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V》PPT课件.ppt_第1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V》PPT课件.ppt_第2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V》PPT课件.ppt_第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V》PPT课件.ppt_第4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V》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在物质代谢中,一方面消耗了营养物质,同时也从营养物质中释放出了能量。这些能量中,少部分用于作“功”,以完成机体的各种活动,其余大部分用于维持体温。而体温又为代谢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与物质代谢同时进行的能量转移、释放和利用的过程。,一、能量的来源和转移,(一)糖:饲料中的糖主要是消化成葡萄糖 而被吸收的。 肝糖原 肌糖原 糖异生作用 , 可由乳酸、丙酮酸、甘油和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合成。在体内糖耗过大或由葡萄糖生成糖原不足时,则糖异生作用便成为生成糖原的重要途径。,(二)脂肪,组织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等,它们参与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贮存脂肪几乎全都是脂肪,存在于皮下组织、脏器周围和肠系膜等处,用作体内的能量贮备,亦随机体代谢的进行,不断分解供能。,(三)蛋白质,合成细胞的蛋白成分,以及合成酶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机体的能量采自饲料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它们分别转变成体内的糖原,贮存脂质和细胞等的成分时,其中的能量也随之转移。这些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移是体内能量释放和利用的先决条件。,二、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 能量的释放 在体内糖原,脂质和 蛋白成分氧化分解过程中,其中的碳 氢键发生断裂,最后生成CO2和H2O, 同时释放出其中所蕴藏的能量。 (二)能量的利用 通常把体内代谢物质中 含有的能量,称为代谢能或化学能。 50以上能转化为热能,其余的自由 能转移给体内的(ADP)成为三磷酸腺 苷(ATP),以化学能形式被贮存。,三、能量代谢的水平,基础代谢:人在清晨、静卧,空腹和气温为 20情况下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基本条件:清醒、肌肉出于安静状态、适宜的外界环境、消化道处于空虚状态。 生活性活动包括牧走、采食,反刍、逃避 和趋暖等, 生产性活动包括使役、产乳、产毛,产肉 和妊娠等。,四、能量代谢的测定 1、直接测热法:在测热室中测定动物一定时间内所发散的热量。 2、间接测热法:测定一定时间内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之比(CO2/O2),呼吸商。又称气体代谢测定法 (1)开放式回路呼吸装置。复杂 (2)密闭式回路呼吸装置 。简单,三、能量代谢的水平,概念: 1、基础代谢率:在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代谢能量。 人:以平方米体表面积所产生或散发的能量KJ/1h*M2为单位。 动物:以代谢体重计算:KJ/1h*W0.75,三、能量代谢的水平,概念: 2、静止能量代谢:因家畜测定基础代谢的困难,很难达到基础代谢的条件(如肌肉舒张、反刍动物即使饥饿23天消化道也不空虚)。所以采用该公式: Q=KW0.75; Q=静止能量代谢率(KJ/24h), K为常数(K=70) W=体重 静止能量:还包括不定的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用于生产的能量、用于体温维持的能量,三、能量代谢的水平,影响基础代谢率和静止能量代谢率的因素 1、个体大小:不成比例。如牛的产热量大于小鼠上千倍,但按体重算反而小的多 2、年龄:幼年高于成年 3、性别:公畜大于母畜 4、生理状态:瘦肉型大于肥肉型、妊娠后期高、发情期高 5、营养状态:营养好高于营养差 6、季节:主要对于家畜。春季的静止代谢最高、夏季降低、秋季升高、冬季最低 7、气候:热带地区的静止能量代谢低于温带和寒带,第二节 体温调节,一、家畜的体温 (一)畜体各部的温度 右心房,所以 那里的温度可看作体内的平均 温度。 (二)家畜的正常体温 家畜的体温是指特 定条件(安静状态)和特定部位(直肠)的温度。,安静状态下的直肠温度。,(接上表),(四)体温的正常变异,年龄和性别 日周期波动 运动时 幼畜的保温,二、体温的维持,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不断地实现动态平衡造成的,(一)产热,骨骼肌:是体内重量最大的组织,其重量可占体重的4060,产热量最多,对体温的维持,影响也最大。 肝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也能产生大量的热,如以单位重量计算,其产热量甚至可超过安静时骨骼肌的产热量。 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 在外界气温与体温关系中,人们把既能维持正常体温和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又能尽可能少的促进产热时的外界温度,称为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意义?,家畜的等热范围,(二)散热,由于机体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机体产生的热,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散放到外界环境中去。 1.散热的途径 皮肤、呼气、粪尿、吸入气体和摄入 饲料 皮肤散热量可为机体总散热量的7585。,2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辐射散热(以红外线方式)皮肤温度高于气温,以辐射散热不断地进行,其散热量占机体总散热量的50左右。(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好) 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是由皮肤将体热传导给与其接触的物体。由于皮肤温度高于与其接触的物体的温度,所以在它们接触时,便发生传导散热(与物体的导热性能、体表与环境温度差有关,水的导热比空气好、湿冷的物体散热快),对流散热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皮肤的温度先传导给与其接触的一层空气,当这层空气受到加温,密度变小后,则上升流走,于是四周的较冷空气便趁虚来补充。(与风速有关) 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机体将水和腺体分泌物,以水 气的形式通过体表和呼吸道蒸发至体外,并带走体热的一种散热方式。在水变成水蒸气时,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机体每蒸发散失1克水,即可同时散失243kJ的热。 1、不显性蒸发: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汗滴未形成前蒸发 2、显性蒸发:汗腺分泌汗液,形成汗滴带走热量,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所占比例随外界温度升高而增加。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前几种散热方式停止,蒸发则成为唯一的方式。 显性蒸发急剧增加汗腺发达动物 汗腺不发达动物则通过喘息和唾液分泌增加来散发热量。,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有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含有温度敏感神经元:2040为热敏神经元(调定点) ;520为冷敏神经元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介质: 5羟色胺引起典型的对热体温调节反应 刺激散热 乙酰胆碱引起典型的对冷体温调节反应 刺激产热 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热性喘息(高温环境下) 抑制寒战(低温环境下),三、体温的调节,三、体温的调节,调定点学说,体温调节的外周机制: 1、躯体运动神经:当机体受到冷刺激时,初期表现为骨骼肌紧张性增加,产热增加非寒战产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