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_第1页
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_第2页
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_第3页
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_第4页
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一)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针对海上溢油事故危害和快速反应要求,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研发了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该项目首创了“天、空、海”一体化的海面溢油监测技术体系,研发了复杂溢油源鉴别、溢油漂移快速预测和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建设了海上溢油监测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与平台,形成了我国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的理论、技术体系和应用平台,实现了海面溢油监测手段多元化、复杂溢油源鉴别快速化、溢油漂移预测精准化和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科学化,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航空遥感溢油监测识别、混合油源鉴别、溢油动态漂移预测模型等关键技术国际领先。项目成果作为我国海事应急指挥平台和海上溢油应急防备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海上溢油监测和应急工作,并在大连“7.16”油库爆炸、蓬莱19-3海上平台油井漏油、长江口“达飞佛罗里达”轮碰撞、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以及在青岛奥帆赛、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水上安全应急保障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填补了多项空白,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多个创新团队,有力促进了我国海上溢油应急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本世纪以来,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开采和沿岸石油炼制、仓储、输送一直呈迅速发展态势,各类原油及炼制产品泄漏入海事故时有发生,海面溢油已逐渐演变成重大的环境安全风险。“十一五”期除交通、石化行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清污船艇等装备建设外,有关部委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了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等课题研究,通过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了“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关键技术开发”4个子项研究,通过交通运输部安全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和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实施了3个专项研究与建设。经过联合攻关,构建了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体系,完成了溢油监测设备研发与多地配备,建设了一批支持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的系统和平台,实现了三大方面技术创新。一是创建了“天、空、海”一体化的海面溢油监测技术体系。项目攻克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监测溢油、多种溢油图像解析算法、海上浮标动态跟踪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机载、雷达、浮标监测溢油的成套技术与装备。航空遥感溢油监测识别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二是创建了复杂溢油源鉴别技术和快速预测海面溢油漂移的系统方法。项目攻克了混合溢油源鉴别、溢油风化模拟、海面风场快速诊断预报、溢油漂移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溢油源判别时间由50分钟降为5分钟;开发了溢油预警三维网格自生成技术,建立了溢油风化和漂移预测等模型。混合油源鉴别、溢油动态漂移预测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创建了支持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的技术系统与平台。项目攻克了多元异构溢油信息融合和清污对策方案推理匹配等关键技术,首创了敏感资源分级分类预警方法,研究编制了海上溢油等重大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方案,开发了溢油快速预警系统、溢油处置效果动态模拟评估模型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了基于多元通信手段并融合上述各项技术的陆地、船载和车载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海上溢油应急的互联网络演习演练。决策支持技术和指挥平台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项,形成5部专(编)著、8部预案、4部教材、5项标准规范,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EI检索、核心期刊及重要学术会议论文24篇,培养出一批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数十名硕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多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研发基地。该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等日常工作和国家及区域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有力支撑了大连“7.16”中石油油库爆炸原油泄漏、蓬莱19-3石油平台油井漏油、长江口“达飞佛罗里达”轮漏油、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等重大海上溢油的应急处置和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水上安全应急保障,应用效果突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力推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了我国海上溢油应急技术能力和水平。(四)客观评价1、项目成果总体评价意见由中国工程院潘德炉、梁应辰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童庆禧三位院士和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等8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课题、子项目、专项成果评价意见(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验收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10月主持召开了该项目验收鉴定会,国家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和交通运输部高宏峰副部长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潘德炉、沈文松、梁应辰3位院士等15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认为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成果国际领先。(2)“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成果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4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洪钟祥研究员等14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海面风场快速诊断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动态漂移预报模型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3)“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课题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4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等13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载激光荧光系统的溢油监测和识别技术国际领先。(4)“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课题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4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唐孝炎院士等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溢油分散剂处理的油品鉴别、混合溢油源鉴别技术国际领先。(5)“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7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溢油图像拼接技术和边缘检测算法国际领先。(6)“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7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6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渤海湾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7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应用”子项目鉴定意见及应用效果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5月26日组织召开了由山东海事局为主承担的该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山东海事局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出色,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慰问和表扬,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10)“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专项鉴定意见中国航海学会于2010年6月10日主持召开了该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1)“内河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关键技术研究”配套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于2011年1月主持召开了该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媒体评价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网、中国交通报等媒体报道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专家论证、项目成果的技术水平及在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监测预警、交通运输部全力保障08年奥运会帆船赛、海陆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演习、大连7.16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粤港澳船舶溢油应急合作中的应用等重要信息,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等政府网、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石化、中国水运等网站报道了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启动及通过验收、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通过验收、应急实战处置方案及成果应用、国际及区域协作、应急预案等情况。4、重要科技奖励本项目成果曾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1、完成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论证、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研发方案、实施方案编制,落实依托工程及配套项目,指导各专项课题实施,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培训演练、应急实战中的应用,完成项目验收。2、负责“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水上溢油应急处理技术”、“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等课题研究开发与应用;组织完成溢油风化、快速鉴别、跟踪浮标、损害评估设备研发及现场试验,形成溢油风化模型、动态漂移模型、预警分析模型、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平台及互联网络演习演练平台等多项创新成果,实现海面风场快速诊断模型与溢油动态漂移模型的对接,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形成专(编)著4部、预案1部、教材4部、标准规范1项,论文多篇。3、组织实施大连“7.16”等多起溢油应急行动的技术支持并获得良好效果。具体组织2010年首届“两岸油污染紧急应变协作”桌面演练、项目成果在国内溢油应急演习与培训、国家及区域溢油应急中心建设、港口和军港环境风险评价及其溢油防治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国际及两岸学术交流中的推广。4、负责项目成果的集成推广应用,组织实施本单位成果的推广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提供相关依托工程及配套项目支持,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中的应用。2、负责“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构建业务化无人值守预报系统,为溢油模型提供环境数据;提出海区三级网格精细化设计,保障环境数据准确度;搜集渤海海运油品理化特性,开发油指纹数据库,建立复杂油源快速鉴别系统并业务化运行;建立环境敏感资源多媒体数据库等。3、负责研究和组织实施奥运会青岛帆船赛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组织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和陆地、船载、车载应急指挥平台等工程建设和运行应用。4、组织开展溢油应急培训、演练和应急实战中的技术应用;组织相关成果在奥帆赛海上安全与应急保障、西北太地区海上溢油应急演习和多起溢油应急行动中的应用,结合研究成果开展渤海海域船舶污染规律性分析及对策、山东省海上搜救办法研究,形成预案4部、教材4部、标准规范1项,论文多篇;配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完成国际及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交流。大连海事大学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负责“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课题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参加“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子项目研究与开发应用,攻克了多源卫星遥感资源的溢油信息提取、多种溢油图像解析算法、海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便携式机载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海上溢油识别与监测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快速反应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航海雷达海上溢油监测、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多篇。3、组织完成项目成果在大连“7.16”新港溢油事故应急中的应用,为辽宁省和大连市清污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清污行动、事故处理及污染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负责“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珠江口海域三维水动力预报模型、溢油模型、专家系统和GIS技术的溢油预测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等。3、参与“溢油预测预警与决策技术”、“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等课题研究。4、组织相关成果在世界大运会海上安全与应急保障和多起溢油应急行动及演练中的应用,形成专著1部、预案1部,论文多篇;结合研究成果参加了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协作安排的编制,配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完成国际及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负责“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合作完成便携式机载海上实时溢油跟踪监视监测系统的开发工作,协作完成发明专利1项。3、参与“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等课题研究,负责配套工程广东海事局仑头和高栏溢油清污设备库建设,根据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现状和需求分析提供技术支持。4、组织相关成果在多起溢油应急行动及演练中的应用,结合研究成果组织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协作安排的编制,形成预案1部,论文多篇。北京大学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参加“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研究。以MM5气象模拟系统为基础,研发了在线加入美国气象分析资料和沿海气候站台以及海洋浮标观测资料的模拟系统;创新性地研发了适用于中国近海的海面风场快速诊断模式,通过并行计算,达到快速预报高分辨率海面风场的目标,并根据成果应用与验证的需要协助提供专用的海面风场、气象预报数据动态输出接口;分析了中国近海典型大气流动规律,对渤海湾和珠江口等示范区域的实际大气流动模态进行分类,建立四个典型分区31类典型大气流动类型的逐月风向风速空间分布及发生概率规律数据库,并与溢油漂移快速评价系统相结合,为环境影响后果预判提供可视化统计数据支撑,为典型溢油事件条件下的近海岸环境风险评估和溢油快速预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技支撑手段。3、对上述成果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多篇。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1、参加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研究,提供相关配套支持,协作推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和技术成果业务化运行。2、参加“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主要承担珠江口海域三维水动力模型和溢油漂移与风化模型开发以及软件集成工作,实现NCEP风场资料与模型的耦合,并协助完成海上试验和系统服务器的托管、维护管理工作,取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联合发表专著1部、论文多篇。3、负责项目成果在中海油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继续完善;组织第一、二届海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研讨会,宣传、推广项目成果。国家海洋信息中心1、参与“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负责渤海海域风浪流及溢油漂移快速模拟系统研究。研发无人值守的业务化“渤海海域溢油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开发了三维网格分级加密技术,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建立了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降尺度技术、三维数据同化技术的高精度风场预报模型,提高了风场预报的准确度;建立了海洋油粒子漂移与扩散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凸包算法”提高了溢油漂移及归宿预报模型的计算准确度;建立物理海洋环境要素自动回报数据库,实现不明油污溯源回推;集成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溢油模型以及环境敏感资源数据库,实现一体化和业务化应用。2、参与编制行业标准海上溢油生态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指南;应用 “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成果于浙江省海上溢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并在“威尼斯桥”燃料油泄漏事故和“达飞佛罗里达”轮溢油事故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联合发表专著1部、论文多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1、参加项目立项论证和多个课题及子项目实施方案的研究工作,参与多课题的大纲审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专题论证及日常研究指导,组织海事系统相关单位支持项目研究和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日常业务中的应用。2、负责落实项目配套工程并指导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研发和建设。3、组织西北太地区海上溢油应急演习和多起溢油应急行动,指导青岛奥帆赛海上安全与应急保障。支持举办海峡两岸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两岸海洋污染紧急应变交流研讨会和 2010年首届“两岸油污染紧急应变协作”桌面演练。4、组织相关成果在日常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及国家安全应急防备能力建设中的应用,形成预案1部、标准规范2项,论文多篇。(六)推广应用情况(1)溢油机载遥感监测系统、快速鉴别系统、漂移预测系统、跟踪和报警浮标系统在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溢油应急中心和清污设备库建设中得到应用,实现了业务化支持,显著提高了海事等部门溢油预测预警与应急防备能力和监管水平。(2)多项项目成果在重大溢油事故应急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大连“7.16”油库爆炸、蓬莱“19-3”油井泄漏、黄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等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得到了深度应用。如:在大连“7.16”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过程中,天、空、海一体化监测系统、模拟预测系统提供了连续十天的油膜漂移轨迹,溢油跟踪及报警浮标进行了现场实时追踪,为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3)应急决策指挥支持平台技术等项目成果在青岛奥帆赛、上海世博会和深圳大运会水上应急保障、西北太、粤港澳、海峡两岸等区域溢油应急演习演练中得到系统应用,形成多家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应用系统,并已成为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信息系统与指挥平台和海上溢油应急技术支持中心建设的核心技术基础。溢油漂移模型、敏感资源预警、清污技术等多项成果在港口和军港环境风险评价及防治系统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止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经济、社会效益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溢油漂移模拟技术溢油预警决策技术20092010赵推动和促进两岸溢油应急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高度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溢油漂移模拟技术溢油跟踪浮标技术2010韩俊大连“7.16”应急指挥部全面掌握总体污染态势提供重要参考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溢油预测预警与决策理论和技术方法20072015李忠油漂移模型等技术方法与案例应用于环评工程师登记培训教材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溢油漂移预测技术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溢油风险减缓对策20082015吴继出风险防范对策,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军港海洋环境保护和溢油防治系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辽宁恒信律师事务所一体化溢油多源信息识别监测技术20052015祝默泉041182825959为环境执法、民事诉讼等提供了依据,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溢油污染损害评估技术20062010张道出渔业资源恢复措施和经费估算,为损害赔偿与恢复提供支持上海孚宝港务有限公司溢油漂移预测技术、环境预警技术20082015茹生港口企业环境保护做出了技术支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复杂溢油源快速鉴别技术2009朱国“天台81”轮事故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应急处置赢得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复杂溢油源快速鉴别技术“”2008张晓“金华夏158”轮事故调查提供有力支撑,为索赔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海事局溢油跟踪浮标系统技术、设备库建设20092015陈协时准确发现溢油漂流位置,保护海洋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威海海事局溢油预测预警业务化系统技术20092015毕琰预报精度和速度上达到了实用化,有效减少溢油的污染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溢油预测预警业务化系统技术20102015张晓效提高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应急决策和预警能力,保护海洋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海事局溢油污染预测预警和应急决策技术20112015叶于评估溢油污染风险、指挥调动应急资源起到决策支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盐田海事局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系统20092015江玉溢油应急预警处置、应急决策、应急培训提供重要技术手段深圳市宝裕海洋生态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溢污对策快速模拟系统20092015陈小溢油应急预警处置、应急决策、培训提供重要技术手段,提高了有效应对重大溢油事故的能力(七)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主要获奖人授奖单位(1)海上溢油预测预警关键技术2013中国航海科技奖特等奖张宝晨、袁宗祥、刘功臣、费维军、乔冰、李颖、李为、李立、张向上、鄂海亮、刘敏燕、牟林、安伟、宋宇、曾晖、刘晋川、赵前、黄何、徐玲玲、张春昌、王盛明、魏伟坚、张一胜、刘钦政、李岱青、李思源、邢亚光、栗茂峰、赵如箱、杨瑞中国航海学会(2)水上溢油预测预警与应急决策技术2011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乔冰、曾晖、赵谱、王盛明、宋宇、刘钦政、李岱青、李思源、鄂海亮、赵平、蔡旭辉、吴海涛、张卫、赵彦、刘春玲中国航海学会(3)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2011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袁宗祥、张宝晨、林波、徐增福、李积军、张向上、徐玲玲、杨少磊、牟林、赵前、赵如箱、娄安刚、张春昌、赵谱、李圳波中国航海学会(4)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2010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刘敏燕、徐恒振、沈新强、王志霞、李思源、张春昌、叶赛、赖小妹、孙维维中国航海学会(5)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2011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李颖、付玉慧、陈铎、高超、刘柏奇、刘瑀、马龙、兰国新、陈澎、全东群、张永宁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6)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2011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张建斌、黄何、李为、许吉翔、王盛明、朱生凤、魏伟坚、安伟、林海峰、宋明中国航海学会(7)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技术2011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安居白、莫奇、李立、李春庚、张一胜、栗茂峰、刘朝霞、景雨、张新野、方树文中国航海学会(8)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2011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刘晋川、李立、邢亚光、赵平、杨瑞、刘寅东、张一胜、俞沅、王仕云、谢文宁中国航海学会(9)海洋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2011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牟林、邹和平、崔晓健、姜晓轶、宋军、李欢、刘首华、武双全、王慧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10)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2010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刘功臣、陈爱平、杨省世、翟久刚、曾晖、章荣军、陈韬、胡国丹、郑怀宇、李维、高玉军、宋德宏、上官好敏、刘月胜、许淼中国航海学会(11)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应用2010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张宝晨、刘功臣、林波、李国祥、王宏进、强颖、王海宇、李积军、华文峰、宋昭强中国航海学会(12)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支持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安伟,亓俊良,魏泽勋,谭家翔,吕立功,孙培燕,杨勇,赵宇鹏,杨贵强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八)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海上溢油风化模拟系统中国ZL2009 1 0105645.02011年12月28日第1170014号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吴海涛、乔冰、李翔、杨万颖、肖峰、谢月亮、周永生、韩世梅、张海煊、凌萍、李思源、黄开胜、赵彦、黄伟林、季明、陈泽虹、张世元专利权维持发明专利一种船舶溢油目标的识别方法及系统中国ZL2011 1 0335822.12011年10月28日第1239512号大连海事大学李颖、兰国新、李宝玉、刘瑀专利权维持发明专利海上溢油漂移路径及扩散快速预报方法中国ZL2011 1 0089491.82013年04月03日第1170014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牟林、邹和平、宋军、李琰、李欢、蒋晓轶专利权维持发明专利便携式机载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系统中国ZL 2008 1 0228827.22008年11月15日第 747916号大连海事大学安居白、李立、李春庚未缴年费终止失效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海上溢油性质变化试验装置中国ZL2008 1 0211335.22011年05月11日第773830号中国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安伟、李广茹、牛志刚、赵宇鹏、余顺未缴年费终止失效发明专利一种跟踪预警半潜油的水下溢油跟踪探测浮标系统中国ZL2013 1 0269341.42015年09月30日第1807570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乔冰、赵平、刘春玲、刘晓峰、田玉军、石敬、杨瑞、陈旭、俞沅、兰儒、李春潮、李鲁宁专利权维持发明专利滚动式水面油膜采样装置中国ZL 2009 1 0250072.02009年12月03日第809579号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俞沅、刘敏燕、王志霞、孙安森专利权维持发明专利结合统计模型与动力模型的乘潮水位预报方法中国ZL201110089512.62012年12月19日第1101962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牟林、宋军、王慧、李欢、李琰专利权维持实用新型专利溢油跟踪定位浮标装置中国ZL200820123906.22009年09月16日第1282773号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赵平、俞沅、乔冰、李涛、肖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WINDIAM三维风场诊断模式软件简称:WINDIAM中国2009SR0261812009年07月03日软著登字第0153180号北京大学宋宇、蔡旭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海上溢出物蒙特卡罗三维溶出模型及事故防御专家系统简称:CWCM-XPSV1.0中国2010SR0152922010年04月08日软著登字第0203565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乔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渤黄海海域溢油海洋环境预报系统V1.0中国2011SR0305792011年05月21日软著登字第0294253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牟林 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水运工程海洋环境影响三维预测模型软件简称:MEIMXPSV1.0中国2010SR0152932010年04月08日软著登字第0203566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乔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溢油环境预警软件简称:OSEAV1.0中国2010SR0152902010年04月08日软著登字第0203563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刘春玲、乔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水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简称:ODMSWTIV1.0中国2010SR0152912010年04月08日软著登字第0203564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朱利、刘晓峰、乔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海上溢油环境损害评估软件中国2009SR0541282009年11月23日软著登字第0181127号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王志霞、刘敏燕、李亚斌、李涛、孙维维、俞沅、孙安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船舶溢油清污费用及经济损失评估软件中国2009SR0586742009年12月18日软著登字第0185673号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中英衡达海事顾问有限公司刘敏燕、李涛、高原、王志霞、孙维维、俞沅、孙安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近海溢油预测预警系统简称:溢油预测预警系统V1.0中国2008SR235892008年10月10日软著登字第110768号中国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安伟 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海面溢油应急处理专家系统中国2013SR0481552013年05月22日软著登字第0553917号中国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安伟 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海事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软件系统V1.0中国/2007年08月20日连DGY2007-0125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安居白 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乘潮水位预报系统V1.0中国2011SR0329582011年05月30日软著登字第0296632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牟林 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简称:MEDVASV1.0中国2011SR0646612011年09月08日软著登字第0328335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牟林 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台站延时资料质量控制系统V1.0中国2011SR0309762011年05月23日软著登字第0294550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牟林 等(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张宝晨1正高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1.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2.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参与项目策划,负责项目集成、成果推广应用和完善;“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和“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应用”专项负责人,创新点一海面溢油监测体系和创新点二海面溢油漂移快速预测系统贡献人之一,创新点三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技术支持系统与平台的主要贡献人之一,指导溢油案例卫星影像纹理特征分析和基于WRF和FVCOM的业务化海洋动力模型构建,首创海上重大事件应急防备与处置指挥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山东海事局应急指挥平台及上海世博会水上安保,成功指挥奥帆赛海上安全与应急保障并获得表彰。旁证材料:2-1、910、4-1-1、8、9、4-4-13、5-6-1、5-11、5-14-31。无乔冰2正高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完成项目总体研发方案设计,谋划创建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理论方法体系,担任“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负责人,为创新点一溢油跟踪浮标系统、创新点二溢油漂移预测系统、创新点三互联网络演习演练平台主要贡献人之一,溢油风化、动态漂移及评估模型的核心开发人,主持相关标准制订和预警决策支持平台创建,完成在两岸应急协作、大连“7.16”溢油应急、培训、环评中的应用。旁证材料:1-1,2-1、2、4,3-14、7,4-1-27、10,4-4-45,5-1-3、5,5-2-2、4,5-3-13,5-6-2、7,5-7-1,5-12-1,5-13-12、5-14-79、1321、3339。无李颖3正高级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担任“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课题负责人,创新点一海面溢油监测体系主要贡献人之一,参与创建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理论方法体系,创建一体化溢油多源信息识别监测技术,提出多波段卫星最佳通道组合方案,首创多波段和星载高光谱影像溢油目标快速识别方法及数据库,在大连“7.16”海上溢油清除中为掌握油污动态和制定清污方案提供有力支持,荣获交通运输部“大连7.16灭火清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旁证材料:1-2,2-13,3-5,4-1-7、10,4-4-67, 5-6-1、5,5-7-1, 5-9-3, 5-12-2,5-14-2223。2013年度国际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技术及应用,排名:第一名,证书编号:2013-F-303-2-03-R01刘功臣4正高级中国航海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创新点一“天、空、海”一体化的海面溢油监测体系和创新点三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贡献人之一,负责组织依托工程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建设,率先提出“海陆空”一体化溢油应急体系规划思路并在重大应急演练中统领实施,主持两岸相关学术交流和协作演练,指导创建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理论方法体系及其应用,指挥大连“7.16”海上溢油清除,推动项目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为溢油应急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旁证材料:2-1、10,4-4-810,4-4-78,5-7-1,5-10-13,5-11。无费维军5正高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创新点一海面溢油监测体系、创新点二复杂溢油源鉴别技术和创新点三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贡献人之一,指导和审查项目总体研发方案设计,组织策划“天空海”一体化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的科技支撑方案,负责确定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指标要求,组织关键技术攻克,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大连“7.16”溢油应急中的实际应用和在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门门户网站的业务化应用,倡导开展对水上溢油源鉴别和溢油污染损害评估新技术的评估分析,指导策划和实施在科技部项目验收会期间海上溢油应急桌面及实操演练。旁证材料:2-12,3-12,4-1-27、10、11,4-4-11,5-14-24。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通航枢纽与船闸水力学创新研究及实践,排名第七,证书编号:2012-J-223-2-03-R07张向上6中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创新点二海面溢油漂移快速预测系统和创新点三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主要贡献人之一,“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主要研制人员之一,负责编制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提出研发路线和技术指标要求,组织协调研发分工和定期质控监督,现场调研环境敏感资源及相关资料收集,在成果集成与调试和实现业务化应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主持完成渤海海域船舶污染规律性分析及对策研究,首次提出根据卫星遥感图像分析渤海海域溢油“黑斑”分布,并结合渤海环流及季风气候特征分析其成因。旁证材料:2-1、9,3-1112,4-1-11,4-4-1213,5-14-47、48。无安伟7副高级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创新点二海面溢油漂移快速预测系统和创新点三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主要贡献人之一,“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主要研制人员之一,承担水动力和溢油模型、性质变化试验装置研发,组织化学模拟实验,参与应急处置方案模拟技术研究,形成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专著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技术1部,发表论文多篇,具体负责项目成果在中海油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继续完善。旁证材料:2-1、2-8、3-1415,4-1-11,4-4-1416。5-1-2, 5-4-1、2,5-8-2,5-6-6,5-14-2627。无牟林8正高级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创新点二优化满足海面溢油漂移快速预测需要的海洋风场、流场预测预报系统贡献人之一,参与“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中的渤海海域风海流及溢油快速模拟系统研究,实现与敏感资源数据库的一体化系统集成;具体负责项目成果在国家海洋溢油污染应急中的应用,海上溢油漂移路径及扩散快速预报方法等2项发明专利和渤黄海海域溢油海洋环境预报系统V1.0等4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在核心刊物发表创新论文2篇,合作出版专著海洋溢油污染应急技术。旁证材料:1-3、2-1、9,3-1113,4-1-11,4-4-1719,5-2-3,5-6-10,5-8-1,5-14-26。无李为9副高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创新点二海面溢油漂移快速预测系统贡献人之一、创新点三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主要贡献人之一,“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负责人之一,指导实施方案的论证、制定、实施、成果推广和应用,担任本项目主要知识产权专著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技术第二主编,组织指导珠江口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开发及应用,组织拟定珠江口海上安全保障指挥系统方案,并在大运会海上安全保障中成功应用。旁证材料:2-1、8,3-1415,4-1-11,4-4-2021,5-8-2,5-14-43。无李立10副高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创新点一海面溢油监测体系主要贡献人之一、创新点三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贡献人之一,参与海上溢油航空、浮标监测系统设计、执行方案策划,组织协调相关专题的应用研究,指导溢油清污设备库建设与组织,协作开发“便携式机载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系统”,推动成果在广东省水上污染应急体系建设和港珠澳应急协作中的推广应用。旁证材料:2-1、6、7,3-10,4-1-11,4-4-2224,5-1-1,5-4-4,5-6-4,5-14-4、10、12、32。无刘敏燕11正高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创新点二复杂溢油源鉴别方法和创新点三溢油损害评估技术贡献人之一,担任“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课题负责人,总体设计和组织协调研发方案及审查研究报告,指导滚动式水面油膜采样装置、海上溢油环境损害评估软件和船舶溢油清污费用及经济损失评估软件的研发,参与创建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理论方法体系,以及在海上溢油应急中的应用,船舶溢油事故污染损害评估技术和水上溢油源快速鉴别技术专著的第一主编。旁证材料:2-1、2、5,3-6、89,4-1-7、10,4-4-2627,5-1-4,5-3-4,5-4-3,5-7-13,5-12-2,5-14-2425。无宋宇12正高级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新点二海洋风场、流场预报优化技术、创新点我国近海气候特征的大气流动分区分类方法三主要贡献人之一,“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主要研制人员之一,利用历史数据对中国近海风场类型进行系统分析,为溢油快速预警提供关键技术支持,针对溢油事故海域外部驱动风场的应急预报开展研究,开发了基于MM5中尺度气象模式的气象场应急预报系统(三维风场快速诊断模式)并首次实现与溢油扩散模块的耦合,旁证材料:2-1、2、4,4-1-7、10,4-4-2829,5-2-1,5-6-3、7、9,5-7-1。无安居白13正高级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创新点一主要贡献人之一,率先提出“快速立体监测”研究建议,开发了便携式机载海上实时溢油跟踪监测系统,获发明专利便携式机载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系统;负责溢油识别算法、图像边缘监测算法及图像配准算法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形成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论文1篇、EI 论文6篇,为溢油快速决策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旁证材料:2-6,4-1-11,4-4-30,5-1-1,5-4-4、5-6-4,5-14-16、11。无鄂海亮14副高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创新点三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系统与平台贡献人之一,参与推动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理论方法体系创建,负责相关规定、标准的制定及制度建设,组织“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的专题论证,参与课题研究报告、自评价报告编写和依托工程“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建设,组织研究成果在大连“7.16”海上溢油应急清除工作中及其他多项案例中的应用.(5-9-3)。旁证材料:2-1、2、4,4-1-7、10、11,4-4-3132,5-7-1,5-9-13,5-10-3, 5-14-33、40、41、49。无曾晖15副高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创新点二海面溢油漂移快速预测系统、创新点三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与平台技术贡献人之一,“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主要研制人员之一,指导该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大纲和业务化应用方案的制定,负责组织依托工程“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项目实施,组织协调溢油漂移模型系统软件业务化应用平台建设和模型系统运行测试等工作,推动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与技术在我国海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旁证材料:2-1、2、4、10,4-1-27、10、11,4-4-3335、5-14-30。无(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本项目包含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的3个课题(课题1: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课题2:水上溢油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