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如何根据提示语解答材料题.doc_第1页
例说如何根据提示语解答材料题.doc_第2页
例说如何根据提示语解答材料题.doc_第3页
例说如何根据提示语解答材料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说如何根据提示语解答材料题【摘要】:历史材料题是高考历史必考的一种主观性试题,在文综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史高考材料题设问中提示语往往采用概括、指出、比较、说明、分析、简析、阐述、评析、评述、简评、评价、论证等行为动词,把握好这些行为动词,是准确回答试题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同学文综历史成绩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历年高考历史材料题较频繁出现的行为动词概括、指出、比较、分析、评析、评述、评价、论证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以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关键词】:概括;指出;比较;分析;评析;评述;评价;论证历史材料题是高考历史必考的一种主观性试题,在文综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特点是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往往由于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再加上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与技巧,导致回答出现方向性错误,得分率低。下面就如何根据提示语解答历史材料题谈谈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纵观历年高考,每一个试题都隐含着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考查能力。根据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要求,高考历史注重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考生通过阅读试题,从试题的文字图表材料和设问发现、 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二是调动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联系,并根据试题的要求,组织、再现和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三是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对历史事物所有的要素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即要求考生独立地审视历史事物并作出初步的史学评价。描述和阐释要求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问题的实质。四是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问题是指用论据来证明问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的层次性。基于高考对以上四种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设问中提示语往往采用概括、指出、比较、说明、分析、简析、阐述、评析、评述、简评、评价、论证等行为动词,把握好这些行为动词,是准确回答试题的重要环节。一、“概括”“指出”的内涵与解答方法“概括”“指出”是文综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提示语言。概括一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抓主干去枝节,简明扼要。此方法类似于语文学习中的归纳段落大意。其操作方法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再将某些相同属性的内容综合在一起,采用准确的学科语言简明扼要进行作答。【示例】2009年福建文综卷38题第(1)问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概括上述材料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分层次说意思。根据材料的段落提示可提取三层意思:“咸以孔子是非耳”可提取反对将儒学教条化;“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人”可知提出“童心说”; “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可提炼出男女平等或反对歧视妇女。第二步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等角度进行回答,就不难得出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二、“比较”“分析”的内涵与解答方法比较类问题是通过类比或对比,归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异同点及其本质特征的题目。比较题可分为类比题,异比题和异同题。根据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背景区间的差异,可分横向比较题和纵向比较题。其操作方法是:第一是审清题目类型,明确答题方向。第二,审比较对象即命题要求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第三审比较项目、限制条件,这对于内容要点的取舍至关重要的作用。【示例】2010年福建文综卷38题第(1)问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回答此题第一步是审清题目类型,特别要注意:“比较并指出走势”,既要“中西比较”,又要“指出具体走势”,很多考生只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或只关注后者而忽视前者。这也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扣分“陷阱”。第二步要根据材料读懂图表信息:A(约400年-1300年);B(约1300年-1840年);C(约1840年-1949年) (1949年-2000年)。在此基础上,依据两条曲线比较变动情况,再用学科专用术语表述。A段:大体一致,走势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变动不大),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迅速上升(中西距离拉大)。三、“评述”“评析”的内涵与解答方法带有“评”字的行为动词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评”的本意就是议论,说出个长短或高低,尽管和“评”字组合的行为动词不少,但大体都是要求分析评价,既有评又有述,述中带评,评中带述。要求学生本着“论从史出”的学科原则,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示例】2011年福建文综卷41题第(2)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 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7分)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对历史事件有较全面分析,然后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史实“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皇总揽统治权” “统率陆海军”等内容可知评析的角度应从政治专制、对外扩张等角度进行客观的评析。答题时注意逻辑严谨,观点明确,点到为止。可表述为: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帝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四、“论证”“评价”的内涵与解答方法论证评价是历史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也是史学能力的基本内容。第一观点明确,考生必须要明确赞同哪一种观点。第二史论结合、证据有力,证据必须与观点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注重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论证。 【示例】2013年北京文综,40,节选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本题考查学生选择合适史料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理解题意所隐含的两个角度,因此在论述的时候要从两个角度论述二者的关系,既要从对海洋的考察与开发推动人类进步的角度论证,又要从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角度进行论证。然后结合材料达尔文海洋考察、伊雷克对北极科学考察。以及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等相关史实进行回答。从答案中我们不难得出此试题强调的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综上所述,在繁琐的高三复习中如果我们能够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