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任务.ppt_第1页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任务.ppt_第2页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任务.ppt_第3页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任务.ppt_第4页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任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任务,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目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任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特点,一、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一)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两个主体责任,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及以上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事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52009年,全国年均发生水上交通事故418件,死亡382人,沉船243艘,直接经济损失4.4亿元;全国道路运输年均事故数33.2万起,死亡7.8万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32.8件;全国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年均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8起,年均死亡162人。,(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1、现状,近年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应急队伍和装备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初步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法规和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运输部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应急预案,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依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港口法等国家安全生产和应急法律,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法规、标准规范和预案体系建设。,水路方面,颁布了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船员条例等法规以及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等规章; 公路方面,颁布了道路运输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规章;,建设施工方面,颁布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 城市客运方面,主要有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同时,交通运输部加强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建设,陆续研究制定了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城市公共汽车安全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有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交通运输行业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等。各地也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国家、部省、市、县四级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 近日,交通运输部颁发了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2)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督司(应急办)负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并承担公路水路行业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交通运输部其他各司局和搜救中心承担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有关工作。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应的安全与应急管理处室,具体负责所辖地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水路方面,交通运输部在全国沿海、长江、黑龙江干线设置了直属海事机构,;地方政府设置了27个省级地方海事机构。交通运输部设立了长江航务管理局,具体负责长江干线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有关管理工作;各地成立了港航管理机构,负责其他水域港口、航道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国家建立了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市由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了搜救分中心。国家在沿海设置了6个直属救助、打捞局和4个救助飞行队。,公路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设置了公路管理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各级公路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管理,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国、省、市、县四级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他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垂直管理”模式。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2009年军队和武警交通部队正式纳入国家交通运输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城市客运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均设立了相应机构,负责城市客运安全和应急工作。 建设施工方面,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了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加强本辖区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制定了事故快报和统计分析制度,行业监管体系和项目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与应急相关法规政策,履行职能,加大了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宣传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力度促进了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3)人员队伍初具规模 水路方面,直属海事系统共有25000多人,直属救捞系统共有8000多人,直属航道部门9000多人,直属航运公安2700多人,另在部分港口和海事部门建立有公安队伍。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建立了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队伍,水上社会救助力量初具规模。 公路方面,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道路运输企业多数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工程建设方面,全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业结构基本配套、以技术骨干为主的交通建设安全管理和监理专业队伍。至2008年,我国具有公路、水运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共计770家,获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数量约有5.1万名。 城市客运方面,全国多数城市公共客运、地铁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建了由安检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员组成的安全管理队伍。,(4)装备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水路方面,直属海事、救捞系统拥有各类监管救助打捞船艇900多艘、直升飞机17架、码头(基地)220多处、机场1个、起降点6个,在沿海和长江干线建设了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14个,立体监管救助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建成38个重点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沿海近岸和长江干线通信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本实现连续覆盖,船舶远程识别系统(LRIT)已投入运行,海事卫星地面站和搜救卫星任务中心已改造升级,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平台基本建成,水上监管救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各级港航管理机构、水运企业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消防、防洪、防台和防污染装备和物资。,公路方面,交通运输部指导各省以地(市、州)、县为单位,依托成建制的专业运输企业,结合交通战备管理体系组建了应急运输保障车队,形成了由33000多辆运输车辆(约21万载重吨)应急可动员运力。部分省市依托客运站、货运站、物流园区等场站建立了应急运输集结点。部分地区为加强对保障车辆的动态监管和适时调度,建设了运政信息系统和道路运输GPS监控系统,具备了大型长途客车和危险品车辆监视能力,有效提高了车队的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城市客运方面,各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配套建设了防灾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还建设了数字枢纽系统、公交运营状态监测系统等,可基本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单一运输方式运行状态的监测。,2、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的认识不到位 一是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生产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较为常见。特别是一些新进入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缺乏了解,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忽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投入,导致建设项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区,由于近年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部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产生了麻痹思想,轻视和弱化安全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安全第一”在部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仍停留在口头上,而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安全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事中”的安全监管、专项整治、集中检查以及“事后”的补救、处理上,对“事前”预防工作重视不够;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综合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三是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交通运输发展与城市及环境安全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对新形势下的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监督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内涵与要求等,缺乏深入研究和了解。,(2)法制建设滞后 总体而言,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含应急)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健全。 法规体系亟待完善。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缺乏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法规。现有法规中对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不明晰;安全生产和应急的内容较少,不具体,针对性不强;部分法规出台时间较早,时效性不强,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些法规相互矛盾,造成主管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有些法规没有配套规章制度,造成实际操作非常混乱等。城市客运方面安全生产的立法比较欠缺。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健全,部分标准规范中对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等级较低。,应急预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城市客运方面的应急预案较为欠缺,缺少针对某些领域的专项应急预案。现有应急预案多数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般性文件,原则要求多,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等问题。,(3)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各地交通运输(港口、港航)主管部门在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差异性较大,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监管能力相差较大;有的地方由于编制、经费或人员等原因,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行政管理和执法相对薄弱,相关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现场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缺位、空白状态,尤其是农村交通运输、非水网地区的情况更为突出。,多头管理、交叉重叠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部、省、市、县四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没有很好地划分清楚,责权不明;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公安及消防、海事、质检、建设等部门的职责经常交叉,政出多门现象时有发生。多头管理既造成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又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有些事项却又没人去管,造成监管真空。 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指挥和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缺乏,应急社会力量动员调用机制不完善。,(4)安全监管人员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据了解,从事安全监管、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少是从其他行业或部门、岗位上调整过来的,也有不少是从部队转业的。这部分人员之前对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特点和知识了解不多,又未接受相应培训,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快速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企业职工队伍结构改变,特别是农民合同工、临时施工人员大量增加,且频繁更替,安全培训、安全教育跟不上,导致部分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与应急意识、技能较差,不适应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需要。 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亟需加强,能力亟待提高。,(5)安全应急投入不足和安全隐患较多 部分新建、改扩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没有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本质安全性较差,为后续生产和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部分老旧码头、公路、站场、仓库、桥梁、隧道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及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设备设施,落后、陈旧,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未及时加以整改。,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城市生产、生活区相互交叉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危险品码头和库场、地铁、高架桥隧等,位于城区中心地带,对周边地区的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监管救助装备设施总量仍然不足、分布不均衡,特别是部分基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设施装备配置存在大量空白。大型、专业化设施设备少,应对重大、特殊的灾害和事故能力弱。应急物资和运力储备不足、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社会应急资源调用不畅,应急集结地缺乏规划,难以满足应急工作需要。,(6)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不共享,缺少统一的安全监管和应急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足且分散,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困难,无法实现业务协同。事故风险源底数不清,监测预警能力相对薄弱,风险源监测、监管手段相对落后,辅助决策水平不高。,(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现在及今后一个时期是交通运输行业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要求、新问题和新挑战,1、中央政府和部党组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存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意识已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把坚持和推动安全发展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和总体布局。,胡锦涛总书记指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温家宝总理强调: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在2009年第三次部安委会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我国经济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重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决不能因安全责任的不落实、思想的麻痹或一时的工作疏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清醒地看到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看到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面增大、监管职责增多、监管难度加大的艰巨性,看到党、国家和人民对交通运输安全发展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认真负责、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坚决遏制事故多发的势头,全力以赴、全方位做好今后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行业安全稳定。,在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强调,要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高效、安全、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要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李盛霖部长强调指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既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根本保障。,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0】144号)。同时,交通运输部正在抓紧制定“十二五”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过去,近期又有加剧趋势。受此影响,很多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下滑,特别是对从事国际航运、国际集装箱装卸和中小港航企业的影响大,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性好转,可能导致企业的安全投入减少,安全隐患增多。,3、日趋繁忙的交通运输增大了事故发生概率,“十二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日趋旺盛,我国客、货运输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预计2015年,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80亿吨,年均增长5.9%,其中外贸原油接卸量3亿吨;全国内河港口货物和旅客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8.8亿吨和1.19亿人;全国公路客运量为400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万亿人公里,货运量305亿吨,货物周转量5.4万亿吨公里。机动车保有量将大幅增加。 随着交通运输日益繁忙,发生事故的概率将会增大。,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安全问题凸显,随着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猛增,一些工程已集中进入了开工建设、初始运营阶段。目前,在建工程中,山区公路和桥隧工程比例高、分布广、情况复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大、差异性大、基础差;港口工程远海孤岛分布多,受不利自然条件影响大;城市地铁、轻轨、道路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正处在生产安全事故易发期和多发期,安全监管任务繁重。,5、交通运输部门职能的增加带来较大压力,国务院印发的交通运输部“三定”方案中将城市客运(包括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管理职责划归交通运输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要承担指导城市客运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今后,城市客运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量将显著增大。如何履行好这些新职能,压力很大。,6、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了安全监管工作难度,随着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行业接触面越来越宽、交流更加频繁,跨行业、跨地域现象更加普遍,涉及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大量增加,使得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日趋综合和全面,对确保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安全衔接提出了新要求,工作难度加大。,7、交通运输现代化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港口、码头、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和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呈现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对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置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8、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形势严峻,随着石油、化工、城镇燃油燃气、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石油产品需求量的持续增加,经由港口、道路及船舶、车辆装卸、储运的危险货物数量与品种增长迅速,增大了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对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9、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多,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洪水、枯水、冰雪、强降雨、台风、风暴潮、地震、滑坡等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几年,极端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造成公路、桥梁、隧道、航道损毁阻断,交通严重堵塞和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且持续时间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对应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保安与反恐怖防范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发展阶段,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敏感时期,影响和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不协调因素及消极因素大量存在,个别人、少数人针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车船(尤其是地铁、轻轨、公交车辆)及乘客、旅客的蓄意破坏、恐怖袭击等犯罪活动日渐增多和严重,交通运输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现实威胁和潜在风险,保安与反恐怖防范工作亟待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工具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往往是人员密集场所,加之我国人口众多、成分复杂,存在遭受恐怖威胁或袭击的可能,而且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部分重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容易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目标,一旦遭受袭击,后果将非常严重,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特点,(一)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特点 (二)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特点 (三)城市客运安全生产特点,(一)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特点,1、关联性强和涉及面广 水运安全生产的关联性强。水运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煤炭、矿石、粮食等战略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水运平稳、安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对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水运安全生产涉及面广。首先,水运安全生产涉及安全生产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港口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多部国内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以及国际公约、规则等;其次,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的协调工作量较大;第三,水运安全生产包括船舶、港口、航道、施工、渡口渡船以及水上打捞救助的安全等多个方面;第四,水运行业涉外性较强,国际影响较大。相应地,水运安全管理工作相当复杂,而且难度与压力较大。,2、风险较高 水运行业属于安全高风险行业。首先,水运行业呈现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型船舶、装卸储运设备、港口基础设施以及货物的财产价值十分昂贵,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其次,水运行业装卸运输大量的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液化气及其他危险品,并在港口建设有大量的危险货物储存、堆存设施,一旦发生危险货物泄漏、溢油、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将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而且应急救援难度较大,在社会上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水运行业除考虑港口、航运企业自身的安全外,更多的是要关注对外部环境和社会的安全影响;第三,水运行业受台风、风暴潮、洪水、枯水、泥石流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自然灾害往往造成严重损害;第四,水运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出行安全有着紧密联系,一旦客船、客滚船等船舶发生严重水上交通事故,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3、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我国是世界港口大国、航运大国,港口企业、航运企业众多,港口设施、船舶数量庞大。不同规模的水运企业、不同地区(沿海和内地)的港口企业、不同航区(远洋、沿海、内河)的航运企业,以及不同性质的水运企业、甚至不同货种的码头和船舶之间,无论在生产力水平、技术装备、经济效益、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是在安全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这给水运行业的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二)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特点,我国每年的公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首位,交通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后,从2003年开始整体持续回落,总体上呈现出先扬后抑的趋势。 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资料,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8万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全国道路运输行业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稳中有降,安全生产形势得到好转。,1、道路运输行业风险较高 道路运输行业风险较高,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造成从业人员自身的伤亡,而且可能造成无辜公众的群死群伤,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2、营运车辆道路运输交通事故较为严重 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86亿辆,营运汽车拥有量约1087万辆,仅占全国机动车拥有量的5.8%,但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共19起,占全国同类事故总量的79.2%。,3、人员违法违章行为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类统计,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违章占道、违章穿行车行道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4、不同地区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差异较大 据统计,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事故死亡率较高和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重较大的则主要是青海、西藏、贵州、云南、甘肃等西部欠发达地区。,5、农村农用车和摩托车成为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广大群众出行频率大增,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大,农村运力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致使一些安全系数低、无牌、无照、无证的农用车、摩托车成了广大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成为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尽管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采取了专项整治,但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民乘车难,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种非法营运、违章上路载客现象仍然屡禁不止。,6、不利自然条件对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很大 台风、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大雾、地震等不利自然条件,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影响很大,往往引发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瘫痪。近年来,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加大。,7、事故多发生在道路“黑点”段 所谓道路“黑点”段,是指地形复杂、视线不良、事故多发和有道路病害,管理又相对薄弱的地方。由于离城镇远,道路黑点也是管理部门的死角,当然也是重特大事故的频发地。据不完全统计分析,发生在急转弯、陡坡、临崖、傍江等复杂路段的事故占全部道路交通事故近60%。,客车爆胎造成10人死36人伤,大雾引发事故,15辆车追尾至3人死亡,雪后路滑冲出护栏翻车,摩托车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三)城市客运安全生产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已成为乘客出行的首要选择,其建设及运营安全对于保障乘客出行安全,保证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及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催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分别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公交的安全生产特点,1、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虽然被称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其建设及运营史上发生的灾难性事故已不是少数,每起事故都是血的教训。 总体上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复杂、运行环境相对封闭、人员密集、疏散通道狭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难度都很大。,(1)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 城市轨道交通是相对独立的封闭式高速运行系统,其通风、照明、运行等均需借助电力系统通过专用设备提供保障,多个系统紧密相连,构成轨道交通生存链,形成一个整体,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较高,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功能丧失,直接威胁乘客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都处在地下或高架桥上的半封闭空间里,环境封闭,空间狭小,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灾害等破坏,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导致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2)事故影响范围宽广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处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中心或商圈地带,客流比较集中。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不但与城市通讯、供水、电力、燃气、排污等管线交错,而且或上或下穿行于城市高层建筑、交通道路或河道之间,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不仅造成直接伤害,而且影响周边设施、人群。人们在慌乱逃生中还可能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事件,极易引起更大范围的群众拥挤踩踏死伤、水电供应中断和漏电、洪水涌流等次生灾害,导致城市交通运作瘫痪等灾难性后果,(3)安全防范难度大 由于客流量大、站点多、线路长,安全防范成本高、难度大,特别是人员安全检查及安保巡逻密度较低,容易形成安全防范的死角和盲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风险较大。此外,轨道交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专用轨道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会出现“点堵线瘫、线瘫面乱”的严重情况。,地铁车辆相撞事故,事故发生后大量乘客滞留车站,安全防范困难,莫斯科地铁恐怖袭击,马德里地铁恐怖袭击,(4)我国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监管问题较多 一是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在国家或行业层面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二是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及设备引进渠道多样,出现了设备“万国牌”的局面,缺乏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我国城市轨通交通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滞后,无法及时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体系,缺乏安全运营持续改进的后劲。,三是规划设计缺乏统筹,出现了边建设、边运营、上层运营下层建设、建设和运营在地下二三层交叉等现象,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周边高大建筑的基础相互影响,加大了建设难度和安全运营风险。 四是建设技术力量不足,抢工期问题比较普遍,容易留下安全隐患。,2、城市公交的安全生产特点,城市公交是城市交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公交事故呈上升势态,在直辖市及公交管理较好的大城市,公交事故约占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2%5%,在一般大城市公交事故约占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10%15%。城市公交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众多乘客及行人的人命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解决好城市公交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由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明显地存在交通设施不足等问题,加剧了各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例如,北京市的道路交通设施在国内尚属一流,但同日本东京相比,仍有不足:北京市的面积是东京面积的5.81倍,但北京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机是东京的3%;交通标志是东京的7%;每公里交通标志数是东京的15%;人行横道数是东京的4.8%;人行天桥是东京的3.6%;地下人行过街道是东京的5%。,(2)应急处置能力偏低加重了交通事故危害程度 城市公交安全一旦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人员疏散和救援行动受乘客心理、司机素质及环境的影响较大,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公交系统的应急设备设施普遍较为欠缺,应急预案及其演练工作开展的不好。2008年5月5日,因乘客携带易燃物品上公交车,上海闹市区发生公交车爆燃,造成3死12伤。2009年6月5日,成都市北三环川陕立交桥下桥处一公交车发生燃烧事故,导致27人遇难,76人受伤。这两起事故充分暴露出城市公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低下的问题。,(3)超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目前公交车超载状况十分严重,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超载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在如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内相互碰撞、挤迫,极易出现群死群伤事故。,(4)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交通运行状态监控设备少、科技含量较低,缺乏交通组织、控制与交通渠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缺乏与交通管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型、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公共交通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公交车驾驶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职业素养较差,开快车、开“霸王”车等违章驾驶情况屡见不鲜。,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任务,(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体系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与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六)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与退出,(七)加强安全规划与评价(评估) (八)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 (九)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 (十)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一)加强安全科技创新 (十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各交通运输企业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和精神,学习贯彻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把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创建平安交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之一,真正纳入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布局。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两观”,即“安全也是政绩的政绩观,安全也是效益的效益观”。 要看到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趋势,看到差距和问题,清醒认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政治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及服务意识。,2、坚持安全发展和安全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必须以安全为重要前提,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发展。 要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应急管理),努力减少各类事故尤其重特大事故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消极影响,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稳固的安全基础和可靠的安全保障。,安全和发展(或生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根本目的一致,又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矛盾或对立。安全影响和制约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发展又会促进安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就有条件加大安全投入,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更好地保障发展,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做到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求发展。,坚持安全第一,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组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及相关标准规范时,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对那些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落后装卸工艺、设备、产品等,该淘汰的必须淘汰,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对依法应当审批、验收的存在较大潜在危险或安全隐患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审批、验收;在部署、检查、总结、考核交通运输工作时,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实行“安全优先”原则,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交通运输企业同样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3、坚持预防为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要积极探索和总结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规律,重点抓好预防、预控、预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本质安全性和治理事故隐患上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通过开展规划安全评价、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及安全审查等工作,识别、查找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灾难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4、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珍视人的生命价值,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重视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做好人的工作,调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交通运输行业涉及广大乘客、旅客、从业人员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周边地区的社会公众等,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及财产安全,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坚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要把安全生产纳入交通运输发展和国家及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之中,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各方面工作同步协调发展;二是要着眼全局,全面抓好水路交通安全、公路交通安全、城市客运安全以及建设施工安全;三是以系统安全理念,抓好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工程)的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安全;四是协调处理好交通运输行业与相关行业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其他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行业安全监管与属地安全监管的关系,搞好综合治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交通运输行业,必须统筹兼顾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交通运输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统筹兼顾安全与应急、保安、环保等工作,统筹近期工作与长远工作、日常工作与专项整治检查工作、治标与治本、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等各项工作。综合采取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全面做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6、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实事求是。 要搞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中,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愿望、感想出发,做到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坚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7、坚持群众路线,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走群众路线。 安全生产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关。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特别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安全标准规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立法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科研设计单位、企业管理层等,都必须广泛征求听取群众、基层管理部门、企业的意见,加强群众监督。只有这样,安全生产工作才有群众基础,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8、组织开展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理念的研究,综合采用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原理、人机工程学原理、安全经济学理论、安全风险学理论、危机管理与安全管理学原理等理论和方法,着重分析研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特点、内涵与范畴,安全与风险、安全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安全法制、安全文化、安全科技的作用,以及国外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安全发展新理念,理清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和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研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指导和规范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二)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体系,1、制定交通运输综合性法规 组织制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安全绩效评估办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反恐怖防范规则等行业法规,规范和加强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2、建立健全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组织修订航道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上搜救条例、水上交通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依据安全生产法、港口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即将重新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重点抓紧制定港口安全管理规定、港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客滚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修订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港口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以增强法规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制、修订港口工程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港口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评价导则、港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订导则、港口设施保安设备设施配置及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以及主要货种、主要码头类型的货物装卸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3、建立健全公路(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组织修订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公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等,增加有关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方面的内容,明确交通运输(公路)主管部门和公路(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相关要求。 组织制定客运车辆开行道路条件标准、农村客运车辆营运标准等行业标准。,4、建立健全城市客运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抓紧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以统筹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管理。在制定该规定时,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明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所在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包括企业标准),并加强对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修订城市公共汽车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城市公共汽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等,提高公共汽车的安全性能,增强防火、防爆、防恐怖袭击等事件的能力。,(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交通运输企业要确保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安全生产挂钩比重,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职责分明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和责权利相对应的责任体系。【例如,客运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变“以包代管”、“以罚代管”、挂靠经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加强对挂户车、分公司、子公司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约束和激励机制,防止、减少事故】,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监管职责,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政绩业绩考核。 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事故处理及问责。加强事故调查和问责力度,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每一起事故,严肃追究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人。 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等,从而增大违法行为人(部门、企业或个人)的风险预期或违法成本,制止、减少各类违法行为。,(四)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在交通运输行业建立健全国、省、市和县四级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各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业设置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小型交通运输企业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机构或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扩大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覆盖面。,二是不断提高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监管装备水平,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能力。 三是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和布防,特别要严加监管客运车船、客滚船、危险化学品车船等运输,加强对大中型汽车客运站、地铁站以及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监管。,四是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水路运输方面,加大对“三无”、超载、违章航行、不遵守水上交通规则、不落实安全与防污染措施的船舶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非法载客、非法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船舶。公路(道路)运输方面,继续加大对道路非法营运、车辆超载超限、破坏公路设施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经营、私设站点、非法加油等违章行为。,五是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会同其他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政府部门,发挥行政资源的综合优势,提高执法效率,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生产力水平和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 六是各级、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与此同时,积极提供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指导。,(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与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一是多渠道增加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及社会相结合的共同投入机制,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投入和交通运输发展同步,提高全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加大“四区一线”重点水域通航安全保障系统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珠江航道整治、海上救助力量与装备建设、水上消防力量建设、水上溢油应急装备库建设、公路水路及城市客运交通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沿海港口和长江、黑龙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所有新建、改扩建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必须做好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重点针对三级(含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改善路况、路面质量,完善道路标志、标识、标线、警示牌等和安全防护设施。,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品运输、危桥、公共客运和渡船渡口进行普查,建立风险源数据库;开展滚装(含客滚)运输非法夹带危险品运输治理;加大查堵、打击车辆、集装箱非法夹带危险品和谎报瞒报危险品运输的力度;开展危桥改造工作;查找营运客车、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