗原交叉性的合义? 7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是什么? 8图解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分子结构。 9免疫球蛋白Fab片段和Fc片段是如何组成的?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10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哪些特殊结构? 11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如何理解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独特型? 12各类免疫球蛋白有哪些主要特性和免疫学功能? 13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它有何优点? 14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第九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8,感谢观看此片 欢迎指导,END,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49,天津农学院 动物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1,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2,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与免疫遗传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第二篇,免疫学基础,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3,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第二篇,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4,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生来就有,有遗传性,它只能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对异物无特异性区别作用,主要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机体抗微生物物质组成。,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5,2. 特异性免疫因素 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式而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免疫记忆的特点,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在消除病原体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抗体实现,抗体可发挥中和、免疫溶解、免疫调理、ADCC等。 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是TD细胞和CTL细胞。细胞免疫对慢性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病毒性感染及寄生虫病均有重要作用。,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6,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一、 屏 障 结 构 1. 皮肤和黏膜 本身就是一种机械屏障,同时还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皮肤和黏膜有阻挡和排除异物作用(纤毛摆动、泪液唾液气管分泌物的冲洗)。 局部分泌液的作用 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二是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7,2. 血脑屏障 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的重要防卫结构。 3. 血胎屏障 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的一种防卫结构,能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的通过。 二、体液抗微生物因素 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存在有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干扰素等。这些物质对某些微生物有抑菌、杀菌或溶菌作用,若配合抗体、细胞及其他免疫因子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补体。,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8,(一)补 体 1. 补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是正常动物血清中,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具有潜在的免疫活性,激活后能表现出一系列的免疫活性。补体系统是由30多种成分组成,有C1(q、r、s),C2-C9等。 2. 补体的特性 A. 含量稳定 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占血清总蛋白的10,不受免疫的影响。不同种动物血清中含量不一致,其中以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丰富,因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血清做为补体应用。,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59,B. 性质不稳定 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5630min即可灭活,在0-10仅能保持3-4天,在-20以下可保存较长的时间。 C. 非特异性和两面性 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补体系统也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 D. 连锁反应性 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lq外,其他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后,以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0,E. 合成的广泛性 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如肝细胞、巨噬细胞、肾小球细胞、肠道上皮细胞、骨髓细胞、淋巴组织、肺等。但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在血浆中的补体主要来自肝细胞,炎性病灶中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合成。 3.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有在激活物 (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下,补体各成分才依次被活化。,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1,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2,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血作用。 B. 免疫黏附 许多细胞都具有补体成分受体CRl、CR2等,CR1最为重要。覆盖有C3b的颗粒结合到有其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免疫黏附。 C. 调理作用 补体的调理作用是通过C3b和C4b实现的。,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3,D. 免疫调节 可促进ADCC和单核细胞产生IL1,刺激单核细胞释放前列腺素而抑制T细胞增殖。 E. 补体介导的趋化性 在补体级联反应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多个趋化因子,包括C5a等。这些趋化因子对嗜中性、嗜碱性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4,(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 除补体外,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物质尚有溶菌酶与乙型溶素等。 1.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2. 乙型溶素 是血清中对热稳定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膜而溶菌。,第十章,课件002,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65,三、吞噬细胞与吞噬作用 动物机体内广泛存在着各种吞噬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吞噬细胞,主要是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另一类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物理课件
- 移动基站场地租赁与通信基站信号覆盖扩展服务合同
- 离异双方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确认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财产分配及债务承担协议书
- 城市核心区二手住房买卖及租赁综合服务合同
- 骶髂关节影像诊断课件
- CAD三维建模技术指南
- 养殖业市场开拓策略方案
- 工作总结:实现目标的坚晓之默
- 如何帮助中学生体验天生
- 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及工作经历证明(6篇)
- 供应室消毒员培训课件
- 航拍无人机转让协议合同
- 线虫病疫木及异常枯死松树处置方案枯死松树清理服务投标方案(两套方案)
- 电影院转让协议合同
- 花瓣儿鱼试题及答案
- 华为员工行为规范
- 2025-2031年中国第三方认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癌性伤口护理个案分享
- 一般纳税人成本核算流程
-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 奇妙的动画》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