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中,大胆假设,自主探究,自悟自得,体验成功。哪杯水多一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之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能用科学的眼光来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培养学生估算液体多少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亲自实验,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动手探究的自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初步学会估算液体的多少。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课前准备: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3. 实验报告, 教学课件。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游戏: 教师出示三支笔,以不同的展示方法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引起学生争论。引出不论我们不管做什么比较都要有一个标准,而且要在统一的标准下才能进行比较。(一)生活化的导入,激发探究师: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生:能。(齐声)师:你们在家都做家务活吗?生:做。(齐声)师:都做哪些家务活?生:帮妈妈刷碗,扫地。师:噢!真勤快。生:帮爸爸擦皮鞋,擦地板。师:噢!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生: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举手呀?是不是你们都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呀?生:是。(齐声)师:看来大家都是爱劳动、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老师邻居家有一个和大家一样大的孩子,叫小明,他也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床为爸爸、妈妈和自己冲杯奶。这天早晨,他冲了这样的三杯奶。(出示课件:三杯牛奶,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奶量不同。)师:大家猜猜看小明会把哪杯奶给爸爸,哪杯奶给妈妈,哪杯奶给自己呢?生:我猜小明会把3号奶给妈妈,2号给小明,1号给爸爸。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生:因为妈妈整天上班工作,回家还要做家务,很辛苦,所以要喝最多的,就是3号杯里的奶;爸爸虽然也工作,但是回家不做家务,所以要喝比妈妈少一点的1号杯里的奶;小明还小,喝最少的2号杯里的奶。师:噢,这是你的观点。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我认为应该把1号杯分给爸爸,2号给妈妈,3号给小明。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认为小明正在长身体,最需要加强营养,所以要喝3号杯里的奶,爸爸在外边干活很累,也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应该喝1号杯里的奶,妈妈不喜欢喝奶,可以喝最少的。师:噢!这是你的想法。看来呀!大家都同意把最多的奶给最需要的人,大家能一下就能猜出来哪杯奶多,哪杯奶少,那我这里有三杯水,(出示课件:三杯水,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水量不同)你能一下就猜出来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生:能!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的问题。(板书课题:哪杯水多?)(二)情境化的课堂,自主探究探究活动1: 师:好,你来猜?生:3号最多,2号最少。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因为3号杯水高。师:这里我们把水在杯子里的高度叫做“水位”,大家说一遍“水位”。生:齐声说:水位。师: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 生:杯子是一样的。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杯子是相同的条件下,是不是水位高的水多。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看来大家的看法非常一致,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探究活动2: 师:我这里还有三杯水,你还能猜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出示课件:三杯水,杯子的粗细不同,水位相同)生:1号杯子水最多,2号杯子水最少。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因为1号杯子宽。师:对于杯子,我们还是用粗细来描述比较好,也就是说杯子粗的水多。还有别的条件么?师:好,你来补充。生:水位是一样的。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水位相同的条件下,杯子粗的水就多。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们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好)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当杯子大小相同时,我们一看水位高低就知道水的多少,现在我们拿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再把屏幕上的三杯水请到这里来,大家看是不是?(教师拿出与课件上基本相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看,学生看后明白是课件中展示的)现在我们分别把他们倒在这三个大小相同杯子里,请大家观察一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生:1号杯子水最多,2号杯子水最少。师:还真是和大家先前说的一样!这样看来,当杯子里的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就多。(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探究活动3: 师:看来,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判断他是否正确。这次,我给每个小组的桌上都准备了三杯水。大家赶紧观察一下,再猜猜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生:1号多,3号少。生:3号多,1号少。生:2号多,3号少。 生:3号和1号一样多。师:有的说1号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说2号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说2号杯子和3号杯子的水一样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这次大家的意见怎么不统一了呢?问题出在哪里? 生:杯子的大小不一样了。(板书:杯子不同)生:水位的高低也不一样了。(板书:水位不同)师: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用眼睛无法准确地判断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师:刚才我看见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有好办法了,谁能说说?生:我们小组想用一个杯子、一把尺子来判断,把这三个容器里的水,一个一个倒入这个杯子里,量一下水位的高度就知道了。师:噢!你们小组的这个方法不错!待会儿你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实验,看看行不行,好吗?生:我们组想用大小相同的三个杯子来判断,就是把三个不同容器里的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杯子里,一看就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了。师:嗯,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一开始用的方法,杯子相同,看水位的高度,刚学的方法就用上了,不错,学以致用。待会儿你们就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师:噢!你们还有?你来说说。生:我们组想用称重量的方法,哪杯水最重,就最多。师:这个方法很特别,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生:我爸爸在市场上买酒,我看见他每次都用称称,重的酒就多,轻的酒就少,所以师:看来你很注意观察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们就用这个方法实验好吗?师:看来大家的办法还真不少,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下面各个小组可以用你们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组的想出的方法试一试,在实验时,如果你又发现了新方法,也可以试一试?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时你们可能用到的器材,如果哪个小组需要的话,小组长可以过来拿。师:不过,大家看桌上的器材都是什么做的?噢!玻璃,那么在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应该小心,注意安全,不要把仪器弄坏了,划破手指。生:要轻拿轻放。生:不要把杯子里的水洒出来,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不准确了。师:连这个你都想到了,非常好!请坐。师:老师也想给大家提个建议,在实验时,小组同学要注意团结合作,特别是要注意,不要把三杯水弄混了,那样你就无法进行比较了。老师说明白了吗?下面开始实验吧!小组实验开始,教师巡回指导。镜头一:各个小组长都上“实验器材超市”拿了量筒进行实验(但是不知道量筒叫什么),有的组拿了三个量筒,一比就知道了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有的组只拿了一个量筒,分别把三杯水倒进量筒里,并且有人记数,最后确定数大的水最多。并大声说:老师我们知道了,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镜头二:有的组用量筒测量完了以后,就听见有同学说:再用其他方法试一试,组长再上去拿小酒杯量一量。还有的组说:拿那个小桶和称来试一试。噢!老师还是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镜头三:老师我们用了3种方法,结果都一样。老师我们用了4种方法,我们用了5种师:请大家坐好,刚才我看到大家各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真的是很投入,那么你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哪个小组能来交流一下?生: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得出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生:介绍本组的做法,他们用了3个方法。师:哪个小组还用了和他们不一样的方法?来,交流一下。生:我们小组还用了称称的方法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们还用做记号的方法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实验,你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吗?生:一样!(齐声)师:看来要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可以用很多方法,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刚才看到有的小组用了这个特别的仪器(师顺手拿起学生用过的量筒),大家知道它叫什么?生:不知道。师:我来告诉大家,它叫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现在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上来拿一个回去。师:现在每个组都有一个量筒,请大家仔细观察,看量筒上有什么? 生:有横杠。生:有横线。师:还有什么?生:有数字。师:除了这两样,还有什么?生:字母ml。师:ml表示毫升,毫升是表示液体体积的单位;也就是当水位在20这条长线上时,我们就说水的体积是20毫升。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量筒上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多少?有几个小格?算一算一个小格是多少毫升?生:相差20毫升,一个小格是2毫升。师:这个量筒最大的数是多少?生:250毫升。师:说明这个量筒最多能量250毫升的水,多于250毫升就要选择再大一点的量筒。师:最小的数是多少?生:20毫升。师:说明这个量筒所量的液体最少不能低于20毫升,如果少于20毫升就要选择小一点的量筒。师:现在我们认识了量筒,那么你知道量筒倒上水是什么样子吗?请看屏幕。(出示课件)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是凹下去的。师:那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应该看凹面的上部还是底部?生:看底部。生:不对,读上部。师:到底怎么读呢?我们了来看正确的读法。(出示课件,课件上展示正确的读数方法)大家看,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这样读出的数才是最准确的,在今后的实验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师:那么,量筒怎么用呢?谁能说说?生:把水倒在量筒里就行了。生:还要看刻度。师:量筒到底怎么用呢?我们来看一看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课件展示如下:1)拿到量筒后首先要看一下量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测量液体时,首先要把量筒放在一个平面上,放平稳;然后再把杯子里的水口对口地倒进量筒里,不要把水洒在外面,如果洒了测的数就不准了;当量筒里的水面静止后开始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这样读出的数才是准确的。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量筒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来测量一下这杯水有多少毫升?请小组长马上上来拿一杯回去测一测,看看有多少?生:汇报结果。生:41毫升。生:40毫升。生:40毫升。39毫升师: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给大家的都是40毫升的水。请量的不是40毫升的小组找找原因。生:我们在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水面的最低处相平。生:我们在往量筒里倒水的时洒出来一些。师:能找出失败的原因,这点很好。下次实验时只要注意了,就一定能成功。 (三)自悟自得,拓展延伸,体验成功 拓展:1师:经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40毫升的水是这么多,那么根据这40毫升的水,大家先估计桌上几杯的水有多少?(发实验报告)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看一看你估算的是否准确?镜头一:学生有的估计是120毫升,有的估计是110毫升,有的估计是105毫升经过量筒测量后,有的组发现自己估算的和测量的差距很大。镜头二:对第二杯水的估算,各小组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显得比较谨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并通过协商确定估算结果,估算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相比差距较小,也比较准确了。师: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大家知道吗?噢!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我来告诉大家。这个叫量杯(教师边出示实物边介绍)拓展2师: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生:家里的水表。师:通过水表你能知道什么?生:家里每月用水的多少。生:打针的针管上面有刻度,可以知道打多少药。生:奶瓶上有刻度。师:为什么要有刻度?生:有了刻度可以知道小孩喝了多少奶。生:有的药瓶上有刻度,就像我们喝的止咳糖浆生:汽车上的油表和水表(四)课后延伸: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这可是个好习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了,你就会发现许多科学知识。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生:想。(齐声)师:那么大家看看,这是老师自己做的量筒,如果大家也想做一个,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好不好?(好)下课!设计反思: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考虑到在实际生活中,用眼睛看是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本课的一开始我就着重从平常的生活场景入手,用眼睛观察的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并让学生自己从平时的生活现象中总结出: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就知道“哪杯水多”;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就知道“哪杯水少”的科学道理。紧接着我又故意设计了一个环节,抛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杯水多?”的问题,使学生自己形成问题矛盾,点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当用眼睛无法判断出哪杯水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碰到用眼睛不能解决的难题,这样再引入用其他的方法来判断“哪杯水多”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展开教学时我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材料的提供上。无论是图片还是实物,首先要提供给学生的都是杯子,而且都是生活中用的,并且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杯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