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申请经验(转)被大家鉴定的的可能有点长,大家可以看后面写essay的tips.挺好的.docx_第1页
耶鲁大学申请经验(转)被大家鉴定的的可能有点长,大家可以看后面写essay的tips.挺好的.docx_第2页
耶鲁大学申请经验(转)被大家鉴定的的可能有点长,大家可以看后面写essay的tips.挺好的.docx_第3页
耶鲁大学申请经验(转)被大家鉴定的的可能有点长,大家可以看后面写essay的tips.挺好的.docx_第4页
耶鲁大学申请经验(转)被大家鉴定的的可能有点长,大家可以看后面写essay的tips.挺好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耶鲁大学申请经验(转)被大家鉴定的的。可能有点长,大家可以看后面写essay的tips.挺好的。2012年04月03日 16:01:50 之前录取结果刚出来时就答应了一些朋友写经验介绍,结果拖到现在才写因为申请整个过程中牵扯了很多私人化的东西,写起来一是怕牵动太多思绪而吃 不消,二是怕太过个人化的东西其实没多少借鉴价值可言。不过世间的故事说到底都是很私人的,不能转述更不能被复制,只有我默默地讲,你默默地听,彼此在字 里行间求得些微的共鸣与温暖,这样就很好。1 简单来说,我是14届的赴美申请者,T 105+, SAT1 2200+, SAT2 2400,在校成绩很好,参与学生会等活动,没啥耀眼奖项没啥拉风活动没啥厉害背景,分数一般,FC很少。DIY,最后获得了HYPS中两所学校的录取, 全奖。之前有人传闻说要被某某校录取,SAT1必须上2300,家里必须有背景,结果最后我被录取,传闻不攻自破。细细想来曾经有段时间自己也深深为这些 传言困扰,比如想进某校必须得有奥赛奖项,比如某校打死也不给国际生奖学金,再比如某校只录取有交换生背景的人,但这些传言到最后都被我或者我身边的朋友 证实仅仅是传言而已。这些骇人听闻的传言也许确实基于对过去规律一定程度上的总结,但这种偏颇也缺少真实性的东西不应该成为我们申请时的指导法门。应该相 信,there is no rules in application. Just be brave, be true, be yourself. 希望后来人谨慎对待这些传言,不要作茧自缚。2 说到there is no rules in application,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如何看待分数。不要觉得自己分数低就一定进不了想去的学校,也不要觉得分数越高越好。分数这个东西,到了一定程 度以后就起到个门槛的作用,让你真正stand out的东西是你的内核,而不是你比别人高出的那几十分。3 分数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该苛责,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觉得这个道理只适合安慰那些想考更高分却没考到的人。如果考试之前就想着“啊没关系其实考到多少多少就 可以了”,这不仅很可能造成考试时心理松懈,而且在我看来是种学术上不求精进的危险想法。人在备考时难道不该想着如何把英文学到最好,如何尽可能把分考得 高一点再高一点?2200和2300在学校录取时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但在我看来却怎么说都表明了学术水平的差别。何况,分越高,越保险不是么。所以 希望后来者无论如何不要对分数抱有侥幸心理。4 前面说到分数的“门槛”。我觉得要想申请好学校,托福尽量105+吧,110+更好,SAT1阅读尽量上650,能上700就申啥也不怕了。5 早把SAT和托福考出来。我觉得最好先准备托福,背单词练听力练口语什么的,然后考个一两次。请注意是连续考,一次不理想,那么密集准备一段时间再考第二 次。如果第一次不满意的话隔个大半年再二战,你会发现一战时准备的有些东西都忘了,十分不利于提分。SAT1和2也请于申请季之前的6月考完,这样就方便 把秋季都用来做申请。SAT1是完全可以一次考出来的,多做题,认真准备,一次就过。把一战当做练手玩玩的人我实在是理解不能啊,一来抱着“反正还可以二 战”的心理不利于考试时的发挥,二来分数呈递增曲线对于某些学校的申请不利,三来一趟趟跑HK实在是浪费父母的钱啊!6 对于准备托福我没什么特殊心得。只记得背单词时17天搞定GRE那本书对我启发很大。背单词关键在于“一次大量,不断重复”。第一次看单词时着重记单 词的模样和中文释义就可以,其他的什么音标啦英文释义啦近义词啦例句啦通通不要管,每个单词停留最多30秒,然后到下一个单词。一天看上五十个单词,然后 捂住中文释义,只看单词本身,想不起来意思的话标上记号,如此过程每天都不断重复,第二天背另外50个单词之前先快速复习昨天背过的50个。等到和单词混 个脸熟之后再逐渐深究,开始学习英文释义和例句等等。7 看看Friends吧。VeryCD上有MP4版的,带英文字幕,我有一阵每天都很欢乐地在临睡前看上好几集。我原来口语真的很烂,但后来渐渐发觉对着纠 结的托福口语试题不再害怕了,张口也能胡诌了,并且顺利地忽悠到了某些HYP的面试官。其他美剧也是一个道理吧。关键在于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多看,多记 用法,多模仿他们的发音。看美剧绝对是提高口语的好法子啊,欢乐,而且长进快。8 SAT1我密集准备了一个月,没报辅导班,最后阅读710,算是不错的结果吧。我觉得关键有两点。第一,做阅读时要静下心来读。一开始可以不计时,可以做 的巨慢,可以错题连篇,可以各种读不懂,但一定不要浮躁,不要太过计较题目的正确率,要一遍遍地读文章,把所有不懂的单词和词组全部抠巴下来,逐个查词典 读英文释义,仔细思考这些词在文章中到底怎样理解才好、自己之前为什么理解不对、以后又该怎么理解;之后要理清文章脉络,熟悉外国人的表达,觉得表达精彩 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甚至背下来。总之,要以精确理解文意为最终目标,把文章吃透。到后来习惯了阅读模式之后,就要进入考试状态,做题时有意识地督促自己快点 读。倒没必要非得计时,因为我觉得如果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反而读不快,对题率也下降一般来说理解能力上去了、也习惯了考试时的阅读模式之后,阅读速度自 然而然就上去了,不用催自己也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题了。就算答不完,考试时空一两道题也无所谓吧,毕竟对题率要紧。第二就是作文时,除了要把自己准备的 6-8个万能例子写熟,还要多针对过去的题目做一些思考,仔细想想怎么写开篇和结尾的套话。一般来说多练练笔,再找几个名言警句用于开头提出别人的观点或 者结尾延伸,这样文章就会比较丰满一些。9 考SAT1前的一个多月我OG一半都没做完,错题连篇,单词也没怎么背熟。心急如焚的我赶紧给学校请假,在家准备,并且问朋友,我这样的是不是没戏了?是 不是肯定得再考?朋友表示必然得再考,也表示我能上2200就怪了,因为按照常理SAT1必然得准备两三个月。但最后我的考试结果还是不错,当然了这一个 月我是下了苦功夫的。想对大家说的是,只有你自己清楚自己的实力,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要让一个并不怎么了解你的人影响到你的心态。考试前只管埋头准备就 是了,猜分数、一味信赖模考都是不可取的。10 现在不乏刷EC者,但真正能从诸多活动中有所收获并高效地用之申请的人却寥寥。申请时人们总爱谦虚地表示,我没什么EC事实上我觉得只要是真诚的成长 着、从生活中极力汲取汁液的人,都有EC,而且应该是不错的EC,EC本身不是那么玄乎的东西。比如如果你热爱摄影,喜欢用镜头定格世界,那就尽情沉浸在 自己的摄影世界中好了。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说,为了申请时有东西可讲,就必须让自己的这门爱好变得productive一点,那就可以在校刊上登篇论摄影 的文章,或者自己办个小影展讲述自己镜头中的世界,或者自己做个精致的影集寄给学校,之类之类的,这样的活动无限多,就看你敢不敢想。虽然有点功利,但初 衷不改是最重要的,何况的确能有所收获。与此类推,喜欢钢琴的人也不需要急着去支教,安排支队伍一起去城市的各个老人院给老人们弹钢琴,这就是很好的 EC。我不厚道地套用句尼采的话根本不存在EC这种东西,只存在对EC现象的解释。什么都可以是EC,就看你对自己的兴趣挖掘得多深了。到申请时写文 章,只有和自己灵魂息息相关的东西才能在笔端自然流淌出来,呈现给AO一个完整深刻的你。11. 推荐信不是推荐的人越牛越好,关键在于推荐的内容。毕竟,推荐信是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你,推荐人和你越熟,了解你越多,写出来的东西就越充实深刻。AO也 不是不知道中国的人情社会,你找个校长/市长给你写推荐信,也许只能说明你或者你家里有点关系。如果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那申请就不免有了虚荣浮躁的痕 迹,在我看来对整个申请绝对是弊大于利。12. 工作经验这方面我了解的不多。我申请的时候common app那一栏就完全空着,additional material里附加resume时也没有提到任何工作经验/volunteer经历,因为咱就是没工作的机会,而且也不想为了resume上那两笔而 去参加形式大于内容的volunteer活动我觉得这取决于国内的行情,确实没啥好自责的。后来人可以做个参考吧。下面开讲我那纠结无比的写main essay的经历。很个人化,观点难免有偏颇,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大家各取所需就好。其 实我记得申请季之前的那个夏天,当大家都忙着构思essay,讨论哪种写法抓AO眼球、找谁改、要写几版的时候,我倒是非常淡定,总觉得写essay应该 是件不太难的事情,只要让自己回味一直以来的伤痛和成长,写出真实的感受就好了。而与此同时我又非常,非常看重main essay,因为申请中的其他因素,比如标准考试成绩、EC、在校成绩、甚至推荐信,都是多多少少可以量化的东西,而一个血肉丰满的个人如果仅用这些东西 就可以概括,那是非常荒唐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成长史,这是最贴近一个人本质的东西,而人年轻时的精神成长坎坷却动人。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很无 助,他们内心情感的波澜往往比伴随这些情感的理性思考来的更加猛烈;他们在茫茫虚空中想抓住什么,于是就有了容易将事物戏剧化的倾向,也更容易附和别人的 观点。这种情况下其实很难达成一种发自内在的和谐;成长往往是阵痛不断、伤痕累累的。而跨越这种种阵痛得来的体悟,确是最刻骨的,有时候它们甚至能暗暗成 为某种永恒的生命基调。人如何走向自我我想不出比这更值得书写的东西了。我想写我精神成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我想记录我曾有过的困惑和挣扎,我 想谈谈我怎么看待我及我周围的世界,我想默默刻画这么多年来某种隐隐推动我的力量它们也许看似琐碎甚至不值一提,但我明白那个隐藏在各种分数各种名目 背后的我其实是面目不清的,只有它们使我真正成之为我。我所要做的无非是用一种条理一些的方式把这历程记录下来,然后试图从中梳理出一种脉络,得出一种近 似于定位的东西。人内心的尺度往往是不可丈量的,但人选择书写的东西、字里行间的文气、叙述的方式,的确能叙说些什么。心灵相通的人如果看到这些文字,能 马上识别出来,并在这文字中轻易摸索出一条隧道,直抵我生命的核心。抱 着这种态度的我刚开始下笔的时候没有太大压力。我只是埋在写字台前,对着电脑,放着喜欢的音乐,先写散乱的中文版,然后用近似翻译的方式写成英文,最后整 理成篇。初稿出来后我还挺有自信的,发给我几个朋友和一个外教看。结果外教的回复把我打击到了,她说我的writing style是not smooth but chaotic朋友的评价倒是不错,但是外教的评论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我重读文章,很快问题出来了,我发觉文章内容很丰富很饱满,但不确定别人能理 解。于是我把文章给很多人看,想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校内发了条状态,于是很多人留下邮箱,我一一发过去)。结果自然是有褒有贬,有的人表示我的很多观点都 很好,很多句子都很美,读后很受触动;有的人表示我的文章他们是各种看不懂,而且用词太复杂,感觉读起来像是在做SAT阅读。但一个共同的评价是:乱。好 像没有中心,让人难以整体把握。于是我开始改啊改,更合理地划分文章层次等等。可是令人崩溃的是我努力地改了之后还是有很多人说散乱,并且在这期间我不断 听到各种消极言论,什么“AO根本没时间看”“你也许是作家,但不适合申请”“心理描写很多的文章好像挺容易被拒吧,我听说这样的有好几个了”“外国大学 就是要一个学生,不是要思想者,描写自己的一个经历就可以,他们也不指望一个高中生多么有深度”之类的话,真的让我无所适从了。这 时候一个朋友提出帮我看文章。他是属于贬的阵营,并且明确地提出:你就不能让文章变得友好一点儿?他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这时我才想起,也许我需要给文章 某种线索,让这线索贯穿我一路的成长心得,并且最好能指向未来。原来,我写中文作文时已经太习惯散文式的风格,但这并不适用于申请论文。我可以在保留我想 表达的东西的同时,让文章更立体一点,这样让人易于把握。于是我当天晚上马上又改了一版essay出来,给那位朋友看,他说果然比之前的要好多了。于是随 后的几天我又再接再厉继续沿着这个思路修改文章,拿给几个美国的朋友看。得到的反响普遍很好,我算是舒了一口气,ED的essay就这样交上了。当 然,我ED没有被录取。这个是选校等多方面的失误,后面会再说。于是我必然要重新开始审视我ED时的材料。那时候已经离当初交上那篇main essay过了一个半月,在这一个半月里我看了一些书,经历了很多事,思想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简单来说,我看了一些Political Science的书,做了一些思索,发觉自己特别喜欢这方面的东西,而且从小当班干部等的经历让我对这方面的事情有种天然的趋向,更有许多切身的体悟;再 加上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国内目前的现状,而期间一个很偶然的小插曲又让我意识到了我可以做些什么,于是乎,我的人生定位突然就明晰起来 了,仿佛突然间真正触摸到了鼓动着的命脉,恍惚间预见未来的种种走向。我知道我的具体志向随着认识的不断增进总会发生变化,但我在那一刻清醒地明白我该追 求的是什么。我从小不是一个习惯于给自己定目标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啊我要考北大!”,于是bam!She got in!的那种人,但我则有点浑浑噩噩,进入最好的初中、当上主席这类事情总有点阴错阳差的成分。但是那个时候我真正觉得,这可以作为一个追求的方向,并值 得我为之燃烧、为之牺牲。(我不想详述我到底意识到了什么,不是怕写长篇的字,而是这种事情是要靠个人去领悟的,说太多恐怕会影响后辈,and not in a good way。)想通了之后我马上动笔写新的 main essay。非常顺利,一个上午初稿就出来了。我回顾我的觉醒和挣扎,反思我的成长环境带给我什么,又写我的生活在无意间给了我哪些馈赠,以及它们是怎样 逐渐构成了今天的我我的思考,我的性格,我的梦想。当然,初稿同样存在我觉得条理通顺、但朋友觉得没说清楚的问题,于是我又不断的改,主线索就改了好 几次。终于改到我觉得差不多了,但总还是微微有点不安,想再给几个人看看。这时候我发现周围的朋友老是看我文章,估计都被我烦得差不多了,而且总是那几个 人难免遭受视野的局限。这时候我刚认识的一个牛校学长非常nice地说,我可以帮你看essay!这个学长我认识没多久,但几次聊天过后觉得彼此比较有话 说,而且他学识渊博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把essay给他看应该没问题。学长看过后果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其实你安排什么样的线索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 是你文章的各部分之间要有非常紧密的内在逻辑。于是我反复读文章,一边读一边反思我的成长我一步步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到底是怎么样成为今天的我。这个 过程是让我收获最多的一个过程,为了让文章有内在逻辑,我拼命反思自身,终于,哗啦,成长脉络就这样打通了。直 到现在我也特别感激我写essay时brainstorming的过程,它让我以另一种方式省察自身,于是我开始明白我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今天的我,也渐 渐感知到我未来该走什么样的路。仍记得写下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后我是怎样的百感交集:就是这样了,这就是全部的自我了,我写不出比这更完整更真实的东西了。 当天下午,我反复检查新添加的段落,又修改了一些小细节,没再给任何人修改,很果断地点了submit。现 在想想当时的自己,觉得真是大胆,新版的main essay写出来才没几天就定稿了。事实证明那一版essay也是存在一些小错误的。我当时只是觉得,一来别人的建议最多只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人走向自 我只能是自己的事,而我已经把我自己想明白了,不需要给别人看了,二来main essay不就是应该展示最核心的自我么,我的文章可能没太多技巧,但真实得血淋淋,没有一丝造作勉强的成分,我只能写到这个程度,AO你们看着办,不喜 欢我那我也没办法,反正我不可能为了一个录取而改变我自己。好了,纠结无比的写essay经历就是这样,学到了写文章的技巧还在其次,关键在于我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更多对自我的洞察。给后辈提几个小建议:1Main essay不一定要很早就开写,但一定要早点brainstorm,想想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多看点书,认真地生活认真地思考。2我对main essay的书写真没多少研究,也不知道AO最喜欢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我只知道我选择了在我看来最能表现自我的一种形式,并且无论听到多少消极言论 都坚持了下来,并且从录取结果上来看,这种写作方式是成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我这种心理描写多、层次较多较复杂的文章,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找到了一种 你认为最贴近自我的方式,请坚持下来,深深、深深地走向你自己。3合理对待周围人的建议。前面也写到了,我写作过程中咨询了不少人的意见,其中我确实发现了很有用的东西,使我的文章一步步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咨询 别人的意见真的有帮助。但缺点就是,你同时也会得到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建议,如果你写的东西比较深,可能有些人确实读不懂,而且还会说一些很打击人的话 要反复思索哪些是值得听取的,哪些可以忽略不计。盲从别人的建议不可取,对别人的批评过分敏感也没必要。你文章的最终裁决者只能是你自己,要懂得在纷杂的 声音中辨别方向。最终可以交稿的标志不应该是你得到了某个权威人士的认可,而应该是你只有你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这就是我自己了,不可能再改了。4一定的技巧性写作是可取的,但不要在技巧中迷失了自己。如果你的文章让华丽的技巧掩盖了真实的自我,不仅你自己觉得心里没底,AO可能也不喜欢。5老有同学问,我想写的文章有点risky可怎么办请参加第二条,而且我想说,传统意义上safe的文章在申请时反倒会有点risky!6写essay的过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难,但坚持下来后你会收获良多。FYI,我有的朋友为了写essay有灵感,整日整夜把屋子里窗帘拉下来制造气氛;有 的朋友大冬天的每天晚上跑步,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写essay;我则是各种咖啡各种熬夜,甚至我18岁生日那天都在电脑前构思!惨吧。互相摸摸,这一关 大家早晚都要过的,但你在艰难构思的时候请别忘了有很多人体会过类似的处境,并且他们都survive了!现在来谈谈申请过程。1申请季开始前的夏天,就请一边EC一边brainstorm一边选校吧!选校!选校!我之所以这么强调选校就是因为选校真的很重要,但却是一门很难 掌握的艺术,我就到现在也没掌握得了身边有个朋友因为选校成功,申的十多所学校里,除了一个顶尖ivy拒了她,其他的基本都是录取!书的话可以参考 fiske guide,网上资源的话可以去unigo, college confidential。CUUS上有很多前辈介绍过怎么选校,我就不多说了。2我特别说说选保底校:FC充足的孩子们保底校不是难事,什么UMN,Michigan之类的(这类学校请注意,有的从8月份就可以开始申请了,不需要写 essay,交上标准化成绩什么的就行了,而且是rolling的录取,一旦申的晚了很可能人家已经录满人了就不要你了,汗所以这类学校要快快申请! 反正简单!有朋友因为申的晚,到了来年3,4月还没拿到申请,教训呀要切记)。FC不是很够的孩子们也先别灰心,很多公立大U要么学费不是很贵,要么对国 际生有奖学金发,要么就是第一年就可以校外租房可以省很多钱。还有一些靠后的LAC,给奖不是特别多,但减去奖学金后学费不是特别贵,还是可以负担的。这 些都可以当保底来申。如果你家里可以负担四年下来60-80万人民币,那么申一所保底还是可以的,有些学校,比如Tulane,还可以拿到近似全奖。方法 就是,先找张US NEWS大u/lac的排名,盯住40-80名左右的学校,一个个到官网去查每年的花费给international students发FA的情况(请注意要找到international students那一栏,不要跟美国国内发奖的情况弄混了)申请FA/scholarship的截止日期(有的学校一些FA/scholarship比 较早就截止了,所以尽量不要耽误,瞄准之后就赶紧申请)。有些学校scholarship也是给国际生发的,比如Tulane, WUSTL,但是要额外写申请,还挺麻烦的,所以请认真看官网。具体申哪些学校比较好?嗯,一是可以看看论坛统计的2014录取统计贴,看看前辈们都申了 哪些保底校(录得人贼多的一般就是保底校了,嗯),二是自己查查哪些保底校的位置啊强专业啊比较对自己口味(可以去网上找US NEWS美国本科专业排名,挺管用的XD)。工作量挺大的,但选一个保底毕竟比较安心啊,别拖到最后担心没学校要你了才考虑保底(杯具的是,LZ我就是这 样的,所以2009年12月31日大半夜了我还在选保底)。另外大部分这类学校都是不通过common app这个网站申请的,所以请自行查询申请要交的材料。3选校list差不多确定下来后,先保证把官网查一遍!查询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申请要求,格外注意要不要交international supplement,有的学校比如MIT,还要求推荐信必须有老师手写的中文版,这些特殊要求都请提前注意,不要等deadline快来了才意识到; 要交portfolio或者scientific essay的同学不少学校对交这类补充材料都有自己的规定,比如Yale啊 Stanford啊好像就有比较严苛的规定,这个浏览网站时也请格外注意;有的学校面试很早就截止,而有一个面试毕竟比没有好,所以该早点预约的就早点 预约吧;还是FA的问题,一些scholarship什么的deadline也比申请提交的deadline要早,这个要注意,还有就是有的学校,譬如 Uchicago,只有common app提交后才能在线填写FA表格,所以这类学校就要早点提交;不同学校申请FA需要不同的材料,请详细记录;请找到contact那一栏,记录下 office of admission的tel, fax , email ,address(不仅要记POBox的地址,还要记physical address,就是不带POBox number但有很详细的什么什么路多少多少号的那种地址,到时候寄快递的话就得写这种地址),如果申请FA,也请记录下office of financial aid的tel, fax, email, address。记录下这些联系方式,都整理到一个文档里,以后申请时肯定会用得着,就免得到时候再一个个找了。(有的官网非常便于navigate,而 有的官网和迷宫一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好运。)4。查官网的时候顺便要viewbook吧,留下地址什么的,让学校给你寄。多数学校都会很nice的,不过也有的学校根本不鸟你,汗。5。申请一个邮箱,专门用来处理申请时的事宜,common app也好学校网站留邮箱也好,都请留这个邮箱,申请时每天都要查。专门申请一个邮箱的好处就是没有别的邮件的打扰,一般不会漏掉邮件。至于邮箱用什么我觉得真的极其无所谓,随便选吧,我用126就很好。6。接下来就请注册common application,一个个添加想申的学校,逐个翻阅supplemental essay的要求,把essay题目都记录整理下来,以后没事儿就翻翻,开始brainstorm。另外请和common app这个网站混熟!这个网站还是很user-friendly的,自己看看Q&A很快就会玩儿了。尤其是要学会怎么创建新version,就是 说如果你提交一个学校后发现里面的内容有误,想着提交下一个学校的时候改过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创建新的version。我记得一般最多可以创建10个新 version。是的,没错,这也意味着给不同的学校可以交不同的内容。楼主就是创建了N个版本,给不同的学校additional material里附加的essay都不同。7。递交recommendations, transcripts(最好是初三成绩,再加上高一高二和高三上期中的成绩)等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让counselor在common app上填表提交(把transcript扫描了再转成PDF/word传上去,把recommendation letter签字后扫描,然后同理),二是纸申,也就是把原件寄过去。Common app特别注明,最好不要网上申了又纸寄一遍,AO会很反感的。好像现在的学校更倾向于全网申,方便你我他,也没见得什么不好的方面,像有个学校我就是全 网申,啥都没给它寄,它没面试什么的也录我了(有的同学问,不是还得寄奖状的复印件么?囧,申美国大学真的不用交任何的获奖证明。)。但网申没有递交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这一项,所以如果要求交这个表的学校,你还得挨个发邮件去问,我是网申,这个表我是fax/email 文件的photocopy给你呢,还是再寄给你?多数学校都是接受前者的。不过有的学校的确要求有些材料要寄原件,很多公立大U就特别注明 transcript必须有原件,必须有盖章啊英文翻译啊云云云云,还有的学校,譬如Harvard,推荐信就得要原版,再譬如Pomona,还得专门纸 寄学校要求的俩表格,还得贴照片什么的(囧)。所以我推荐网申,但如果有的学校要求original version(这里再次说明了查询官网说明的重要性),你还是再给寄一份快递吧。8。如果提交表格后发现了小错误,可以给AO发邮件说明一下。不过一般小错误都不用care(譬如雷人的楼主写签名时把年份写成了2000年),AO不会在意的。9。 请不要忘了寄标准化成绩!Toefl和SAT!尽量在你提交common app之前一个星期左右交吧,因为有的成绩到的还挺慢的,不要太早寄,学校会弄丢,也不要太晚寄,耽误AO review你的申请。我知道一个人,申一个她很适合的学校时,到最后才发现由于自己疏忽大意,Toefl居然忘了寄分。前辈的教训啊,后来人一定谨记。10 关于申请FA,前面说过,不同学校要求的材料不同,父母收入证明、财产证明、ISFAA、CSS、学校自制的表格等等,有的全都要,有的只要求其中一两 个,这个官网上都有说明。一般来说ISFAA等材料是可以fax/email photocopy过去的,你可以问问AO行不行,一般都会喜欢这种方便的方式。详情请见我以前发过的帖子。 至于这类表格怎么填,搜索一下CUUS的老帖吧,没什么难的。另外就是注意,CSS还需要你纸寄材料(还不能通过快递囧)给CB,又麻烦又贵,最好问问 office of FA的工作人员可不可以换成别的表格。有的学校可以waive掉CSS,但有的学校就不行。一般FA的申请截止日期是略晚于申请学校的截止日期的,但有的 scholarship截止日期早,这个前面说过。11注意有些学校的deadline是邮戳的deadline,而有些学校要求的是deadline前收到材料!我记得申WUSTL的scholarship就是后面这种情况。12填写表格时请注意,print不是要求你非得打印,只要你把字写的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就好了。不过有的表格通过打印确实是又省事看上去又舒服,这时候就推荐用adobe pro,可以编辑PDF文档。13请注意,email/fax任何材料photocopy时,都请在材料最上方注明你的名字、生日、common app ID、高中一类的身份证明后再扫描,方便AO工作。14 寄快递时,请在里面的材料最上面附带一张checking list,先写dear Sir or Madam, I am xxxxxx, xxx University 2015 RD international applicant, my common app ID is xxxx,完了下面再写你这一个包裹里都有什么东西。这个工作要认真做啊,方便AO,也会给人家留下好印象。15Common app等表格递交后,学校就陆续用email给你发ID,方便你check status。发ID的速度不同,有的学校很速度地就发了,有的学校一直拖啊拖的,没办法人家工作进度不同。不过有的学校压根不发ID,比如 Stanford,你登陆网站留下邮箱后,人家自动给你发一封email告诉你材料有没到齐。还有的学校,你交了材料后人家一点动静也没有,原来人家的策 略是,如果材料不齐他们会自动通知你囧。还有还有啊,有的诡异的LAC,非得通过平信把ID、密码寄给你,而且写的还非常之麻烦,大家忍了吧。请每天 都查status,记录下自己哪个学校什么材料还没到。但请注意,做到心中有数就好,不要老是发邮件问AO“我的XXX明明早就交了为啥还没 到?”,AO每天workload都非常非常重,几万的申请者他们真的忙不过来,所以材料到达后离显示到达必然有一个delay。一般来说如果材料不齐 学校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