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报告.doc_第1页
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报告.doc_第2页
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报告.doc_第3页
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报告.doc_第4页
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分析以漳州市近郊为例摘要: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之一的“家庭教育投资”于80年代中期产生,而后得到了迅猛推行,对子女教育投资行为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和子质高低产生了深刻地影响。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但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面对学费高和学生有就业难的双重压力,农民对教育投资出现了“巨额的教育投资,微小的收益回报”的现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陷入了教育投资的困境,并逐渐丧失了对教育投资的信心。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笔者试图通过调查和研究在城乡二元体系中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的近郊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和影响因素,寻求城市和农村的家庭教育投资的共性,进而达到探讨这一特殊地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和增强信心,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关键字:近郊;家庭资本投资;影响因子一、导言近郊,城区周围以城市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建设景观为主的环状区域,是城市人口、住宅和工业扩散的直接承载区,具体也可以说是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是还未城镇化的农村地区,与农村地区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教育投资现状与农村现状也有着深刻的关系。目前,我国教育总体投资水平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的95 % 都分布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条件,如师资、设备也远远不如城市。虽然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教育的投入,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统计资料分析,虽然我国农村教育投资速度有所增加,但总量还是较小。从教育投资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5年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家庭总支出从2000年的2652.4元,增加到2005年的4126.91元,是2000年的1.56倍,教育投资从2000年的186.7元增加到2005年的295.5元,增加了1.58倍,说明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约快于家庭消费水平的增长。从教育投资的总量来看,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总量依然很低,2005年农村居民教育投资仅为295.5元,而同年城市居民人均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为1097.46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支出的3.71倍,可见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总量很低。然而,事实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城镇的影响,现状又较农村有所不同,影响因素也自然而然有所差异。那么近郊这一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和影响因子较之城市和农村到底又有什么具体的不同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笔者以漳州市为例,在漳州市的近郊地区开展了此项调查,结果显示,近郊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因子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趋势,下面是这次调查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二、资料与方法(一)文献回顾(1)对农村的研究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作者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产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在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文献中记载通过对2007年2000多份农村入户实证调查研究,讨论了影响农户教育投资期望的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农户对教育的投资决策受到:实际支付能力、投资预期、个体价值观念、投资风险、社会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支付能力可以转化为对教育成本的预期评价。支付能力较高的家庭,乐意承担更高的教育成本,希望子女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3)教育的投资回报显著地影响着农户对教育的投资,对子女读书评价较高的农户更倾向子女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水平;(4)农户的教育投资水平还受到投资风险的影响,农户拥有不同受教育阶段的子女所拥有的风险程度不同;(5)个体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共同影响着农户对教育的投资决策,其中个体价值观念对教育投资的影响更大。在我国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认为教育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获取未来收入的能力和实现个人乃至家庭对社会期望或认可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农村教育投资总量较低,这主要是受收入水平、投资风险、投资收益、自身的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本水平是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应该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农民进行教育投资。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分析中笔者分析了影响农村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的因素, 其中经济环境经济水平低下、观念落后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技术含量低。因此,无法形成吸纳科技人才和发挥其更大作用的工作环境,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其次,观念落后表现在农村过去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教育存在很大的偏见,人们把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看作是升官发财的阶梯。在男女教育上也存在偏见。但增加收益,必须增加投入,而且他们也认识到了这种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但他们把投入的增加仅局限于量的增加,希望于“多生致富”,他们认为“多生”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因此,长期以来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都十分低下。最后,在社会环境层面上,民族地区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无形中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产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 000元以上)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人力资本视角下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人力资本缺失是云南农村致贫的重要原因,未来云南农村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长。教育投资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投资的方式和力度对人力资本积累有很大影响基于对现有调查问卷的分析, 揭示了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一些特征, 认为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不足与其热衷于高学历教育投资产生矛盾,并探究了此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此矛盾的一些对策及措施,另外,调查又从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能力、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等四个不同方面和层次分析了云南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为云南农村教育投资提供了科学解释,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原因的分析上,局限于四个重要方面,忽视了家庭投资其他因子的分析,不能全面更好的解释人力资本下教育投资现状。总结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在对影响教育投资的因子中,农村的家庭经济状况、对于教育回报高低、子女读书的评价程度以及农户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对投资教育的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教育投资以及投资的高低。说明现今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高,认识到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希望教育投资之后都能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些影响农村家庭对教育投资因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近郊农村是从农村演化而来的,这些影响因子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其教育投资观念产生影响。本文的社会调查将具体地说明哪些因素对近郊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2)对城镇的研究在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素分析中通过对广州市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检验一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据投资理论对家庭教育投资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作出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不同是导致家庭教育投资不同的直接原因,它对家庭教育投资数量有直接影响;获得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是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主要原因,教育投资个人收益对家庭教育投资有一定影响;教育个人收益率并未显示出对家庭教育投资的绝对影响。在我国城市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型分析中作者认为我国城市教育投资水平,与该城市经济发展有关,在一定时期,城市教育投资随着城市人均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当到达一定程度时有一个饱和值。但城市教育投资比例随城市人均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在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与行为分析中把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描绘为利己动机下的利他行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豆子的选择受到交易和利他两种动机的混合驱动,研究表明家长对教育的选择受到其收入和子女的才智水平的影响,而对回报水平的选择则受到其利他程度的影响。总结上述文献,可以发现,一个城市家庭的教育投资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该城市家庭经济情况相关,并且受到投资回报收益和子女才智水平的制约。城市的家庭教育投资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近郊农村。(3)国内外的研究国外学者对家庭教育投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二是家庭教育投资分析。Cambell和Viceira在2001的调查中得出了教育投资在当前投资选择的理论研究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理论。Altonji et al在1992年和1997念对两代间利他主义的直接调查中得出了反对父母自私的结论,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时利他动机的。国内学者关于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教育也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针对影响教育投资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家庭教育投资动机。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何更生曾经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家庭进行教育投资动机概括起来主要有:谋生动机、保险动机、荣耀动机、成就动机、提升动机等。再例如,杨晓蓉从教育投资的社会性和投资者心理的多样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他指出针对教育投资心理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家庭或个人的教育或个人的教育投资加以引导。在投资动机上,中国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研究评述一文中,详细地阐明了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大背景、性质等,并从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意识、历史等方面,结合现代社会等各个方面重要因素深入分析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动机。(1)国外学者将家庭教育投资动机分为两个:一是交易动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是以交易为目的,父母期待年老时能够得到孩子给予的服务性回报。二是利他动机,这一观点认为,从父母到孩子的投资了由于利他行为促使的。(2)国内的一些学者则认为对于影响家庭教育投资既有传统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因素和封建科举制度的为官意识的因素,也受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和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曾大的时代背景影响等因素的影响。总结上述文献,我们得出国内外学者对家庭教育的投资动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影响因素上也有着深刻的差别,而事实上,处于近郊的家庭教育投资会受到传统和现代思想的交集影响,在动机和影响因素上都有着与城市和农村的差别。(二)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及假设(1)基本概念:1、近郊:近郊的概念定义与郊区的定义密切相关,不同学派对于郊区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见解。地理和历史学派、社会经济学派、城市规划学派、行政区划学派以及社会学派都有过详细的解释,其中社会经济学派从市区周围地区与城市的经济联系出发,认为郊区是城市范围内,经济水平、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地区,又不同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到农村的过渡区。本文笔者通过综合多个学派的定义认为,郊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而根据它的位置以及同中心城区的联系,郊区又可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其中,近郊是建成区周围以城市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建设景观为主的环状区域,是城市人口、住宅和工业扩散的直接承载区,这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区域。远郊则是近郊外围,受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农业为主,但产品的城市市场指向明显,表现为农村生态景观和建设景观的区域,是城市所需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2、家庭教育投资:广义的家庭教育投资是家庭支付子女或本人在学习等方面的费用、损失的机会和精力等方面的给予; 狭义的家庭教育投资是指由家庭支出的, 其子女在经济尚未独立期间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费用。鉴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具有机会成本低、精力耗费少等特点,本文中家庭教育投资特指狭义的教育投资,专指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家庭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之一,与国家政府及社会团体一同分担或补偿教育成本。家庭的投资态度、投资动机、投资实力等因素都影响着家庭教育投资。(2)变量:(见附表)(3)研究假设:1、舒尔茨的观点:要理解农户对教育的投资行为,首先得了解农户的经济行为。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认为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人,是“贫穷而有效率的”,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把一切活动安排得很有效率。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从投资本身的定义上来说,它实际上是指某人希望在过了一定的时期之后再从中获得补偿的一笔初始性成本支出;而人力资本投资则可以被定义为任何就其本身来说是用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益能力的初始性投资。这样,不仅各级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活动所花费的支出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而且增进健康、加强学龄前儿童营养、寻找工作、工作流动等活动也同样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因此,资本积累应从物力资本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1 世纪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教育投资对人才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2、波普金的观点:小农是一个在权衡了长短期利益及风险之后,为追求最大利益而做出理性选择的人。按照这一命题,小农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无论是市场领域还是在社会活动中,都在按照理性的投资者的原则在行事。只要具备了外部条件,农民会自觉地形成进取精神,并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他们的资源。进行教育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获取未来收入的能力和实现个人乃至家庭对社会期望或认可的需求。教育投资却要受到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制度环境、投资意愿和禀赋等因子影响。农户是人力资本的承载者,也是其投资活动的主要受益者。农户的教育投资行为是一项复杂的决策过程。还提出了两点:一是教育投资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投资的收益、投资的风险及其他因子;二是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应高于其他活动投资的收益率,同时其投资的收益应大于投资的成本。基于上诉的理论,不同的家庭情况也会影响着家庭理性经济人对其子女的教育投资行为的不同。(4)抽样:1、总体:漳州市芗城区近郊34个村落2、抽样单位:漳州市芗城区近郊34个村落家庭的教育投资主要承担者3、样本框:漳州市芗城区近郊34个村落的家庭4、样本规模:300户5、抽样方法:本次对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的分析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考虑到近郊农村不同方位、不同人口规模、不同的经济水平等因素,采取分层抽样。具体过程如下: (1)、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34个村抽取3个村作为样本,抽到的村分别是古塘村、前山村、宅前村。(2)、根据前期调查,确定所抽取出来的古塘村、前山村、宅前村的总户数分别为1013、1340和350户,抽样总体为2703户。 (3)、在进入村庄以后,我们找到当地的居委会,经过沟通交流以后,获得该村的总体,根据前期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以及村民小组的分布,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按比例从每个村民组中抽取样本构成样本总体。对样本总体分别取整数,则古塘村、前山村、宅前村各应抽取112、149、39户。(4)、根据我们抽样获得样本村民所住户的门牌号,根据门牌号与抽样的对象取得联系,采用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此次调查所需的信息。 (5)资料的收集本次调查均由我校08级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学生统一完成,资料的收集采取发放问卷,当场填答、当场完成、当场检验、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填答问卷无具体时间限制,大概在20分钟左右。本次调查在漳州市的3个村落中共发出问卷181份,回收181份,其中废卷2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为99%三、结果与分析 (一) 家庭教育投资负担水平单变量描述统计:描述统计量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方差您有几个孩子?181171.84.908.824有效的 N (列表状态)181您有几个孩子?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7440.940.940.927340.340.381.232614.414.495.6473.93.999.471.6.6100.0合计181100.0100.0您的职业是?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行政事业机关179.49.49.4工厂企业95.05.014.4个体老板5630.930.945.3务农4927.127.172.4打工2815.515.587.8其他2212.212.2100.0合计181100.0100.0您每月的家庭经济收入多少?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2500以下5630.937.637.62500至30004122.727.565.13000至34991910.512.877.93500至399973.94.782.64000以上2614.417.4100.0合计14982.3100.0缺失系统3217.7合计181100.0由上图表可知在近郊的有家庭教育投资现象的家庭中孩子的平均数为1.84个,接受调查的对象的家庭子女数1个的占40.9%,2个的占40.3%,大部分家庭的子女数是一个或者两个。这说明在孩子的数量上来说的话,整个近郊的教育负担相对适中。接着,我们来看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承担者的情况,综合被调查对象和其配偶(其他人为教育投资者的情况笔者忽略不计)的职业状况,我们发现他们的职业大多以务农、个体老板和打工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如行政机关和工厂企业的员工,很多是个体老板与务农的结合。此外,笔者通过分析家庭经济收入得到,近郊家庭中37.6%的家庭月收入在2500以下,占了最大的一部分比重,27.5%的家庭月收入在2500至3000元之内,值得一提的是另有17.4%的家庭月收入达到了4000以上,在结合家庭教育投资的资金来源分析:在153个有效值里,达到了149个都是来源于家庭自身的收入。数据明显地反映出漳州市近郊地区在家庭教育投资负担水平较低。(二)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1、子女学历层面:老大的学历?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幼儿园11.21.31.3小学33.73.85.0中学3543.243.848.8高中2227.227.576.3大专或本科1923.523.8100.0合计8098.8100.0缺失系统11.2合计81100.0老二的学历?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小学710.810.910.9中学2335.435.946.9高中1320.020.367.2大专或本科2132.332.8100.0合计6498.5100.0缺失系统11.5合计65100.0老四的学历?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中学342.942.942.9高中114.314.357.1大专或本科342.942.9100.0合计7100.0100.0根据上面的图表和数据,笔者通过对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的年龄以“大于或者等于18岁”为标准(以此来判断教育投资者已经完成的教育投资现状)选择个案后分析得出,在成年的子女中,学历层次基本都在中学以上,老大的缺失值为1,老二的缺失值也为1,说明在调查对象的子女中仅有2人为文盲,除开1人的幼儿园文化水平,其余皆至少有小学以上的文化水平,且大多处于中学以上,还有不少大专和本科的案例,数据表明近郊在子女的学历层面的家庭教育现状较好,但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程度的文化水平还有所欠缺。2、子女学技术的频数层面:您给老二学技术或者手艺等的次数?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011.52.22.2非常少2538.554.356.5很少57.710.967.4偶尔1015.421.789.1较多次34.66.595.7很多次23.14.3100.0合计4670.8100.0缺失系统1929.2合计65100.0您给老四学技术或者手艺等的次数?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非常少457.180.080.0很少114.320.0100.0合计571.4100.0缺失系统228.6合计7100.0 单变量统计N均值标准差缺失极值数目a计数百分比低高老大学艺次数582.091.2322328.400a. 超出范围(Q1 - 1.5*IQR,Q3 + 1.5*IQR)的案例数。单变量统计N均值标准差缺失极值数目a计数百分比低高老二学艺次数461.891.2331929.200a. 超出范围(Q1 - 1.5*IQR,Q3 + 1.5*IQR)的案例数。从上面的图表和数据可以看出,仅从培养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老大的数据中就不难看出,“非常少”约占32%的有效百分比,“较多次”的仅占11%左右。此外更重要的是缺失值分别达到了23、19、9、和2,约达到了有效值的一半,也就是意味着有近一半的投资者并没有给予子女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投资,笔者还通过辅助分析“是否参加课外补习班”的统计数据发现,此项数据也不理想。这些数据表明近郊教育的投资者在子女的非正规教育投资方面还不够多。3、精神投资层面:您关心老大的培养(包括读书、学手艺等)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平时经常关心,并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10457.558.458.4有时候会关心2815.515.774.2孩子很听话,不需要怎么关心3016.616.991.0没有时间和能力关心168.89.0100.0合计17898.3100.0缺失系统31.7合计181100.0(注:老二、老三等其它图表暂略) 笔者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得出,近郊家庭教育的投资者对于子女在精神上的关怀较为足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精神投资富裕,不过也不能忽视一小部分的由于时间问题而没有给予足够的精神支持的案例。 4、物质投资层面:您培养孩子的费用(人力、物力、财力)相对家庭总收入来说?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非常少42.22.22.2较少1910.510.612.8一般10759.159.872.6较多4022.122.395.0非常多95.05.0100.0合计17998.9100.0缺失系统21.1合计181100.0数据显示,在物质方面的教育投资较好,整体水平较高,但由于处于一般的较多,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的投资还有所不够。(三)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分析(注:此部分在涉及到学历的分析时皆采取通过选择年龄大于或者等于18岁后的个案,且除了分析年龄影响因子外皆采取分析获得教育资源较多的老大案例来加以分析)(1)子女的性别与受教育程度之间mean的过程案例处理摘要案例已包含已排除总计N百分比N百分比N百分比老大的年龄? * 老大的性别?81100.0%0.0%81100.0%ANOVA 表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老大的年龄? * 老大的性别?组间(组合)84.488184.4881.245.268组内5359.9077967.847总计5444.39580因SIG=0.2680.05,所以没有显著差异。具体的说,也就是子女的性别与受教育程度的联系并不明显,不同的性别并不能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程度,表明性别并不是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子。(2)学习能力与子女的学历之间的T检验组统计量您觉得老大的学习能力怎么样?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老大的学历?很差13.00.较差93.44.726.242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FSig.tdf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下限上限老大的学历?假设方差相等.-.5808.578-.444.766-2.2101.321假设方差不相等.-.444.由以上图表可知学习能力与子女的学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因为P=0.5780.05,也就是说学习能力不能决定学历层次,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家庭收入与子女的课外培训之间的相关交叉分析方向度量值渐进标准误差a近似值 Tb近似值 Sig.按标量标定Lambda对称的.027.0241.073.283您每月的家庭经济收入多少? 因变量.022.035.633.527您有没有让老大在学校读书时参加校外的补习班、才艺班等培训? 因变量.033.0331.004.316Goodman 和 Kruskal tau您每月的家庭经济收入多少? 因变量.020.012.501c您有没有让老大在学校读书时参加校外的补习班、才艺班等培训? 因变量.044.020.095c从以上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SIG系数明显大于0.05,这说明子女是否有接受过课外的补习班或者技术培训与家庭经济收入并不相关。(4)家庭收入以及文化程度与培养费用的多少之间方差分析ANOVA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您每月的家庭经济收入多少?组间15.61243.9031.855.122组内298.8091422.104总数314.422146您的文化程度?组间11.24742.8123.120.016组内156.808174.901总数168.056178由以上图表可知“投资者的文化程度”与“培养费用”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而家庭收入则与其不存在某些有规律性的关系。说明投资者的文化程度是家庭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5)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学历的单因方差分析ANOVA老大的学历?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组间7.21432.4052.949.038组内62.78677.815总数70.00080从上图整体上可以明显的看出,随着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增高,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也随着增高。二者的显著相关性很强,说明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受教育文化程度也越高,这也证明了家庭教育投资者的文化程度是家庭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6)多个因素与“培养费用的多少”之间方差分析ANOVA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您家庭的人际关系怎么样?组间22.81345.7037.308.000组内135.007173.780总数157.820177您觉得您大部分的亲朋好友在孩子读书、培训等方面的付出是否有作用?组间.5914.148.287.886组内87.047169.515总数87.638173您和老大的关系?组间3.3074.8271.249.292组内115.174174.662总数118.480178您觉得本村的学校或者可以学学手艺、技术的地方条件怎么样?组间11.75142.9383.835.005组内106.471139.766总数118.222143总体上您会经常鼓励孩子读书或者学习技术吗?组间10.55742.6393.011.020组内125.335143.876总数135.892147从上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的人际关系状况、本村的教育条件设施以及在精神上是否给予子女鼓励与培养费用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其他的则关系不是很明显。此外,笔者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发现,F值为10.930,显著性概率是0.001,表明回归极显著。老大的性别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总数,这说明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在,不过数据证明性别与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多大的相关,这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