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网状结构的构建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网状结构的构建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网状结构的构建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网状结构的构建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网状结构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以三峡为例,谈文言文复习知识网状结构的构建,一、背默 在整理之前试着对所整理的文言文背默,不会的地方先空起来,之后用红笔填空 以下内容,看着所背默的课文整理,二、文学文化常识 作家及其朝代、作品及其地位 文化常识 如“表”、“记”、“铭”、“书”、“传”、“序”、“说”等,如三峡 作者: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本文节选自: 水经注疏,三、字词: 1、读音、字形的正确写法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6、重要实词(以课下注释为主) 7、成语:如 世外桃源、一鼓作气等,1、绝 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夜久语声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巘多生怪柏 以为妙绝 (消失;阻断;与世隔绝的;消失;横渡;极;极),2、疾 不以疾也 寡人无疾 讳疾忌医 废疾者皆有所养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快;病;病;疾病;妒忌),3、至 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至于夏水襄陵 至高无上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负者歌于途 (到;到;到;极或最;用在一句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4、虽 虽乘奔御风 虽人有百口/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即使/即使/虽然) 5、素 调素琴 素湍绿潭 / 留蚊素帐中 (素雅不加雕饰;白色的),属 属引凄异 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召令徒属 / 徒属皆曰 属国过居延 纯属谎言,连 接,类,类、种类,通“嘱”,嘱咐,同一类人,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是,四、重要句子的理解 1、名句的背默及理解 2、主旨句背默及理解 3、常考试句子的背默及理解 4、特殊句式的翻译 5、课下有详细翻译解释的句子,五、文段的阅读理解 1、文章主旨、表达的感情等 2、写法分析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视觉、听觉等 、修辞手法 3、重要段落的阅读试题 4、语言特点分析,语言特点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看“字”: 用词精炼准确、鲜明生动。 步骤: 哪些字用得好。 这些字的意义。 用这些字的作用: 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 表情达意,准确生动,(二) 看“词” 1. 看是否用了联绵词 【(1)双声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2)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3)双声,叠韵的变音 】 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 形成语言的音乐美(音节和谐) 2. 看是否用了仿词、双关等 3. 看用词是否富有色彩 颜色、方言、褒贬、语体。,(三) 看“句子” 1. 从整句、散句【骈散结合】的角度看 2. 从修辞的角度看,(四)看语言的风格,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 豪迈雄奇、 沉郁顿挫、 朴素自然、清新自然、清新隽永 清新明丽、 明白晓畅、 华美绚丽、婉约细腻、委婉含蓄、幽默俏皮 语含讥讽、 简练生动、生动形象,从三峡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春冬之景: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六、相关的中招题连接,一【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每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大、猛 清 山高 树木茂密,【2010年广东卷】 11文末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