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3页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4页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姐给的)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0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传导。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7、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二、单项选择题(10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其中,( )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A 认知和语言 B 人格 C 依恋和社会性 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A 思维 B 动机 C 情绪 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 )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A 行为主义 B 机能主义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6.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操纵的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叫( )。A自变量 B 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7、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者预定要测量记录的、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被试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A自变量 B 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8、( )就是在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访谈法9、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 )。A 个案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访谈法10、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 )A 测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访谈法三、判断题(10分)1.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化学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电传导。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突触。3.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4.意志和情绪一样,都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5.科学心理学研究有严密、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数据的程序,所以科学心理学与常识不同,与心理玄学也不一样。四、名词解释(12分)1.反射弧 2、观察法 3、测验法 4、实验法五、简答题(28分)1.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2.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哪两大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3.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4.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出四种以上)?六、论述题(30分)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工作的意义。2.心理学理论很多,请你选其中一种理论说明理论名称、某代表人物,并论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一、判断题。(10分)1任何一个个体都能被深度催眠。()2内容丰富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3随着年龄的增长,REM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变少。( )4飞行时差可以说明日周期对人的影响。( )5人在睡眠时,意识状态是停止的。( )二、填空。(10分)1、有四种时间循环与人的行为相联系,即、和90分钟。2、通常人们做梦会在睡眠的阶段。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和嗜睡。4、催眠效果取决于受试者的高低。5、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和。三、单项选择题。(10分)1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波B.波 C.波D.波2.我们有时候说有些人能一目十行,有些人不能,这主要指个人的( )的差异。A.注意转移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配D.注意稳定性3.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A.兴奋剂B.镇静剂 C.迷幻剂D.葡萄糖4.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B.白日梦 C.自动化的D.睡眠5.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6.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 )。A.意识失控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 C.白日梦状态 D.半睡眠状态7.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 )失眠。A.情境性 B.假性 C.失律性 D.兴奋性8.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潜意识注意9. 在旅行时,由于倒时差所出现的暂时性失眠属于( )失眠。A.假性 B.失律性 C.情境性 D.功能性10.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意识状态。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四、名词解释。(12分)1、意识 2、生物节律 3、注意 4、注意广度五、简答题。(28分)1、意识的状态有哪些? 2、睡眠障碍有哪些?3、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些?六、论述题。(30分)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请谈一谈如何根据学生的注意特征来组织教学。2、影响注意特征的因素有哪些?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第三章 感知觉一、填空题(10分)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关系。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9、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10、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我们对信息的分析从基本的感觉单元(细小的特征)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在加工中,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迅速地把各种感觉特征组织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二、单项选择题(10分)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A 整合 B 对比 C 适应 D 联觉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A差别感受性 B感受性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7、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 ),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A差别感受性 B感受性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8、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相应的刺激量是(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9、当人从亮处走入黑暗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 B对比 C明适应 D暗适应10、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 )。A适应 B对比 C明适应 D暗适应三、判断题(10分)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5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四.名词解释(12分)1、知觉 2、社会知觉 3、绝对感觉阈限 4、绝对感受性五、简答题(28分)1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那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2.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3. 知觉的理解性及其作用是什么?4如何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六、论述题(30分)1.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2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第四章 记忆一、填空题(10分)1、根据记忆的时间,按先后阶段顺序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的形式储存。6、复述有两种:保持性复述和。7、长时记忆的编码以为主。8、在概念的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 。9、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10、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的造成的。二、单项选择题(10分)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3、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题目。A.识记B.回忆性C.保持D.再认4、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平行干扰D.互面干扰5、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6. 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 )A语义复述B.精细复述C.保持性复述D.情景性复述7、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A.精细复述B.分散复述C.集中复述D.保持性复述8、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暂时寄存器作用的记忆是()。A.感觉记忆B.有意记忆C.语义记忆D.短时记忆9、从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看,处在()部位的内容遗忘最多。A.开头B.中间C.结尾D.两端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A.72B.52C.82D.92三、判断题(10分)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字词、人名、原理、观念、怎样骑车等2、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储存形式有视象和声象。3、提取的表现方式有再认、识记和回忆。4、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形式有视觉代码、听觉代码、语义代码和情绪代码。5.长时记忆的结构有归类、图式等类型。四、名词解释(12分)1.陈述性记忆2、精细复述3、基础水平4、图式五、简答题(28分)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2、简述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观点3、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和建构的?4、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六、论述题(30分)1、联系实际论述长时记忆的结构。2、如何增进记忆? 第五章 思维一、填空题(10分)1、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另一个是间接性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进行的思维活动。3、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是。4、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5、概念可分为和科学概念。6、问题空间包含三个方面,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7、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8、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9、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10、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0分)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2.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3.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分析和()。A.抽象B.概括C.比较D.综合4.解几何题时,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 )。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求异思维5.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6.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7.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9.“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A.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10.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B.多C.小D.增加三、判断题(10分)1. 骑手骑马、研究锻炼的益处、走象棋、回忆办公室门号都属于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主要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3.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前科学概念。4. 创造性思维能力(或创造性)的高低通常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新颖性、再定义性和变通性来衡量。5.问题解决的启发法的主要策略有可获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爬山法、手段目的分析。四.名词解释(12分)1思维 2.创造性思维 3.问题空间 4.发散思维五、简答题(28分)1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2. 问题解决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是什么?3.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4如何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六、论述题(30分)1. 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算法和启发法。第六章 需要与动机一、填空题(10分)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需要和。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而非指活动本身。4、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5、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6、自然需要也称,包括饮食、休息、运动、空气等多种需要。7、社会需要是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等。8、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9、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10、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 的不同而不同。二、单项选择题(10分)1、属于人类需要的有(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D 以上都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自然需要( )。A 饮食 B 运动 C 劳动 D 睡眠3、哪个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层次论( )。A 杜威 B 西蒙 C 马斯洛 D 巴蒲洛夫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 )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5、 动机有哪些功能( )。A 激活的功能 B 指向的功能 C 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D 以上都是6、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是( )。A 社会性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7、 研究发现,( )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A 低等 B 中等 C 高等 D 不确定8、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强化程式及行为塑造技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杜威 D 西蒙9、 按照SR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 )而建立的牢固联系。A 需要 B 动机 C 强化 D 以上都不是10、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就动机论( )。A 威纳 B 阿特金森 C 皮亚杰 D 詹姆斯三、判断题(10分)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 需要是个体活动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3.需要转为动机不需要条件。4.按照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四、名词解释(12分)1.需要,2、动机,3、控制源,4、驱力说。五、简答题(28分)1.需要的种类有哪些?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3.动机的功能?4.动机的种类?六、论述题(30分)1.联系实际论述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对教育的启示。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习动机。第七章 情绪一、填空(10分)1近代研究中,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 、恐惧、和 。2我们将人在情绪发生时表现出来的反应划为面部表情、 和 。3我们把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 和 。4我们把情感的状态分为道德感、 和 。5我们将压力源归为:躯体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和 。二、单选题(10分)1人们倾向于接近会给自己带来愉快和高兴的事,逃避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的事。这是情绪的 。A:动机功能;B:适应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2人的表情应与他所处的环境相符,这是情绪的 。A:动机功能;B:适应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3意愿不能达到,特别是在外界一再阻碍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B:愤怒;C:悲哀;D:恐惧。4由于缺乏处理和摆脱某种情景或事物的能力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B:愤怒;C:悲哀;D:恐惧。5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表现出来的狂喜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6当人面临突然降临的灾难和事故时,他就会动员全身的资源去应付当前的困境,此时他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7成绩一般的学生想考重点大学,这样的压力属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8在个人生活中,由于搬家、转学、亲人过世、贫穷等而引起的压力属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9任何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构成不同的压力。如第一次登台讲课的学生会比老师紧张得多,这是因为 的作用。A:经验;B:准备状态;C:心理素质;D:环境。10任何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构成不同的压力。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是责骂而是安慰和鼓励,那么孩子的心情就会开朗很多。这是因为 的作用。A:经验;B:准备状态;C:心理素质;D:环境。三、 判断题(10分)1儿童对父母的爱是情绪2情绪和情感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用在比同的场合。3一个外商在和中国的生意伙伴一起吃饭时,因受不了国人的劝酒方式而逃跑,这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太差了。4一个人去参加乒乓球比赛一心想赢结果却输了,他很难过。这是因为他缺少比赛经验。5“儿女不嫌母丑”这表现的是情感。四、名词解释(12分)1情绪2心境3压力4姿态表情五、简述题(28分)1情绪的功能 2压力源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4情绪的维度六、论述题(30分)1为什么面队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2怎样做才能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第八章 能力一、 填空(10分)1按能力的使用范围不同,可将能力分为 和 。2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可把能力分为 、 和 。3按照创造程度不同,可把能力分为 和 。4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一般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和 。二、 单选题(10分)1我们用以对环境和自己本人状况进行觉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特殊能力。2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词的声音、节律和意义的灵敏性,对词不同语言功能的灵敏性,它属 。A:言语智力;B:逻辑-数学智力;C:自然主义智力;D:空间智力。3罗森兹韦格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这说明了 对能力发展的影响。A:产前环境;B:早期经验;C:家庭环境;D:主观能动性。4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 年编制的。A:1903;B:1904;C:1905;D:1906。5智商的概念是由 把它首次引入智力测验的。A:斯腾;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6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极其计算方法的是 。A:斯腾;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7属于非言语智力测验的是 。A:比奈-西孟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量表。8人的能力差异符合正态分布,这说明能力有 的差异。A:发展水平;B:类型;C:发展趋势的;D:性别。9智力等级为中上的智商分数是 。A:80-89;B:90-109;C:110-119;D:120-139。10我们将参与在不同活动中的能力叫做 ,抽象概括能力是其核心。A:操作能力;B:社交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三、 判断题(10分)1能力的概念中应该包括完成任务的努力程度等因素。2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系。3才能就是人们完成某种专业任务的特殊能力。4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5人的智力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四、名词解释(12分)1能力 2智力3离差智商 4特殊能力五、简述题(28分)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2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3能力的个别差异4家庭环境在儿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六、论述题(30分)1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第九章 人格一、名词解释(12分)1.自我概念 2.人格3.特质 4.A型人格二、单选题(10分)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 )A独特性 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2.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3.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外向特质和内向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 )动力理论 类型理论 特质理论 五因素模型理论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一个人的人格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环境改变了,人的性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6.()特征的人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型人格C型人格 CD型人格 DA型人格7.学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是( )A能将“我”与“非我”区分开 B非常具体化C比较强调能力 D比较抽象8.下面那个测验属于自陈量表(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句子完成法 D艾森克人格问卷9.下面那个不是人格的特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复杂性 D统合性10.“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了人格的什么特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复杂性 D功能性三判断题(10分)1.人格的独特性是一个人与他人内在的区别,所以也叫差异性。2.人格的复杂性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3.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我们的自我分我现实我和理想我。4.目前,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成因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5.EPPS是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他的人格特质论编制的。四填空题(10分)1建构主义者( )提出了人格的建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即( )。2.人格动力学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我们的人格由三个主要的系统组成:( )、( )和( )。3.奥尔波特把个体的人格特质分成三类。第一类是( );第二类是( );第三类是( )。4.提出16种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五简答题(28分)1人格有哪些特性2.儿童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哪些发展变化?3.人格的评定一般采用哪些方法?4.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哪些类型?六论述题(30分)1.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各自对人格起了什么作用? 2.试分析你自己的人格特质?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应用研究,2、化学,3、突触,4、反射弧,5、观察法,6、测验法,7、注意,8、元认知,9、神经回路,10、实验研究。二、单项选择题1. C ,2A ,3.C ,4.A, 5.D,、6.A ,7、B,8、A ,9. C,10. A三、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对四、名词解释1.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这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使用方便。3、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4、实验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其中,研究者操纵的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叫自变量,实验者预定要测量记录的、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被试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叫控制变量。五、简答题1.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描述行为(描述一种行为的本质)解释行为(说明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预测行为(预测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控制行为(改变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2.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哪两大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基础心理学家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应用心理学家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改善人的行为,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描述行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对行为进行观察,描述行为就是指在对典型行为的精确观察和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对行为进行命名和分类。解释行为:说明行为产生的原因。预测行为:预测行为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控制行为:行为控制指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改善行为:心理学知识可以用来控制人的行为,但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行为,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3.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对自己的意义从以下几点分析:学习、人际交往、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的帮助。对未来工作从以下几点分析:教学方面(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等)、育人方面(课堂管理、个别心理辅导、师生沟通等)。4.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请简要说明。(要求答出三种)?信息加工以及思维:个体心理包括感知、记忆等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保存、检索和提取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也包括对概念的理解、思维、问题解决和迁移等复杂的信息整合过程。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心理动力与情绪:心理学探讨个体心理和行为发生与改变的内在动力,这些被称为心理动力,也探讨需要和动机是否满足带来的行为反应即情绪。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意志等。心理差异:心理学研究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能力差异与人格差异两方面。能力就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人格是构成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研究差异心理一方面是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建立差异的系统理论,另一方面是陈述差异的事实,为教育上的因材施教和社会上的职业分工提供依据。六、论述题(30分)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工作的意义。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对自己:学习、交往、心理健康等的帮助。对未来工作:教学方面(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等)、育人方面(课堂管理、个别心理辅导、师生沟通等)。2.心理学理论很多,请你选其中一种理论说出名称、某代表人物,并论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如: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潜能开发,认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观点:人有多种需要,按低到高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较高一极的需要才出现,自我实现是最高需要。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和培养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满足他的需要,以激发行为动力。教师也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给以尊重、共情等学习环境,学生就能自我成长。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二、填空。1、一年、28天、24小时。2、快速眼动睡眠。3、梦魇、夜惊、睡眠窒息。4、受暗示性。5、指向性、集中性。三、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A 5、D 6、C 7、A 8、C 9、B 10、B四、名词解释。1、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一般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2、生物节律:指机体在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对外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各种功能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而复始的节律性变化。3、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4、注意广度: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五、简答题。1、意识的状态有:(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2、睡眠障碍有:(1)失眠,包括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和药物性失眠。(2)梦魇。(3)夜惊。(4)睡眠窒息。(5)嗜睡。3、注意的种类有:(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注意广度:概念。影响因素。(2)注意稳定性:概念。影响因素。(3)注意分配:概念。影响因素。(4)注意转移:概念。影响因素。2、答案要点:(1)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任务与个人的知识经验。(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无关刺激的干扰。个体的情绪。(3)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活动的熟悉和难易程度。活动之间是否能建立起某种反应系统。(4)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个体的神经系统。前一活动的性质和人们对它的关系,以及它与后一活动的关系程度。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分)1、感觉,2、知觉,3、反比,4、暗适应,5、感觉阈限,6、社会知觉,7、明适应,8、恒常性,9、韦伯定律,10、自上而下。二、单项选择题1C,2A,3.D,4.C,5.C,6.D,7. B,8. D, 9.D,10. C三、判断题 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错)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错)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错)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错)5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对)四.名词解释1、知觉: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2、社会知觉: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社会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3、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4、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五、简答题1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那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时,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成为知觉的对象。2.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3. 知觉的理解性及其作用是什么?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知觉的理解有助于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理解也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它能帮人把缺少的部分补起来。4如何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1)、修饰外表。(2)、适度自我表露。(3)、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六、论述题:1.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彩对比鲜明的教学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教学幻灯片中设计的运动部分等等这些刺激特性的使用,遵循知觉组织原则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能产生对知识的更清晰的感知;避免在一个班频繁地更换教师或教师发型服饰的过多变化也是为了同样的作用。结合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因素的教学也会影响知觉的理解。2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影响个体社会知觉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认知者个人的原有经验(现代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图式)、兴趣和价值观念、个人好恶感(情绪状态)以及一般的认知偏见。一般的认知偏见包括上面提到的光环作用,也包括刻板印象(由经验形成的对某类人的看法)、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离回忆最近的分手时的印象)等等,这些认知倾向往往会影响认知的准确性,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人有意识地克服。第二,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等特征。第三,认知场合的背景和空间距离等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