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研究_第1页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_第2页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_第3页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_第4页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血性脑梗死研究进展,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由isher等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术语。 临床上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随着和的广泛应用,已由尸检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评价与争论,更引起了人们对的重视。,1 病 理 的病理改变是在缺血坏死的脑组织中有多处点状至片状出血,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出血灶,好发于灰质(皮质、基底节、丘脑),白质出血少。可分为以下两型,毛细血管型出血:发生在累及大脑皮质的周边部,在皮质或皮质下,出血灶为点片状,直径由针尖大到1cm,暗红色,边界清,均匀、弥散分布,镜下可见以一个管壁水肿的毛细血管为中心,周围有一圈红细胞,为环形出血。多个环形出血连成不规则形出血。毛细血管增生,呈枝芽状生长,部分扩张成圆形和囊状。部分被挤压成裂隙状。二者均可见管壁破裂,周围大量红细胞堆积。,小动脉型出血:多发生于基底节区附近,出血灶近梗死中心部,表现为血肿,多为单发、圆形,直径28cm,呈暗红色,与周围梗死组织边界清楚。镜下见出血灶内大量圆形,饱满的红细胞挤压周围脑组织,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中层弹力纤维断裂,管壁破裂出血。,2 发生机制 2.1 闭塞血管再通 动脉被栓塞后,闭塞远端的血管发生缺血性改变,继而麻痹扩张及血压下降,使栓子推向远端,或栓子破碎崩解向远端移动,阻塞于更细小的动脉分支,原被阻塞的动脉恢复正常的血循环及压力,血液可自发生缺血性改变的动脉中漏出,甚至在血压作用下使其破裂出血。,2.2 侧支循环形成 动物实验证实,良好的侧支循环是发生的必要条件。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后,周围组织水肿,一方面使其中的毛细血管受压发生缺血坏死及内皮损害;另一方面局部形成新生侧支血管以代偿梗死区缺血,病程第2周后脑水肿消退,在闭塞血管再通及侧支血管作用下,坏死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同时因新生血管管壁发育不全,受血流冲击后也可发生出血或渗出,引起梗死周围点状和片状出血。,3 危险因素 3.1 梗死面积及水肿程度 大面积脑梗死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大面积脑梗死发展为的几率是52.9%71.4%,是小面积脑梗死的12倍。梗死后脑水肿越重,占位效应越明显,越容易发生,且一旦发生出血量越大。,3.2 梗死部位 皮质梗死较皮质下梗死更容易并发,这与皮质梗死多为较大动脉闭塞,易于再通,梗死、水肿范围较大,侧支循环丰富有关。 3.3 血糖升高 高血糖加重局灶缺血性脑损害,可使梗死灶增大,脑水肿加重,使梗死后出血增多。在动物实验中,高血糖可使出血机会增加5倍,出血范围大25倍。其机制相当复杂,可能与高血糖时梗死局部酸中毒使血管内壁受损,毛细血管易破裂出血有关。,3.4 血压升高 无论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相对高的血压能使梗死灶周围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缺血性损伤的血管破裂出血。,3.5 抗凝、溶栓治疗 美国国家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研究表明,应用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症状出血率各为20%和3%,致死出血率分别为2.9%及0.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国内有研究表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脑梗死早期应用降纤治疗者中,组明显多于非组,说明抗凝、溶栓治疗是的易发因素。,4 诊 断 4.1 临床表现 临床报道占脑梗死的5.8%43%,而病理报告(包括镜下出血)占脑梗死的80%,且多与脑栓塞,尤其是心源性脑栓塞有关。一般发生于脑梗死后121,以第620最多,发生越早,病情加重的比例越大。除原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之外,可出现病情加重,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或原有意识障碍程度加深、脑膜刺激征,甚至脑疝形成等病情恶化的表现。但也有接近20%25%的患者无病情恶化的征象。,4.2 头颅和检查 和是诊断的最重要无创性检查。在头颅上可表现为以下三型:中心型,往往梗死灶较大,楔形分布,出血量相对较大,高密度团块,出血灶位于病灶中心,出血多者,高密度区不均匀,几乎覆盖整个梗死灶,周围水肿加重,占位明显。边缘型,梗死灶可大、可小,出血的高密度影呈带状、弧状、断续环状,出血量一般较小。混合型,以上二者兼而有之,往往以其中一型表现为主,以中心型为主者稍多。,在头颅上的表现因检查时间距出血时间不同,可有以下三期表现:急性期,1呈高信号、2呈低信号。亚急性期,1、2均呈高信号。慢性期,1、2均呈低信号。由于传统对超早期脑出血不敏感,而头颅可在起病后即刻发现幕上出血或较明显的后颅窝血肿,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首选检查为。,但可明确显示亚急性期因值降低而难以发现的出血灶,且数日后也能发现出血降解产物,故反复行头颅检查对诊断的准确性几乎接近尸解结果。随着功能性和快速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研究表明,对梗死后的出血性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及检测价值,对脑梗死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4.3 脑脊液检查 当出血累及大脑皮质或脑室系统时,检查脑脊液可见红细胞,特别在发病早期脑脊液未见红细胞,症状加重后复查发现红细胞时更有助于的诊断。,4.4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可对某些病例提供诊断线索,可发现原闭塞血管再通或原梗死部位血管腔内的阴影缺损,偶见对比剂外渗到出血区而有助诊断。,4.5 诊断依据 诊断为脑梗死,特别是心源性脑梗死的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头颅或提示有梗死后出血。脑血管造影提示闭塞血管再通。经手术或尸检证实。,5 治 疗 5.1 停用有关药物 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溶栓、抗凝治疗是的促发因素,故应立即停用溶栓药、抗凝药、扩血管药、扩容药以免出血加重、血肿扩大。,5.2 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中,由于出血压迫周围脑组织及梗死灶内脑细胞代谢障碍,脑水肿较为常见,占位效应明显,颅内压升高,甚至中线移位、形成脑疝导致死亡。,王德生等的尸检发现,17例死亡者中有12例死于脑疝。故积极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常用20%甘露醇250,每隔48静脉滴注。此外,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速尿、 七叶皂甙钠、10%甘油、静脉滴注血浆、白蛋白等药物。用药期间需准确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适当补充氯化钾,定期查肾功能、电解质,防止出现严重肾损害和电解质失衡。,5.3 止血药的应用 在发病机制上不同于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在梗死区内血管通透性增加情况下血管再通,血液外渗所致,故可在发现的37适当应用止血药,防止出血加重。常用药物有6 氨基己酸48 或止血环酸0.30.5 ,分别加入液体静脉滴注。但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防止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继发血栓。,5.4 调控血压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14内的早期病死率以及远期预后与患者血压呈“”形曲线关系,即当收缩压在140180mmHg,病死率最低,预后最佳,血压过高(180mmHg)、过低(140mmHg)均明显增加病死率,预后较差。,患者血压升高主要与颅内压升高有关,单纯降低颅内压已可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但若血压过高可予适当降压,使其维持在原来水平的80%或150 /90mmHg左右。,5.5 应用脑神经保护药 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营养和能量制剂:维生素、 酪氨酸、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复新、都可喜、 腺苷蛋氨酸等。自由基清除剂:皮质醇、甘露醇、维生素和等。,钙通道阻滞剂:已经广泛使用的心痛定、异搏定等在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差,近年来认为尼莫地平能较好的作用于脑血管,常用40mg,每日3次口服。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已研究出的拮抗剂有抗受体(如 801、右吗南、氯胺酮)、抗受体(),显示可减少神经元死亡,有明显脑保护作用。,5.6 手术治疗 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扫描为单个较大血肿的病例,如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心肺功能尚可,无严重并发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5.7 并发症处理 可发生在一般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其治疗方法和脑出血所致并发症基本相同,但在处理消化道出血时,应注意全身性应用止血药必须与的止血治疗相平行,切忌过量。可予2受体阻滞剂,口服或鼻饲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局部止血,减少全身性应用止血药的剂量。,5.8 康复治疗 一般经过3周以上的系统治疗,患者病情渐趋稳定,血肿已处消散期,脑水肿明显减轻,此时,可给予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促进患者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对的治疗,至今已有许多被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然而尚未确证哪一种方法或药物能获得最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