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泉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泉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泉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泉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福建XX大学交通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邮编:350002指导老师: 职称:XXX摘要: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物流建设,配送作为物流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越来越引起企业的注意,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建立配送中心,第三方配送也开始应用于企业。很多人开始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和制造企业发展需要的配送模式,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面对众多的配送模式,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模式是制造企业提升配送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配送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总结了发达国家在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和有益经验,指出了我国十几年来企业在配送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的不足之处,通过国内外的比较,总结了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给我国的借鉴。接下来提出了四种可以应用于制造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将四种配送模式的运作过程、特点加以说明,详细说明了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重点从稳定性、风险性、信息技术要求等方面对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在理论和实际调研基础上, 提出了制造企业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模型,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分析了影响制造企业配送模式选择的因素,建立了企业配送模式选择模型,然后介绍了以往的决策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缺点,提出使用多层次灰色决策方法来进行决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验证了选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使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建立配送模式选择模型,使用灰色评价方法进行决策,经验证,多层次灰色决策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模式选择。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模型;多层次灰色评价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century,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have began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as one of the key parts in Logistics,distribution has got the eyes of these enterprisesSome large enterprises have built their own distribution centers,and third-part distribution mode has been applied tooMany researchers searched for me distribution modes that fit our country and the enterprises,someone has achieved successIn front of SO many distribution modeshow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wa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is faced b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first,then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in distribution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achievement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ten years,and by contrasting,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could be referred toThen presented four kinds of distribution modes, and explained each modeS operation process,characteristic,the advantage and ,and detailed compared them in the aspects of stability, risk,information technologiesBased on theories and practice,established a model to help selecting distribution mode,This wa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the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decis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nd founded the selection model on distribution mode i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n introduced some past decision-making methods,and pointed out thedisadvantage of them,presented multi1evel grey evaluation to help make decision, finally, it gave an example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ethod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s of scoring by specialists,as well as analytic hierarchv process(AHP)to build the model,and used the grey evaluation to help making decisionKey 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 Selection Model,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作者简介:XXX(1989-),男,福建莆田人,本科生,管理学位,主要物流管理和物流业发展等研究。引言对一些企业来说,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资料的运送到产成品的运送,各个环节都要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来保障,建立高效的企业物流配送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是构建物流配送系统的首要步骤。现在对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已经很多,并且已经探索出一些成熟的配送模式,面对这些配送模式,如何根据制造企业的特点进行选择是使企业困惑的一大难题,探讨一种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方法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一 物流配送基础理论1. 物流配送的含义配送是日本引进美国物流科学时对英文原词“Delivery”的意译,日本学者西泽修对配送作如下定义:所谓配送是从发货地到消费地之间,对所有进货物品、半成品、发货物品及库存品所做的计划、实施及管理。配送的目的是寻求费用效率最高的方法,将原材料和成品送达目的地。另一种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为:配送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在物流据点内进行分拣、配货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送交收货人的过程。我国也使用了“配送这个词,并形成了我国对配送的定义。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中对配送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对物流配送活动作如下理解:1)配送活动是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和有机组成部分。配送是物流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配送活动必须与物流活动的其他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物流活动才能顺利。因此,企业在进行配送管理时,不可以割裂配送活动与物流活动其他功能的联系,而应该整体地、系统地进行物流配送管理。2)配送既要求准时性,又要求经济性。配送活动是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的, 用户会对货物的运送时间(时间段)作出约束。配送活动要尽量在用户要求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否则将增加成本。因此,配送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时间和经济约束。3)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活动通过对有形货物的实体移动,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4)配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配送是指对物品进行拣选、包装、运输。例如我国邮政系统中,包裹邮递业务就是这类,在此业务中,邮局对用户的包裹进行包装,按照体积、重量等因素进行拣选,然后通过邮政网络在一定的时间内运输到目的地。拣选包装运输图21狭义的配送流程图广义的物流配送活动则包括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步骤。含义范围的不同,使物流配送系统的复杂性不同,物流配送管理的难度也不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运输图22广义的配送流程图2. 物流配送特点1物流配送不是单纯的送货、运输,它包含“配”与“送,其中的“配 包括货物的分拣和配货等活动,“送则泛指各种送货方式和送货行为。物流配送是具有送货、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功能的系统。2物流配送是面向用户的。定义中明确提出“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作业,确立了用户的主导地位。物流配送处于服务地位,其活动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进行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在满足客户利益的基础上取得自身的利益。3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运输相比,现代物流配送一般是以一个或多个物流配送中心为据点,物流配送是从物流配送中心到用户的运输过程,物流配送中心起到调配、管理的核心作用,因此,现代物流配送更具有规模性、专业性、系统性特征。物流配送既是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与物流有所区别。物流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如装卸、储存、包装等)。但是,配送不能等同于物流,一般物流的流程是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而配送则是运输、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分拣配货是物流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物流配送活动区别于物流的主要特征。从商流来讲,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是商物合一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结合紧密,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二 物流配送模式1. 物流配送模式在企业中的重要性1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末端物流的价值。物流配送模式是企业对物流配送所采用的基本战略和方法,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有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条件要求。如果选择了错误的物流配送模式,将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困难,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破产。2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提高供应保证程度。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由于受库存费用的制约,所以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采用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中心(企业自有或者其他物流配送企业提供的)可以比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存量更大,因而对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便相对缩小使客户免去短缺之忧。3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时企业决策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最初单一的物流配送模式,到现在多样的物流配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的多样化过程就是企业对物流配送模式要求细致化的过程。很多企业往往不局限于现有的物流配送模式,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模式,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为目标。2. 几种物流配送模式我国地域广阔、物流配送发展相对滞后,各地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因此,对现有的物流配送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显得非常重要。1.自营物流配送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以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物流配送的模式。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的运作如图3.1所示。企业部门企业部门企业部门自营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用户(消费者)供应商图31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的运作图我国的制造企业大多继承了计划经济时代所建立起来的仓库、运输车队,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来说,自身资源的改造利用往往是决策者的首选,很多企业将原有的仓库改造成具有现代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业务覆盖范围较大的企业, 通过在不同的地点建立新的配送中心或者收购其他配送企业等方式,建立企业自己的配送和分销网络,有些企业为了维持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在企业内部进行人员培训或者直接招收具有物流配送管理经验的人员。顺丰速运是我国应用自营物流配送模式较为成功的企业。 顺丰速运,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顺德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在1996年,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顺丰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广东省以外的城市。至2006年初,顺丰的速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国内20多个省及直辖市,101个地级市,包括香港地区,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作为一家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的港资快递企业,为广大客户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经济、优质的专业快递服务。 顺丰以“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的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 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顺丰速运网络全部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顺丰已经拥有6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自有营运车辆,30多家一级分公司,2000多个自建的营业网点,服务网络覆盖20多个省、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100多个地级市。 为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快递服务,顺丰仍然不断投入巨资加强公司的基础建设,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以最全的网络、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塑造“顺丰”这以优秀的民族品牌。立志成为“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速运公司”。自营物流配送可以使企业对供应链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容易与其他业务环节密切配合,全力专门的服务与本企业运营管理。即自营物流可以使企业的供应链更好的保持协调、简洁与稳定。但是自营物流配送投资规模较大、周期长、资金占用多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的中断。同时对企业的物流配送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一个现代化物流配中心不但需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支持,还需要有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员,这些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2.共同配送共同物流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物流配送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实现物流配送合理化。共同物流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物流配送的物流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这种模式将功能互补的不同企业(或者同行业企业)联合起来,对物流配送资源进行整体、有效的配置, 促使各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提高和物流配送规模的扩大,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更便捷的服务。共同物流配送的一般流程如图3.2所示。网络信息情报传递 配送共同联合体消费需求群体销售供应群体管理组织协调信息网络中心企业功能企业功能企业功能A物流信息流图32共同物流配送的一般流程对于那些规模不大或资金有限,无法实现自营物流配送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与其他企业联合进行共同物流配送,既可以对物流配送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又节省了资金。在决定是否选择共同物流配送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参与共同物流配送的企业是否功能互补;2,实施共同物流配送后是否对各方有利;3企业间是否能够协调一致;4组建共同物流配送联合体的外部环境是否合适;5物流配送联合体的技术问题,如信息沟通、资料保密等。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斯堡孟买家具及配件公司,近来想要成立一家服务于成千上万家零售店和网上商店的批发分公司,原计划利用其原有的物流网络来组织新的商业物流。但是孟买公司的物流副总裁很快就意识到:孟买批发分公司要想成功,就必须采用全新的物流方式。因为孟买公司的配送中心的设计是专门符合家具的存储和分拣配送的,而新成立的批发分公司所销售产品的性质和零售渠道和家具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必须要有能力履行位于不同地方的成千上万个客户的订单。由于服务的集约化以及运量的不同,他们几乎需要使用所有的运输方式, 很多客户同时还要求采用特殊的条码和标签。 由于孟买配送中心初期并不具有灵活处理订单的能力,因此,他们打算寻求物流业务外包,但是新的批发分公司刚刚起步,未来发展如何还不能确定,因此与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的个体租用合同对其来说是一种冒险,因此孟买公司的总裁说:“在我们不知道业务会做到多大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柔性。”于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共同配送成为孟买批发分公司的首选。当年10月,孟买批发分公司选择了USCO物流公司作为其物流服务商,共享其物流设施。他们之间的协议是一月一签约,并且是采用按件计费的收费方式。这样使得孟买批发分公司避免了支付人工、设备和设施等高额的管理费用,这同样给孟买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们的服务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柔性。 随着客户订单的快速增长,对于不同客户订单的自动处理能力对于孟买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而该能力恰恰是孟买公司的物流系统所不具备的,因此孟买批发分公司依靠USCO物流公司来帮助公司实现订单履行程序的自动化,并提供帮助该公司建立为顾客定制的条形码和标签的技术支持。孟买批发分公司同样也把公司所有的外向运输交给了USCO物流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孟买公司自己与运输公司谈判签约所付的运费要低。 孟买公司的物流经理相信:共同配送与高的交付率和订单履行能力一起将帮助孟买公司为客户提供优于其竞争对手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这种更具竞争力的优势将帮助孟买批发分公司树立良好的服务品牌。3.第三方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 Logistics,TPL)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在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配送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 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更合理更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所以,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配送业务外包出去,从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以分割的供应链关系。对制造企业来说,应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情况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从供应商运送到制造企业的各个制造单元, 在产品制造完成后,产品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输送到客户处。其中产品在配送之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仓储保存,由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配送,因此在描述第三方配送模式的时候不包括仓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基本运作方式如图3.3所示。供方:供应商企业第三方:专业配送企业需方:消费企业客户委托代理委托代理图3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基本运作方式图第三方物流配送有利于社会物流配送设施的充分利用,进行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实行第三方物流配送,流通与生产企业不需要投巨资建设仓库、购置物流设备,以及配备大批人员从事物流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和设备利用率,而且能降低企业生产、流通成本,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都是极大的节约。同时,企业也可以集中力量于自己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企业的柔性化。第三方物流配送是专业化物流配送企业,设施比较先进,专业人才比较多, 凭借其优势,有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系统、自动化物流配送系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快速的服务。专业化分工可以积少成多,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这些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随着客户的增多,将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规模效益。不得不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方式,享受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受制于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对于某些行业,如电子商务公司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按照供应链理论,在供应链中,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成熟,电子商务企业如果过分依赖供应链伙伴,则会受制于入,在供应链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变差,与最终顾客失去联系并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供应链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提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一体化模式,即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我国物流术语中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这种模式已经提出就得到制造企业的注意,一部分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已经完成了供应链改造,验证了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的作用。我国制造企业在经历了盲目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的过程后,开始转向从供应链建设出发进行选择第三方配送模式,因此,本文提出的第三方配送模式描述的是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物流一体化模式。供应商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客户分销商生产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采购信息订单信息订单订单原料需求信息订单信息采购配送供应计划订货信息生产信息生产配送产成品暂存发货信息销售配送图34是物流一体化模式的运作示意图。图中,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可以是一个企业中的三个职能部门,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企业,也可以只拥有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而将销售交给同一条供应链上的分销商来解决, 这两种情况下的模式运作基本相同,因此为描述方便,不再作区分。物流一体化模式的运作过程如下:1)销售部门将订单信息传给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生产部f-iN定生产计划, 将原料需求信息传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综合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求信息,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并将订货信息传给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2)供应商根据采购订单和自己的库存情况准备货物,将供应计划发给第三方物流企业;3)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收到的信息组织物流配送,将货物运输到靠近核心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当生产企业发出要货指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时向企业物流配送;4)生产结束后,成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储存保管,当销售部门发出发货指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时组织物流配送,将货物送到分销商或者用户手中。物流一体化模式是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这种物流配送模式不再如传统物流配送企业管理一样只考虑本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而是运用系统化的整体最优思想,综合考虑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物流配送活动, 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物流一体化模式将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之一,在既定的物流配送成本下不断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寻求成本与服务的平衡。物流一体化模式从价值链的角度,变采购、生产、销售的辅助环节为与生产、销售环节平行的主体活动,与采购、生产、销售同步化、并行化运作,提高物流配送速度, 大大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响应速度。4.动态物流联盟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联合与合作。这个模式是美国学者在总结美、日、德等国家制造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动态物流联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有多个各有专长的制造企业组成的临时联盟,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分担义务、共享成果,当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联盟自行解体。物流联盟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狭义的物流联盟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广义的物流联盟包括第三方物流。结成动态物流联盟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企业还可从物流伙伴处获得物流技术和管理技巧;另一方面也使物流企业有了稳定的货源。其弊端是物流联盟形成后,企业将对物流伙伴产生较大的依赖性,企业想改变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行为将变得困难。(1)互用物流配送模式是物流联盟的一种表现方式,其基本形式如图3.5 所示。企业A1企业A2企业A3配送系统B1配送系统B2配送系统B3消费者群体C3消费者群体C3消费者群体C1图35互用物流配送模式的基本形式互用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互用物流配送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物流配送功能,为自身企业服务 2互用物流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差,企业间是基于合同形成的联盟,而非共同物流配送模式的物流配送联合体:3互用物流配送模式的合作对象广泛,既可以是物流配送企业,也可以是非物流配送企业。(2)基于虚拟企业的物流联盟基于虚拟企业的物流联盟是在Internet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配送模式。虚拟物流联盟由专门、中立的物流公司提供物流联盟组建和运行的环境,由多个各有专长的制造企业组成的临时联盟,这种模式的运作示意图如图36所示。供应商1供应商2供应商3供应商m.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企业A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联盟企业1联盟企业3联盟企业2客户虚拟物流联盟物流信息流图3.6 虚拟物流联盟模式示意图1制造企业A接受到客户的订单需求,然后指定生产计划方案,企业决策需要找寻几家联盟企业来联合生产,比如特殊的零部件、半成品的联盟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供应商等。2制造企业A寻找到联盟企业之后,向联盟企业发送需求信息,联盟企业和制造企业A各自制定原材料需求,并向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发出订单需求信息。3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按照要求运输原材料到制造企业。4制造企业完成生产作业后,产品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运输到客户。5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物流联盟解体。基于虚拟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提高物流配送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的配送服务。但是,实现这种模式尚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1)实现这种模式需要有一个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的核心企业,这个企业要能够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撑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2)由于这种配送模式是一种结构不固定的动态联盟,所以虚拟企业与合作企业之间必须具有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联盟企业之间必须签订许多严格的合同协议,否则将会影响到双方的利益;(3)实现这种配送模式必须有一个发达的物流配送网络来支撑整个模式的运作,这个配送网络必须是高效率的。三 物流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从供应链稳定性的角度,自营物流配送是几种模式中最稳定的,自营物流配送中心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门,完全服从于企业战略的需要,而且企业内部协调比企业间协调更加容易。次是共同物流配送,组成共同物流配送体的各个企业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共同配送体的各个企业间是长期的稳定的合作。然后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本文中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是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模式,一条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是经过一系列的供应链改造形成的长期的合作,虽然各个企业不会轻易改变合作关系,但是一些处于供应链关节部位的企业的退出仍会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断链。最后是动态物流联盟,动态物流联盟是伴随产品生命周期而形成的,随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物流联盟也解体,因此动态物流联盟是相对短期的、不稳定的模式。从经营的风险性角度,风险较高的是自营物流配送,因为投资兴建并运营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资,在运营初期资金周转慢,对企业的资金链形成较大的压力。其他三种物流配送模式风险性较自营模式小得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从信息技术上,各种模式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一个强大而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的基础。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注重于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共同物流配送、动态物流联盟这两种模式需要对信息保密做出较高的要求,第三方物流配送更注重于信息平台的建设。表32列举出了各种模式的优劣比较。 优势劣势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就是生产商的利润在企业内部流动,而且不会依赖其它物流商从整体上保证了公司的效益。表现在企业为建立的配送体系的投资规模将会大大增加,在企业配送规模较小时,配送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对较高。共同配送模式在于能提高企业问物流的率,减少对物流固定资产的投资,更好地满足供货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够,配送企业功能的不足。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社会功能应该逐渐细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可以在将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的利用。因为只有最专业的人去处理专业的事务,才可以最熟练,社会平均劳动时问才能最少。成本才可以最低廉。从微观讲,由于第三方物流将各方的资源整合利用,从而降低单位成本,创造了自己的收益,同时降低使用第三方物流方式的公司的物流成本,产生更大利润一是中国物流企业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是基本是小型、区域性的企业。二是中国物流企业还是粗放性经营,还不能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不能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需求。动态物流联盟配送模式在于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扩大自身的配送规模和范围,但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比较适合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B2B交易方式,不能广泛使用,稳定性差,交易费用大。表3.2 四种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劣势41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模型评价指标的建立建立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模型的流程如图41所示。 企业调查研究建立评分标准确立AHP权重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企业决策是否合理收集数据专家评价法评价结果否是图41建立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模型的流程图物流配送模式受到了企业诸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能力及优势、市场条件、顾客需求、物流配送发展的未来趋势等,本文在企业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时,从规模、服务、成本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能力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在借鉴其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如表41(见下页)所示。总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U企业规模及技术水平投资规模 设备先进水平 信息技术水平 服务管理能力及时准确性 顾客满意度 服务柔性 物流配送成本作业成本 投资风险程度 物流配送管理成本 与企业企业的合作能力协调控制能力 信息保密性 决策控制能力 表4.1 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制造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解释如下:1企业规模及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及技术水平是制造企业进行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时候,必须考虑自身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不同规模的企业,其选择往往相差很大。大型企业尤其是资本雄厚的跨国集团公司,往往更加有条件和能力建立自营物流或者参与共同物流配送。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则稍差一些。本文选择用投资规模、设备先进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规模及技术水平。1)投资规模:指的是制造企业选择某一种物流配送模式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量,是制造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战略要求和建立某种物流配送模式的需求而定的。2)设备先进水平:这里的设备指的是制造企业现有的能够进行物流配送服务的设备,设备先进水平的高低对制造企业实施自营物流配送的能力有重要影响。3)信息技术水平:物流配送服务对信息沟通能力的要求较高,信息技术水平不但包括信息技术装备的先进水平,还包括从事信息技术的人员的水平。2服务管理能力物流配送是具有服务功能的业务,制造企业服务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服务因素表明制造企业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而物流配送服务的整体水平也反映了某种物流配送模式与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业务定位)的匹配程度。服务管理能力可以用及时准确性、顾客满意度和服务柔性来衡量。1)及时准确性:是指送货的及时性和准确程度,准确性又包含了货物没有缺失毁损、没有错送的含义。及时准确性是反映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2)顾客满意度:是指物流配送服务对象对物流配送服务的满意程度。3)服务柔性:柔性也可称为灵活性,服务柔性狭义上主要是指制造企业应对突发情况(如紧急物流配送)的能力,广义上还应包括该物流配送模式适应制造企业发展的能力。3物流配送成本不同物流配送模式下实现物流配送规模效益的程度不同,这样就决定了物流配送成本高低不同。物流配送成本不仅指某种物流配送模式所产生的运营成本,还包括投资这种模式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成本。物流配送成本用作业成本和投资风险程度来衡量。1)作业成本:是指某种物流配送模式下的物流配送作业导致的直接成本(包括拣选费用、加工费用、包装费用、分割费用、组配费用、运输费用等1。2)投资风险程度:是指投资某种物流配送模式必须承担的各类风险,如技术的过早更新换代造成技术提前贬值,设备掉价等。3)物流配送管理成本:是指物流配送作业的间接成本,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维护费用,物流配送人员的管理费用等。4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能力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其他企业的合作,制造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该制造企业能否选择物流联盟或者第三方物流配送等模式。制造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能力用协调控制能力和信息保密性这两个指标来衡量。1)协调控制能力:衡量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对合作企业的控制能力。2)信息保密性:信息保密是企业之间合作的必要前提,信息保密程度高, 那么企业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就会降低风险。3)决策控制能力:主要是考察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时候,对于某个需要多方协调的决策,企业自身要求在决策中的体现程度,也就是决策向企业的倾斜程度。42以往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方法传统的决策方法是完全经验性的,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图42展示了这种经验决策的情况。按物流功能分类自营外购某项功能技术或者设施有无能力无有图42传统物流决策示意图其主要缺陷是: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管理人员对核心物流功能认识不清,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421定性方法矩阵图决策法是一种经典的定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利用矩阵图来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一种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选择决策因素,然后通过其组合形成不同区域或象限再进行决策。选择企业物流配送的能力和物流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两个因素作为矩阵图的分类依据,对企业进行分类,如图43所示。物流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重要不重要图4.3 矩阵图决策法在状态I下,企业非常重视物流配送,但是企业的配送能力较低,此时,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能够弥补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的模式。一般说来,在市场规模较大且相对集中、资源充足且投资量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加大物流配送方面的投入,完善现有的物流配送系统,采取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如果企业的资金、人力投入等不足以建立自营模式时,企业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与其他功能互补的企业建立共同物流配送模式。如果企业处于市场收缩期,投资量相对较大时,企业还可以采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既节约了物质投入,又可以快速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在状态II下,企业有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且物流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程度较大,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此时,在物流配送成本较低及客户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自营物流配送模式,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物流配送效率,保持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稳定。在状态下,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较低,而且,企业不存在较大的物流配送需求,此时,企业应当采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将物流配送业务完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来做,集中主要的资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上。一些中小企业应当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避免资金链的紧张。在状态下,企业对物流配送业务并不十分重视,但是企业却拥有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此时,企业可以尝试将物流配送业务扩展到企业外部,与其他企业组建物流联盟将会在物流设施、运输管理、专业管理技巧上收益极大,或者以自己的物流配送资源与其他需要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合作进行共同物流配送业务, 以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利用率、通过物流配送资源创造收益。如果企业在物流配送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也可以适当调整业务方向,发展成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矩阵图决策法的缺点是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选择,考虑的因素只有企业的物流能力和物流配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这两个因素,没有把企业的成本、服务、技术等因素包括在内,受决策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422定量方法定量的选择方法主要指的是比较选择法,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性决策。企业通过对不同物流配送模式的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比较来作出选择。1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一个物流配送模式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只要比较各个方案的结果,就可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确定性决策一半为单目标决策,企业应用价值分析来进行选择,即直接利用公式来计算各种物流配送模式的价值系数,公式41中,V为价值系数,F一般为预期收益,C为成本费用。若某种物流配送模式的价值系数越大,则说明该种模式的物流配送价值就越高,是企业最佳的物流配送模式或满意模式。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进行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时往往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即进行多目标决策。此时,评价物流配送模式的标准是各模式的综合价值系数。综合价值系数:式中为规范化后的属性值,为权重。某种物流配送模式的综合价值系数越大,则说明该种模式的综合价值就越高,这种模式就是企业所要选择物流配送模式。在使用确定型决策的时候,必须明确至少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物流配送模式, 各个备选方案的自然状态或约束条件的效益值是可以预先准确估计的。2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决策是指一个物流配送模式可能出现几种结果而又无法知其概率时所进行的决策。这种决策方法,虽带有较大主观性,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决策准则可供企业参考。l)乐观准则:首先从每种备选物流配送模式中选择成本最小的一个方案, 然后再选出的几个方案中再选择成本最小的一个模式作为最后的满意方案。2)悲观准则:首先从每种备选物流配送模式中选择成本最大的一个方案, 然后再选出的几个方案中再选择成本最小的一个模式作为最后的满意方案。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决策方法一般适合于把握性小和风险较大的问题。3)折衷准则或赫维斯准则:根据决策者的估计,确定一个乐观系数,给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分别赋权数和,中间结果不与考虑。选取折衷成本值最小的物流配送模式。式中,为折衷成本值,最大成本值,最小成本值4)等概率准则或拉普拉斯准则:每种物流配送模式的方案发生的概率相等,即,作为这种物流配送模式的权重,计算各种模式的成本加权值,选择成本加权值最小的物流配送模式。5最小后悔值准则:这种决策方法是以每个模式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成本值作为理想目标。如果在该状态下,没有采取这一理想模式,而采取了其他模式,从而使成本增加,就会感到“后悔”,这样每个自然状态下的其他模式成本值与它在理想值之差所形成的损失值就称为“后悔值”。然后按模式选出最大后悔值,在最大后悔值中再选出后悔值最小的成本值,其对应的模式就是所选。举例说明这五种准则的应用。假设某企业有四种可供选择的物流配送模式, 每种模式可以估计出有三种状态,且估算出三种状态下的成本费用,见表4.2。按照五种准则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43所示。 自然状态物流配送模式自营模式共同模式第三方模式动态物流联盟物流配送要求程度高90756070物流配送要求程度一般60753570物流配送要求程度低20254045表4.2 某企业在三中自然状态下四种模式的成本费用准则参数设置最终结果乐观准则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悲观准则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折中准则共同配送等概率准则N=3,或者概率为1/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最小后悔值准则后悔值见表4.4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表4.3 企业根据各种准则计算得出的物流配送模式自然状态物流配送模式自营模式共同模式第三方模式动态物流联盟物流配送要求程度高90-60=30*75-60=1560-60=070-60=10物流配送要求程度一般60-35=2575-35=40*35-35=070-35=35*物流配送要求程度低20-20=025-20=540-20=20*45-20=25其中带*号的是每种模式中的最大后悔值表4.4 该企业在三中状态下四种模式的后悔值从表43可以看出,同一问题按照不同的准则来决策,其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因此,企业在用不确定型决策方式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时,还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