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门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浙江三门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浙江三门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浙江三门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浙江三门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三门县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 ( (报报批稿)批稿) 三三 门门 县县 水水 利利 局局 台台州州市市水水利利水水电电勘勘测测设设计计 院院 Taizhou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 二二一六年三月一六年三月 浙江省三门县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 院 长: 周国华 总工程师: 张志荣 项目负责: 卢鹏飞 丁 露 主要编制人: 卢鹏飞 秦利军 章宏哲 林 峰 占 亮 参与人员: 王 崧 叶 晓 何贤武 孙志俊 董 坚 丁正兴 卢 健 张志敏 三三 门门 县县 水水 利利 局局 台台州州市市水水利利水水电电勘勘测测设设计计 院院 Taizhou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 二二一一六六年年三三月月 目 录 前前 言言 1 1 概概 述述 3 1.1 县域概况3 1.2 水资源开发现状4 1.3 县域总体规划解读5 2 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调查评价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调查评价 6 2.1 “十三五”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评价标准.6 2.2 供水概况6 2.3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7 2.4 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7 2.5 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7 3 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 3.1 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9 3.2 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可行性9 4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1 4.1 规划编制依据、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1 4.2 规划范围与水平年11 4.3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1 4.4 目标任务12 5 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内容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内容 13 5.1 建设标准13 5.2 规划总体布局13 5.3 水量供需分析13 5.4 主要建设内容16 6 典型工程典型工程规规划划设计设计 19 6.1 典型工程的选择19 6.2 典型工程规划设计19 7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27 7.1 水源地概况27 7.2 水源地评价27 7.3 水源保护区划分28 7.4 水源管理28 8 工程管理改革工程管理改革 30 8.1 工程产权改革30 8.2 投资体制改革30 8.3 管理机构建立30 8.4 管理制度建设30 8.5 工程运行机制30 8.6 水价形成机制30 9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2 9.1 编制依据32 9.2 投资估算32 9.3 资金筹措33 10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34 10.1 国民经济评价34 10.2 财务评价35 11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41 11.1 环境影响评价41 11.2 水土保持42 12 分期实施意见分期实施意见 44 12.1 实施安排原则44 12.2 分期实施意见44 13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46 13.1 组织保障措施46 13.2 资金保障措施46 13.3 技术保障措施46 13.4 政策保障措施46 14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47 14.1 结论47 14.2 建议47 附件:附件:审查会评审意见及专家组名单 附表:附表: 1、三门县农村饮水“十三五”需求调查总表 2、三门县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基本情况表 3、三门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十三五”建设需求调查表(供水规模20m3/d 以上) 4、三门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十三五”建设需求调查表(供水规模20m3/d 以下) 5、三门县农村饮水“十三五”需求调查总表 附图:附图:六张 前前 言言 (1)编制背景)编制背景与目的与目的 自我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三门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农村供 水现状得到显著改善。但受自然地理和水资源条件限制,部分农村的供水工程的规划布 局、供水规模和建设标准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供水安全还得不到充分保障。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且阶段性、动态性、反复性、复杂性、艰巨性 特征明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文件要求,为顺 应当地广大农民用水需求,亟需进一步实施农村供水工程,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 便、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饮用水,特编制本规划报告,以指导本县农村供水工程的建 设和管理。 (2)规划编制任务)规划编制任务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现状调查资料,详细了解三门县的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和农村供水管 理体制和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总结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 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并从工程建设、水质保障和工程运行维护等方面分析 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2)结合三门县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县域农村供水“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主要 指标,包括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并结合全县水源、地形、村镇规划、用水需求、居民 点分布和技术经济条件等,规划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总体布局情况,现有工程与新建工 程供水能力主要指标等。 (3)根据具体乡镇的供水范围的经济发展现状、水源状况、工程建设条件、供水 方式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参照已建同类工程,给出典型工程规 划设计。 (4)从工程产权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建设、水价形成机 制等方面,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5)对规划工程给出投资估算方法及主要成果,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 得出效益结论。 (3)规划的总体思路)规划的总体思路 按照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的要求,研究提出区域 农村供水发展思路与对策措施。 整合资源,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 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 “能延则延、能并则并、 能扩则扩”,科学合理确定工程规划布局与供水规模。距离城镇水厂较近的农村,充分利 用城镇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改造扩容城镇水厂供水规模,延伸供水管网,扩大 供水范围,进一步改善农村供水条件。距离城镇水厂较远的农村,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 人口密度、经营效益等因素,调整布局,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兴建一批跨村、跨乡镇的 设计供水规模在 200 吨/日以上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替代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 式供水工程。 巩固提升,对规模以下工程开展标准化改造 对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水源条件有限、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的设计日供水规模在 200 吨/日以下的供水工程,因地制宜提出标准化提升改造方案,分年度组织实施。主要 建设内容包括完善制水工艺、改造供水管网、增设安防设施、美化厂区环境等,以解决 部分规模较小的农村水厂净化消毒设施落后、输配水管网老化等影响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的问题。 着眼长效,完善工程良性运行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理机构,保障 工程管理经费,制定工程管理制度,明确水源地保护、水质检测、水费征收、维修养护 等工作要求,强化工程自我造血功能,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规划主要成果)规划主要成果 规划新建两座水厂,分别为山场联合水厂和桥头片水厂,供水规模为 2300 m3/d、1600 m3/d,新增受益人口为 15000 人、10141 人;规划新建管道延伸工程有 9 处, 旧管道改造工程有 22 处,建成后共新增供水规模约为 10505m3/d,受益人口为 69750 人; 规划还设计对现状浬浦水厂进行扩建,建成后将新增供水规模 40000 m3/d,受益人口 50000 人。 (5)规划实施后效果)规划实施后效果 随着三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 水质要求也有所提高,而现状水厂已经无法满足将来对水量和水质的新要求。水厂扩建 及管道工程的建设,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增加水厂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提高供水质量,缓解当地供水紧张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工程实施后新增供水规模为 5.44 万 m3/d,受益人口达 14 万多人。 本工程项目投资回收期(税后)为 11 年,投资利润率为 3.86%,投资利税率为 5.48%,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3.00%。该项目在第 211 年内供水量需达到年平均 日供水量的 86.4%、第 1221 年内供水量需达到年平均日供水量的 85.6%时,可保证水 厂盈亏平衡。因此,从财务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1 概概 述述 1.1 县域概况县域概况 1.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三门县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长三角经济区和城市群南翼,浙江沿 海中部,台州市的东北部。东濒三门湾,与象山县南田列岛隔水相望,东南临猫头洋, 南毗临海市,西连天台县,北接宁海县。地理坐标:北纬 285018291148,东经 12112001215636。 1.1.2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三门县始建于 1940 年,1940 年 1 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划宁海县东南部 18 乡镇,临 海县东北隅 5 乡镇,加原南田县 6 乡镇,改并三门县,同年 7 月 1 日正式成立,当时县 城设健康塘,同年 9 月移县城于海游。1952 年 12 月三门曾并入临海县,1962 年 4 月恢 复三门县建制。1983 年 5 月划宁海县沙柳公社归三门县管辖。 受浙东、温台文化影响,民风俭朴,善于经营,有悠久的经商、重商传统,务实而 不张扬。同时由于处于甬台温主流文化的边缘,加上三门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与外界联 系受山体阻隔,其人文特征相对呈现混合和后滞的特征。 1.1.3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三门县隶属于台州市。近十多年来,三门县已经过三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第一次 1992 年由原来的 10 镇 24 乡撤并为 10 镇 6 乡,第二次 2001 年将中门乡和坝头乡并入亭 旁镇。此外,2003 年有 6 个行政村从珠岙镇划入海游街道行政辖区范围。 据中共三门县委、三门县人民政府 2013 年 10 月 16 日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相关情况的通报 ,为了优化县域生产力布局,提高城市化程度,集聚要素、整合资源, 使乡镇实力更强大、特色更鲜明,三门县把“10 镇 4 乡”整合为“6 镇 1 乡 3 街道”。分别 为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健跳镇、浦坝港镇、珠岙镇、亭旁镇、花桥镇、横 渡镇、蛇蟠乡。 1.1.4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三门县东临东海,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平原、滩涂、海岛等俱全,适宜于 综合型农业的开发与利用。东濒三门湾,西连天台山;总体地貌西南高,东北低,东部 多为平原、滩涂,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形成沙柳、海游高枧、海游亭旁谷地和 健跳六敖、浦坝港两岸平原。湫水山脉王戏梁为县境内最高峰, 海拔 882.4 米。县域 总面积 1510 平方公里。 三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 沛,日照时间长,水、热、光匹配较好。但天气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也较频繁,主要 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台风、暴雨和低温等。 三门县全年气温最低在一月,平均气温为 5.3(内陆)和 6.3(沿海) ;内陆气温 最高月在七月,平均气温 27.9,而沿海地区最高气温则出现在 8 月,平均气温达 28.2;全年平均温度为 16.6(内陆)和 17.2(沿海) ,无霜期为 240 天。 三门县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增,特别是湫水山区,暴雨较多。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 1650 毫米,平均降雨天数 171 天。全年在时间分布上呈现二个降水期,一是 36 月的 春雨期、梅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 25.5%。二是 8-9 月的台风暴雨带来的降水期。此外, 个别年份春季因受冷空气影响,形成低温、阴雨连绵的“倒春寒”天气,为第三个多雨期。 冬季,寒冷少雨为本县“枯水期”;七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控制,天气晴朗, 蒸发量大,降水量少,为全年第二个“枯水期”。 三门县资源丰富。三门湾海岸总长 304 公里,其中三门县内约 227 公里。猫头山和 牛山、洋市涂一带具备建设 3.55 万吨级泊位的条件。三门湾是浙江省水产资源丰富的 三大海港之一,亦是三大海水养殖基地之一,建国后围垦种植的滩涂面积达 133.4 平方 公里以上。三门湾是我国强潮流、高海湾,湾内平均潮差在 4 米以上,最大潮差可达 7.55 米,潮流速度快,潮汐能高达 191 亿千瓦,可装机 264 万千瓦。 三门淡水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0.4466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常 年拥有量 2500 立方米。目前,三门县主要水系的水质为类,其中类占 83.3%。 三门农业资源丰富,盛产龙毫茶叶、脐橙、三门胡柚、绿菜花、 “东方明珠”蜜桔等绿 色有机农产品。 三门县旅游资源较丰富。主要旅游资源有多宝讲寺、健跳古城墙、蛇蟠岛、湫水山 峡谷、龙母山、满山岛、扩塘山岛等。 1.1.5 河流水系河流水系 境内河流短小,集雨面积不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暴涨暴落,河床比降大,水利 资源丰富。主要水系自西向东分别是清溪、珠游溪、亭旁溪、园里溪、白溪、花桥溪、 山场溪、头岙溪。 三门县东临东海,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海域广阔,境内海湾有“五港”,分别是 旗门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洞港。 1.1.6 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经济 至 2014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 44.06 万人,其中男性 23.08 万人,女性 20.98 万人, 男女性别比为 110:100。全年共出生 5560 人,死亡 2352 人,人口出生率 12.65,比上 年回落 0.08 个千分点;死亡率 5.35,回落 0.48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7.3,回 落 0.56 个千分点。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 4.55 万人。 据初步核算,2014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51.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9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62.1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66.85 亿元,分别增长 2.2%、9.6%和 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 2013 年的 16.0:40.9:43.1 调 整为 15.1:40.9:44.0。人均生产总值为 34564 元,增长 7.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5627 美元。 1.2 水资源开发现状水资源开发现状 (1)地下水 据原浙江省三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河海大学,2005 年 3 月)地下水分析, 三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2.21 亿 m3。 三门县地下水以浅层孔隙潜水为主,可开采水量有限,同时,受地质条件限制,地 下水开采较为困难,仅能小规模开采,作为生活用水的补充。 三门县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基本未受污染,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浅层地下水水质 较差,铁、氨根、总硬度、氯化物超标。 (2)河道地表水 三门县山丘溪流众多,平原河网纵横交错,沿海港湾发育。港湾有:旗门港、海游 港、健跳港、浦坝港、洞港。主要溪流有:清溪、珠游溪、亭旁溪、头岙溪、园里溪、 白溪、花桥溪、山场溪、小横渡溪。各溪流均单独入港,称为三门湾沿海小河流。 三门县境内四条主要溪流情况如下: 清溪流域位于县域北部,东部为旗门港,南与珠游溪为邻,西与椒江流域相接,北 靠白溪流域(宁海)。清溪发源于天台县苍山北麓杨家岙,桑洲至沙地村入三门县境, 再流经流洋、路上周至沙柳镇于外黎将军山注入三门湾的旗门港。清溪流域总面积 164km2,主流河长 39km,平均坡降 18.1。流域属三门县面积为 33.6km2。 珠游溪是三门县最大的山溪性河流。发源于临海市羊岩山西楼坑,河长 35km,流域 面积 202.5km2,经海游街道注入海游港。 亭旁溪发源于大尖山,主河道长 29km,流域面积 146km2,在珠游溪中下游与其汇 合后注入海游港。根据省水利厅颁布的浙江省河流手册,珠游溪、亭旁溪、海游港 所在流域合称海游溪流域。 白溪位于三门县境内,为健跳港的上游主要河流,上游主流为桥头溪,主要支流有 东屏溪、长林溪和溪洋溪,三条支流与桥头溪面积、河长接近,在桥头白溪一带汇合 后折向东北,于大横渡下游汇入健跳港,河长 18.5km,流域总面积 114.8km2。 三门县目前河道水质普遍较好,除珠游溪下游为 III 类水体外,其它河道水质基本为 II 类,可以满足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要求。但从可取水量角度分析,三门县现有河流大 部分为山溪性河流,河道来水受径流丰枯变化影响较大,在没有有效的水量调节设施的 情况下,供水保证率相对较低,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难以大规模利用,仅可作为 水库水源以外的补充供水水源和备用取水水源。 (3)水库 根据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修编) 的结论,三门县境内已建和规划小(1)型以 上水库工程 28 座,其中规划新建水库(包括海游水利枢纽工程)12 座,扩建水库一座 (团结水库),另有三座水库调整为供水专用水库。 三门县目前已经建成的水库总体上水质较好,水质类别普遍在 IIII 类,可以满足 城市供水水源的要求;规划新建的水库中,除海游水利枢纽位于海游溪下游外,其它水 库也都位于各水系的上游,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除海游水利枢纽外,拟建水库坝址以上 水体水质普遍在 III 类,也可以满足供水水源水质的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三门县域可以作为供水水源的水库和各水库可供水量情况如表 1-1 所示。 主要供水水库可供水量一览表主要供水水库可供水量一览表 表 1-1 水库名称水系名称 年可供水量 (万 m3/a) 平均日可供水量 (万 m3/d) 最高日可供水量 (万 m3/d) 佃石水库(已建成)亭旁溪20355.67.0 孙家水库(近期建设)头岙溪5131.41.76 岩坑水库(近期建设)珠游溪8032.22.75 团结水库(近期扩建)2650.70.9 罗岙水库(功能调整)罗岙溪5331.51.8 白溪地下水库(已建成)白溪10282.83.5 东屏水库(近期扩建)东屏溪12193.34.2 长林水库(近期扩建)长林溪7622.12.6 岩下潘水库(近期扩建)桥头溪12003.34.1 王申坦水库(功能调整)950.30.3 施家岙水库(功能调整)6931.92.4 园里水库(远期建设)园里溪4161.11.42 白岩水库(远期建设)清溪36511.25 西陈水库(远期建设)珠岙溪4601.31.6 溪洋水库(远期建设)溪洋溪10282.83.5 塔坑水库(远期建设)山场溪2950.81.0 合计1202434.140.08 注:日变化系数统一取为 1.25。 1.3 县域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解读解读 (1)规划期限 该规划期限为 2005 年2020 年。 其中,近期为 20052010 年,6 年 ; 远期为 20112020 年,10 年; 2020 年以后为远景。 (2)人口预测 县域常住人口(总人口)等于预测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减去预测外出人口。规划 2010 年县域总人口为 47 万人;2020 年为 57 万人。 规划确定三门县 2010 年城镇人口为 24.5 万人,2020 年城镇人口为 40.0 万人。 到 2010 年三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 52%;2020 年达到 70%。 2 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调查评价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调查评价 2.1 “十三五十三五”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评价标准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评价标准 三门县“十三五”农村供水工程继续沿用 2004 年卫生部、水利部联合制定的农 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包括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方面内容, 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确定进一步要求。其中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的要求;供水水量满足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对不同 地区和不同用水条件的水量要求;方便程度为进村到户;保证率不低于 95%。此外,还 对制水工艺、管网漏损、设备运转、水质化验检测、水源地保护、水费收缴等方面内容 进行规范,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2.2 供水概况供水概况 2.2.1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 三门县自来水厂始建于 1980 年,在县城下洋采用大口井的形式取用珠游溪浅层地下 水,当时设计供水能力为 0.4 万 m3/d;1989 年在上洋又建成水源井,设计供水能力为 0.6 万 m3/d,并对下洋水源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增加供水能力 0.4 万 m3/d;1993 年以亭 旁溪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在石岩进行了水源扩建工程,新增加供水能力 0.6 万 m3/d;设计 供水能力达 2.0 万 m3/d;从 2001 年开始,着手筹建城南水厂,取用亭旁溪地表水作为水 源,水厂厂址位于城南石岩村,水厂总设计能力 4 万 m3/d,2003 年建成一期工程,供水 能力为 2 万 m3/d。2007 年由于水厂供水量不足,启动了水厂扩建工程。受亭旁溪水源可 取水量的限制,水厂扩建规模为 1.0 万 m3/d,工程于 2009 年 6 月竣工通水,解决了中心 城区供水严重紧缺状况。 为了彻底解决中心城区供水紧张的问题,三门县于 2006 年开始动工建设佃石水库及 配套的城乡供水工程。其中佃石水库位于浙江省东部三门县境内的海游港主要支流亭旁 溪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106.0m,总库容 3013 万 m3,城乡供水工程供水规模 8 万 m3/d, 包括新建 8.0 万 m3/d 水厂 1 座和 DN10001200 输水管道 11.62km。工程已于 2011 年 9 月竣工通水,彻底解决了中心城区供水问题。 佃石水库配套的石滩水厂位于亭旁镇下吴村对岸高地上,水厂占地 5.63 公顷,项 目净水工艺采用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供水范围包括海游街 道、海润街道、火车站场的绝大部分以及沙柳街道、亭旁镇沿线、珠岙镇、健跳镇个别 村庄,出水水质执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200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三门县中心城区(海游、海润街道)近几年供水量如表 2-1 所示。 三门县中心城区近几年供水量一览表三门县中心城区近几年供水量一览表 表 2-1 年份 年供水量 (万 m3) 年供水增长率 () 平均日供水量 (万 m3/d) 最高日供水量 (万 m3/d) 日变化系数 200055510.341.521.81.18 200161711.171.692.01.18 200269913.291.922.41.25 200380014.452.192.51.14 200491214.002.502.71.08 2005105115.242.883.21.11 20061012-3.712.773.61.30 200710332.082.833.81.34 2008117013.263.214.11.28 200911800.853.234.21.30 2010140218.813.845.21.35 201114050.21 3.854.51.17 201214543.49 3.984.61.16 20131334-8.25 3.654.31.18 201414246.753.904.51.15 注:表中数据为自来水公司提供,不包括企业和居民自备井取水量。 2.2.2 乡镇乡镇 三门县各乡镇均建有大小不等的集中供水水厂,其中石滩水厂、健跳水厂和浬浦 水厂规模相对较大,部分 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较为简陋,供水安全性偏低。近几年,随 着人们对安全供水的要求逐渐提高和城乡一体化供水事业的逐步推进,部分乡镇水厂 已移交至三门县水务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并由三门县水务有限公司逐步对部分处 理工艺简陋、出水水质较差的乡镇水厂进行了提标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3 农村农村 截止 2014 年,全县纳入集中供水体系行政村共 501 个、38.95 万人,其中县水务公 司下辖的石滩、浬浦、健跳、六敖、城南(县城应急备用、已停运)等五家水厂,供水 规模 17 万 m3/d,集中式供水管网覆盖行政村 150 个、18.66 万人;乡镇自行管理的沙柳 (县水务公司协助管理) 、高枧、珠岙、横渡、花桥、雄泗等六家水厂,供水规模 1.32 万 m3/d,集中式供水管网覆盖行政村 74 个、6.92 万人;单村联村集中式供水覆盖行政 村 277 个、13.37 万人。此外,2003 年启动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设 485 个 (含单村联村集中式供水设施) ,总投资 1.8 亿元,受益群众 37.95 万人,全县农村自来 水入村率 98.2%,入户率 99.6%。 2.3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 受“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条件和供水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影响,当前三门城乡饮用水 实行是“三级供水方式”,也即县水务公司水厂、乡镇水厂和村级水厂三级供水方式。不 同体制的水厂管理情况如下: (1)运行管理:县水务公司水厂供水的村,实行统一市场化管理和与城区供水同网 同质;乡镇水厂由乡镇政府组建运营单位,负责供水村的运行管理;单村联村供水,由 村两委组建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并接受所在乡镇政府监督与考核。 (2)水费定价:水务公司和乡镇水厂按“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原则编制水价,经县 物价局组织听证后核定实施;单村联村集中式供水按“补偿成本,公平负担”原则,由村 委会根据县指导价,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确定; (3)运行电价:水务公司下辖水厂电价按工业电价收取,乡镇水厂、单村联村供水 工程实行与居民生活用电同等价格。 (4)水质监测:各级水厂的水质监测检测工作均由县卫生局具体负责。 (5)水源地保护:供水规模在 200m3/d 以上的水厂水源,由县水利局会同相关单位 划定保护范围,报县政府批准;供水规模在 200m3/d 以下水厂水源,由乡镇政府督促所 在村制订水源保护公约,明确水源保护范围和职责。 2.4 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 (1)创新机制,落实资金 针对全县经济发展现状,广辟资金渠道,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在资金上,充分发挥 受益群众的投入主体作用,确保地方财政匹配资金投入,集中使用、有效利用各方面资 金,强化资金监管,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和地方群众自筹相结合的 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落实。 (2)强化措施,严格管理 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设计委托具备相应资质 的设计单位组织设计,并由具备资质的预案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核,根据我县规定,标 底预算在 30 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县财政局负责审核,预算审核在 100 万元以上的进入县招 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在 100 万元以下的项目进入乡镇小额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招标, 工程的所有程序均按照合同管理制的规范要求及相关程序来执行。 (3)监理到位,质量过硬 为了确保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选择监理单位进行严格质量和进度监理, 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而且在实行监理制的基础上,还要求涉及的各个项目村 派出 2 名工程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的建设,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预算控制。 (4)积极探索,长效管理 根据上级对三门县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努力积极的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以三门县农村饮水 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心,多种工作方案及办法相配套的管理软件体系同以明确 的建后管理机构、拥有合理技术人员结构的硬件体系相结合,切实做好饮用水工程的运 行管理工作。 2.5 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国家有关供水工程建设和卫生标准,深入分析农村供水工程因规模小、标准低、 效益差、管护难、数量多、分布散等引起的主要问题。 (1)规模小,标准低,水量水质缺乏保障。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早期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充分论证,加之受投资资金等因素制约, 为解决群众“有水喝”问题,建设了大量单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远未达到国家有关规 范要求,项目建成后水量和水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有的工程已配备的净化消毒设施也 受居民生活习惯影响和设施技术条件限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水质差问题未能有效解 决。 (2)效益差、管护难,工程建设恶性循环。 单村供水工程一般由村集体委托人员进行管理,主要负责收费、维修、消毒等工作。 由于供水规模小,水费收缴率低,维修管护所需经费难以保证,加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 缺乏,管理水平落后,致使水源保护、设备维修、水质消毒、水质检测、安全防护等长 效管理工作难以到位,极大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和工程使用寿命。工程失管、失修导致 大量工程效益衰减或短期运行后即瘫痪报废。 (3)数量多、分散,政府管理不堪重负。 据统计,多数农村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规模不足 200 吨/日,这些小规模单村供水工 程的先天不足和村民自主管理的窘境,使不少地区农村供水工程陷入“建设-荒废-重建” 的恶性循环,财政资金难以支撑频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建后管护重担。一旦政府投入 断供,不少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又将回到靠天喝水的老路上去。 (4)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基础薄弱。 一方面,集中式供水管网覆盖面不广,据统计,当前我县集中式供水管网能延伸的 行政村还有 116 个、10.42 万人可纳入,其中水务公司能延伸的村有 90 个、7.9 万人,乡 镇级水厂能延伸的村有 26 个、2.5 万人,同时水务公司与乡镇级水厂之间没有实现供水 管网并网连接。另一方面,各级主体之间供水处理工艺、供水网络设施差异明显,从水 厂建设到管网建设及其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三门县的供水工程,尤其是农村供水工程布局较为混 乱,没有形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供水一体化的局面,供水水量和水质难以得到保障, 已经对三门县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编制浙江省三门县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 规划,对三门县供水设施进行适当的优化配置是十分必要的。 3 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必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实 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系统分析地方农村供水现状及问题,科学谋划规模化集中供水意 义重大。 (1)规模化集中供水是长效改善农村饮水问题的根本措施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工程造价较高,而农村集体经济和政府财政补助有限,难 以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卫生标准建设供水工程。部分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因陋就简, 已配备的净化消毒设施也受居民生活习惯影响和设施技术条件限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水质差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农村供水工程看天喝水,或是每年雨季水多流失、 旱季水少不足,或是每天用水低谷时制水偏多、高峰时制水不足,无法根据农户实际需 求对供水量进行合理调配。只有对单村供水工程进行联村并网,实现规模化供水,统一 制水标准,整合调配水量,才能保证供水水质合格和供水水量充足,彻底改善供水条件。 (2)规模化集中供水是解决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的基本前提 单村供水工程规模虽小,但“五脏俱全”,责任重大,也由水源工程、净化消毒设施、 输配水管网等工程设施组成,也需开展水源保护、水质检测、水费征收、维修管护等日 常管理工作。但由于农民安全用水意识和有偿用水意识不强等各方面原因,单村供水工 程没人管、没钱管、没法管等问题普遍存在,工程效益入不敷出,仅靠政府补助难以实 现长效运行管理。只有实现规模化供水,确保合理的水费收入,实行企业化运营、专业 化管理,农村供水工程才能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收支平衡和长 效管理。 (3)规模化集中供水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规模化供水将极大提高供水保障率,减少农村取用水纠纷事件发生,促进农村和谐。 工程建设所需的管材、设备和用水器具、大都可由当地企业销售运输,减少工程建设成 本的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化供水有利于村内消防设施配套和农村房屋门前 屋后浇灌绿化,改善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营造农村文明景象,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 助推“两美浙江”的建设。 3.2 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可行性规模化集中供水的可行性 三门县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采取城镇管网延伸、联村并网、整合水源等方式, 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仍有较大潜力。 3.2.1 建设可行性建设可行性 (1)水资源条件 三门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 1675.6mm(1956-2012 年)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10.45 亿 m3,按 2012 年全县人口 42.9 万,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2435m3,略高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水平。多年平均地下水 资源量为 2.21 亿 m3。 2014 年全县总用水量为 1.1703 亿 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 0.5455 亿 m3,占 46.61%; 林牧渔畜用水量 0.0087 亿 m3,占 0.74%;工业用水量 0.2851 亿 m3,占 24.36%;城镇公 共用水为 0.0511 亿 m3,占 4.37%;居民生活用水量 0.1599 亿 m3,占 13.66%;生态与环 境用水量为 0.12 亿 m3,占 10.2%。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农田灌溉用水量 256m3/亩年,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64.4m3/万元,万元 GDP 用水量 77 m3/万元,人均综合用水量 355.8m3/人.年,城乡生活用水量 48.6m3/人年。 (2)农村人口密度 至 2014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 44.06 万人,其中男性 23.08 万人,女性 20.98 万人, 男女性别比为 110:100。全年共出生 5560 人,死亡 2352 人,人口出生率 12.65,比上 年回落 0.08 个千分点;死亡率 5.35,回落 0.48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7.3,回 落 0.56 个千分点。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 4.55 万人。 (3)地理条件 三门县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长三角经济区和城市群南翼,浙江沿 海中部,台州市的东北部。东濒三门湾,与象山县南田列岛隔水相望,东南临猫头洋, 南毗临海市,西连天台县,北接宁海县。地理坐标:北纬 285018291148,东经 12112001215636。 3.2.2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1)节省政府财政支出 小规模单村供水工程人均投资 1300 元/人,使用年限较短,政府平均每隔 10 年就须 进行重建,年均投资 0.11 亿元。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人均投资 1730 元/人,使用年限较 长,平均 20 年进行改造,年均投资 0.07 亿元,节省政府财政投资 0.04 亿元/年。 此外,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需 10 元/人年,大部分农村人口实现规模化 供水后,供水覆盖面扩大,经营效益增加,靠水费收缴即可实现自我良性运行,可不需 或减少政府财政补贴运行管理费用,预计可节省政府财政支出 0.01 亿元/年。 (2)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参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需设置厂长、财务、化验、收费、 安防、维修等管理岗位,每个工程可解决至少 10 人就业问题。规模化供水工程为农民提 供更优质的饮用水,降低了因水得病几率,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农民医疗费用支 出。农村供水工程实现规模化供水后,能进一步优化配置区域内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 费。除农村饮用水外,可将剩余的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供应乡镇企业、发展乡村农家 乐等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收入。 4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4.1 规划编制依据、采用的规范和标准规划编制依据、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一)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城市供水条例 (4)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2012 年) (5)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2011 年) (6)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2008 年) (7)三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 (2011 年) (8)三门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2008 年) (9)三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 年) (10)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相关情况的通报 (2013 年) (11)三门县城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8 年) (12)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 (2007-2020) (2008 年) (13)三门县城大湖塘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08 年) (14)三门县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 (2005 年) (15)三门县健跳六敖片区分区规划 (2010 年) (16)三门县城乡供水工程初步设计 (2008 年) (17)三门县沿海供水工程初步设计 (2005 年) (18)三门县域供水专项规划 (2015 年) (19)三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及相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98)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 (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93)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8)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4.2 规划范围与水平年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为县域内的各个乡镇, 主要规划内容包括县域各乡镇规划期内需 水量的测算、集中供水厂的设置、水厂规模的确定以及乡镇间主干输送管道的设置等, 对于各乡镇内部供水管网不作详细规划。 规划水平年: 数据以 2014 年为基础,预测到 2015 年底,需求分析预测到 2020 年。 4.3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3.1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 关于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 期治水思路,顺应农村居民对改善饮用水条件的迫切需求,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规模发展、标准建设、长效运行的原则,努力打 破城乡界限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综合采取整合资源、联村并网、配套改造等方式,进 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运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3.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统筹规划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任务由地方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立足 问题导向,充分考虑村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农民实际需求,与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 扶贫开发、下乡移民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解决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 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2)规模发展,科学布局 加强水源可靠性和工程运行可持续性论证,充分挖掘规模化集中供水潜力。对人口 居住较集中的地区,打破村、镇等行政区域界限,采取城镇水厂管网延伸或跨村、跨乡 镇联片建设方式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最大限度地避免建设小规模、低标准工程,减少 重复建设频率。对不具备规模化供水条件的地方,对工程引水、制水、配水等各个环节 实行标准化提升改造。 (3)标本兼治,保证质量 充分比选安全可靠的水源,科学确定净水工艺和消毒设施,合理布置必要的加压泵 站,提高供水工程水量和水质保证水平。选择性能可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 的设施设备,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按照“污染者 付费、破坏者恢复”原则,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卫生学评价、水质检测监测工作,构建 水质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4)完善机制,长效运行 明晰工程产权,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加强 专业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健全基层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方式, 推进饮水安全工程专业化、企业化管理,促进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 4.4 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4.4.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提高农 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安全、稳定的饮用水。 4.4.2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建设方面:通过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等工程措施,到 2020 年,设计日供水规模 200 吨/日及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达到 80%以上;设计日供水规模 200 吨/日 以下标准化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达到 80%以上;供水保证率达 95%以上;净水工艺配 套率达 90%以上;设计日供水规模“千吨万人”及以上供水工程水质化验室配套率达 100%。 管理方面:全面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服 务机构、农村供水专业化服务体系、合理的水价及收费机制、工程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 制和水质检测监测体系、水厂信息化管理,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1000 人以 上的供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率达到 100%,加大对水厂运行管理关键岗位人 员的业务能力培训,1000 吨/日及以上工程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 100%,200 1000m3/d 的工程达到 90%,200m3/d 以下的工程达到 80%。 5 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内容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内容 5.1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 以 2014 年为基准年,水平年为 2020 年。至 2020 年,农村居民日均生活用水量不 低于 100 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 95%;供水龙头入户率达到 99%;供水水质符合国 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的饮用水水质要求,到 2020 年全县农村供 水发展水平基本与全省的发展水平要求同步。 5.2 规划总体布局规划总体布局 根据三门县各乡镇现状饮用水不安全人口分布,水源地、水厂及管网情况,考虑水 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等因素,对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 布局。规划将三门县域分为西北和东南两大供水分区,具体布置如下: 东南供水分区: 东南供水分区主要包括浦坝港镇、健跳镇、横渡镇和蛇蟠乡。本分区以罗岙水库和 白溪流域规划水库、山塘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西北供水分区: 西北供水分区主要包括除海游街道外的海润街道、沙柳街道、亭旁镇和珠岙镇。本 分区以佃石水库和规划的岩坑水库、刘家水库、孙家水库、园里水库以及白溪流域引水 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 水量供需分析水量供需分析 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