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11ppt课件_第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11ppt课件_第2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11ppt课件_第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11ppt课件_第4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1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葛艳青,What/why/how,What:是什么 现象学、症状学与诊断分类学/观察/客观 Why:为什么 病因病理学/理解/深刻、全面(系统、动态) How:怎么办 治疗学/干预/实效,内容,一、变态心理学 1.关于变态心理学 2.正常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4.常见精神障碍 二、健康心理学 1.关于健康心理学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3.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4.压力与健康,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知识点1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 1.并存 2.互相转化 3.精神障碍心理活动全部异常 4.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疾病的表现是存在齐志星损害)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 1、对象: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 具体研究:定义、发生机制、表现类型、各类型的性质与特点、危害。 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1、开端:希波克拉特 体液说 心理异常是有害体液流入大脑的结果。 2、欧洲中世纪,宗教势力盛行认为心理异常是魔鬼附体 3、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神经科学和医学不断发展开始从神经系统及功能的角度认识心理异常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1、精神分析的理解解释 基本前提: 1)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 2)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起因 理论观点: 1)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力比多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自我防御机制防止焦虑的能力 对心理异常的说明: 1)心理健康的充要条件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2)人格异常是性心理发展“退化”和“固着”的结果 3)“自我”在处理“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中,是人体验着焦虑。 4)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制非理性冲动,压制不住就产生心理异常,2、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 洛夫:以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人的心理异常现象。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之间的冲突。 3、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异常是“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心理异常的最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是人的“基本焦虑”。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一、生物性功能:保障人顺利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二、社会性功能:保障人在社会环境中正常交往,肩负社会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三、精神性功能:保障人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更有效的生存环境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分区 1、医学标准:心理异常缘于脑功能失调,脑部有病理变化存在。 2、统计学标准:常态曲线上,偏离平均值的两端为心理异常。 3、内省经验标准:以病人或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判断心理异常。 4、社会适应标准: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确定心理异常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1、了解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的目的: 精神科医生诊断精神障碍并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进行转介 2、心理咨询中如何对待有精神障碍的人 1)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消除之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2)目标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非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常见类型: 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免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等多见。 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张啊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 单纯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退缩、懒散为特征,预后不良。 二、偏执型精神障碍 妄想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特点:1)在两周内急性起病,2)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4)在23个月内痊愈。,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又称感情性精神障碍,以明显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一、躁狂发作 特点:情绪低落、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二、抑郁发作 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 三、双相障碍 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 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混合状态,第三单元 神经症 神经症: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共同特征:自知力充分、社会功能相对完整、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一、恐怖症: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和特定恐怖 二、焦虑症: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 三、强迫性障碍 又分强迫症,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强迫性穷司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观念对立 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 四、躯体形式障碍 1、躯体化障碍:以变化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无器质性病变。 2、疑病症:无器质性病变,他人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惑。 3、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器官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五、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三、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一、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分裂性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陈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 5、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 6、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严格和完美无缺。 7、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紧张、需要被人接纳和喜欢,对拒绝和批评敏感,习惯性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机,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8、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无助。,二、性心理障碍 包括三种类型 1、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癖 2、性偏好障碍:恋物癖、异装癖、露阴癖、摩擦症、性虐待与性受虐待 3、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有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一、进食障碍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 二、睡眠障碍: 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 三、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 第七单元 癔症 一、分离性障碍 二、转化性障碍: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本书的定义:指各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许又新(1988)提出的三标准 1、体验标准: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状态 2、操作标准:考察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社会功能 3、发展标准:对个人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 需要将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二、郭念锋(1986)提出的十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效率周期变化的特点 4、意识水平:反映在注意力品质的变化上 5、暗示性:情绪和思维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 6、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正常的能力 7、心理自控力:对自身精神活动的控制能力 8、自信心: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 9、社会交往:正常与人交往的表现 10、环境适应能力: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感念的区分 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功能、不包括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不正常: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健康心理: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不健康心理:在非常规条件下,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时的心理活动。 三、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用途 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别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二、效度 所谓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 三项指标: 1、症状学效度 2、预测效度: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和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3、结构效度: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1、有因:有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 2、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二个月,不足三个月 3、有度 A、可控:不良情绪反应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B、社会功能:基本持续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 C、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仅仅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相似的刺激也不引起此类情绪反应。,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的现实刺激引起,体验者痛苦情绪。 2、长时:不良情绪反应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三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社会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不仅仅效率下降。 4、不可控制: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智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脱。 5、反应对象被泛化,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1、心理冲突变形 2、九分评定为45分,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一单元 概述 一、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二、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变化 2、患者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一、压力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适应:人们付出努力对生存环境所发生变化的应对,就叫适应。包括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对事件性质和强度的评估;对自我能力的评估 二、压力源的种类 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2、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要的内在和外在事件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1)纯社会性事件 2)自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三、压力源的测评 1、社会再适应量表 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相比较无关 3、知觉压力的测评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1、双趋冲突 2、趋避冲突 3、双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按强度分)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压力和继时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 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 灾难症候群: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 三个反应阶段:(1)惊吓期(2)恢复期(3)康复期,二、压力的适应 适应压力分为三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应对压力经历此三个阶段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GAS) 1、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此阶段主要是胜利反应。 2、搏斗阶段:权利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消除、适应压力亦或退却。 1)生理、生化指标表面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处于被控制状态 2)内在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 3)敏感、脆弱,个体情绪反应强烈 3、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无法继续抵抗压力,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一、压力的临床后果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压力后的反应性疾病 压力致病机制: 1、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2、器官敏感论: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