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doc_第1页
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doc_第2页
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doc_第3页
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急疹56例治疗体会 作者:何芳,秦东利,蒋永容,赵莎【关键词】 幼儿急疹;皮疹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得过此病,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治疗幼儿急疹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4个月1岁5个月,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均为散发。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发热,体温3840.1,发热时间35天,均为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以面部和躯干多见。其中伴颈或枕或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11例,伴流涕13例,伴咳嗽8例,伴腹泻10例,出现高热惊厥1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109/L 12.2109/L,其中正常36例,升高7例,降低13例,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2例,中性粒细胞为主24例。1.3 治疗 本组38例一般情况较好患儿门诊治疗,18例一般情况较差患儿或伴随症状较重者住院治疗。1.3.1 一般治疗 患儿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1.3.2 对症治疗 降温:体温高于38.5者口服泰诺林或臣功再欣,低于38.5者予物理降温;伴流涕者口服小儿感冒颗粒或抗感颗粒;伴咳嗽者口服小儿清肺冲剂或沐舒坦糖浆;伴腹泻者口服思密达、妈咪爱;伴脱水者予补液治疗;高热惊厥1例予安定静推及吸氧。1.3.3 抗病毒及抗菌药应用情况 3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静脉用头孢噻肟钠;9例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明显增高者应用了抗病毒药:8例口服新博林,1例静脉用阿昔洛韦。1.4 结果 经上述治疗、观察,59天均痊愈。2 讨论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目前已确认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引起本病的病因1。其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2)骤起高热,而其他临床症状较轻;(3)可伴有颈、 枕、 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4)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5)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以面部和躯干多见。幼儿急疹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1。但是大多数患儿均应用了抗病毒药或抗菌药或二者兼用,究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病毒分离及相关抗体检测在许多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故幼儿急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缺乏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证据,在出疹前难以做出诊断,早期往往以“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病”等治疗,甚至误诊,不可避免地造成误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本组56例患儿中,有25例在院外应用抗生素,3例院内应用了抗生素。其中1例误诊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例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均在外院用了两联较高档抗生素。(2)幼儿急疹热程35天,相对较长,多为高热,且患儿均为婴幼儿,许多家长超过24h患儿仍发热就焦虑不安,给医师施加压力,要求用“好药”,也是造成临床滥用药的一个因素。(3)幼儿急疹部分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往往成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早期诊断本病是防止滥用药的关键,一方面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本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自信心,避免患儿家属造成的压力干扰。其次是简化、普及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病毒分离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