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复习三.ppt_第1页
中考现代文复习三.ppt_第2页
中考现代文复习三.ppt_第3页
中考现代文复习三.ppt_第4页
中考现代文复习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现代文复习(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作用 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描写方法的识别与作用 文章思路与结构,修辞手法的识别与作用,明确考点: 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7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聚焦题型:,(一)识别修辞方法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B、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 C、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D、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 2010年初三(上)期末普陀卷两角钱,2、第2段画线句“一个瘦长的男生举着根布拖把当长剑,将同学们撵得像燕儿飞”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文中与之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4分) 2009年初三(上)期末普陀卷梦里花落知多少 3、作者用“达摩克利斯剑”比喻地震堰塞湖,是因为 。(2分) 2009年初三(上)金山卷从达摩克利斯剑到新景观,(二)识别方法、理解作用 4、第7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 画线句: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 2008年上海中考试卷年轻的国旗 (三)修辞方法的运用 5、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 。(4分) 2005年舟山中考试卷,常见误区:,1、修辞手法不能正确识别,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修辞的作用分析不全面。 3、没有仔细审题,尤其在仿写题中,有两种修辞手法的,忽略了其中一种。,应考策略:,一、通过定义来识别修辞方法。(见考纲P56)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 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整理。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 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反问: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对比: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恰如其分的分析。 (1)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2)修辞本身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把+对象+人格化了(赋 予它人的情感)。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突出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思考(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感情(心理)。 对比:将+两者+进行对照,强调(突出)了+ 一方的特性。 (3)具体的语言环境 回答修辞作用时先回答其基本的作用,然后要结合文本分析 其是否对内容与结构上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有的话,就必须回 答完整。,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4分) 画线句: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行狼狈,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譬如,我明明见她从那头的路口独自向我走来,却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恍然丢失了她的踪影;明明见她在球场上拍着篮球,却在与旁人寒暄过后的视野里,唯剩一个篮球在空荡荡的球场跳跃;明明见她在厕所的出口耷拉着脑袋洗手,却在惊鸿一瞥之后,再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闸北卷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 第1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作用是 。(4分) 画线句:街道上的每一寸都让人觉得无比新鲜,生怕错过这里的每一个瞬间。 2010年初三(上)期末杨浦卷路过一颗心,三、运用题仔细审题,看清要求。 5、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 。(4分) 2005年舟山中考试卷 第5题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修辞运用题。做此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又要注意运用修辞,研读题干,就每一个分句而言,要用含“是”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要构成排比句,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美是什么”这一主题而展开。示例: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描写方法的识别与作用,一、说明方法 明确考点: 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聚焦题型:,1、第1、2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2010年上海中考试卷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常见误区: 1、说明方法辨别失误。 2、忽略题干信息中的“主要”。 3、分析作用时答题欠规范,分析不准确。,应考策略:,1、辩别说明方法(见考纲4849页) (1)举例子: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常出现的关键词有:如、比如、例如等。 (2)列数字:运用数字从数量上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3)作比较:通过与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一个或几个事物比较来说明事物,使本来难以理解或难以说清楚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特征突出。句中的关键词有:与相比、是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等。 (4)列图表: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或补充说明事物,辅助文章中的文字说明,产生简要、明了的效果。常用具体图形、表格来显示。,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1)指导思想:在说明文中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突出其本质特征。 (2)答题模式: 说明方法+规范用词+说明对象+特征。 举例子:具体详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特征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特征 作比较:鲜明有力地突出了+说明对象+特征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特征 (3)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抓段首总括句或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3、注意事项: 在具体说明中,多种说明方法常常综合、交叉运用,阅读时要注意区分。举个例子: 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二、论证方法 明确考点: 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聚集题型: (一)辨别方法,分析作用。 1、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 分) 2010年初三(上)期末黄浦卷论城市文化,(二)论证方法及论据的运用。 2、“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一句可以作为第 段的事实论据,理由是 (3分) 2009年初三(上)期末松江卷读“磨脑子”的书 3、我国明朝的李时珍行万里路,历时多年,整理药方11000多帖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但是不宜把达尔文的例子换成李时珍的例子,这是因为 (3分) 2009年初三(上)期末黄浦卷充实知识的“诗囊”,4、请根据第3段或第5段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与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3分) 2010年初三(上)期末静安卷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常见误区:,1、论证方法判断不准确,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时会漏答或无法确定其运用的主要方法。 2、分析作用太笼统、只说套话,表述时容易与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想混淆。 3、不能准确判断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或各段的中心句。 4、平时积累的论据比较匮乏,补充论据时捉襟见肘,或者补充的论据没有扣住论点。,应考策略:,1、找准论点: 论点的表述形式一般是明确的判断句。它可能直接表现在标题、开头、篇末,也可能在文中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2、掌握论证的基本方法 (1)明确概念:(见考纲51页)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性。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学会辨别: 举例论证:一般举出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形式上较易判断。 引用论证:一般引用道理论据证明观点。(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 对比论证: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3)分析作用: 答题模式: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表达效果 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鲜明有力地突出(强调)了的观点。,3、理解论据及其论证作用。 能够区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根据语言环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扩展论据时注意事实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滥造;注意论据与观点的一致性,切忌僵硬脱节;注意简要概述,切忌洋洋洒洒;还要注意对事实的分析论述。,三、描写方法 明确考点: 能分析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作用。 聚焦题型: (一)人物描写 1、刘二并非天生的壮士,第10段划线句通过 描写和 描写,显示了刘二的胆怯。(2分) 刘二面色苍白,双腿禁不住地打战,鳖汤溢了一托盘。 2009年初三(上)期末长宁卷捉鳖王,(二)环境描写 2、第6段画线句运用 描写,作用是 (5分) 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粟般飞射。 2010年初三(上)期末金山卷父亲的画面,常见误区:,1、描写方法判断失误。 2、作用分析不全面。,应考策略:,1、明确人物描写的作用。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1)答题方法: 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2)具体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 渲染的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情或人物形象; 为下文作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或表现主题作铺垫。,文章思路与结构,明确考点: 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聚焦题型: 记叙文 题型一:梳理概括情节 1、从全文看,“我”对天使的认识过程分三个阶段,请简要概述。(4分) (1) ; (2) ; (3)现在,我发现生活中天使无处不在。 2009年初三一模杨浦卷天使原来是这样的 题型二:梳理人物感情变化过程 2、细读全文,说说“我”对老者认识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4分) 愕然 2010年初三(上)期末杨浦卷路过一颗心,题型三:梳理文章线索 3、本文构思巧妙,两条线索贯穿而行,明线是夏商与司机交涉,用修车索回的钱帮助高颧骨姑娘;暗线为 。(3分) 2010年初三(上)期末松江卷你是一盏灯 题型四:分析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4、从记叙的顺序看,第6段采用了 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 。(5分) 2009年一模浦东卷复活的南天竹,说明文: 题型一:分析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5、第5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 的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 到 、从 到 的变化过程。(5分) 2007年上海市中考卷中国瓷器 6、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采用这种顺序和说明内容有关,原因是: (4分) 2010年初三(上)期末杨浦卷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7、本文运用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请分别说说运用两种说明顺序的好处。 2010年初三(上)期末虹口卷植物生长方向之谜,题型二:梳理文章层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8、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9分) (1) (2) (3) 2007年上海市中考卷中国瓷器 9、下面这段文字放在 (选择一项填序号)最合适。(3分)(请说明理由) A、2、3段之间 B、3、4段之间 C、4、5段之间 D、5、6段之间 2009年初三(上)期末普陀卷甲型H1N1的现在与未来,议论文: 题型: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0、作者希望人们多读“磨脑子”的书,它的好处在于:(9分) (1) ; (2) ; (3) 。 11、本文采用的论证结构是 。(2分) A、总分 B、层进 C、并列 D、对比 2009年初三(上)期末松江卷读“磨脑子”的书,常见误区:,1、对文章缺乏整体理解,段落层次划分不恰当。 2、概括能力不足。 3、审题不严密,尤其是有回答示例的时候,答题要求不清晰。 4、记叙顺序、说明顺序、论证结构判断不准确,作用分析不全面。,应考策略:,一、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及中心 梳理思路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