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与工程问题汇总.doc_第1页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与工程问题汇总.doc_第2页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与工程问题汇总.doc_第3页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与工程问题汇总.doc_第4页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与工程问题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CDMA无线市话系统维护经验与指导手册(基 站)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目 录第一章 智能天线1第二章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22.1 SCDMA智能天线校准目的22.2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及过程22.2.1 发射校准原理及过程22.2.2 接收校准原理及过程42.3 校准数据中关键参数的应用62.3.1 校准的关键参数72.3.2 关键参数的调整8第三章 工程实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103.1 校准不正常103.1.1 通道被封103.1.2 校不出来113.2 底噪偏高14附录:校准数据中各个数据项的含义17图 表 索 引图1-1 发射功率校准信号流向图3图1-2 发射功率校准处理流程4图1-3 接收功率校准信号流向图5图1-4 接收功率校准处理流程6图1-5 基站发射信号频谱包络示意图7图3-1 TR板上基带信号测试点14图3-2 接收基带信号波形15图3-3 接收基带信号的根均方值15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与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摘要:本文针对工程现场智能天线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校准问题和底噪不正常的问题讲解了SCDMA智能天线校准的工作原理,列出了工程现场出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主要目的是为工程人员和售后服务在现场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关键词:智能天线、校准、线损、电调衰减器声明:本文档适用于带塔放的自动校准基站,对不带塔放的自动校准基站只是个别参数有调整,原理上是一样的。仪器仪表设备:便携式驻波仪(频谱仪)、示波器、2-8功分器第一章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AAA,Adaptive Antenna Array)。最初的智能天线技术主要用于雷达、声纳、抗干扰通信、定位、军事方面等,用来完成空间滤波和定位。智能天线是基于空间信号叠加的原理使波束叠加,在空间形成一定指向的波束的天线技术,使用智能天线可以达到减小干扰,用小的发射功率实现大覆盖范围的目的。智能天线的布阵方式一般有直线阵、圆阵和平面阵,阵元间距1/2波长(若阵元间距过大会使接收信号彼此相关程度降低,太小则会在方向图形成不必要的栅瓣,故一般取半波长)。智能天线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判断用户信号到达方向(即DOA估计),并在此方向形成天线主波束,它根据用户信号的不同空间传输方向提供不同的信道,等同于有线传输时的线缆,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干扰。智能天线通过调节各阵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来改变阵列的天线方向图,从而抑制干扰,提高信噪比。它可自动测出用户方向,并将波束指向用户,从而实现波束随着用户走。它可提高天线增益,减少信号发射功率,延长电池寿命,减小用户设备的体积。或在不增加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大大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广义地说,智能天线是一种天线和传播环境与用户和基站的最佳空间匹配通信。第二章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2.1 SCDMA智能天线校准目的智能天线利用相干信号在空间的叠加可以达到增大发射功率和接收增益的目的,SCDMA天线校准的目的就是保证各天线单元的信号在天线口满足相干条件,具体说就是各天线单元发射通道要满足在天线口的发射信号同功率、同相位,接收通道满足等增益条件,同时估算接收射频通道间的相位偏差。2.2 SCDMA智能天线校准原理及过程SCDMA智能天线的校准分发射校准和接收校准,它们又分别包括功率校准和相位校准。SCDMA TDD时序的一帧为10ms,分成5ms的接收和5ms的发射,分别称之为接收时隙和发射时隙。 2.2.1 发射校准原理及过程发射校准在5ms的发射时隙进行,这时TR板和塔放TPA的收发开关都处于发射状态。SCDMA天线阵发射校准的信号关系如图1-1所示,做发射校准时,MDM产生恒定功率SCDMA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经TR板上的D/A变换器变成模拟信号tx_cal_signal,该信号的功率也是恒定的(因为数字信号是恒定的),功率记为PT,发射校准信号经TR板上的电调衰减器放大(增益为TG1),再经过TR板跳线()、基站口短跳线()、防雷滤波器、射频电缆()、固定增益的塔放TPA(增益为TG2,一般为20-22dB)、2.5米跳线()送到天线,经过天线功分器耦合到第9根馈线(),从第9根馈线经防雷滤波器、基站口短跳线()、频综板短跳线()馈给频综板SYN,SYN板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给MDM板返回GAIN值,MDM板用这个GAIN值调整电调衰减器的增益,直到在某种条件下SYN板收到的发射校准信号的功率满足特定的指标要求或异常结束。图1-1 发射功率校准信号流向图(1)发射功率校准首先讨论功率校准,做功率校准是8个通道分别进行的,也就是说一路校完之后再校下一路,功率校准过程中只有一个射频通道发射信号,其它7个通道关闭;进入频综板信号的功率估算:PSYNR=(PT+TG1-CL1+TG2)-(LSP+CL2)公式1其中,PSYNR是SYN板收到的信号的功率,TG1是TR板上发射通道电调衰减器的增益,CL1是馈线的电缆损耗(包括四段馈线的所有损耗),TG2是TPA的发射通道增益,LSP是天线功分器的损耗,CL2是第9根馈线的电缆损耗(包括三段的损耗)。(LSP+CL2)就是真实的Cable Loss,(PT+TG1-CL1+TG2)是天线口信号的功率;发射校准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TG1,使天线口的发射功率达到基站设置的功率,即(PT+TG1-CL1+TG2)=TX POWER,也就是说,当SYN板收到信号的功率PSYNR满足PSYNR=TX POWER Cable Loss时,证明这时该通道在天线口的发射功率达到了系统的指标TX POWER。校准时,网管设置校准参数TX POWER和Cable Loss,SYN板计算所收到的信号的功率PSYNR,并将该功率与(TX POWER)-(Cable Loss)比较,若满足(TX POWER)(Cable Loss) 1PSYNR(TX POWER)(Cable Loss)+1公式2则校准完成,该通道发射功率达到系统设计要求,这时SYN返回给MDM的GAIN就是TX GAIN。发射功率校准的流程如图1-2所示。图1-2 发射功率校准处理流程(2)发射相位校准功率校准完成后,8个通道同时发送SCDMA信号,信号的流向与做功率校准时完全相同,SYN板收到后做解扩计算,解出8个射频通道的符号,从这些符号就可以获得各个射频通道的相位。2.2.2 接收校准原理及过程接收校准在5ms的接收时隙进行,这时TR板和塔放TPA的收发开关都处于接收状态。SCDMA天线阵接收校准的信号流程如图1-3所示,做接收校准时,SYN发射SCDMA信号,其功率要求满足在天线口处的功率等于-100dBm,接收校准信号从第9根馈线经天线功分器耦合到8根天线,8根天线上耦合过来的接收校准信号经2.5米跳线()、固定增益的塔放TPA(增益为RG2,一般为10-12dB)、射频电缆()、防雷滤波器、基站口短跳线()、再经过TR板跳线()进入TR板。接收功率校准在TR板上经过下变频得到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再经过电调衰减器放大(增益为RG1),然后经过A/D变换得到基带数字信号,MDM板上的DSP接收这些数字信号做解扩处理,并把解扩后的数据发给SYN板,SYN板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它们的功率,这些功率就是8个射频通道的接收功率,接收校准的要求就是8个射频通道基带信号的功率满足预先设计的指标。SYN板根据计算出的功率给MDM返回8个RF通道的GAIN值,MDM用GAIN值分别去控制8个电调衰减器的增益,直到在某一个GAIN值时该通道的功率满足条件为止。从图3可以计算各点的信号功率:PSYN T = -100+(LSP+CL2)公式3PMDMR = -100 +(RG1-CL1+RG2)公式4其中,PSYNT是SYN板发出来的的信号的功率,PMDMR是MDM收到的信号的功率,校准的手段就是通过GAIN值调整电调衰减器的增益RG1使公式5成立。PMDMR = -100 +(RG1-CL1+RG2)=设计值公式5图1-3 接收功率校准信号流向图接收校准的流程如图1-4所示。图1-3 接收功率校准处理流程(1)接收相位校准接收相位校准的方法基本与发射相位校准的方法相同,只是这时是SYN板发校准信号,MDM接收,MDM将解出来的符号发给SYN,SYN根据这些符号计算各个射频通道的接收相位。2.3 校准数据中关键参数的应用用频谱仪可以观察SCDMA TDD发射信号的频谱包络,把频谱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需要观察的频点对应的频率,如0号频点的中心频率为1785.25MHz,SPAN设置为0,RBW设置为10kHz,扫描时间设为50ms左右,就可以观察到下面的发射信号的频谱包络,其中TX表示5ms发射时隙,RX表示5ms接收时隙,这有助于理解校准参数。图1-4 基站发射信号频谱包络示意图2.3.1 校准的关键参数(1)TX POWER各射频通道发射信号功率,该功率是发射信号包络中同步头的功率,该功率为在天线口测量的发射功率,也就是天线功分器入口处的发射信号功率。(2)Cable Loss馈线损耗,包括从天线功分器开始到SYN板之间的线缆、接头、防雷滤波器和天线功分器的损耗的和,即(LSP+CL2)。(3)SYNC SCALE发射信号包络中,同步头的相对幅度。校准时,基站默认的SYNC SCALE为0.9567,也就是说,如果网管设置的SYNC SCALE等于0.9567时,各个发射通道发射的同步头功率等于TX POWER;如果网管设置的SYNC SCALE不等于0.9567,而是X,则发射信号的功率将与TX POWER相差20*lg(X/0.9567)dB例如,当SYNC SCALE设置为1.3333时,真正发出去的同步头功率为(TX POWER+2.88) dBm。(4)ACC SCALE发射信号包络中,ACC的相对功率。ACC指接入码道,它比同步头低20*lg(SYNC SCALE/ACC SCALE) dB。(5)VCC SCALE各业务码道发射信号的相对功率。(6)DELTA常数,用来调整接收增益。2.3.2 关键参数的调整(1)TX POWER基站各个射频通道的发射功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但有如下一些限制:l 不大于31,因为塔放线性放大区最大为31dBm(个别塔放可以输出33dBm),如果太大,塔放将工作在非线性区,虽然发射功率上去了,但信号质量下降了;l 射频板最大输出为25dBm(个别可以输出27dBm),如果8个通道的馈线损耗比较大,虽然塔放有20-22dB的增益,如果线缆损耗太大,即使射频板达到了最大输出,在天线口功率仍然达不到TX POWER所要求的值。(2)Cable Loss从校准的原理看,Cable Loss直接影响校准的准确性,若设置的Cable Loss大于真实的Cable Loss,对发射校准,在某个GAIN时,天线口的功率为PT1,这时若真实的线损为CL1,设置的线损为CL2=+CL1,则SYN板收到的校准信号功率为PT1-CL1,但SYN并不知道真实的线损,它按照设置的线损CL2来判决公式2是否成立,即它是按照公式6来判决。TX POWER CL2 1PSYNR=PT1-CL1PT1-CL2+1公式6因为CL1CL2,所以在PT1 TX POWER时,公式6就可以满足,也就是说这时候天线口的发射功率将小于TX POWER,大约偏低,这时候得到的TX GAIN值偏小。同样的道理,这时候的RX GAIN也偏小,从网管上看上行功率也小一些。因此,若设置的Cable Loss大于真实的Cable Loss,校准得到的TX GAIN和RX GAIN偏小,基站的发射功率将小于设置的TX POWER,上行功率也略小于-110dBm;反之,若设置的Cable Loss大于真实的Cable Loss,校准得到的TX GAIN和RX GAIN偏大,基站的发射功率将大于设置的TX POWER,上行功率也略大于-110dBm。(3)DELTA这是一个常数,主要目的是用来调整基站的底噪,网管设置的DELTA值将同时加在TX POWER和Cable Loss上,从公式2和公式5可以看出,DELTA并不影响发射校准,它只影响接收校准,正的DELTA将减小RX GAIN,负的DELTA将增大RX GAIN。需要注意的是上面三个参数的设置要满足下面的条件:32Cable Loss+ DELTA52-30TX POWER Cable Loss0(SYN版本为3.2.10)或-38TX POWER Cable Loss-3(SYN版本为3.2.09)(4)SYNC SCALE因为塔放最高输出31dBm(个别特例可以输出33dBm),而基站校准默认的SYNC SCALE是0.9567,为了防止塔放的非线性,要求TX POWER + 20*lg(X/0.9567) 31提高SYNC SCALE可以增加基站的覆盖,但塔放有非线性的风险,一旦功率过高,塔放产生非线性,信号质量变差,从终端看信号功率很高,但信噪比低,同时带外辐射严重。如果这时设置的CABLE LOSS再小于真实的CABLE LOSS,TX GAIN增大,非线性将更严重,所以SYNC SCALE的调整一定要很谨慎。(5)ACC SCALE和VCC SCALESCDMA一个基站支持32个码道,其中码道0为接入码道,码道1-31为业务码道,32个码道,ACC码道全向发射,VCC码道定向发射,因此VCC码道有9dB的智能天线增益,终端要求收到的ACC和VCC平衡,所以要求:l ACC SCALE比VCC SCALE大约大9dB;l 同步头是基站可以发的最大功率,所以32个码道合成之后不能超过同步头,从经验数据看,ACC SCALE=0.4,VCC SCALE=0.15是比较合适的值。第三章 工程实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工程现场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校准不正常和底噪偏高。3.1 校准不正常校准不正常表现为得到的RX GAIN或TX GAIN等于257,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彻底没有校出来,这时的GAIN为257,TX CAL或RX CAL等于(1,1),GAIN RESULT等于256或510(绝大部分情况为510);二是校准后通道被封,表现为GAIN等于257,TXCAL和RXCAL正常,GAIN RESULT为大于257、小于510的数。在工程现场,发现校准的问题应该首先定位是基站本身的问题还是天馈系统的问题,解决办法是首先用功分器做校准。首先将天馈系统从基站口断开,然后用一个2-8功分器,将功分器的8个端口分别连到8各基站的8个RF借口,然后用短馈线(一端位N型接头,另一端为SMA接头)从功分器的B口连接到频综板标有CAL_OUT2的SMA座上,网关上Tx Power设为20-25之间,Cable Loss是功分器的损耗(通常为32dB)加馈线损耗,这时做校准,如果功分器校准正常,证明基站本身没有问题。如果功分器校准也不正常,则需要检查基站的10ms时序、频综板和TR板是否正常。检查基站的10ms时序很简单,看MDM板面板上的两个灯(MDM硬件版本为BTS_MDMH02.00.XX,DSP芯片为ADSP-21160)MDM_A和MDM_B,这两个灯正常情况下闪烁周期为1s,0.5s亮,0.5s灭;频综板上的两个灯也洲器闪烁,如果这些灯是正常的,则基站的10ms时序是正常的。然后检查频综板,频综板主要检查三个本振信号连接是否正常,注意SYN板的IFLO与背板的IFLO连接,SYN板的RFLO_R与背板的RFLO_R连接,SYN板的RFLO_T与背板的RFLO_T连接。判定TR板正常与否的原因很简单,把有问题的TR板与正常的交换,如果校准故障跟着TR板走,说明是TR板的问题。3.1.1 通道被封SCDMA系统对校准的依赖非常大,如果某一个通道的接收不正常,将严重影响系统性能,所以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检测各接收通道是否正常很有必要。SCDMA上下行是关联的,下行的波束赋形需要根据上行来计算,而且赋形是根据各通道的贡献来计算,即功率强的通道贡献大,所以必须保证上行通道能真实反映实际的信号强度。校准可以保证各个通道空闲码道的上行功率保持在-110dBm左右,所以可以在校准完成后判断各个通道的上行功率是否正常来判定其是否正常,在基站程序中,校准完成后对8个射频通道的底噪进行计算,如果底噪高于门限(大约-106dBm),则认为这个通道不正常,基站将强行将该通道的收发 GAIN全部置为257,使该通道的发射和接收贡献降到最小。如果被封掉的通道RXGAIN RESULT与其它正常通道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则可以认为是是随机封掉的,因为现在校准后计算底噪只计算一帧,所以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有时候会封掉正常的通道,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直接将该通道的GAIN RESULT替换GAIN,观察替换后底噪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就保留,如果底噪升高,则该通道确实有故障,处理方法等同校不出来的处理;或者再做一次校准被随机封掉的通道就有可能恢复正常。 3.1.2 校不出来校不出来通常是因为射频电路故障或馈线损耗太大引起。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1)所有通道全部257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GAIN RESULT都是510,因为8个射频通道是独立工作的,所以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如果8个射频通道全部257基本可以排除电路故障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确认塔放电源是否打开,如果塔放电源打开,则基本可以定位问题出在第9根馈线上,应该是第9根馈线损耗太大。第9根馈线包括从天线功分器出来的馈线、防雷滤波器、小跳线和接到SYN板的短馈线,用驻波仪测第9根馈线的驻波比和线损,如果驻波比很大(大于3或更大),则基本可以认定是第9根馈线的原因;然后用频谱仪(或驻波仪)测量第9根馈线的损耗,看其损耗是否太大。下面以ANRITSU公司的S332C驻波仪为例简单介绍如何测量驻波比和损耗。 驻波比的测量关闭塔放电源,连接第9根馈线到驻波仪的RFOUT/REFLECTION端口,打开驻波仪(ON/OFF按钮),驻波仪大约过3秒的自检后,按ENTER键,然后再按MODE键,显示测量模式,用上下选择键选择“频率-驻波比”,然后按ENTER,屏幕右侧显示两个选项“F1”、“F2”,它们分别表示测量驻波比的频率范围,我们的系统的频率范围为1785-1805MHz,所以可以设置F1=1785MHz,F2=1805MHz,具体方法是:按F1右侧的按钮,在屏幕左下角显示“F1=xxxx”,这时从右侧驻波仪右侧的数字键盘输入1785,然后按ENTER,则屏幕左下角显示“F1=1785.0MHz”,同样输入F2的数值即可;然后按RUN/HOLD键,屏幕上显示开始在这个频段范围内测量驻波比,扫描完成后可以按MARKER键,屏幕右侧显示M1M6攻6个备选项,表示可以选择6个标号,按其中的任意一个标号右侧的按钮,可屏幕右侧出现4个备选项“开/关”“编辑”“标记到波峰”“标记到波谷”,其中“开/关”表示是否在屏幕上显示该标号;“编辑”则允许用户通道上下选择键来选择自己需要观察的频率点的驻波比;剩余两个备选项很好理解;主要用“编辑”,然后按上下选择键移动标号的位置,则相应的该标号所指示的点的频率和驻波比将出现在屏幕左下角。 损耗的测量损耗可以用两种方法测量:(a) 第9根馈线一端接50欧匹配负载,另一端连到驻波仪的RFOUT/REFLECTION端口,按MODE按钮,用上下选择键选择“电缆损耗单端口”,按ENTER,同样输入F1、F2,然后按“RUN/HOLD”,用M1-M6中的任意一个标号测量相应频点的损耗。(b)打开驻波仪,MODE选择“频谱分析仪”,按ENTER,屏幕右侧显示“中心”“频宽”“开始”“结束”,它们分别表示要测量的频段的中心频率、观察的带宽、观察的起始和截止频率,输入相应的数据即可,以2号频点为例,按“中心”,输入1786.75,从屏幕右侧选择单位为MHz,按“频宽”,屏幕右侧显示“编辑”“全频段”“零带宽”等,选择“编辑”,然后输入2,从屏幕右侧选择单位为MHz,表示我们要观察1786.75+/-2MHz频段,将基站任意一个端口(A1A8)的发射信号连接到驻波仪的SPECTRUME ANALYZER RF IN端口,这时可以测量基站任意一个端口的输出功率。按驻波仪下面的AMPLITUDE,屏幕右侧显示“参考电平”“刻度”“衰减”“单位”等,按“参考电平”输入0,然后按ENTER;表示屏幕最上方的电平值为0dBm,按“刻度”输入10,然后按ENTER,表示纵轴为10dB/格;按“衰减”输入0,然后按ENTER,表示输入信号在频谱仪内部衰减为0dB,按“单位”,选择dBm,表示指测量所用的单位。按驻波仪下面的“SWEEP”,从屏幕右侧按“RBW”,然后选择“手动”,用上下选择键选择RBW的值,屏幕左下角显示RBW的值,设置RBW=10kHz,然后按屏幕右下侧的“返回”; 从屏幕右侧按“VBW”,然后选择“手动”,用上下选择键选择VBW的值,屏幕左下角显示VBW的值,设置VBW=10kHz,然后按屏幕右下侧的“返回”; 从屏幕右侧按“连续/单次”,屏幕左下角显示“扫描=连续”;从屏幕右侧按“保持最大值”, 屏幕左下角显示“保持最大=开”。然后按“RUN/HOLD”,频谱仪开始扫描频谱,显示的是某个基站口发射信号的包络,按“MARKER”,选择任意一个标号,然后选择“标记到波峰”,则从屏幕左下角可以读出基站该端口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它是图1中点的功率,将该功率记为PT_X。将该射频通道按照基站工作时的方法连接,其余7个射频通道从基站口断开,然后将第9根馈线从频综板断开,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第9根馈线口的功率PT_9,根据公式1,应当有:PT_9=(PT_X -CL1+TG2)-(LSP+CL2)公式8TG2=20,LSP =28(圆阵)或30(平板),因为上塔的馈线与第9根馈线的长度大体相等,所以可以认为CL1CL2,所以根据公式8可以大体估算出第9根馈线的损耗。第9根馈线由5、6、7三部分组成,可以分别从SYN板处、基站口短跳线、防雷滤波器两侧分段测量第9根馈线的损耗,直到找到损耗不正常的为止,从而可以定位是哪一段馈线出现故障,一个原则问题是尽可能把问题定位清楚是哪一段出现故障,不要轻易换线和上塔。(2)8个接收或发射257这种故障基本上是时序出现故障,首先检查CON板的J3,这是一个6芯的跳线,在它的右侧分别标有TX、RX、WORK。选择TX,塔放处于长发,这时塔放接收机关闭,校准接收全部校不出来;选择RX,塔放处于长收,这时塔放发射机关闭,校准发射全部校不出来;选择WORK,塔放工作于正常的TDD模式。如果CON板选择的是WORK,则有可能是CON、NBP板或防雷箱故障,更换如果还不正常,则有可能是塔放时序板故障,需要换塔放。原则上不要轻易换塔放,所以如果有示波器,拔掉两个塔放的电源线,用示波器测量塔放电源线在NBP板插座上的信号,6芯插座有两个是48V的电源和地,有两个悬空,另外两个是10ms的TDD时序:5ms为低,5ms为高,检测这两个TDD时序信号是否为方波信号,如果不是10ms的TDD,则是CON板或NBP板故障;如果NBP板上可以测量到正常的TDD时序,则可以判定是塔放时序板故障。以上是基于天线没有问题的假设,天线同时8路出现功分器故障的概率极小,所以没有考虑这种故障。(3)某4个通道为257如果1-4或5-8通道同时出现257,则问题肯定出现在塌塔放电路上。以1-4路全部257为例讨论,从防雷箱入口(连NBP板的一侧)交叉塔放电源线,如果仍然是1-4路故障,说明基站侧塔放电源线没有问题,如果5-8故障,则基站侧塔放电源线有问题,更换就可以解决问题;将防雷箱入口侧塔放电源线恢复原来顺序,从防雷箱出口(去塔放一侧)交叉塔放电源线,如果仍是1-4校准故障,证明防雷箱没有问题,如果5-8故障,更换防雷箱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防雷箱也没有问题,则肯定是塔放侧电源线或塔放的问题,上塔交换两个塌放的电源线,如果仍是1-4校准故障,则是塔放故障,如果5-8校准故障,则是原来1-4路塔放的电源线有问题。以上是基于天线没有问题的假设,天线同时4路出现功分器故障的概率极小,所以没有考虑这种故障。(4)某个通道接收发射全部257这种情况通常是这个通道的馈线损耗太大或射频板的通道故障,不大可能是因为塔放这个通道故障,因为塔放收发通道是分离的,不太可能同时坏。首先从基站口将正常通道和故障通道的短跳线交叉做校准,如果还是原来的通道故障,则是射频通道故障(包括基站短馈线),如果故障转移到原来正常的通道,则是天馈故障;如果是射频通道故障,先交叉基站短馈线,如果还是原来的通道故障,则是射频板故障换射频板,如果故障转移到原来正常的通道,则是基站短馈线故障,换基站短馈线;如果是天馈故障,用驻波仪测馈线的损耗,用B的方法可以测出CL1,如果CL1偏大,则逐段测量,直到找到发生故障的馈线。个别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天线的某一路功分器故障,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小。(5)某个通道接收或发射257 先比较各个通道的GAIN RESULT,如果发射(或接收)510,而接收(或发射)这个通道明显比其它通道高(GAIN RESULT比其它通道大20以上),这一般是馈线损耗太大,可以参考(4)的方法解决。如果发射(或接收)510,而接收(或发射)这个通道与其它通道相比没有明显差别,则应当是塌放故障。3.2 底噪偏高底噪偏高通常是因为干扰引起,看周围临近基站是否正常,如果也偏高,则基本可以认定是干扰,如果周围基站正常,也不能排除这个基站被干扰的可能。基站如果被干扰,只能更换频点(使用低端频点)、更换窄带滤波器或抗1800干扰的滤波器,采取这些措施基本可以抑制干扰。如何测定干扰是关键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从TR板基带测定干扰的方法。基带信号测量观察的是AD变换之前的基带信号,每一块射频板有两个射频通道,接收通道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正交解调后变换为基带I、Q信号,测量I、Q信号的波形就可以判定是否有干扰。每一个射频通道的接收和发射基带信号在TR板上都有测试点,如图3-1所示,因此每一块TR板上共有接收和发射测试点各两个,每一个基带测试点是一个三孔的插孔,TR板插在基站上时,水平方向的两对共6个插孔是接收基带信号测试点,垂直方向的两对共6个插孔是发射基带信号测试点。三个插孔中,中间一个是地,两边的两个分别是基带I和Q。用示波器测量接收基带I和Q的信号,将示波器的扫描时间设置为5ms/格,幅度设置为200mv/格,可以看到图3-2所示的波形,将信号展开(示波器的扫描时间设置为200us/格),测量接收基带信号的根均方电压Vrms,这个值大约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