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画像,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 被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与黄庭坚齐名,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词与辛弃疾齐名,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子瞻,东坡居士,乌台诗案,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 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 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 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 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教学目标,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进而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词的方法。,确立重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确定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背景介绍,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 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 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 宋神宗才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 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 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重点字词,大江:长江。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尊:通“樽”,酒杯。 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祭奠。,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i)江月。,朗读指导,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播放视频,文本翻译,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 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 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 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 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如画的祖国江山啊,那一时期 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 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 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 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走进文本整体感知,上片 下片 写景 抒情,(写景 咏史 抒情),走进文本合作探究,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大江赤壁,起兴点题,状写江山,思慕古人,缅怀周郎,建立功业,感伤身世,祭奠江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背景介绍,课文哪个句子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 些景物的特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惊,拍,卷,文本探究,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问写了哪些景物?,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突破重点借景抒情,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技巧探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下阕:,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小乔初嫁,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风流潇洒,谈 笑 间,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从容破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赤壁风云竞风流,周瑜,字公瑾,苏轼在词的下片着力刻画周瑜。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周瑜这个“豪杰”形象。,苏轼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说明年轻有为。,以美人衬托英雄。,羽扇纶巾,,谈 笑 间 ,强虏灰飞烟灭。,对比解读突破难点,苏轼用精炼的几句话,便血肉丰满地刻画出周瑜儒雅风流、文武双全的“豪杰”形象。,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对的却是不幸的遭遇。,周瑜 34岁 苏轼 47岁,美女相伴 婚姻 屡遭不幸英俊儒雅 外表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职位 团练副使功成名就 际遇 屡遭贬谪,苏轼满怀悲愤吟啸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分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怎么理解?,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课文小结,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自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体会苏轼在诗歌中寄寓 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3、掌握、运用诗词鉴赏的几 种基本方法。,学习目标,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 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通雨”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 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听课文朗读,初步领 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视频情景欣赏,读准字音把握字词,芒鞋:草鞋。 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 然自若的情态 料峭:形容微寒。,同行xng 吟啸xio 芒mng鞋 料峭qio 一蓑su烟雨 萧瑟s,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地点:,人物:,同行 、余,感觉:,狼狈、不觉,事件:,遇雨,已而遂晴,解词释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解词释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 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 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实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 指闲散江湖,以“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 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 觉一身轻松。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 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无官一身轻”。,返回,解词释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而“烟雨”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返回,解词释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返回,解词释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返回,内容述评,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滴黄州时的基本心境:一是泰然自若、旷达处之;二是意存归隐、宽慰自解。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就是身处危难之中仍泰然自若的鲜明写照。,意存归隐是这首词的主要情感倾向。上片情怀, 指向“一蓑烟雨任平生”,下片情怀,收在陶渊明的 “归去”,上下一致,心意之所归都是隐逸江湖。上 片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下片说“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意理相承,都表现出对官场险恶的厌弃, 这无疑是作者意欲归隐的动因。而下片中的“醒”字, 则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终于醒悟的意味。,内容述评,1、思想内容:,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作者藐视政治祸难、 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2、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3、表现手法,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一蓑烟雨”既是眼前的实景,又虚指作 者的人生遭遇。,4、风 格:,语言质朴,感情平 和,境界明快。,5、抒情主人公形象:,旷达潇洒、超脱 乐观的智者形象。,归纳小结,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 塑造了一个乐观,旷达的 主人公形象。,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的写景、抒情与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Gun)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i)江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落清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23.66-202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温度/湿度/静负载综合
- GB/T 34880.3-2025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检验条件第3部分:技术条件
- 2025年文化馆戏剧辅导员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届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通-用电气校招面试高频题解析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员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品牌策划专家职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火灾安全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建筑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经济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安全实习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长租公寓REITs发行条件及资产估值方法研究
- 医院人文关怀培训课件
- 大数据处理技术课
-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 舰艇安全用电
- 老年护理培训课件大全
- 病人出院健康教育宣教
- 高氯酸浓度>72%(CAS号:7601-90-3)危险特性一览表
- 某美容院产品采购管理制度
- 【基于西门子s7-1200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13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