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1页
四川大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2页
四川大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3页
四川大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4页
四川大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四川省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0-2020 年) 大邑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大邑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二一三年七月一三年七月 四川省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四川省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0-2020 年) 技术技术 支支 撑撑 单单 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资资 质质 等等 级:甲级:甲 B 级级 证证 书书 编编 号号: 甲甲 B23-001 发发 证证 机机 关: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关: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 项 目 名 称:四川省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0-2020 年) 项 目主管部 门:大邑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项 目 编 号:123046 项 目 负 责 人: 刘 广 兵(院长 高级工程师) 技 术 负 责 人: 曹 昌 楷(总工 高级工程师) 审 核: 曹 昌 楷(总工 高级工程师) 报 告 编 写: 袁 晖 高林槿 计 算 统 计: 高林槿 李 林 制 图: 高林槿 协 作 人 员: 邹 波 吴学康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7 第一章第一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现状分析与评价8 1.1.区域概况区域概况.8 1.1.1.自然地理概况.8 1.1.2.社会经济概况.9 1.1.3.林产业发展概况.11 1.2.林地保护利用现状林地保护利用现状.12 1.2.1.林地资源现状.12 1.2.2.林地保护利用措施与成效.15 1.2.3.林地保护利用中的主要问题.16 1.3.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17 1.3.1.林地保护利用的有利条件.17 1.3.2.林地保护利用的不利因素.18 1.3.3.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机遇.18 1.3.4.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19 1.4.林地需求分析林地需求分析.20 1.5.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林地保护利用战略.22 第二章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22 2.1.指导思想与原则指导思想与原则.22 2.1.1.指导思想.22 2.1.2.规划编制原则.22 2.2.规划依据规划依据.23 2.2.1.法律法规.23 2.2.2.政策文件.23 2.2.3.相关规划.24 2.2.4.技术规定、细则.24 2.2.5.相关成果资料.24 2.3.规划目标规划目标.24 2.4.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与范围.25 2.4.1.规划期限.25 2.4.2.规划范围.25 2.5.规划任务规划任务.25 2.5.1.总体任务.25 2.5.2.具体任务.26 第三章第三章 生态布局与分类区划生态布局与分类区划27 3.1.在省、市生态与经济布局中的定位在省、市生态与经济布局中的定位.27 3.2.林地保护利用功能分区林地保护利用功能分区.27 3.2.1.县域分区方法.27 3.2.2.分区结果.27 第四章第四章 林地分类林地分类30 4.1.公益林地规划公益林地规划.30 4.1.1.国家级公益林现状与规划.30 4.1.2.国家级公益林地保护利用措施.32 4.1.3.地方公益林现状与规划.32 4.1.4.地方公益林地保护利用措施.35 4.2.商品林地商品林地.35 4.2.1.重点商品林地现状与规划.35 4.2.2.一般商品林地现状与规划.38 第五章第五章 林地保护规划林地保护规划41 5.1.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林地保护等级划分.41 5.1.1.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41 5.1.2.现有林地保护等级划分结果.41 5.1.3.分级管理措施.42 5.2.森林保护规划森林保护规划.43 5.2.1.森林保有量与保护措施.43 5.2.2.林地恢复措施.44 5.3.补充非林地补充非林地-绿地规划绿地规划 .44 5.4.用途管制用途管制.45 5.4.1.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45 5.4.2.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46 5.4.3.控制公益林地转为商品林地.46 5.4.4.控制逆转林地保护等级或质量等级.47 第六章第六章 林地利用规划林地利用规划48 6.1.林地质量分等林地质量分等.48 6.1.1.评定方法.48 6.1.2.林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49 6.1.3.不同质量等级分级管理措施.49 6.2.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50 6.2.1.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用地规划.50 6.2.2.重点林业产业工程用地规划.51 6.3.优化林地结构优化林地结构.51 6.3.1 起源结构优化51 6.3.2 龄组结构优化52 6.4.林地生产力规划林地生产力规划.54 6.4.1 林地生产力概况54 6.4.2 林地生产力提升途径54 6.4.3 林地生产力规划与管理54 6.4.3.1 宜林地规划54 第七章第七章 区域差别管理规划区域差别管理规划56 7.1.区域功能定位区域功能定位.56 7.1.1.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56 7.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定位.57 7.1.3.县域总体规划定位.57 7.1.4.区域功能分区定位.57 7.2.区域差别管理区域差别管理.58 7.2.1.重点开发区.58 7.2.2.禁止开发区.58 7.3.强化调控强化调控.58 第八章第八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60 8.1.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60 8.2.健全林地管理制度健全林地管理制度.60 8.3.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基础建设.61 附表: 1、林地现状统计表 2、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 3、国家级公益林地分保护等级现状统计表 4、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 5、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 6、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 7、国家级公益林地规划面积统计表 8、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附图: 1、大邑县林地资源现状图 2、大邑县林地结构现状图 3、大邑县林地规划图 4、大邑县林地功能分区图 5、大邑县主导功能分布图 6、大邑县林地保护等级图 7、大邑县林地质量等级现状图 前前 言言 大邑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是成都市的林业大县之一。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 的重视,处理好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尤为重要。林地作为大邑县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本次规划是依法管好林地和合理开发、利用林 地资源的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科学、高效、 有序利用林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林地资源的 保护、利用和开发作出总体安排,为此,通过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全国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及四川省林地保护利 用规划任务,明确县域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 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为实现林地科 学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 以达到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林规发【2010】 203号)及国家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的规定,结合四川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0】180 号)和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林资函 【2011】208号)的具体要求,2011年10月,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与大邑县林业和 园林管理局一道,开展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以纲要、县级林 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 1956-20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 术规程(LY/T 1955-2011)、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邑县国土二调成果” 、“大邑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大邑县集体公益林勘界成果”等为依据,在 2008年完成的大邑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数据基础上结合全省下达的规划指标落实了 规划基础数据,按照工作程序,2011年10月编制完成了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框 架。确立了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结合省对框架的批复意见,2011年12月,在全县 林地落界的基础上,完成了大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规划目标到 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63615.42公顷,比基期森林面积增加4748.16公顷;森林蓄积达到 5293301立方米。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大邑县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 表示感谢。 第一章第一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现状分析与评价 1.1.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1.1.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大邑县隶属成都市,境界地跨东经10254-10347,北纬3025-3049之 间。东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同邛崃市相邻,北与汶川县接壤。全县 幅员面积1281.93平方公里。 1.1.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大邑县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属邛崃山系,境内地形复杂,龙门山山脉从东北向西南 延伸入境,贯穿西部和中部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地形。海拔最高5364米(黑水 河自然保护区内苗基岭),最低475米(韩场镇内的杨祠堂),相对高差4889米。由西北 到东南依次为山区、丘陵和平原; 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5%,所辖乡镇、单位有西岭镇、花水湾镇、出江镇、斜 源镇、雾山乡、国营林场及黑水河自然保护区。海拔1000至5000多米。 丘陵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7%,所辖乡镇有金星乡、悦来镇、鹤鸣乡、新场镇、 王泗镇的小部分、青霞镇部分、晋原镇小部分。构造平缓,有少数低山。其间厚层沙岩 分布区,多呈桌状或单面山状,大部分是浑园丘陵,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100米。 平原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2.8%,所辖乡镇有晋原镇大部分、王泗镇大部分、安仁 镇、三岔镇、董场镇、韩场镇、沙渠镇、蔡场镇、苏家镇、青霞镇部分、新场镇部分、 上安镇。属成都平原西翼。地质构造上属新生代断陷盆地,底部为白垩系砖红色砂页岩。 第四纪以来,这个断陷盆地持续下沉,接受河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冰水物质与冲洪积物 质充填,后又经不断侵蚀与堆积而形成成都平原地貌,平原区海拔约500米。 1.1.1.3. 气候气候 大邑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中的盆西地区。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日照较少、无霜期长、季节分明”。春季气候回暧早、不稳定、冬春少雨, 常有冬干春旱;夏季降水集中,有洪涝;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年平均气温为 16.1,最高气温35.1,最低气温-4.8;年均降水量为1106.2毫米;年日照时数 1092.5小时。气温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平原比丘陵高0.5,比山区高12。 山区比平原推迟一个农事季节。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早春、夏涝、秋绵雨,局部地区还有 寒潮、冰雹、大风袭击。 1.1.1.4. 土壤土壤 大邑县成土母质为冲积紫色母质、再积黄壤母质、老冲积黄壤母质、坡积残积母质 四大类,成土条件复杂。土壤为水稻土、紫色土、山地冲沙黄泥、山地黄棕壤、暗棕色、 灰化暗棕色、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林地主要以紫色土和山地黄壤为主。 1.1.1.5. 河流水文河流水文 该县河流有出江、斜江、西河、黑水河等。除西河发原于崇州市流经本县东部沙渠 镇边缘外,其余均发源于县境内,由西北流向东南。出江、斜江为岷江的二级支流,西 河为岷江的一级支流,斜江河还有几条较大的支流如陈家河、干溪河、粗石河等。黄水 河和黑水河为玉溪河上游,属青衣江水系。 出江河发源于西岭镇的高山区,流经花水湾镇、出江镇、新场镇至武童庙出县境, 于邛崃县城西汇入南河,干流总长84千米,大邑县境内长60千米,流域面积在邛崃大邑 交界处为420平方公里。 斜江河发源于斜源镇,流经鹤鸣乡、悦来镇、晋原镇、安仁镇、唐场镇,在安仁镇 的白塘坊入邛崃市境,最后流入南河。干流总长81.4千米,其中大邑县境内主河道长66 千米,总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 黑水河又名长石坝河,发源于双河乡境内的大雪峰东,经芦山县注入青衣江。河道 上宽下窄,深切谷,个别河段成一线天的高山峡谷。此河在县境内主河道长26公里,流 域面积187平方公里。 除了上述河流外,大邑县平原区还有密如蛛网的灌排渠系。有三分之一的面积靠本地 径流灌溉,如出江河的出江堰渠系,斜江河的联合堰渠系和永济堰渠系等。其余三分之 二的灌面靠引都江堰水灌溉,主要渠系有三合堰干渠、千功堰一、二支渠,石头堰、羊 头堰、乌木堰支渠的渠系。 1.1.2.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1.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行政区划与人口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 ,距成都45公里 ,距双流国际航空港35公里 。大邑城市标 志是大邑的“邑”字和“道”字的变形,并将两个字巧妙结合在一起。寓意大邑是中国 道教发源地,以及大邑“道”文化的厚重。全县辖1个国营林场、1个自然保护区、20个 乡镇、213个行政村(社区)。 200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17992,比上年末增加488人。全 年出生人口3850人,死亡人口47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1;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 为92.05%。 1.1.2.2. 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 近年来,大邑县国民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392万元,比 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758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 值370732万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0902万元,增长12.8%。一、二、三 产业比例关系为21.1:40.0:3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7.9%、55.0%、37.1%。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5192万元,增长16.3%,占GDP 的比重达59.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GDP增长 9.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9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276116万元,增 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92527万元,增长14.9%。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员316244人,比上年增加4566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7898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6720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1626 人。截至2009年底,新增就业人员4276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5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 业率为3.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医疗保健 和个人用品上涨7.9%,烟酒及用品上涨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0.5%, 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价格上涨0.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1%。固定资产投资 价格上涨2.8%。 1.1.2.3. 交通、通迅情况交通、通迅情况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2009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4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3公里, 等级公路(含一、二、三和四级公路)1245.94公里。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92841万吨公 里,增长30.0%,公路客运周转量47102万人公里,增长3.0%。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78万元,增长19.7%。全县固定电 话用户63415户,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20148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36539户。年末移动 电话用户达到394896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218771户。 1.1.3.林产业发展概况林产业发展概况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 效益,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支持地球生命系统、维护陆地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宝库(即是自然界 结构最复杂、功能最齐全、物种最丰富、生产力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维 护生态平衡的枢纽)。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以及森林本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包括科学价值、旅游休憩价值、 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医药价值等等)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可替代的。 大邑林业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水源 得以涵养。使森林形成了适宜境内及成都市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活动、精神条件与物 质条件,提高了农业用地的生产率,提升了大邑良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强县的形象,促 进了旅游业、商业、信息业、广告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直观的经济效益 林业能够提供木材、烧材、工业原料、木本油料等林产品,出产干鲜果品、食用菌 类、药用植物等山珍特产。 重要的生态效益 森林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它具有重要的防护效益。大邑县境内森林利 用其根系、枯枝落叶和林内苔藓地衣吸水再恒续释水的功能对河流水源得以涵养。同时, 森林还在护岸、护路、调节气候、改良林地土壤、减免自然灾害(干旱、大风、冰雹、 洪涝、泥石流等),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广泛的社会效益 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 发展林业对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推动扶贫攻坚事业,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 时,森林还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附灰尘、消除毒气、净化环境等功能。 1.1.3.1.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年产值2103万元;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年产值1203万元,其中木材采运367万元,竹材采运836万元; 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经济林果业产值3914万元,其中水果与干果的种植和采 集产值2755万元,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与采集产值436万元,林产中药材的种植与采 集产值为688万元,森林食品的种植与采集产值35万元。 花卉的种植的产值202万元。 1.1.3.2.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总产值产值18000万元; 木、竹、藤家具制造产值11100万元; 木、竹、苇桨造纸产值400万元; 1.1.3.3.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包括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和林业公共管理及其 他组织服务总收入25276万元。 1.2. 林地保护利用现状林地保护利用现状 1.2.1.林地资源现状林地资源现状 1.2.1.1. 林地资源的情况林地资源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林地是指郁闭度0.2以上的 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 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大邑县幅员面积1281.9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 72654.70公顷,占国土总面积56.68%,非林业用地面积55537.83公顷,占国土总面积 43.32%。全县森林面积58867.26公顷,森林覆盖率45.92%;林木绿化率(中华人民共和 国森林法中森林覆盖率)50.65%。 注: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 2003年)的规定,森 林覆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灌木林地面积)/国土总面积*100;林木绿化率是 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林木折合面积)/国土总面积*100。 1.2.1.2. 林地地类结构林地地类结构 该县林地面积72654.7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8842.0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0.99%; 灌木林地9230.7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70%;疏林地面积为2447.30公顷,占林地面积 的3.37%;宜林地面积为2134.58公顷, 占林地面积的2.94%。如图: 详见附表1:林地现状统计表 1.2.1.3. 林地起源结构林地起源结构 该县林地面积72654.70公顷,其中:天然起源面积40411.1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55.62%;人工起源面积30108.9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1.44%;无起源的宜林地面积为 2134.5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94%。 1.2.1.4. 林地权属结构林地权属结构 该县林地面积按林地权属分:国有权属29873.0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1.12%;集体 权属42781.66公顷,占58.88%。 人工起源, 30108.99, 41% 天然起源, 40411.13, 56% 无起源, 2134.58, 3% 人工起源 天然起源 无起源 疏林地, 2447.3, 3% 有林地, 58842.06, 81% 灌木林地, 9230.76, 13% 宜林地, 2134.58, 3% 有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 宜林地 国有, 29873.04, 41% 集体, 42781.66, 59% 国有 集体 1.2.1.5. 森林类别森林类别 该县林地面积中,区划公益林地面积29344.50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0.39%;区 划商品林43310.2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9.61%。如下图: 公益林, 29344.5, 40% 商品林, 43310.2, 60% 公益林 商品林 1.2.1.6. 森林资源特点森林资源特点 (1)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该县是一个多林,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45.92%。林地中有林地 58842.0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0.99%。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森林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该县森林资源虽然从平原、丘陵到山区,从北部到南部都有分布,但具有明显的区 域性。山区和丘陵,乔木林占有明显优势。平坝地区,则分布着较多的四旁资源,起着 重要的生态作用。 (3)森林类别结构基本合理 从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来分析,该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40.39%, 商品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59.61%。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树 种组成复杂,空间结构层次分明,组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立体分布。商品林主要分布于 中低山及丘陵区,是全县重要的速丰林基地和经济林基地,在全县林业建设中占主导地 位。 (4)树种资源丰富,用材林树占优势 该县树种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用材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柳杉、水杉、 桢楠、香樟、银杏、桤木、桦木、“三木药材”(新增)、桉树等木材树种。 (5)用材林幼、中龄林比重较小,可利用资源较多 该县用材林地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百分比为 6:21:8:42:23;蓄积百分比为6:27:4:46:17。说明现有林分幼龄林较少,龄组 结构不是很合理。全县现有可利用木材资源总面积为61289.36公顷。 (6)林分生产力不高,灌木林地比重较大,林产业发展空间与潜力大 该县商品林中乔木林平均公顷蓄积75.92方米,低于国家平均水平(85.9立方米), 低质低效林占相当比重;按培育目的区划界定为一般用材林的灌木林地面积5791.69公顷, 占一般用材林面积的17.15%。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大。 1.2.2.林地保护利用措施与成效林地保护利用措施与成效 1.2.2.1. 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该县通过逐年不间断的邀请省、市林业有关专家,举办资源林政法规及林地保护管 理业务知识培训,切实帮助林政工作人员和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制 观念,增强工作能力。与此同时,县林业部门将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编制印发的林地 使用管理手册分发到执法者手中及政府相关各部门并依托电视台、电台等各级各类新 闻媒体切实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依法管理林地、依法使 用林地的观念,为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2.2.2. 严格报批程序,杜绝乱占林地严格报批程序,杜绝乱占林地 各种建设项目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坚持尽 量不占或少占林地。对确需征占用林地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 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权限、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依法按程序办理报批征占用林地 手续。 1.2.2.3. 提前介入服务,确保报批质量提前介入服务,确保报批质量 各类重点项目建设,县林业主管部门均做到提前介入服务,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 避免出现未批就占、少批多占等违法占用林地行为发生。通过公开报批程序与方法,明 确报批规范与内容,推行“阳光”报批。同时,通过发函和送公告等方式主动与建设单 位沟通,及时把报批程序与报件材料清单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让对方进一步弄清办理 程序与要求。通过林政干部走出家门,深入公路、水利等部门追踪项目、了解情况、联 系沟通,现场办公,广泛听取当地政府及项目业主意见,主动介绍林地使用报批程序, 宣传解释国家法律法规,变被动把关为主动上门把关等有效形式,主动介入服务,改变 以往坐等报批的被动式服务,确保报批工作有序运行。 1.2.2.4. 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工程实施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工程实施 县林政资源管理部门切实加大对各类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稽查工作力度等各种有 效办法和措施,适时对各类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查检查,确保工程 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审批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坚决杜绝先动工后补办手续、分拆报批项 目、乱批滥占林地行为发生,确保工程规范实施。 1.2.2.5. 落实植被恢复,确保森林面积净增落实植被恢复,确保森林面积净增 资金管理上,做到市、县二级森林植被恢复费用到实处,全县因工程建设占用的林 地均在县境内实施了异地恢复。占用退耕还林工程用地的做到了“占一还一”,确保了 全县森林面积的平衡。 1.2.2.6. 结合县内林木资源情况,实施结合县内林木资源情况,实施“天保天保”工程建设,保障全县的工程建设,保障全县的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 该县从2000年起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建设期为11年,即从2000年到2010年。工程涉 及全县28乡(镇)和一个国有林场,共计29个单位,总面积92709.40公顷。通过这么多 年的天保工程建设,大邑县森林资源日益丰富,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3.林地保护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林地保护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2.3.1. 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对林地保护压力大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对林地保护压力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 大,尤其是大邑县城市旅游发展化的推进,需要全县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 任。特别是5.12地震后,实施灾后重建,无论是城市扩展,工业发展、交通建设水利设 施还有旅游设施等,对林地的占用量越来越大,集约用地的理念还有待深化。从近几年 的林地管理看,个别地方乱占林地情况也时有发生。近5年,全县共依法查出乱占林地案 件4起,涉及林地面积1.8966公顷。 1.2.3.2. 林地保护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林地保护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长期以来,大邑县一直没有系统的编制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致使林地管理无法做 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由于缺少统一规 划,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顾此失彼,不合理的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事 件时有发生。随着大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大县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依 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 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 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2.3.3. 公共对林地保护的认知不足公共对林地保护的认知不足 林业生态建设属公益性事业,社会认知,作为其载体的林地如何保护并未达到像耕 地保护那样引起社会的共鸣。2010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林业局颁布了全国林地保护 利用刚要(2010-2020年),在林业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但社会对其认知度参差不齐, 林地保护利用不仅涉及生态建设也涉及林业产业的建设,系关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各 级财政资金的投入。但由于社会对其认知不足,导致林业生产工程建设与林地保护难度 大。 1.3. 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 1.3.1.林地保护利用的有利条件林地保护利用的有利条件 1.3.1.1. 经济优势经济优势 大邑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工业,县内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就2009年, 全年该县各风景旅游区(点)共接待国内游客504.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98亿元,共 接待海外游客2.50万人次,旅游综合创汇470.5万美元。这样的经济实力为大邑县调整和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产业科技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林地合理开发与高效利 用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1.3.1.2. 政策优势政策优势 在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实践和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后,该县也 把建设 “世界生态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作为战略目标,建设国家生态县,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大邑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行业,主动融入成都世界 现代田园城市产业功能区建设,林地保护利用可以借助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林 业产业,打造林业高端产业和林业产业高端,积极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1.3.1.3. 地理生态(气候)优势地理生态(气候)优势 大邑县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属邛崃山系,境内地形复杂,龙门山山脉从东北向西南 延伸入境,贯穿西部和中部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地形。由西北到东南依次为山 区、丘陵和平原;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中的盆西地区,其主要气候特点是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无霜期长、季节分明”;县内除了出江、斜江、西 河、黑水河之外,平原区还有密如蛛网的灌排渠系;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适合多类林木 及珍惜珍贵树种的生长;植被类型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西缘山地湿性常绿樟栎林 亚区和盆地内部亚热带松林亚区,主要用材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柳杉、水 杉、马尾松、柏木、桢楠、香樟、银杏、桤木、桉树等,经济林树种有核桃、油桐、板 栗、棕树、漆树、黄柏、厚朴、茶树、果梅、杜仲、猕猴桃等,竹种主要有慈竹、白夹 竹、毛竹、麻竹等。 1.3.2.林地保护利用的不利因素林地保护利用的不利因素 1.3.2.1. 林地保护受区位限制,保护压力较大林地保护受区位限制,保护压力较大 大邑县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县域距成都市区45公里,已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川西旅游环线(S106),大双旅游快速通道,出江新旅游复线等高级公路纵横全镜。随 着成都-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轻轨的规划建设,加上大邑县“一城一线三组团”和“交 通先行”工作重点,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近年来对耕地和生态的保护利用力度加 大,很多建设项目对林地的征占用量愈来愈大,大邑县的经济、旅游高速发展的区位优 势反而成为林地保护的区位劣势,林地保护的压力较大。 1.3.2.2. 调结构、促转变的压力较大调结构、促转变的压力较大 在大邑县全县的林地面积中,区划商品林面积43310.20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 59.61%,其中包括一部分退耕还林地,但是因农民的观念意识没有提升,对其没有进行 很好的管理,以至于部分退耕还林地的质量较差,加之大邑县在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县, 除了本来的保护林地不能开发外,大双路沿线商品林也限制采伐,商品林经营并未完全 放开,老百姓从中获益较小,所以导致部分商品林地不采伐,管理差,效益低。 1.3.2.3. 经济发展与林产业发展不同步,林地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与林产业发展不同步,林地生产力低下 大邑县林地面积较大,占国土总面积的56.68%,但由于培育人工商品林起步晚、速 度慢,加之县域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时,对林业生产投入的力度小,林业产业发展仍停 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阶段,从而导致林地生产力未得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低下。 1.3.3.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机遇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机遇 1.3.3.1. 林业战略地位的提高林业战略地位的提高 林业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有利于林地保护利用的规划。我国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 主的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对林业进行了全面定位,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发展林业是首 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中,发展林业是重大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林业是 重要途径。严格保护、持续利用林地成为有效履行林业时代使命的重大责任。2010年中 央1号文件提出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国务院在全国纲要批复中要求林地保 护利用规划要落实到县,县级规划是落实纲要的具体措施,通过规划的实施,将为 林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1.3.3.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提出 来的。加快林业发展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直接的途径,这既为林 地保护利用带来了机遇,更是历史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 1.3.3.3.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林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作了进一步明确,这也为林 地保护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1.3.3.4. 成渝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成渝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大邑县位于长江上游一 级支流的岷江流域,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是规划着力点之一,将会为大邑县 的林地保护带来机遇。 1.3.3.5.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市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建设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核心思想的新型城市,让这片土地呈现 “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城嵌田园”的田园景象。这既是全市人民共同的理想,也是 成都实现科学发展、开创美好未来的主要任务。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宏伟实践, 将给大邑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绿化建设以及林地保护利用带来机遇。 1.3.4.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资源管理大多都与林地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着,矛盾 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3.4.1. 经济建设需求与林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需求与林地资源之间的矛盾 大邑县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提速阶段,发展任务艰巨。所以 各种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慢慢增多,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林地资源会随着建 设用地的增多而可能会减少。 1.3.4.2. “耕地保护耕地保护”与与“林地保护林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之间的矛盾 根据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提出的要求,对耕地,特别是基 本农田加大了保护力度。对林地保护的观念完全不突出,很多老百姓,为了更多的种植 粮食和蔬菜,把退耕还林地仍作耕地,商品林地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林地保护面临 着相当严峻的挑战。 1.3.4.3. 自然灾害对林地保护的威胁自然灾害对林地保护的威胁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大邑县成为了地震重灾区,地震不仅对大部分房 屋、耕地造成了损毁,大邑县主要林区的林木资源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011年7月,由于 受强降雨的影响,大邑县启动了黄色预警,县城通往西岭雪山的大部分公路发生了塌方, 又摧毁了部分林地。 1.4. 林地需求分析林地需求分析 大邑县属于成都市远郊县,位于成都市西部,背靠龙门山脉,距省会成都市45公里。 在全省功能区划中,属“成都平原城市环境保护林区”,在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划中属于 “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近年来,大邑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 县、工业强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生态田园 城镇示范区”,着力推进“旅游引领、三产互动、生态宜居”新格局。大邑县委县政府 高度重视旅游产业,以建设西部旅游强县为目标,力争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大邑县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带动社会文明持续发展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优势产业,在 “十二五”期间获得突破性快速发展。 未来几年,是大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高峰期。 过去10年,全县累计审核审批征占用项目15起,总面积100.3246公顷,占用林地面积 39.6055公顷 。根据对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分析统计及建设用地 需求量预测,预计2011-2020年期间共需新增各类建设用地面积1398公顷,其中新增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644公顷;新增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1公顷;新增其他建设用地面积743公顷; 根据大邑县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2011-2020年)需求调查,全县2010至2020年省级以 下项目共需占用林地807.4513公顷,加之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占用林地项目,与省上下 达林地定额795.93公顷相比,占用林地需求超过省上下达的林地定额,只有切实加强征 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各项目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林地”,科学合理地缓解占用林 地需求与定额管理之间的矛盾。(项目详见下表) 附件 2 大邑县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2011-2020 年)需求调查表 单位:公顷 预计用地规模 项目类型项目名称 国土用地总面积其中:林地面积 备注 合计 2294.8237807.4513 一、基础 设施小计 332.95202.95 村级道路建设 5540 川西旅游环线 5047 青霞至金星公路 7223 都江堰至大邑轻轨 3526 1、 交通 微水工程 105 微水工程 5.33.3 2、 水利 大邑县城饮水提升保障工程 0.650.65 农网改造 53 电网建设 10055 3、 电力 二、城乡 建设小计 1012.1737334.3951 西岭镇乡镇建设 6021.2 花水湾镇乡镇建设 5017.3 出江镇乡镇建设 4013.4 鹤鸣乡乡镇建设 4013.4 悦来镇乡镇建设 5019.5 金星乡乡镇建设 3011.7 新场镇乡镇建设 4015.6 雾山乡乡镇建设 147 斜源镇乡镇建设 6026.7 王泗镇乡镇建设 207.8 出江镇农民新居建设 158 青霞镇乡镇建设 273.33106.67 大邑县 2010 年第三批城市建设 53.597222.5024 大邑县 2010 年第九批城市建设 59.104513.2624 大邑县 2010 年第十批城市建设 51.86055.9884 大邑县 2010 年第十一批城市建设 38.64742.6129 大邑县 2010 年第十五批城市建设 37.653915.6638 大邑县 2010 年第十四批乡镇建设 45.6662 大邑县 2010 年第十五批乡镇(灾后重建)建设 33.3146.0952 三、其他 小计 949.7270.1062 大邑县雾中山文化旅游景区雾山体育公园西区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一期) 136.1062 中国西部梅花产业园 7060 广地公司金洞子同庄 6004 旅游开发 266.7200 1.5. 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林地保护利用战略 通过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县域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 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为实现林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确保 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以达到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第二章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2.1. 指导思想与原则指导思想与原则 2.1.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 彻省委“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 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世界生态田园城镇示范区” , 确立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 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 济和社会效益。 2.1.2. 规划编制原则规划编制原则 -严格保护,可持续利用。按照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严格 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积极拓展绿色空间,为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支撑。同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林地的需求,为经济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力保障。 -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保护县域内现有公益林为基本前提,森林 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服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统筹各类建设使用林地与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的前提下,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工 程合理使用林地。 -分类指导,保障重点。遵循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资 源经营管理的需求,分区施策,分别经营管理区域和经营管理类型,建立森林资源经营 管理分区分类体系、多层次政策体系及技术管理体系。经营管理区域主要确定森林资源 经营管理的目的与利用方向,按区域制定不同森林类型的经营管理策略与经营管理模式。 对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林地进行重点保护。 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保护 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需求,分区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 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 -科学管理,提高效率,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创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和政策,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林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遵循自然规律 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 变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依法保护利用林地。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森林法实施条例、四川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林业行政执法, 加大林地保护管理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违法使用林地、毁林开垦等行为。 2.2.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2.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278号令,2001年1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256号令,1998年12月27日)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号令,1998年12月27日); -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条例。 2.2.2.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