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管理.ppt_第1页
信用与信用管理.ppt_第2页
信用与信用管理.ppt_第3页
信用与信用管理.ppt_第4页
信用与信用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用管理学,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而作为市场机制核心内容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换关系的复杂化,整个经济活动被彼此相连、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所连接。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维系、支持、形成市场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就没有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基础,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信用的发展是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愈要求有序的信用交易。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发挥了信用活动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用活动快速发展的倾向和趋势。,第一章 信用和信用管理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什么是信用这是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内涵界定。通常会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界定:经济学和社会学 一.经济学: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二.社会学:信任、资信、诚信。所谓“以诚为本”,就 患有作为人讲信用的意思。,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一、信用内涵的界定 1、辞海中对于信用的内涵给出了三层的含义: 一是“信任使用”; 二是“遵守承诺,实践成约”,从而得到别人对他的信任。 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等。,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信用的含义 (1)信用的社会学含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信用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信用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信任和安全感。 第二、信用是一种人际关系。 第三、信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守信的人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的人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孤立。,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信用的经济学含义 一般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经济学中的信用是指在社会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经济生活需要,建立相互信任,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一种承诺。 借贷活动是单方面的价值转移,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价利息。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社会、心理上的信任为基础的,即授信人以受信人所作还款承诺和能力有无信心为基础,并以此为决定是否授信。,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信用有着丰富的层次,至少可以从国家、银行、企业、个人几个层次。 信用构成的两个要素 信任授信人对受信人的信任 时间授予信用和偿还信用的时间限制 从受信人的角度,对信用产生影响的因素 履约意愿受信人在特定期限内保证付款或者还款的主观意愿。 履约能力受信人在特定使其内实现付款或还款的经济能力。,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3)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对信用的理解应该是指社会道德上的诚实守信和经济上的偿付能力的统一,是社会伦理意义上的信用在经济具体领域中的交融和运用。 信用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其内涵是信任、资信、诚信;二是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角度阐述,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其内涵则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3.其他的视角 (1)基于伦理的视角“信守承诺”的道德品质 信用最早是一个伦理学的范畴,是指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履约行为,是社会和谐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道德准则。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诚信”、“可信”、“讲信用”、“一诺千金”等就是这个含义。 (2)基于法律的视角 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 是指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权利和肩负的义务。,(3)基于货币的视角(信用创造学派) 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 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的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具有相同的效果,即他们同样能产生财富、兴盛商业。 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货币就是财富,但货币不必是金银,而土地、公债、股票等为了保证所发行的货币为最好。 货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用,就可以提偶那个丰富的货币。 这些货币能给经济带来最初的冲击,也可以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1、信用具有社会性 (1)信用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 信用实际是以信任为前提基础的,借款者的信任实际上是带着对信用关系所具有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依赖于受信人的资信,取决于贷者的理性判断。,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信用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信用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行为主体时而是授信人时而是受信人。 信用的内涵及其表象形式愈加丰富,信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 (3)信用具有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信用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 (1)伦理是一种价值观 诚实守信的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受到孤立和谴责。 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时候,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为就会减少。,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从文化特征看不同文化背景对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背景下,注重节俭,量入为出。 在西方背景下,透支习以为常,超前消费现象比较普遍。,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3、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信用的基础特征 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是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价利息,信用是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改变了资金的使用权。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1)通过信用方式融资,促成了资金的再分配和利润的平均化。 (2)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 大资本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在竞争中加速对小资本的吞并,使资本更加集中。 把零散的,用作积累的利润汇合成巨额资金追加扩大再生产,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3)节约现金流通和各项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4、几者的关系 经济范畴和金融范畴的特征与社会性和文化性紧密相连。 (1)以信用方式融通资金,授信者不仅要考虑能否获得利息,更要考虑能否安全的收回资金。 (2)对受信者的资信进行评估:资信好放款;不好,要么不不放款,要么提高条件。,三、信用的内涵 1.信用的人格性 (1)信用是一种法律资格 信用表明一种特定的法律和社会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的信用水平,意味着具有一定的法律资格。 信用体现为一定的性质的法律资格。达到一定的信用水平就拥有一定的法律资格,比如发行债券,信用等级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等。 信用意味着市场交易和竞争中所拥有的事实上的社会地位。信用高,居于有利的地位,反之,处于劣势。 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同时还受其相应的社会身份、地位的影响。阎王还能欠小鬼的钱。,(2)信用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利益 人格利益是公民因人权所带来的利益,是指人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方面的利益。 信用不但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性,更具有道德上的人个性。 信用在伦理道德的人格利益具有一定的脱离财产的独立性。 信用与财产相联系。 仅有人格方面的因素也可以维系支撑一个人的信用。 例如,多数国家的破产法把破产的原因规定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不是资不抵债。虽然,一个商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但它仍然可以向银行贷款,仍然可以偿还债务,仍然可以不宣布破产。这说明它的基础并不完全是财产而是与财产相分离的人格。,(3)信用体现为一种人格权即信用权 信用权是民事主体就其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和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信赖与评价所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 信用权作为一种完全独立的民事主体的人必须拥有完整的人格利益。信用与其人格密不可分,有人格才有相应的权利,信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权利,对自己的良好信用拥有维护和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这种人格权限于对精神利益保护的范畴,很少或基本上不涉及财产利益。,2.信用的财产性 (1)它是一种财产信用,即以财产为基础的信用。财产是衡量信用高低的重要标准,能够给信用的拥有者才来财富。 (2)信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 (3)侵害商业信用主要承担财产责任。,3.信用的信息性 (1)信用是一种可以量化的信息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信用的高低。 (2)信用是一种信息服务机制中介机构参与 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征信公司 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 深层次的信用服务机构商帐追收、信用保险、信用担保等等。 (3)信用也是一种信息监督机制 信息的公开、公示的监督作用来促进市场主体提高信用 信用要求对信息本身进行监督。只有真实、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反映信用的原貌。,4.信用的资源性 信用是进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品牌,是得到现代社会认可和尊重的资格。拥有了良好的信用就等于掌握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其进入市场的范围就宽,从市场中获得社会资源的成本就越低,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 (1)信用资源的形成要通过拥有者重复参与一次以上的交易活动来实现。 (2)信用资源本身是一种试验品,只有通过具体的交易才能体现双方信用的好坏。,(3)信用价值需要在经济交换中体现出来。一个人通过过去的交换实践建立的信用,但是如果就此体制参与进一步的经济交换,比如改行,则他所拥有的信用资源无法通过今后的交换活动来利用,则其价值也无从表现出来。 (4)信用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也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从一个人在具有良好信用条件下节约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理解。如果把信用看作是商品,信用的高低就是这种商品价值的大小。,信用、诚信、信誉、资信,我国语言学中的信任、资信、诚信、信誉虽然都源于“信用”,但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看,它们的内涵是有差别的。 1、信用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 信用等级就是信用交易后以受信方的信用记录为主要衡量标志的风险程度。不同的信用等级则反映了不同的信用记录和信用风险的差别。,2、诚信 诚信顾名思义即诚实守信,是自己对他人的承诺,是一种行为规范。诚信“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诚信虽然也抽象地泛指信用的一般意义守信,但它更多泛指的是道德和社会文化,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思维方式、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 诚信更具有道德和社会文化的意义,它不象“资信”和“信用”那样更具微观的经济学意义。,3、信誉 信誉,指声望和名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抽象价值和社会声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象标识。 信誉是系列信用行为累积的结果口碑或声誉。 信誉是以信用为基础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区域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对主体信用表现及其信用抽象价值的评价。 它抽象的泛指信用的一般意义守信,即具有社会道德和文化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信誉能使主体从“一般信用”升华为社会资本形态,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微观主体的信誉可以为其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可通过资产评估转化为价值计入无形资产。,4、资信 资信是指与信用活动相关的各类经济主体(包括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自主履行其相关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 资信是在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一种承诺,资信则是这种承诺能否自主如期履约的能力。履约能力和可信任程度与履约状况和守信程度是“因”与“果”的关系。 资信是对信用风险的预期,资信的概念,把信用风险从“事后”确定前移到“事前”预期,并以“事后”的状况来检验。 资信等级是对未来如期履约能力强弱的判断。,资信等级与信用等级的区别: 资信等级反映的是自主偿债能力的强弱,信用等级反映的是偿还债务的程度。 一般来说,资信等级高的债务人具有较强的自主偿债能力,其信用等级也较高;而信用等级高的债务人,其资信等级不一定也高。 信用对资信、诚信、信誉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资信、诚信、信誉是信用基础上派生的概念,信用可以泛指。,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诚信与信用这两个概念,无论是在内涵、历史形成、表现形式、建立和维护机制还是惩罚机制上都有着严格的区别 (1)概念内涵不同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是一个道德范畴,并且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游戏规则。诚信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具有主观性。 信用在经济上有四个特点:,信用是一种体现双方共同意志的经济关系。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 信用交易必须订立契约并赋予契约以维护和保证信用的重要作用。缔约的任何一方违约,不仅要承担道德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诚信是信用关系的必要条件 信用被纳入微观经济管理和法制的范畴,以维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正常秩序,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有效和高效的交易而建立的一种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信用是经济规则,而诚信不是经济规则,(2)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 诚信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人类相互交往的产物,并随着社会交往有序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信用既不是从诚信中产生,也不是从竞争中产生,而是从商品交换活动中产生,并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表现形式不同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具有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内诚于心,即实诚信仰,忠诚信奉,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形式。 外化于人,即诚实信用,诚实守诺,是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 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道德修养方法和能力,要求内在的品质外化为一种能力,即诚实信用,重承诺,言行相符。 忠诚信义,即遵守承诺的基础上自觉地取信于人,真诚负责 这是诚信道德的最终归结。即诚信内蕴育着公正、正义、负责等要求。 信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伦理、法律、社会、经济等。,(4)建立和维护的机制不同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人格,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是道德义务和道德良心的统一,因此培养和完善诚信道德,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亦即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两个环节着手。 信用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之上,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法律加以规范和约束。 (5)惩罚机制不同 诚信既然是一种道德规范,依靠的是道德的自律和规范的他律,对道德失范的惩罚,一是靠内省,二是舆论监督。 失信的惩罚机制主要包括道德的谴责,经济的制裁和法律的制裁。,小结 诚信是一个道德问题,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诚信是维系信用关系的纽带。 强制维持市场信用关系的是法律,非强制维持市场信用关系的是道德。 市场主体讲诚信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赢得良好的信誉。,诚信、信用与信誉的联系与区别 (1)诚信是内生的,取决于自身的品德;信誉是外生的,取决于社会评价;而信用是互生的,既有授信方又有受信方。 (2)信誉和信用的确立大都需要通过媒介,比如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征信机构确立信誉,通过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关系,而诚信不需要,也不应当通过媒体确立。 (3)诚信不具有商业价值,而信用具有商业价值,在市场上,“诚信”是道德规范,“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交换手段。 (4)诚信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但“信誉”是某些人的权利,“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5)不讲信用,必须他律,即受到处罚。缺乏诚信和失信于人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他律。 (6)信用可以量化为信用度,信用标志着信用相关者的诚信态度,守信和失信是信用的两极。 (7)信誉是信用的社会声誉,是信用结果的社会价值。,四、信用的本质 1、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1)信用本质上是一种反映个人属性的信息,拥有价值,可以交易。 在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下,个人信用不仅是获得财富的间接保证,有时更是创造财富的直接源泉。 信用是拥有价值的(交易费用),人们可以凭借本身所拥有的价值进行各种交易,又进一步创造了新的价值。 信用财富观念带来的不仅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被动的保护我们的信用,更是主动创造信用记录,讲信用财富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过程,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信用的本质就是对契约关系中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 这种预期取决于四个因素: 义务承担者的个人品质 义务承担者及契约关系所处的制度环境 义务承担者的财产实力和盈利能力 义务承担者过去的一贯表现 信用总是与契约紧密联系 信用与契约互为因果:契约的完美终结是良好信用的开始;良好信用关系又有助于新的契约关系的缔结。 契约是信用发展的纽带:人们之间的交易很大程度上借助一定的信用工具,通过各种契约方式达成;信用通过契约的履行得以延续。,(3)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运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一般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商品或货币的出让(贷方)在让渡自己的商品或者货币的时候,得到的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要求受让方(借方)付款的权利,成为债权人而借方承诺付款,成为债务人。,(4)信用本质上是指社会单体或群体在社会交往与合作中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力和信誉效力 信用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它只的是一种人伦关系,属于公德范畴,不仅表现为个人与个人之间,而且普遍表现在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信用本质上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关系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体现在交往的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力和信誉效力上。,(5)信用是人们以可信赖的承诺去履行责任的方式,是人们之间的一种肯定性的交换关系,其本质是主体的一种道德精神 信用虽然包含多方面的内涵且有多种存在方式,但其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精神,是主体信守承诺去履行责任的自觉和努力。,(6)信用本质上是人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是主体对自己和客体、中介体利益耦合关系的现实认可、未来期望与践诺追求的统一 信用本质上依赖于人的本质,根源于人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外化和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而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根本、基础,人的本质在其根本上就是人的利益关系。 既然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利益关系,而人的利益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核心和基础,那么作为主体人主观态度和趋向的信用就是对人利益关系的反映。,(7)信用本质上是善良公平的道德观念的法律化 信用首先是一种道德警示,是道德对人的要求,但由于道德约束力的微弱,加之法律其本身的滞后性与社会的前进性,其概括性与社会生活多样性的矛盾的突现,使得一方面需要将信用上升为法律规则来加强其约束力,而另一个方面需要在法律中引入一道德准则来增强法律的应变性,因此信用便被引入法律中,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8)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 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细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 所以信用制度本质上产权制度,好的信用制度意味着相对稳定、明细的产权获得法律的保障。 如果一个社会产权不牢靠,权利边界不稳定,甚至会使诈骗也变得合理。,(9)信用本质上就是对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应用 信用主要指社会交往主体遵守诚信的原则,守诺践约,获取他人的信任。 信用主要指经济主体应用诚信原则一种交易方式,即信用交易。 社会经济关系往往就表现为信用关系,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在诚信原则基础上的信用交易。,2、信用的本质特征 (1)主观上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品质,客观上具有偿付的能力 (2)反映社会经济关系,体现一种债权与债务、责任与权利的关系 (3)未来性和预期性,带有对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要求 (4)利益性,是为了某种价值偿付或等价回报,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五、信用与市场经济 1、作为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学含义的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紧密关联的,它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规模日益壮大,机构更加完善,形式日益多样化。 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赊销预付等商业行为银行信用、国家信用、证券信用等一系列信用形式。,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形式日益多样化的借贷活动又极大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1)借贷活动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市场资金运行总量。 借贷活动的广泛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市场资金运行总量促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2)信用的融资功能,实现了资金再分配,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资金从效率低的部门和企业流向效益高的部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和配置,促进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3、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信贷活动的信用的发达其基础都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信用制度是否健全。 信用环境好诚信深入人心制度健全借贷活动顺畅降低信用风险扩大信用资金规模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四、信用与金融 金融通常定义为资金融通,但实际上金融的含义更为广泛。 金融的涵盖面很宽,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只是资金融通本身的问题,它是金融这个大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受金融业发展的制约,而又反过来制约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1、作为资金借贷的信用是从属金融的一部分,由此决定着金融的变化制约着信用的发展。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直接影信用规模和流向 扩张、紧缩 当央行货币政策实行区别对待时,会引导资金流向,改变信用资金结构。,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2、金融机构的所有权状况、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水平等会影响资金的规模、机构、甚至信用的发展 3、信用具有独立性,也影响着金融 (1)信用规模超长增长通胀紧缩;信用规模过小通缩扩张。 (2)信用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风险,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信贷结构不合理。,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4、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同金融业关系密切 (1)影响信贷活动的信用规模和结构,进而影响其稳定。 (2)信用环境缺失,会引起资金融通混乱。 (3)信用环境缺失,影响货币政策效果。,5.信用与金融的联系 (1)金融活动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或者说金融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信用关系的基础上的。 (2)总体上看,信用活动是点,金融活动是线。,6.区别: (1)信用活动通常与资金的余缺联系在一起;后者则不一定。 (2)前者通常反映信用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后者的当事人可能更多。 (3)前者一定存在时滞,后者不一定。 (4)前者一般都有利息,后者不一定。 (5)前者没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后者则一般要加以区分。 (6)前者有实物借贷,后者则不包括。,第二节 信用管理,第二节 信用管理,2、区别 (1)管理内容的不同 借贷重点是资金管理,强调资金运行过程以及与资金运行通畅的相关的各种因素(考察和评估融资的风险,以及信用资金回流的概率) 道德重点是受信主体的资信的管理,强调历史过程中受信主体的信誉,以及与守信和失信相关的各种因素(考察受信主体的还款意愿和能力来确定融资的风险和资金回流的概率),第二节 信用管理,(2)管理对象的范围不同 借贷授信主体和受信主体(即金融市场上各种参与融资活动的主体进行管理) 道德不仅是金融市场上的融资主体,还有非融资主体(也存在信用问题,往往与融资没有直接联系,但对社会影响比较大,逃票、造假、信用环境不佳),第二节 信用管理,(3)信用管理的依据不同 借贷经济因素(客观经济行情、经营状况、资金流量、受信主题的资信评级) 道德历史数据(征信,调查,收集有关的历史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评估其信用状况,将失信的人列入到黑名单。),第二节 信用管理,(4)信用管理机构不同 借贷授信主体(从融出资金的分享和收益出发,对授信主体进行信用管理) 道德重点是对资信的管理,强调社会活动的诚信、建立和完善诚信的社会信用环境。道德的信用管理机构比较广泛: 与授信有关的主体:授信方必须考虑受信方的资信。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发展的需要,净化信用环境,保证社会稳定 专业信用管理机构:专业的信用管理活动,有偿 的活动,第二节 信用管理,3、统一性 (1)目标相同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2)相互依赖作为借贷活动的信用管理,其决策在一定程度上要依托于资信的管理,资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依托于作为借贷活动的信用管理。 借贷的信用管理根据对其资金状况的判断决定是否授信;而授信管理的历史数据的形成都是各金融机构在长期借贷过程中的积累。 (3)结果具有一致性借款能够按时偿还则意味着信用好;资信评级高、信誉好的借款人,其还款的概率也高。 注意:不同内涵信用管理的统一性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节 信用管理,二、借贷活动的信用管理 重点确保融出资金的偿还,防范信用风险,保证信用资金的正常运动。 1、认真分析客观经济环境,防范系统性风险 (1)原因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给借贷活动带来系统风险: (2)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的周期及其变化趋势,特别经济周期转变的信号:从衰退到繁荣 央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信用资金运动的规模和投向 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及其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的变化及趋势,第二节 信用管理,2、认真分析受信主体的经营状况 (1)原因: 经营状况好资金周转顺畅资金流量充足有偿还能力资金回流 (2)内容 分析受信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 借入资金的用途 加强授信主体的制度建设 加强对受信主体的资信管理,第二节 信用管理,三、作为道德信用管理 它立足于社会成员的信誉,通过信用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讲究诚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信用资金运动正常进行,确保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 1、把诚信列入法律范围,建立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法律环境 立法:建立较为完善的资信管理的法律体系 诚信属于道德范畴,但是仅靠道德的谴责很难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必须引入外界约束,即把诚信纳入法律范围。 执法: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第二节 信用管理,2、运用经济杠杆,加强信用管理 (1)不管是守信还是失信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成本与收益的对比。 (2)应当建立对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3、把诚信与市场准入结合起来,加强信用管理 (1)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准入成为加强信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信用交易领域对金融机构的当事人具有重要的威慑作用。,第二节 信用管理,(2)利用市场准入加强信用管理 新机构对入股的股东和个人进行资信审查,只有诚信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加入 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的审查 对经常失信,并且带来严重的后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一定时期的禁止其入场 4、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建立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道德标准,四、专业信用管理机构 1、信用管理机构,第二节 信用管理,2、分类 (1)根据业务特征: 信用信息类产品 信息管理咨询服务 (2)从市场和服务对象: 金融市场 企业市场 消费者市场,(3)行业惯例 金融类 非金融类 另外:实用管理软件开发,征信数据库开发,征信专业网络技术也做为信用管理的组成部分。,第二节 信用管理,3、具体 (1)企业征信调查 主要从事信用调查业务,为金融机构和有关客户提供信用服务。 主要内容:企业注册情况、背景、历史沿革、负责人情况、股东、经营状况、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