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人口统计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CTRL+F)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一 单选题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4.00分)A. 非在业人口B. 学生C. 平均人口D. 总人口 2.()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劳动适龄人口D.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3.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4.00分)A. 动态指标B. 静态指标C. 相对指标D. 指标族 4.()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4.00分)A. 在业人口B. 非劳动适龄人口C. 劳动适龄人口D. 非在业人口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4.00分)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动态指标D. 静态指标 6.()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D. 劳动适龄人口 7.()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4.00分)A. 少年儿童系数B. 平均年龄C. 年龄中位数D. 年龄众数 8.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和()。(4.00分)A. 指标数值B. 指标计算方法C. 指标计量单位D. 指标名称 9.()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4.00分)A. 年龄中位数B. 年龄众数C. 少年儿童系数D. 老年人口系数 10.()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4.00分)A. 高等教育普及率B. 就学率C. 文盲率D. 小学就学率 11.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时点人口数和()。(4.00分)A. 时期人口数B. 期初人口数C. 平均人口数D. 标准时间人口 12.一个1973年11月15日出生的人,到2000年10月31日,其周岁年龄为()。(4.00分)A. 27B. 26.96C. 26D. 28 13.()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4.00分)A. 非在业人口B. 在业人口C. 总人口D. 平均人口 14.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 通常采用一下4个指标: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年龄中位数和()。(4.00分)A.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B. 小学就学率C. 高等教育普及率D. 文盲率 15.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4.00分)A. 性别比B. 年龄别性别比C. 性别比转折年龄D. 出生婴儿性别比 16.()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4.00分)A. 劳动适龄人口B. 非在业人口C. 非劳动适龄人口D. 在业人口 17.()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4.00分)A. 平均年龄B. 年龄众数C. 少年儿童系数D. 老年人口系数 18.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4.00分)A. 观察法B. 分组法C. 实际一代人法D. 特殊研究方法 19.()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4.00分)A. 劳动适龄人口B.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C.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D. 总负担系数 20.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以及()。(4.00分)A. 人口统计学的历史B. 人口发展现状C. 人口发展趋势D. 人口的出生率1.()是指女儿一代接替母亲生育的人数与母亲一代人数之比,其数值的大小说明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类型。(4.00分)A. 净再生产率B. 粗再生产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平均世代间隔年数 2.流动人口实际上应包括两方面的人口,即流入人口和()。(4.00分)A. 流出人口B. 国内人口C. 迁移人口D. 国外人口 3.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4.00分)A. 经济型迁移B. 社会性迁移C. 强制性迁移D. 国外迁移 4.()表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按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口出生状况的相对指标, 人口出生率计算通常以年为单位,所以又称年出生率。(4.00分)A. 出生人数B. 人口出生率C. 生育率D. 年龄别生育率 5.()是各个分年龄组生育率相加之和(4.00分)A. 终身生育率B. 分年龄组生育率C. 总和生育率D. 一般生育率 6.()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4.00分)A. 桑德巴模式B. 人口金字塔C. 年龄-迁移模型D. 生命表 7.()是指某一确切年龄X的人数,或刚进入某一年龄组时的初始人数,通常用lx表示。(4.00分)A. 平均生存人年数B. 表上死亡人数C. 平均预期寿命D. 尚存人数 8.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4.00分)A. 社会性迁移B. 经济型迁移C. 城乡间人口迁移D. 国外迁移 9.()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相对于每千人的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以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表示,反映该地区人口的死亡强度。(4.00分)A. 婴儿死亡率B. 年龄别死亡率C. 死亡人数D. 粗死亡率 10.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当前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它等于()。(4.00分)A.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商B.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差C.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和D. 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积 11.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4.00分)A. 社会性迁移B. 国外迁移C. 非永久性人口迁移D. 经济型迁移 12.()即女儿一代出生的人数与母亲一代人数之比是粗略反映世代繁衍的基本指标,该指标在人口学上成为粗再生产率。(4.00分)A. 平均世代间隔年数B. 净再生产率C. 粗再生产率D. 人口自然增长率 13.()是某地区某一时点上已经度过育龄期(年龄超过50岁)的一批妇女平均每人所生育过的孩子数目。(4.00分)A. 终身生育率B. 总和生育率C. 分年龄组生育率D. 一般生育率 14.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4.00分)A. 乡村间迁移B. 经济型迁移C. 政治性迁移D. 国外迁移 15.()即年内每千名某年龄组妇女拥有的活产婴儿数。(4.00分)A. 一般生育率B. 生育率C. 分年龄组生育率D. 已婚育龄妇女分年龄组生育率 16.()即指一个人口在一定时期某一年龄(或年龄组)的死亡人数与相应年龄的平均人口数之比。(4.00分)A. 死亡人数B. 粗死亡率C. 婴儿死亡率D. 年龄别死亡率 C 17.()即按同一年龄结构来计算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生育率(或出生率等),使其生育率具有可比性。(4.00分)A. 总和生育率B. 分年龄组生育率C. 标准化生育率D. 终身生育率 18.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来表明: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4.00分)A. 总迁移人口B. 国内人口C. 国外人口D. 流动人口 19.寇尔-德曼区域模型生命表是美国人口学家寇尔和()提出来的。(4.00分)A. 德曼B. 罗吉特C. 布拉斯D. 蒋正华 20.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三类: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4.00分)A. 城乡间人口迁移B. 乡村间迁移C. 经济型迁移D. 国外迁移1.某地区2002年出生的总人数为6200人,其中一孩有2500人,二孩3032人,那么该地区的一孩率为()。(4.00分)A. 40.32%B. 35.47%C. 7.74%D. 48.90% 2.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人口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4.00分)A. 100B. 100000C. 1000D. 10000 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目标,效果,活动和()。(4.00分)A. 设施B. 投入保障C. 出生性别结构D. 机构 4.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四种状态:已婚、离婚、丧偶、()。(4.00分)A. 晚婚B. 未婚C. 复婚D. 早婚 5.计划生育统计规定的晚婚年龄下线,男为()周岁,女为23周岁。(4.00分)A. 25岁B. 23岁C. 22岁D. 24岁 6.某县2014年总共出生了3215个孩子,其中一孩2097人,二孩1032人。在所有出生的孩子中计划外出生的一孩64人,计划外二孩488人,那么,该县的一孩生育中的计划生育率是()(4.00分)A. 52.71%B. 19.53C. 11.63%D. 96.94% 7.早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未到()周岁而初育的妇女人数占同一时期生育第一个孩子(初育)的妇女人数的百分比。(4.00分)A. 21岁B. 20岁C. 23岁D. 22岁 8.某地区2002年年底有已婚育龄妇女93218人,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有76905人,其中男扎7213人,女扎27782人,上环33065人,口服4018人,皮埋710人,安全套3548人。外用药87人,其他482人,那么该地区的男扎避孕率为()。(4.00分)A. 7.74%B. 82.50%C. 80.20%D. 35.47% 9.计划生育评估的途径包括一下四种:公共卫生保健方法,社会科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和()。(4.00分)A. 趋势分析法B. 标准化法评估法C. 因子规算法D. 系统分析方法 10.结婚率一般都()初婚率。(4.00分)A. 小于B. 等于C. 小于等于D. 大于 11.计划生育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该地区同一时期总出生人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即每()个出生婴儿中符合当地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婴儿数。(4.00分)A. 1000B. 10C. 10000D. 100 12.()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早婚人数与同期初婚总人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反映早婚的强度。(4.00分)A. 早婚率B. 不婚率C. 初婚率D. 晚婚率 13.某地区2002年出生的总人数为6200人,其中一孩有2500人,二孩3032人,那么该地区的二孩率为()。(4.00分)A. 7.74%B. 40.32%C. 48.90%D. 35.47% 14.某地区2002年年底有已婚育龄妇女93218人,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有76905人,其中男扎7213人,女扎27782人,上环33065人,口服4018人,皮埋710人,安全套3548人。外用药87人,其他482人,那么该地区的上环扎避孕率为()。(4.00分)A. 35.47%B. 80.20%C. 82.50%D. 7.74% 15.不婚率是指年龄在()的全部人口中不婚者人数所占的比重,反映了不婚的强度。(4.00分)A. 60岁及以上B. 35岁及以上C. 50岁及以上D. 40岁及以上 16.()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工流产例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反映了人工流产的强度,一般以每1000名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数来表示。(4.00分)A. 人工流产率B. 人流初生比C. 避孕措施率D. 人工流产例 17.潜在生育率可以细分为两种指标:粗潜在生育率和()。(4.00分)A. 综合避孕率B. 净潜在生育率C. 自然生育率D. 计划生育率 18.()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解除婚姻关系的人数,反映了总人口的离婚强度。(4.00分)A. 晚婚率B. 初婚率C. 结婚率D. 离婚率 19.某地区2002年年底有已婚育龄妇女93218人,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有76905人,那么该地区的已婚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率为()。(4.00分)A. 82.50%B. 80.20%C. 35.47%D. 7.74% 20.双女户比例计算的是()和有两个孩子的妇女人数的比例关系。(4.00分)A. 有一个女孩的妇女人数B. 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妇女人数C. 有两个男孩的妇女人数D. 有两个女孩的妇女人数1.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4.00分)A. 文化程度B. 复合分组C. 属性分组D. 数量分组 2.人口预测是对人口未来状态与趋势所作的预测,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口总数的预测、人口结构的预测和()。(4.00分)A. 出生人数预测B. 人口要素预测C. 死亡人数预测D. 自然增长率预测 3.调查问卷按问卷回答方式,可分为开放式问卷和()。(4.00分)A. 自填式B. 信访式C. 采访式D. 封闭式问卷 4.短期人口预测是指预测在()以内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4.00分)A. 2 年B. 5年C. 3 年D. 4 年 5.调查问卷按调查问卷填写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自填式和()。(4.00分)A. 信访式B. 开放式问卷C. 封闭式问卷D. 采访式 6.我国对人口普查对象的界定有三种: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4.00分)A. 法定人口B. 临时外出人口C. 暂住人口D. 美国人 7.随机抽样可以细分五大类: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4.00分)A. 定额抽样B. 偶遇抽样C. 判断抽样D. 多阶段抽样 8.人口调查按搜集调查资料的方式不同,可分为()。(4.00分)A. 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B. 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C. 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分为属性分组和()。(4.00分)A. 复合分组B. 文化程度C. 数量分组D. 属性分组 10.已知某地区2002年年平均人口总数为569.5万,该地区年均出生率为16.3%,则预测该地区2003年的出生人数为()。(4.00分)A. 9.288万B. 9万C. 10万D. 9.1万 11.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取得人口资料的方式主要有3种:户口(籍)管理、人口普查和()。(4.00分)A. 抽样调查B. 访谈法C. 观察法D. 问卷调查法 12.按预测的方向划分可将人口预测分为()。(4.00分)A. 全国性预测和地区性预测B. 长期人口预测、中期人口预测和短期人口预测C. 前向人口预测和后向人口预测D. 总人口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动趋势预测 13.人口调查按照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4.00分)A. 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B. 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C.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D. 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4.统计误差分为两大类,登记性误差和()。(4.00分)A. 抽样误差B. 代表性误差C. 偏差D. 实际抽样误差 15.按预测的地域范围划分可将人口预测分为全()。(4.00分)A. 总人口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动趋势预测B. 全国性预测和地区性预测C. 前向人口预测和后向预测D. 长期人口预测、中期人口预测和短期人口预测 16.人口调查按所包含的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分为()。(4.00分)A. 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B. 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C. 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7.按时期长短划分可以将人口预测分为:()。(4.00分)A. 长期人口预测、中期人口预测和短期人口预测B. 前向人口预测和后向人口预测C. 全国性预测和地区性预测D. 总人口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动趋势预测 18.已知某地区2003年育龄妇女人数为13.7万人,该地区假定该地区一般生育率为62.5%,则预测该地区2003年的出生人数为()。(4.00分)A. 856人B. 0.844万人C. 0.856万 人D. 844人 19.按所搜集调查资料的性质不同,可分为()。(4.00分)A. 连续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 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C.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D. 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 20.用年龄移算法已推出未来某年年均人口数为1400万人,年死亡率保持在目前的7,预测未来某年的死亡人数为()。(4.00分)A. 0.98万人B. 98万人C. 980万人D. 9.8万人二 判断题1.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2.00分)错误正确 2.时点人口数是一个静态指标,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状态下的人口。(2.00分)错误正确 3.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2.00分)错误正确 4.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100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2.00分)错误正确 5.按照指标所反应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绝对指标。(2.00分)错误正确 6.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总人口数,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 指标之一。(2.00分)错误正确 7.人口统计规定计算年龄的基本原则以虚岁年龄为准。(2.00分)错误正确 8.年龄移算法属于特殊研究方法。(2.00分)错误正确 9.性别比指男性或女性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2.00分)错误正确 10.绝对数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某种人口现象的总量指标,如我国2010年普查时的总人口数 。(2.00分)错误正确1.目前国内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2.00分)错误正确 2.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定居性的移动,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常住地。(2.00分)错误正确 3.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当前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通常它由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和得到。(2.00分)错误正确 4.出生人数是一个静态指标。(2.00分)错误正确 5.终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是一个概念。(2.00分)错误正确 6.出差和旅游属于人口迁移。(2.00分)错误正确 7.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都是流动人口的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现有人口因流入人口而减少,因流出人口而增加。(2.00分)错误正确 8.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据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2.00分)错误正确 9.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自愿迁移。(2.00分)错误正确 10.一般生育率,指的是一年中每千名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产婴儿人数,反映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2.00分)错误正确1.我国的不婚率比较高,特点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低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2.00分)错误正确 2.一般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名育龄妇女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教学助理工作总结报告
- 《保育师》中级模拟习题(附答案)
- 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2018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集
- 漓江情韵文学作品赏析与原文
-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解读
- 零基础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
- 销售代理合同标准示范文本
- 金蝶K3系统数据接口应用指南
- 2025中科岚海(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1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橡胶环境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查房
- 2025年卫生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外科护理试卷
- 个人养老金微课课件
- 肿瘤患者心理抑郁护理
- 2025-2030年中国工程承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十个严禁考试题目及答案
- 海底捞会员管理制度
- 吉林:用水定额(DB22-T 389-2019)
- 威士忌餐吧策划书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