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DSS船舶通信业务管理.doc_第1页
GMDSS船舶通信业务管理.doc_第2页
GMDSS船舶通信业务管理.doc_第3页
GMDSS船舶通信业务管理.doc_第4页
GMDSS船舶通信业务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船舶电台管理规定(详见中远航运内容)第二部分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规范第一章 概述装配在远洋船舶的通信导航设备必须满足相关的国际规范,才能获得相关证书,从而保证船舶适航。我们这里所说的船舶通导设备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它们包括了SOLAS公约第三章提及的安全设备、第四章提及的无线设备以及第五章提及的航行设备。作为船舶通导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对于规范,应该知道或者说应该掌握那些知识呢?这就是本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海事通导设备所涉及的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配备的要求,即何类船舶,航行于何种海区,在什么时间内,应该配备什么设备。二是技术规范,即配备上船的设备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满足哪些技术指标,以及安装有什么特别要求等。远洋船舶通导设备所应遵循的规范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机构或主管机关制定,主要包括:国际海事组织,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Marine Organization(简称IMO)国际电工委员会,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ttee (简称IEC) 国际电信联盟,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上述机组织、机构和主管机关中: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规范涉及船舶通导设备的配备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供电要求、检验要求、安装调试要求以及维修要求等。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规则与船舶通导设备有关的内容主要涉及有关接口、信号的电特性,比如IEC6112-1表示的就是信号接口电信号的标准。此标准的另一种叫法是RS422。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无线电规则与船舶通导设备有关的内容主要是涉及各种信号的格式,比如卫星C站的信号格式,卫星示位标的信号格式等以及各种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分配等等。根据上面介绍可以看出,作为船舶通导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主要应关注并熟悉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规范。而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规范主要是设备生产厂商应该关注的。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国际海事组织的文件是如何标识的:与通导设备相关的文件主要包括:1974年SOLAS公约及历次修正案。其标识的方法是分为第几章,第几条。比如:第四章第6条(功能要求)IMO大会相关文件。其标识的方法:A.XX(XX).A表示IMO大会,A后的XX表示决议编号,括号中的XX表示第几届IMO大会。例如:A.817(19)表示第19届大会第817号决议。海上安全委员会相关文件。其标识的方法:MSC.XX(XX) MSC是海上安全委员会的缩写,后面的XX表示决议编号,括号中的XX表示第几届海安会例如:MSC.64(67)表示第67次海安会第64号文.通函。其标识的方法CircXXX, 表示IMO第几号通函 MSC/CircXXX, 表示海安会第几号通函例如:MSC/Circ.808 表示海安会第808号通函通过下面章节的学习,希望能使船舶通导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能够了解船舶通导设备的配备标准、注意事项和应该遵循的性能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装船时间的不同,设备所要遵循的性能标准也不同。但是,作为船舶通导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不必过于关注这些性能标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因为,作为船公司的主管人员,在为船舶配置设备时,就已经考虑了其装船日期,向厂商订购时就会购买符合标准的设备。作为船舶通导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只需要认真保管好设备的相关证书和说明书。船舶通导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对于规范的学习,主要将经理集中在明确设备配备的标准和注意事项。第二章 救生设备一、救生艇筏甚高频双向无线电话(TWOWAY)1配备要求:根据SOLAS公约第三章第2.1条的要求,每艘客船和每艘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应至少配备3台。每艘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00总吨的货船,应至少配备2台。2注意事项1)双向VHF无线电话虽然也是通信设备,但IMO是将其作为救生时使用的通信工具,因此,将其归如第三章。2)正因为双向VHF无线电话是救生设备,因此,其电池就有严格的规定。在A.809(19)经修定的救生艇筏双向VHF无线电话装置的性能标准的第12.2条中就规定每台双向VHF无线电话必须配备1个未经拆封的原电池。这一点,经常被船员所忽略,随意破坏了封签,在接受无线电检验时被强制重新购买,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也要随时注意原电池的有效期,避免过期。3性能标准1996.11.23前装船的设备,应满足A.762(18)救生艇筏双向VHF无线电话装置的性能标准1996.11.23后装船的设备,应满足A.809(19)经修定的救生艇筏双向VHF无线电话装置的性能标准2005.7.1后装船的设备,应满足MSC149(77)的要求。二、雷达应答器1配备要求根据SOLAS公约第三章第2.2条的要求,300-500总吨的船至少配备1台,500总吨以上的船舶每舷至少配备1台(即总共2台)2注意事项条款中要求的雷达应答器,可以是第四章(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要求的雷达应答器之一。因此,综合考虑第三章与第四章的要求,每艘国际航行的船舶(无论吨位大小)都应至少配备1台雷达应答器。500总吨以上的应配备2台,并且应放在驾驶台两翼。3性能标准应符合A.802(19) 用于搜救作业的救生艇雷达应答器的性能标准第三章 无线电通信设备根据SOLAS公约第四章的要求,船舶航行的海区不同,以及采用岸上维修还是海上维修的方案,其无线电通信设备配备的要求是不同的。考虑到学员们所属公司的船舶全部为A3海区航行,且采用岸上维修、双套设备方案,因此本章所涉及的内容全部针对A3海区,岸上维修、双套设备。一、VHF(DSC)1配备要求每船应该配备2套。2注意事项1)70频导DSC值收机可以是单独装配的,也可以合成在VHF主机内。目前,大多数船舶的值收机都是合成在VHF主机内的。2)2套VHF(DSC)中,其中一台可以不要求配备70频道值收机。3)按要求,VHF(DSC)除了接船舶主电源外,还必须接备用电源(及无线电设备专用的应急电瓶)4)VHF(DSC)应从相关导航设备(如GPS)接入船位和时间信息,以便在遇险通信时自动发出实时的船位和时间。5)VHF(DSC)应该安装在驾驶台,以便在通常驾驶位置能够启动和发射遇险报警。对于新造船,往往要求在驾驶台两翼各安装一个能够水密的送受话器。3性能标准96.11.23前装船的,应符合A.619(15)能进行话音通信和数字选择呼叫的船载VHF无线电装置的性能标准96.11.23前装船的,应符合A.803(19)经修正的能进行话音通信和数字选择呼叫的船载VHF无线电装置的性能标准2002.1.1后前装船的,应符合MSC68(68)附件1对A.803(19)决议-能进行话音通信和数字选择呼叫的船载VHF无线电装置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二、雷达应答器(SART)在上一章节已介绍,此处不再重复。三、航行警告接收机(NAVTEX)1配备要求每船应该配备1套。2注意事项1) NAVTEX必须安装在驾驶室。2) NAVTEX不强制接应急电瓶。3性能标准1)2005年7月1日前装船的,应符合A.525(13)船舶航行和气象警报以及紧急信息的窄带直接印子电报设备的性能标准。2)2005年7月1日后装船的,应符合MSC148(77)的要求。四、增强群呼接收机(EGC)1配备要求每船配备1台2注意事项EGC可以是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在卫通C站中,目前,绝大多数船舶配备的都是组合式的。3性能标准A.701(17) 关于GMDSS中Inmarset增强群呼安全通信网接收机的配备五、卫星应急示位标(EPIRB)1配备要求每船配备1台2注意事项1)EPIRB应安装在易于接近的地方,可随时由人工释放并由一人携带进救生艇筏。2)要随时注意检查释放器和电池的有效期,避免过期。3)EPIRB的牵引小绳子不能缠绕在船舶的固定物上。3性能标准96.11.23前装船的,应符合A.763(18)在406MHz上工作的自浮式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性能标准96.11.23后-2001.5.31前装船的,应符合A.763(18)在406MHz上工作的自浮式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性能标准2001.5.31后装船的,应符合MSC120(74)A810(19) 在406MHz上工作的自浮式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年度检验和维修的规范遵从:MSC/Circ1039年度检测和岸上维修导则,MSC/Circ1040年度测试导则六、组合台(MF/HFDSC)1配备要求每船配备1套2注意事项1)按要求,MF/HF(DSC)除了接船舶主电源外,还必须接备用电源(及无线电设备专用的应急电瓶)2)MF/HF(DSC)应从相关导航设备(如GPS)接入船位和时间信息,以便在遇险通信时自动发出实时的船位和时间。3)MF/HF(DSC)应该安装在驾驶台,以便在通常驾驶位置能够启动和发射遇险报警。对于早期改造的船舶,设备不能装在驾驶台的,应在通常驾驶位置安装遇险报警装置(报警按钮、报警盒等)3性能标准七、卫通C站1配备要求每船配备1套2注意事项1)卫通C站除了接船舶主电源外,还必须接备用电源(即无线电设备专用的应急电瓶)2)卫通C站应从相关导航设备(如GPS)接入船位和时间信息,以便在遇险通信时自动发出实时的船位和时间。3)卫通C站应该安装在驾驶台,以便在通常驾驶位置能够启动和发射遇险报警。一般情况下,卫通C站不适用于将主机装在非驾驶台位置,在驾驶台加装报警装置的办法。因为,C站一般都组合了EGC功能,而EGC的打印机必须装在驾驶台。3性能标准96.11.23前装船的,应符合A.663(16)能发射和接收直接印字通信的Inmarsat-C船舶地面站的性标准。96.11.23后装船的,应符合A.807(19)经修正的能发射和接收直接印字通信的Inmarsat-C船舶地面站的性标准。2002.1.1后装船的,应符合MSC68(68)附件4,对A.807(19)决议-能发射和接收直接印字通信的Inmarsat-C船舶地面站的性标准的修正案。 八、备用电源1配备要求每船必须配备一套为GMDSS设备专用的电瓶几配套的充电装置。2注意事项非GMDSS设备不能接入此电瓶。3性能标准1)容量:有应急发电机的船舶,可连续放电1小时;无应急发电机的船舶,可连续放电6小时2)应接设备:VHF/DSC;MF/DSC; MF/HF-DSC;Inmarset船站,给上述设备提供连续信号的GPS等导航设备;用于照明的应急灯。3)充放电要求1)应设有对蓄电池自动充电的装置,该装置应能在10h内通过充电使蓄电池达到最小容量要求;九、无线电通信设备整体布局1SOLAS公约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整体布局在第四章6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处于正常航行船舶的设备整体布局都是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但是,如果出现换装、加装设备的情况,就必须注意研究规范的要求,避免出现整体布局不符合要求的情况。2作为船舶通导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在航前检查或到港前检查时,只注意设备是否有问题,而忽略了对通导设备整体布置的检查。比如,不少船舶在通信设备旁所粘贴的呼号、MMSI以及船站的ID等脱落了没有补上,或者应急灯不亮等,这些在进行无线电检验时将会被视为缺陷。十、维修SOLAS公约第四章第15条以及IMO第17届大会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维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船舶通导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两点:1)根据A.702(17)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A3和A4海区无线电维修指南的要求,保留好有效的岸基维修协议。2)保管好设备相关的说明书。上述两点如不满足要求,在无线电检验或PSC检查时可能会被视为缺陷。另外要注意:设备出现的缺陷如果仅限于一般无线电通信功能,比如仅限于SSB,则不应认为该船舶不适航,或作为使船舶滞留在不易提供维修设施的港口的理由。十一、船位更新过去,许多人对于GPS接VHF(DSC)、MF/HF(DSC)、卫通C站的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此,经修订的SOLAS公约第四章专门增加了第18条(船位更新),其原文为:“船上备有的能在遇险报警时自动报告船位的所有双向通信设备,均应自动从内部或外部导航接收装置(如设有)获得该信息。如果未安装这种接收装置,则船在航行中的位置以及船位确定的时间应按不超过4小时的间隔期手动更新,以便随时可由该设备发送。”有的人认为,当GPS没有接信号给通信设备时,可以视同“未安装这种接收装置”。其实,这种说法不对。1)按照海事检验的惯例,设备除非不装船,装船就必须保证其要求的功能正常。2)第18条提及的“如果未安装这种接收装置”的条文是在经修订的SOLAS公约第五章之前。根据修订的SOLAS公约五章的要求,在DF被废除后,GPS等导航定位仪已经成为必备的设备,因此,也不存在着“未安装这种接收装置”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1)当GPS出现故障,又不能及时修复或更新时,根据第18条的精神,应在航行中的位置以及船位确定的时间应按不超过4小时的间隔期手动更新,以便随时可由该相关通信设备发送。2)由于要求GPS将船位输送到相关的GMDSS设备,因此,船上至少有1台GPS要接备用电源。第四章 航行设备SOLAS公约第五章对航行设备的配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适用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船舶。此后有提出了经修订的第五章,我们称之为新五章。新五章的要求适用于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船舶航行设备的配备标准1标准磁罗径及附属设备1)150总吨的船舶要求配备1台标准磁罗径;并2)配备1台操舵罗径,凡设有反射磁罗经的船舶可以免除;3)配备1台备用磁罗径,已设有操舵磁罗经或陀螺经的船舶可免除;2陀螺罗经及附属设备1)500总吨的船舶要求配备1台陀螺罗经;并2)配备1台附属的航向记录器;3)配备2台附属的方位分罗经。若方位分罗经设置于驾驶室外的两翼甲板上,而该甲板顶上是遮阳的。则应另在驾驶室顶上的露天甲板处增设1台分罗经3自动操舵仪建议5000总吨的船舶配备l台4舵角指示器500总吨的船舶要求配备1台5推进器转速指示器500总吨的船舶要求配备1套6雷达1)所有客船和300总吨的货船要求配备1台;2)1600总吨的船舶,应带雷达反射作图器;3)10000总吨的船舶,应配备2台雷达,其中至少l台能在9GHz频带上工作7自动雷达标绘装置(ARPA) 10 000总吨船舶,要求配备1台8导航接收设备每船要求配备1台GPS等导航接收机。9计程仪1984年9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配备1台注意:考虑1984年9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许多都装有计程仪,且不少已经损坏,因而,根据CCS的意见:1)对于不需要装配APPA的船舶,该损坏的计程仪应予以拆除;2)该计程仪如已拆除,而船上装配的ARPA雷达应能由GPS输入航行参数或手动输入航行参数。否则,该ARPA雷达只能作为普通雷达使用,并重新制定操作规程,张贴在相关设备的操作面板上。3)对于1984年9月1日前必须装配ARPA的船舶(即10000总吨以上的液货船或15000总吨以上的货船)则不可免除计程仪的要求。10回转速度指示器100 000总吨的船舶,要求配备1台11回声测深仪500总吨的船舶,要求配备12AIS除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不迟于2008年7月1日前装配外,所有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和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都应装配。13VDR除客滚船以外,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如果能够证明VDR与船上的现有设备连接是不合理和不可行时,则主管机关可对其免除配备VDR的要求。二、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航行设备配备要求1标准磁罗径所有船舶1台经适当校正,对立于任何电源,用于确定船舶艏向并在主操舵位置显示其读数。2哑罗径或罗径方位装置所有船舶1台独立于任何电源,用于在水平360弧度范围内量取方位。3用于随时按真实值校正艏向和方位的装置所有船舶1套。如果海图和航海出版物全部或部分由电子装置来完成,合适的对开纸质航海图可作为ECDIS的后备装置。可接受ECDIS的其它后备装置(见MSC64(67)附件5-A.817(19) 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4海图和航海出版物所有船舶必备。用于计划和显示船舶预定航程的航线以及标绘和监视整个航程和船位,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可视为满足海图配备要求。5满足海图和航海出版物的后备装置6如果海图和航海出版物全部或部分由电子装置来完成,合适的对开纸质航海图可作为ECDIS的后备装置。可接受ECDIS的其它后备装置(见MSC64(67)附件5-A.817(19) 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7GPS等导航接收机每船配备1台8雷达反射器如果船舶小于150吨且实际可行,配一台雷达反射器或其他装置,使船舶能被其他航行船舶通过9GHz和3GHz雷达探测到。150总吨以上船舶不用配备。9声响接收系统如果驾驶室是完全封闭的和除非主管机关另有规定,应配备1台,使值班驾驶员能听到声响信号并确定其方向。10电话所有船舶必备1台,用于向应急操舵位置(如设有)传递艏向信息。11白昼信号灯50总吨以上的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应配备1套,用于白天和夜晚通过灯光进行联络,使用电源,但非唯一依靠船上的电源供电。12回声测深仪300总吨以上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配备1台13雷达300总吨以上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配备1台9GHz雷达。3000总吨以上的船舶还应配备1台3GHz雷达或第二台9GHz雷达。14电子标绘装置300总吨以上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配备1套用电子方式标绘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以便确定碰撞的危险。15计程仪300总吨以上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配备1套用于指示船舶相对于水的航速与航程16航向发送装置(THDs)300总吨以上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配备1套,用于向雷达和电子标绘仪及计程仪传送艏向信息(可以在电罗径内)17AIS除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不迟于2008年7月1日前装配外,所有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和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都应装配。18电罗径500总吨以上船舶需配备1台,用于通过非磁性装置来确定和显示船艏向,并向雷达、AIS和自动跟踪仪传送艏向信号。(装配了电罗径便可不用装配上述的电子标绘装置和艏向发送装置)19电罗径艏向复示器500总吨以上船舶需配备1套,用于将可视艏向信息传送到应急操舵位置(如设有)20电罗径方位复示器500总吨以上船舶需配备,通过电罗径或其它装置,在水平360弧度范围内量取方位。但是,小于1600总吨的船舶应该尽量配备该装置。21舵、螺旋桨、推力、螺距和工作模式指示器500总吨以上船舶需配备,用于确定和显示舵角、螺旋桨转速、推力和推力方向以及(如适用)侧推的推力和方向、螺距和工作模式,所有这些指示器都应该在指挥驾驶位置清晰可读。22自动跟踪仪500总吨以上船舶需配备,用于自动标绘其它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以确定碰撞危险。3000总吨以上船舶应配备第二台自动跟踪仪或其它设备。23ARPA10000总吨以上船舶必须配备1台,与1台指示船舶相对于水的速度和航程的装置相连,用于自动标绘至少20个其它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以确定碰撞危险和模拟试验性操作。24自动舵(艏向或航迹控制系统)10000总吨以上船舶必须配备1台,用于自动控制和保持艏向和/或直航迹。25回转速率指示仪50000总吨以上船舶必须配备1台,用于确定和显示回转速率。26对地航速和航程测量装置(前进方向和横向)50000总吨以上船舶必须配备1台,用于指示船舶前进方向和横向的相对于地的航速和航程。27VDR所有的客船、客滚船以及2002年7月1日以后建造的3000总吨以上的船都要配备。28SSAS.1 在2004 年7 月1 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 .2 在2004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客船包括高速客船不迟于2004 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 .3 在2004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500 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不迟于2004 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和 .4 在2004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500 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货船和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不迟于2006 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 三、设备性能标准索引航行设备性能标准索引设备名称装船日期性能标准文件总体要求A.694(17)作为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组成部分的船用无线电设备和电子助航设备的一般要求电磁兼容性A.813(19)所有船用电气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一般要求航行设备总要求A.575(14)关于航行设备统一性能标准的建议案标准磁罗径A.382(X)关于磁罗径性能标准的建议案GLONASS2003.7.1前MSC53(66)船载GLONASS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2003.7.1后MSC.113(73)经修订的船载GLONASS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GPS/GLONASS2003.7.1前MSC74(69)附件1关于船用组合型GPS/GLONASS接收设备性能标准的建议2003.7.1后MSC.113(73)经修订的船用组合型GPS/GLONASS接收设备性能标准的建议GPS2003.7.1前A.819(19)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2003.7.1后MSC.112(73)经修订的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DGPS/DGLONASS2003.7.1前MSC.64(67)附件2船上DGPS/DGLONASS海上无线电信标接收设备性能标准的建议案2003.7.1后MSC.114(73)经修订的船上DGPS/DGLONASS海上无线电信标接收设备性能标准的建议案劳兰CA.818(19)关于船载劳兰C和Decca接收机性能标准的建议案雷达反射器A.384(X)关于雷达反射器性能标准建议案声响接收系统2000.1.1后MSC86(70)附件1关于声响接收系统性能标准的建议案电话白昼信号灯2002.7.1后MSC95(72)白昼信号灯性能标准回声测深仪2001.1.1前A.224(VII)回声测深仪性能标准2001.1.1后MSC74(69)附件4A.224(VII) 回声测深仪性能标准修正案雷达84.9.1前A222(VII)船用雷达设备性能标准84.9.1后A.477(XII)船用雷达设备性能标准99.1.1.后MSC.64(67)附件4船用雷达设备性能标准的建议案航速和航程测量装置97.1.1前A.478(XII)速度和距离指示装置的性能标准97.1.1后A.824(19)经修订的速度和距离指示装置的性能标准02.7.1后MSC.96(72)A.824(19) 速度和距离指示装置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航向发送装置(THDs)2002.7.1后MSC.116(73)关于船舶艏向发送装置性能标准的建议案磁航向装置TMHDs2000.1.1后MSC86(70)附件2关于船舶艏向磁性发送装置性能标准的建议案AIS2001.1.1后MSC74(69)附件3关于全球船载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标准的建议案电罗径第6届IMO大会后A.424(XI)关于电罗径性能标准的建议案ARPA97.1.1前A.422(XI)自动雷达标绘仪性能标准97.1.1后A.823(19)自动雷达标绘仪性能标准自动舵(艏向或航迹控制系统)99.1.1前A.342(IX)关于自动操舵仪性能标准的建议案99.1.1后MSC64(67)附件3关于自动操舵仪性能标准的A.342(IX)的修正案回转速率指示仪A.526(13)回转速率指示仪性能标准VDR97.11.27日通过A.861(20)关于航行数据记录仪性能标准的建议案SSAS2004.7.1前2004.7.1后MSC136(76)船舶保安系统性能标准MSC147(77)船舶保安系统性能标准电子海图99.1.1前A.817(19)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性能标准99.1.1-2000.1.1MSC64(67)附件5A.817(19) 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2000.1.1后MSC86(70)附件4A.817(19) 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性能标准的修正案综合驾驶系统(IBS)99.1.1后MSC64(67)附件1综合驾驶室系统性能建议案综合导航系统(INS)2000.1.1后MSC86(70)附件3关于综合航行系统性能标准的建议案航迹控制系统2000.1.1后MSC74(69)附件2关于航迹控制系统性能标准的建议案驾控台2002.7.1后MSC/Circ.982驾驶台设备和布置的人机工程学衡准指南四、注意事项1新五章的规定是针对2002年7月1日以后建造的船舶的。对于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只要其满足了下述条件,即可认为满足航行要: 1)完全符合老五章第11条、第12条、第20条的要求。2)配备GPS或其它可以提供时间和船位信息的导航设备,以取代老五章规定配备的无线电测向仪。3)按时间要求配备AIS。因此,作为管理人员,老五章的版本还不能丢掉。2但是,如果2002年7月1日以后更换导航设备,就必须要在设备性能标准方面考虑配备符合新五章要求的设备。第三部分船舶安全无线电检验第一节 引言根据国际规范,每艘船舶都要定期(一般为一年)接受相关船级社的安全无线电检验,取得证书后方可继续营运。因此,作为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必须了解安全无线电检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日常的管理、维护、检查工作,顺利通过安全无线电检验。下面的章节将会介绍安全无线电检验的法规依据、具体内容、实施办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第二节 检验所依据的法规1)SOLAS公约2)IMO A789(19)决议(被认可组织代表主管机关执行检验和发证的细则)3)ITU无线电规则。4)IMO执行标准。5)船籍国要求。第三节 检验的内容、方法以及法规依据注意:在下面章节的介绍中,将用括号列出检查内容的法规依据。例如(SOLAS/IV/16表示SOLAS公约第4章第16条)。对于设备性能标准的依据,详情可见附录1。一、设备配备情况检验人员上船后,首先就会检查或者了解设备的配备是否符合该轮航行海区的要求。(见表1)一般情况下,如果船舶的营运性质、营运海区没有发生变化,就不会发生配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表1 A3海区安全无线电设备配备要求及性能标准索引设备名称配备台数装船时间性能标准文件TWOWAY396.11.23前A.762(18)96.11.23后A.809(19)20057.1后MSC149(77)SART2A.802(19)VHF/DSC296.11.23前A.609(15)96.11.23后A.803(19)2002.1.1后MSC68(68)附件1NAVETEX12005.7.1前A.525(13)2005.7.1后MSC148(77)EGC1A.701(17) EPIRB194.11.4前A.763(18)不需要121.5MHZ96.11.23前A.763(18)96.11.23后-2001.5.31A810(19)2001.5.31后MSC120(74)MF/HF196.11.23前A.613(15)96.11.23后A.806(19)2002.1.1后MSC68(68)附件3C站196.11.23前A.663(16)96.11.23后A.807(19)2002.1.1后MSC68(68)附件4AIS1MSC74(69)附件3VDR1A861(20)SSAS12004.7.1前MSC136(76)2004.7.1后MSC147(77)总体要求A.694(17)作为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组成部分的船用无线电设备和电子助航设备的一般要求电磁兼容性A.813(19)所有船用电气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一般要求防止误报警A. 814(19)避免错误的遇险报警指南注:1、EGC接收机通常组合在C站内。2、AIS的配备要求是:除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不迟于2008年7月1日前装配外,所有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和船舶和不论大小的客轮都应装配。3、VRD的配备要求是:1)所有的客船、客滚船以及2002年7月1日以后建造的3000总吨以上的船都要配备。2)除客滚船以外,200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如果能够证明VDR与船上的现有设备连接是不合理和不可行时,则主管机关可对其免除配备VDR的要求。4、SSAS的配备要求是:1)在2004 年7 月1 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必须配备2)在2004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客船包括高速客船不迟于2004 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前配备。 3)在2004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500 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化学品液货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不迟于2004 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前配备。 4)在2004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500 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货船和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不迟于2006 年7 月1 日以后的第一次无线电设备检验前配备。二、人员、证书、资料及备件情况检验人员会检查如下内容。因此,要提前准备好操作员证书、电台执照、安全无线电证书、上次安全无线电检验的副本、岸基维修协议、填写规范的电台日志、按船公司规定配备的图书以及相关设备的说明书等。(相关证书、资料等详见表2和表3)1是否配备了足够的具有适任证书的操作人员,其证书是否有效(SOLAS/IV/16)2电台执照是否有效(无线电规则/VI/24)3安全无线电证书是否有效(SOLAS附件2)4是否留有上次无线电检验的副本(船级社要求)5GMDSS岸基维修协议是否有效(SOLAS/IV/15)6是否配备了电台日志并按规定填写(SOLAS/IV/17)7是否配备了最新版本的无线电规则(无线规则附录11)8对于采纳海上维修方案的船舶,是否配备了适用的技术资料、工具及备件,维修人员是否有适任证书(SOLAS/IV/15)表2 安全无线电检验船舶必须提供的文件副本序号No.文件名称Name of the files份数Quantity1无线电设备安全记录RECORD OF SAFETY RADIO EQUIPMENT12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CARGO SHIP SAFETY RADIO CERTIFICATER13船舶电台执照SHIP RADIO STATION LICENCE14GMDSS岸基维修协议SHORS-BASE MAINTENANCE15GMDSS 操作员证书GMDSS OPERATOR CERTIFICATE26卫星示位标证书或编程信息EPIRB CERTIFICATER OR PROGRAMMING INFORMATION1表3 安全无线电检验船舶必备资料序号名称数量1Radio Log电台日志12List of call sign and numerical identities呼号与识别码名录13Ship stations Q-Z H-P 1-G UIT船台名录34List of radio determination and special service stations无线电定位和特别业务电台表15Manual for use by maritime mobile and maritime mobile-satellite services UIT水上移动业务和卫星水上移动业务使用手册16International code of signals国际信号表17Coast radio stations 281(1) 281(2)岸台名录28Maritime safety information broadcasts 283(1) 283(2) 283(3)海事安全广播信息29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285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1注1.上述资料必须是最新版本。注2.各船公司制定的标准如不低于上述标准,则从其标准。 三、无线电装置总体情况 检验人员会检查如下情况。一般情况下,营运船舶都能符合下述要求,要引起注意的是第4条:应急灯是否正常,第5条,张贴的ID和应急操作说明是否脱落。1.无线电装置是否安装在机械、电气或其他干扰源的有害干扰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SOLAS/IV/6.2.1)2.是否安装在最安全最易于操作的地方。(SOLAS/IV/6.2.2)3.无线电装置是否能防止受水、极端温度变化和其他不利环境条件的有害影响(SOLAS/IV/6.2.3)4.是否配备独立于主电源和应急电源的可靠的、永久布置的电气照明(注:即电瓶),为操纵无线电装置的控制台提供了足够的照明(SOLAS/IV/6.2.4)5.是否在无线电装置的控制台张贴了清楚表明船舶呼号、船舶电台识别码及适于无线电装置使用的其他代码,以及相关设备应急操作的程序(SOLAS/IV/6.2.4)6.天线是否安装在尽可能高的位置,与其他天线是否保持足够的距离,是否远离遮挡物而避免减低天线的性能,MF/HF 发射天线是否有防止偶然触摸 的保护装置。(相关船级社要求)四、电源及备用电源检验人员会检查电源及备用电源(GMDSS设备专用的电瓶)的情况(SOLAS/IV/13 )。电瓶的容量应该是对于所负载的GMDSS设备,在有应急发电机的船舶,可连续使用1小时;在无应急发电机的船舶,可连续使用6小时。一般情况下,只要船舶没有更换过电瓶,则配备就会符合规范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要检查电瓶的保养状况和充、放电状况。五、具体设备检查检验人员将会根据IMO的相关技术标准检查具体设备的状况及电气性能。(性能标准文件见上面提到的表1)绝大部分船级社的安全无线电检验包括:1甚高频无线电话(VHF)2中频/高频无线电设备(MF/HF)3卫星通信C型船站(C站)4救生艇筏双向无线电话(TWOWAY)5卫星示位标(EPIRB)6航行警告接收机(NAVTEX)79GHz雷达应答器(SART)下面具体地予以叙述:1VHF1)是否能够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工作。2)是否能从通常驾驶位置在70频道启动遇险报警通信。是否能从驾驶室两翼进行通信(该功能可用手提式对讲机取代)。3)所有控制是否工作正常。4)输出功率为6-25W之间,低功率档应在0.1-1W之间。5)通过对岸台或另一台带DSC的VHF进行DSC日常呼叫或测试来检查DSC的发射功能;通过接收来自岸台或另一台带DSC的VHF 的呼叫来检查DSC接收功能。6)检查机内的DSC码是否正确。对于配有打印机的,打印一份DSC通信记录(包括本机DSC码)。7)检查外接GPS的船位和时间信号的正确性。8)通过接收来自岸台或船上另一台带DSC的VHF 的呼叫来检查70频道值收机的状态。9)检查DSC报警声是否整个驾驶室都能清楚听见。10)分别用6、13、16及常用的频道进行常规的VHF通信试验。11)必要时用频率计检测频率。2MF/HF1)是否能够用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工作。2)是否能在通常驾驶位置启动遇险报警通信。3)是否在MH/HF所有波段上调谐正常。4)对岸台发测试呼叫或日常呼叫检查DSC是否工作正常。5)检查是否能在2187.5KHz、8414.5KHz以及至少在4207.5KHz、6312KHz、12577KHz或16804.5KHz中的一个频率上保持DSC值守接收。6)机内DSC码是否正确。对于能打印DSC码的,打印本机DSC码,以备查。7)DSC报警声是否整个驾驶室都能清楚听见。8)通过在1605-275000KHz频带内的常用频率与岸台或用户建立SSB及NBDP通信,以检查收发功能。9)检查最近打印的报文(带应答码)证实其打印功能。10)检查外接GPS的船位和时间信号的正确性。11)必要时用频率计检测频率。3C站1)是否能用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工作 。 2)是否能在通常驾驶的位置启动遇险报警通信。3)通过PVT测试(如可能)检测设备的遇险通信功能,并打印测试结果。4)通过收发电传检测设备的收发功能。5)打印一份包括本机ID码在内的设备状况屏幕。6)是否能正常接收和打印EGC信息.7)检查外接GPS的船位和时间信号的正确性。 4TWOWAY1)收发机上是否标有清晰的船舶呼号和频道位置。2)检查是否配有备用的“原电池”及其有效期,并证实其未被拆封。3)必要时,用非“原电池”在16频道和另一个频道上进行收发性能试验。5EPIRB1)是否安装在船下沉时能够自由上浮,并可以人工释放和触发的位置。2)检查电池有效期。3)检查静水释放器有效期。4)检查该EPIRB是否已清晰标上船舶呼号。5)使用本身的检测装置检测其发射功能。6)使用读码设备检查ID码是否正确。6NAVTEX1)是否能用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工作。2)是否装在通常易于驾驶的位置。3)通过监视接收报文或检查最近的接收报文检查机器的工作状态。4)打印一份新接收到的电文。7SART1)是否装在方便从船两翼拿取的位置。2)使用本身的检测装置检测发射功能。3)观察船上9G雷达上的同心圆。4)检查电池有效期。5)检查该单元机身上是否已清晰标上船舶呼号。部分船级社的安全无线电检验还包括如下设备1自动识别系统(AIS)2航行数据记录仪(VDR)3船舶保安系统(SSAS)下面具体予以叙述1AIS1)检查产品形式认可证书2)检查是否能用船电和备用电源正常工作。3)检查船舶静态数据是否正确a)MMSI、船名、呼号、IMO码等船舶识别信息b)船长、船宽、船舶类型等信息c)天线位置(A、B、C、D)4)检查船舶的动态数据是否正确a)船位b)国际标准时间c)对地航向d)对地航速5)检查外接GPS信号的正确性6)检查输入的电罗经信号的正确性7)通过接收附近船舶的AIS信号的方式验证接收机的性能。8)通过发射短信息的方式,必要时通过与附近船舶联系,询问是否收到本船AIS信息的方式,验证发射机的性能。2VDR1)检查产品形式认可证书2)检查释放装置a)对于自动释放装置,检查释放器上标识的有效期限。 b)对于手动释放装置,考虑到其不可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希望以每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有效性检验,其余的年份通过检查手动释放装置的维护情况来替代。3)检查定位信标功能 由于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定位信标种类繁多,所以由VDR厂商提供定位信标的基本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必要时提供声学信标检测仪。4)检查电池a) 通过定位信标的外壳上所贴标识记录的电池有效期检查定位信标所用电池的有效性。b) 检查备用电池有限期 5)数据的采集:a)采集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