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包装用纸与纸板.pps_第1页
第三讲 包装用纸与纸板.pps_第2页
第三讲 包装用纸与纸板.pps_第3页
第三讲 包装用纸与纸板.pps_第4页
第三讲 包装用纸与纸板.pp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包装用纸与纸板,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 1.2 纸与纸板的生产过程,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纸和纸板在印刷包装材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优点由以下几个方面: 纸及纸制品原料广泛,价格便宜; 均匀性较好,单位面积强度较大; 容易印刷和粘结; 耐高温低温性好; 无毒无味,包装卫生; 适合于自动包装,包装形状不易改变。,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1 造纸的基本原料 1. 对造纸植物纤维的要求: 纤维易分离; 合乎所要求的强度长度和宽度,以及足够的弹性、交织能力; 适宜大量生产; 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1 造纸的基本原料 1. 对造纸植物纤维的要求: 纸张是由极为纤细的植物纤维相互牢牢交织而形成的纤维薄层。 适合于造纸的植物纤维应当具有: 1) 易于离解,适合的强度、长度和宽度; 2) 足够的弹性与交织性能,适宜于大量生产; 3) 制造成本低,来源丰富。,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1 造纸的基本原料 2. 基本造纸植物纤维 1)茎秆类植物纤维:麦草稻草竹芦、苇等; 2)木材类植物纤维:杨桦松杉等; 3)韧皮类植物纤维:亚麻大麻等; 4)种毛类植物纤维:棉花破布等。 一般来说,茎秆类和木材类纤维比较细短,而韧皮类和种毛类纤维比较粗长。,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1 造纸的基本原料 2. 基本造纸植物纤维 稻草类纤维长度为0.52mm,平均宽度0.010.02mm; 棉花纤维长度为2040mm,平均宽度0.0120.037mm; 针叶木纤维长度:1.52.6mm,平均宽0.05mm。 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用细短纤维交织成的纸张强度,低于用粗长纤维交织成的纸张的强度。 如下表所示,作为造纸的原料,纤维比例越高,细长均匀,杂细胞含量低,生产出来的纸质量越好,反之较差。,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不管是木材还是非木材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化学组成都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少量树脂、果胶等组成。不同造纸植物纤维,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的含量不同,如下表所示。,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1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和树木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纤维原料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也是纸张、纸浆的主要成分,在造纸原料中约占30%60%。纤维素含量的多少是评价原料制浆造纸价值的基本依据,也是决定纤维特征的主要因素。 纤维素在制浆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并使之少受破坏,以提高纸浆得浆率和纸张强度。,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1纤维素 近来,通过X射线对纤维素进行研究,证明纤维素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基通过氧桥结合成的链状大分子,也就是说葡萄糖基是组成纤维素分子的基本化学单位。,化学结构:,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1纤维素 n代表葡萄糖单元的数量,称为聚合度。聚合度越大,纤维强度越大。一般,由纯粹的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素的聚合度为35005000,木材纤维素的聚合度不超过2000。,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1纤维素 植物纤维中纤维素分子排列状态分为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其中还存在相当多的空隙系统。如下图示。,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1纤维素性质: 1) 无色无味; 2)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有机溶剂碱溶液及稀释的无机酸中,但在水碱溶液及稀酸中发生溶胀现象; 3) 蒸煮条件下,能产生碱性降解和酸性水解(大分子小分子); 4) 易发生酯化醚化反应; 5) 易发生氧化生成氧化纤维素,使性能下降(漂白时注意避免)。,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2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也是一种长链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原料中约占10%30%。聚合度一般在200左右,在100600之间。 它是类似纤维素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是除纤维素外的一切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它不是由单一葡萄糖基组成,而是由不同的糖基如木糖、半乳糖等混合组成的链状分子结构。,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2半纤维素 与纤维素相比,半纤维素有如下特点: 1) 分子量较小,有支链,稳定性较差; 2) 可溶于溶于稀碱液,并能溶于沸水中; 3) 被稀酸水解生成简单的五碳糖,较纤维素更易氧化、降解。,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2半纤维素 纤维中若含有较多的半纤维素,它在成纸前工艺处理时易水化膨胀,成纸后彼此交织紧密,使纸张的机械强度提高。 保留适当的半纤维素对于提高纸张的吸水性、不透明性和不透气性是有利的。,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3木素 木素是一种呈立体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是苯基丙烷。造纸原料中约占10%30%。 适度保留木素可使纸张有一定的挺度,这对包装纸板和瓦楞原纸而言十分重要。,1.1 造纸原料及其对纸性能的影响,1.1.2 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及性能 3木素性质: 原木素为白色或接近白色,一切分离的木素均有颜色,乳白色深褐色; 能够溶于碱液酸液,且在各种氧化剂作用下分解; 受日光空气作用,会变成褐色,使纤维变脆发黄。,1.2 纸与纸板的生产过程,造纸就是将植物纤维经过加工处理并添加有关物质后制得纸张的过程。 造纸是一个多工艺的过程,一般来讲可分为两部分:制浆过程和抄纸过程。,1.2.1 制浆过程,制浆过程就是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单根纤维的过程。在离解过程中对纤维产生机械和化学损伤越小越好。 90%以上的纸和纸板是由木浆制造的,主要介绍木浆制造方法。 制浆包括以下基本过程:备料制浆洗涤筛选漂白。,1.2.1 制浆过程,1. 备料 备料是指储存的原料经过一定要求的处理以满足蒸煮或磨浆要求的过程。木材备料流程图如下图所示。,1.2.1 制浆过程,1. 备料 它包括锯木,剥皮,削片,木片的筛选,木片的输送与贮存等工艺流程。,木片厚度筛选与再碎系统,1.2.1 制浆过程,1. 备料 稻草、麦草纤维的备料流程图如下图所示。,1.2.1 制浆过程,1. 备料 稻草、麦草纤维的备料流程: 切料。切料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装锅和蒸煮。 筛选与除尘。切断后的料草片经筛选、除尘以除去夹杂在其中的细末、尘土、谷粒等杂物,减小蒸煮药品的消耗,同时提高蒸煮质量。,1.2.1 制浆过程,2制浆 从植物体中提取纤维的工作称为制浆。 制得的浆料是造纸的基本原料,对纸张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制浆可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化学与机械相结合三种方法。,1.2.1 制浆过程,1) 机械法制浆 定义:利用机械磨制植物原料(主要是木材)制成的纸浆称为机械木浆。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机械木浆可分为本色木浆和褐色木浆。 机械木浆特点: 1) 得浆率较高,达到9095%,且成本较低,不使用化学药品。 2) 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塑性,主要用于制造包装用纸和纸板,但强度不高。 例如:新闻纸,30份/秒,要求吸墨,不粘连,质地疏松。,1.2.1 制浆过程,2) 化学法制浆 定义:采用化学药品和原木在蒸球内共同蒸煮,通过药品的作用去除非纤维素物质而制成的木浆称为化学木浆。 根据蒸煮时使用的药品,可以分为:酸法木浆(亚硫酸盐)和碱法木浆(硫酸盐)。,1.2.1 制浆过程,2) 化学法制浆之酸法木浆(亚硫酸盐) 用亚硫酸(H2SO3)和亚硫酸氢钙Ca(HSO3)2的水溶液与原木共同蒸煮而去除非纤维物质(主要是木素)的制浆方法。 性质:纤维较长,性质柔软而富有强度,有良好的结合力,易漂白,但得浆率较低(50%)。,1.2.1 制浆过程,2) 化学法制浆之碱法木浆(硫酸盐) 用氢氧化钠(NaOH)和硫化钠(Na2S)的水溶液与原木共同蒸煮而去除木素等非纤维物质的制浆方法。 性质:因药液的作用比用亚硫酸和缓,所以纤维损失较少,纸张纤维强韧有力,但漂白困难(纸浆呈明显的黄棕色)。 主要用于制造牛皮纸及强度较高的包装纸袋,也是生产高强度纸板的主要原料。,1.2.1 制浆过程,3) 化学与机械相结合制浆 将木片在一定温度下用化学药品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机械磨浆或在常温下用化学药品进行预处理,再在一定温度(100)下将木片进行机械磨浆。 草浆、苇浆是采用此种方法制取。 制得的木浆强度略高于机械磨木浆,可用来生产新闻纸、印刷纸及各种箱板纸、瓦楞原纸。,1.2.1 制浆过程,4) 化学草浆 用草料和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共同蒸煮而成的纸浆。 性质:纤维组织均匀且较紧密,表面较平整,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但纸张的强度较差。 原料:麦草稻草等 应用:可制成包装纸及各类包装纸板。,1.2.1 制浆过程,5) 破布浆 定义:利用破布和废棉麻等经过除尘拣选和切碎,然后和药液(石灰水和碳酸钠)蒸煮而成的纸浆。 性质:强度大,没有木质素,纤维柔软 而富有弹性,交织能力强。,1.2.1 制浆过程,6) 废纸浆 废纸纸浆是生产包装纸板式的组合成份之一。废纸浆用于制作纸板的基础层或内层,而表层用化学木纸浆制成。 利用废纸前应按种类进行预选。最有用处的废纸是硫酸盐半化学纸浆制成的纸或纸板。,1.2.1 制浆过程,3. 洗涤和筛选 1) 洗涤。 在化学法制浆过程中,纤维从植物原料中分离出来,其他一些组分则溶解于蒸煮中,成为蒸煮“废液”。 一般亚硫酸盐法蒸煮废液呈红色,称为“红液”;硫酸盐法蒸煮废液呈黑色,称为“黑液”。 蒸煮结束时,纸浆与废液混杂在一起,需进行分离与洗涤。 蒸煮出来的纸浆称为粗浆,还需经过多道工序如筛选、漂白等使之成为细浆,以满足纸张或纸板抄造的需要。,1.2.1 制浆过程,3. 洗涤和筛选 2) 筛选。 利用纤维与杂质间尺寸大小的不同,用筛板将其分离。 纸浆筛选分粗选和精选,粗选主要除去未蒸解分离的纤维及粗大杂质,精选主要除去纤维束、纤维团及细小砂粒等杂质。 另外,高浓度磨浆中因热应力与机械应力的作用,导致已离解纤维扭曲或卷曲变形。在高温与应力作用下引起木素与半纤维素的流变,也促使已离解的纤维变形。,1.2.1 制浆过程,3. 洗涤和筛选 2) 筛选。 为使变形的纤维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具有弹性与塑性,在筛选前还要进行“消潜”处理。否则纸浆的稀释冷却造成流变木素的玻璃化而硬结,使变形纤维难于恢复原状,引起抄纸困难。 消潜,是在筛选前,将磨出的浆料放到一定温度的热水中,使纤维变形部位的内应力松弛,自由地消除潜伏能量,以恢复纤维原状,这就是消潜处理。,1.2.1 制浆过程,4. 纸浆的漂白 纸浆中的颜色来源于纸浆中的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易转变为有色物质。 漂白方法一:以氧化性漂白剂氧化破坏木素及有色物质的结构,使其溶解,提高纸浆的纯度和白度。 适用于除去大量木素的化学浆。 漂白方法二:以还原性的漂白剂使发色物质分子上的发色基团变为无色基团,令其脱色。 它不涉及纤维组分的损失,保持浆料的特性,适用于磨木浆、半化学浆等高得浆率的漂白。,1.2.1 制浆过程,4. 纸浆的漂白 纸浆的漂白剂常用的有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 还原性漂白剂主要用连二亚硫酸锌(ZnS2O4)来漂白含木素量大的机械木浆。 其它漂白剂还有二氧化氯、过氧化氢、氧碱、臭氧等。 漂白改变了纸浆的白度和光泽度,也提高了纸张白度的稳定性。,1.2.2 抄纸过程,抄纸一般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目前绝大多数采用湿法抄造。 抄造过程的主要工序如下: 打浆加填施胶浆料的稀释与精选抄纸整理,1.2.2 抄纸过程,1. 打浆 定义:将混合在水中的纤维束疏解成单根纤维,使纤维横向切断到适当的长度,纵向摩擦分裂,两端“帚化”发毛,从而增加纤维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纤维表面交织能力的过程。 作用: 1) 增加纤维的交织面积,增强交织能力; 2) 使纤维中游离出较多-OH,造成氢键结合的机会增多; 3) 通过压溃,使得内部渗水发生膨胀水化,变成柔软而可塑的纤维。,1.2.2 抄纸过程,2. 打浆与纸张性质的关系 干燥纸张有一定的强度,而湿纸则几乎没有强度,原因是氢键学说。 打浆的机械作用使纤维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或重量的表面积,cm2/m3或m2/g)增加,并游离出大量羟基,促进纤维表面吸水性能的提高,相邻纤维间的羟基通过水的作用形成“水桥”,如下页图所示。 它与羟基适当排列,干燥脱水后转化为氢键连接,使纸张产生了强度。,1.2.2 抄纸过程,2. 打浆与纸张性质的关系 当相邻纤维素分子中的氢氧基接近到2.810-10m以下时,一个纤维素分子链上氢氧基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纤维素分子链上氢氧基上的氧原子互相吸引,形成了氢键。,氢键结合与水桥,1.2.2 抄纸过程,2. 打浆与纸张性质的关系 打浆增加了纤维的结合力,也降低了纤维的平均长度。 结合力增加会增加纸张的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平滑度、挺度和紧度。但降低了撕裂度和不透明度。打浆使纸张的收缩性增加,吸收性下降。,1.2.2 抄纸过程,2. 打浆与纸张性质的关系,打浆与纸张物理性质的关系 1-结合力;2-裂断长;3-耐折度;4-撕裂度;5-平均纤维长度; 6-吸收性;7-透气度;8-收缩率;9-紧度,1.2.2 抄纸过程,3. 加填 在打浆结束前,在打浆机内进行加填和施胶工作。根据各种纸张的要求,在浆料内加入填料和胶料来改变纸张的某些性质。 相互交织的纤维间会形成许多空隙或孔眼,使纸张表面凹凸不平。 填料作用: 1) 是用填料填塞纤维间的缝隙,使表面均匀,并给予柔韧性,减少纸的透明度和伸缩性; 2) 提高纸的白度,节约纤维原料,降低纸的生产成本及增加它的重量。,1.2.2 抄纸过程,3. 加填 常用填料:白土、滑石粉、碳酸钙、碳酸钡等。 对填料要求:颗粒均匀、色相纯白、无杂质、覆盖能力强、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变质,不溶解或不易溶解于水。 填料的重量一般为纸重的20%左右。,1.2.2 抄纸过程,4. 施胶 指对纸浆、纸或纸板进行处理,使其获得一定的憎液性能。如抗水(如包装用纸板)、抗墨水(如书写纸)、抗油(食品包装纸)、搞油墨(如印刷纸)等。 施胶作用: 涂塞纤维表面及纤维间缝隙,减少其吸湿性; 改善纸张强度,防止表面起毛等。 一般加入量:0.59.0%。,1.2.2 抄纸过程,4. 施胶 含有纤维素的纤维是亲水物质,且纤维与纤维间的毛细孔具有吸水性,因此纸张中需加入一种胶质物,防止纸表面起毛等性能。 这种胶料以颗粒形态存在于纤维表面或纤维之间,在成纸过程中遇热熔化后形成一层连续或不连续的薄膜层。 在纸面遇到极性的水时,大大减少了它对纸面的润湿程度,保证了纸张有一定的抗水性能。,1.2.2 抄纸过程,5. 浆料的稀释与精选 经过打浆、加填和施胶后的浆料还需送入储浆池进行搅拌,以保持浆的均匀度,然后送入调节箱,使纸浆稀释到适当浓度。 纸浆浓度根据造纸的厚度决定。纸越薄,稀释浓度越低,一般为0.5%1.0%。,1.2.2 抄纸过程,5. 浆料的稀释与精选 浆料精选在沉沙沟、筛浆机等设备中进行。 精选主要为了进一步除尽纸浆中的沙子及残余的纤维束等物质,以免影响纸张的质量。 精选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成纸的厚薄是否均匀、有无脏点、纤维束、沙子等纸病。 精选后的浆料就可以送到抄纸机进行抄纸。,1.2.2 抄纸过程,6. 脱气处理 在浆料中常常存在一定量的空气,这对纸张质量和纸张抄造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高速造纸机。故高速造纸机生产流程中都有脱气装置。 大型纸厂使用脱气罐,中小型纸厂多采用涡旋除渣脱气管,而低速造纸机不设脱气装置,纸板上一旦产生泡沫,可使用表面活性剂来消除。,1.2.2 抄纸过程,7. 抄纸 抄纸是利用抄纸机将处理好的浆料通过抄纸机相互交织成纸张的过程。 抄纸机在结构上分为湿部和干部: 1) 湿部是使稀释的纸浆浆料通过铜网,滤去水分,形成湿纸层的部分; 2) 干部是将湿纸层通过回转着的压辊榨出水分,再进入干燥部加热以蒸发其水分。 一般纸张的含水量为5%9%。,1.2.2 抄纸过程,7. 抄纸 长网类造纸机结构示意图如下图示。它是造纸工业应用最多的造纸机械。,1.2.2 抄纸过程,8. 整理 纸张经过抄制并干燥后,尚需经过整理工作才能成为成品。主要包括压光、复卷、切纸和成令、检查、包装几个部分。,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1. 纸病 凡不包括纸张质量技术要求在内的纸张缺陷可称为纸病。 它包括两种类型: 1) 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实验或印刷才可知道的纸病,如发脆、透印、掉毛、掉粉等; 2) 直接看到或感受到的、处在纸页表面的各种疵点和缺陷,如尘埃、脏点等,也称为纸张的外观纸病。,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1. 纸病 纸张的外观纸病很多,有尘埃、斑点、网痕、毛布痕、云彩花、泡泡沙、皱纹、折子、脏点、草皮、透明点、温斑、洞眼、压花、疤痕、浆疙瘩、硬质块、定量不均、匀度不良等。,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2. 纸病的产生 1) 由抄纸前的纸料中带入的; 2) 抄纸过程中技术操作不良或技术不佳造成的; 3) 厂内环境卫生不善引起的; 4) 有的外观纸病一旦出现就具有相对连续性,如毛布痕、云彩花等,一旦出现如不采取措施就一直存在; 5) 有的外观纸病则具有某种偶然性或间隔较长时间才出现一次,如脏点、窟窿等。,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2. 纸病的产生 6) 有的纸病存在将使纸张的品质变劣,如尘埃、毛布痕等; 7) 有的纸病则使该纸张成为废品,如带有硬质块的胶印书刊纸或带有大脏点的铜版纸,只能作为废品处理。,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3. 常见纸病 1) 纸张定量的波动与纸幅定量的不匀。 2) 匀度不良。 3) 尘埃、斑点、沙子和硬质块。 4) 孔洞和透帘。 5) 压花和各种印痕。 6) 褶子和曲皱。 7) 其它纸病。,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4. 纸张定量的波动与纸幅定量的不匀 第一种波动一般是由于纸料去流浆箱的流送系统受到周期性的震动,流浆箱前旋翼筛的摇震或浆泵的震动影响所造成的,有时也因流浆箱内匀浆辊弯曲或开孔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种波动一般由于生产流程不合理或操作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引起的。,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5. 匀度不良 其现象有: 1) 团状组织:批纤维互相絮杂在一起成为一团团的状态。 2) 云彩花:又叫云状组织,指纸张中的纤维像去彩一样分布在纸页中。 3) 纤维组织脱节:指在纸机运行方向纤维交织不良。 4) 波浪状的纤维组织:指在纸的横向沿幅宽出现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波浪状加厚层。 5) 浆道子:指纸幅上的一些迎光可见的纵向条状浆痕。,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6. 尘埃、斑点、沙子和硬质块 1) 尘埃:可分为“纤维性质的尘埃”、“非金属性质的尘埃”、“金属性质的尘埃”三种; 2) 斑点:可分为“湿斑和汽斑”、“缸班”、“压光暗斑”、“浆斑”、“气泡斑”、“填料斑和涂料斑”、“亮点和白点”。 3) 沙子:指纸面上存在的泥沙、石灰制品残渣、炭渣等硬质矿物沙粒。 4) 硬纸块:指纸面上偶然出现的质地坚硬、高出纸面的块状物质或粗粒物质,如木节、草节、浆块等,对印刷的危害最大。,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7. 孔洞和透帘 1) 孔洞:是指纸面上存在的完全穿透,没有纤维的孔眼。孔洞按大小可分为针孔、孔眼和窟窿。 2) 透帘:是指纸页上纤维层较薄但尚未完全穿透,其透光度较纸页其它部分为大的点。这些点小者叫透光点,大者叫透帘。,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8. 压花和各种印痕 其现象有: 1) 压花:指在压榨过程中,以形成湿纸的纤维组织在过强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溃散,使纸面上遗留下散乱分布、形状不规、透明度较高的缝隙和许多的小针孔,这种湿纸被压榨辊压溃的现象称为压花。严重的压易引起湿纸在压榨部断头。 2) 条痕:指在光线照射下与纸面光泽或颜色不同的条形痕迹。 3) 毛布痕:指造纸毛布的经纬线在纸上的印痕。 4) 其它印痕:有网痕、水印辊痕和真空辊痕等。,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9. 折子和曲皱 1) 褶子:指纸页发生折叠或重叠而形成叠纹或折痕。可分为死褶子与活褶子两种。 2) 翘曲和起拱:翘曲指纸张两边或四角翘起,中间凹下的状态;起拱指纸张中部或中间的局部较大面积拱起,两边或四角凹下的状态。 3) 鼓泡和泡泡沙:鼓泡指纸页出现局部收缩,导致纸面有凸出的泡,并在泡泡周围的纸面上有细曲皱;泡泡沙是指纸面有排列较密的细小泡点。 4) 各种皱纹:曲皱、细斜皱纹、卷曲皱纹等。,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10. 其它纸病 1) 裂口:指纸页中部或边沿出现了裂缝或破口。 2) 纸边不整齐、不洁净:纸边不整齐一方面是指纸页切整后纸边不能成平行线或矩形或者纸边有毛边、弯曲和波折,另一方面是指切出整选后的纸张码放得不平齐或复卷后端面有“里出外进”的现象。纸边不洁净是指纸页在切整后有毛刺、锯齿形边、残缺边和脏污边。 3) 色调不一致:批同批产品甚至同令纸的白度和颜色不一致。,1.2.3 常见纸病及外观质量,10. 其它纸病 4) 荷花边:指纸张的边缘特别是纵向边沿失去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