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5高考数学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课件专题五立体几何_第1页
世纪金榜2015高考数学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课件专题五立体几何_第2页
世纪金榜2015高考数学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课件专题五立体几何_第3页
世纪金榜2015高考数学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课件专题五立体几何_第4页
世纪金榜2015高考数学专题辅导与训练配套课件专题五立体几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主干知识】 1.必记定理 (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2)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3.易错提醒 (1)忽视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条件:证明线面平行时,忽视“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 (2)忽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条件:证明线面垂直时,忽视“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3)关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条件:当题目涉及面面垂直的条件时,一般用此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应用时注意在面面垂直的前提下,过平面内一点,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应在其中一个平面内.,【考题回顾】 1.(2014嘉兴模拟)如图,梯形ABCD中, ADBC,ABC=90,ADBCAB=2 34,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四边 形ADFE沿直线EF进行翻折.给出下列结论: DFBC;BDFC;平面DBF平面BFC;平面DCF平面BFC.在翻折过程中,可能成立的结论是 ( ) A. B. C. D.,【解析】选B.考虑:因为BCAD, AD与DF相交不垂直,所以BC与DF不 垂直,则不成立; 考虑:设点D在平面BCF上的射影为 点P,当BPCF时就有BDFC, 而ADBCAB=234可使条件满足,所以正确; 考虑:当点P落在BF上时,DP平面BDF,从而平面BDF平面BCF,所以正确. 考虑:因为点D的射影不可能在FC上,所以不成立.,2.(2014绍兴模拟)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m,则m B.若m,则m C.若m,则m D.若m,m,则 【解析】选B.选项A中m,则m,相交或m;选项C中若m,则m或m;选项D中若m,m,则或相交,故选B.,3.(2014辽宁高考)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m,n,则mn B.若m,n,则mn C.若m,mn,则n D.若m,mn,则n 【解题提示】否定一个结论,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解析】选B.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直线AA1,AB1分别与平面CC1D1D平行,但是直 线AA1,AB1相交,故选项A错误; 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 平面,则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可见选项B正确; 直线AA1平面ABCD,AA1BC,但直线BC平面ABCD,故选项C错误;直线AA1平面CC1D1D,AA1CD,但直线CD平面CC1D1D,故选项D错误.,4.(2013新课标全国卷)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n平面.直线l满足lm,ln,l,l,则( ) A.且l B.且l C.与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与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解析】选D.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作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与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故选D.,热点考向一 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真假的判断 【考情快报】,【典题1】(1)(2014绍兴模拟)已知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m,n和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m,n,则mn B.若=m,mn,则n C.若m,n,则mn D.若m,m,=n,则mn,(2)(2014长春模拟)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l,n和平面,的命题: 若m,l=A,点Am,则l与m不共面; 若m,l是异面直线,l,m,且nl,nm,则n; 若l,m,则lm; 若l,m,lm=A.l,m,则. 其中为假命题的是 ( ) A. B. C. D.,【信息联想】(1)看到线线平行或线面垂直,想到_ _. (2)看到命题,想到_; 看到命题,想到_; 看到命题,想到_; 看到命题,想到_.,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规范解答】(1)选D.选项A中,m与n也可能异面;选项B中,n与 的关系不确定;选项C中,m与n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异面; 选项D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确定是正确的. (2)选D.对于命题,假设l与m共面,则直线l与m平行或相交,由 于A,Am,则点A和直线m确定平面,又直线l与m共面,则直 线l与m确定平面,则直线m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由于Al 而l,所以A,可知,Am,这与Am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故l与m不共面,命题为真命题;对于命题,因为m,则在,平面内存在直线m1,使得mm1,同理,在平面内存在直线l1, 使得ll1,由于直线m与直线l为异面直线,则m1与l1相交,因为n l且nm,所以nm1且nl1,由于m1l1 ,所以n,命题 为真命题;对于命题,如l,m,当时,l,m ,但是直线l与m无交点,则直线l与m平行或异面,故命题为假 命题;对于命题,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命题正确,故 选D.,【规律方法】判断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真假的两大方法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肯定或否定.,【变式训练】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命题: 若mn,n,则m; 若mn,m,n,则n; 若,m,n,则mn; 若m,n是异面直线,m,n,m,则n.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 A. B. C. D.,【解析】选B.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设ABCD为平面,m为AD, n为BC,虽然mn,n,但m和不平行,错;若mn,m, n则n和内的某条直线平行,故n,正确;若, m,n,则m和n必垂直,正确;设ABCD为平面,DCCD 为平面,m为AB,n为DC,则m,n是异面直线,m,n, m,但n和相交,故错,选B.,【加固训练】设l是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若l,l,则 B.若l,l,则 C.若,l,则l D.若,l,则l 【解析】选B.对于A:若l,l,则,可能相交,故A错;对于B:若l,则平面内必存在一条直线m与l平行,则m,又m,故,从而B正确.对于C:若,l,则l可能在平面内,也可能与平面平行,故C错.对于D:若, l,则l可能与平行或l或l与相交,故D错.,热点考向二 证明平行关系 【考情快报】,【典题2】已知直三棱柱ABC-ABC,AA平面ABC, BAC=90,AB=AC,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 证明:MN平面AACC.,【信息联想】看到证明MN平面AACC,想到_ _ _ _.,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去证明MN和平面AACC中一直线平行,或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过直线MN作一平面,证明该平面与平面,AACC平行,【规范解答】方法一:如图,连接AB, AC.由已知BAC=90,AB=AC,三棱 柱ABC-ABC为直三棱柱, 点M为AB的中点. 又因为点N为BC的中点, 所以MNAC.又因为MN平面AACC,AC平面AACC, 所以MN平面AACC.,方法二:取AB的中点P,连接MP,NP. 因为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 所以MPAA,PNAC, 所以MP平面AACC,PN平面AACC. 又MPNP=P,所以平面MPN平面AACC. 而MN平面MPN,所以MN平面AACC.,【规律方法】 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即遇到中点时,常找中位线,利用该定理证明. (2)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证明:即要证两线平行,以两线为对边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 (3)利用平行公理证明:即要证两线平行,找第三线并证明其分别与要证两线平行即可.,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面面平行.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变式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BC,AS=AB,过点A作AFSB,垂足为点F,点E,G分别是棱SA,SC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ABC.,【证明】因为AS=AB,AFSB, 所以F是SB的中点. 因为E,F分别是SA,SB的中点,所以EFAB,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同理:FG平面ABC, 又因为EFFG=F,EF,FG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平面ABC.,2.(2014安徽高考)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四条侧棱长 均为2 .点G,E,F,H分别是棱PB,AB, CD,PC上共面的四点,平面GEFH平面 ABCD,BC平面GEFH. (1)证明:GHEF. (2)若EB=2,求四边形GEFH的面积.,【解题提示】(1)由线面平行得出BC平行于直线EF,GH. (2)设BD交EF于点K,则点K为OB的中点,由面面垂直得出GK EF,再由梯形面积公式S= 计算求解.,【解析】(1)因为BC平面GEFH,BC平面PBC,且平面PBC平面GEFH=GH, 所以GHBC,同理可证EFBC,因此GHEF. (2)连接AC,BD交于点O,BD交EF于点K,连接OP,GK, 因为PA=PC,点O是AC的中点, 所以POAC, 同理可得POBD, 又BDAC=O,且AC,BD都在底面内,所以PO底面ABCD, 又因为平面GEFH平面ABCD,且PO平面GEFH, 所以PO平面GEFH, 因为平面PBD平面GEFH=GK, 所以POGK,且GK底面ABCD,从而GKEF, 所以GK是梯形GEFH的高,由AB=8,EB=2得EBAB=KBDB=14,从而KB= DB= OB,即点K是OB的中点. 再由POGK得GK= PO,即点G是PB的中点, 且GH= BC=4,由已知可得OB=4 ,PO= 所以GK=3,故四边形GEFH的面积S=,【加固训练】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且AC=AD=CD=DE=2,AB=1. (1)请在线段CE上找到点F的位置,使得恰有直线BF平面ACD,并证明. (2)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解析】(1)由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 所以ABED, 设点F为线段CE的中点,点H是线段CD的中点, 连接FH,AH,则FH ED, 所以FH AB, 所以四边形ABF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AH, 又因为BF平面ACD,AH平面ACD, 所以BF平面ACD.,(2)取AD中点G,连接CG. 因为AB平面ACD,所以CGAB, 又CGAD,ABAD=A,所以CG平面ABED,即CG为四棱锥C-ABED 的高,求得CG= ,所以VC-ABED=,热点考向三 证明垂直关系 【考情快报】,高频考向 多维探究,命题角度一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 【典题3】(2014北京模拟)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DB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ABC1D1. (2)求证:EFB1C.,【现场答案】,【纠错析因】找出以上现场答案的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给出正确答案. 提示:以上解题过程中有两处错误:一是在第(1)问中证明线面平行时,由EFD1B,就直接得出EF平面ABC1D1,造成推理论证不严谨的错误;二是第(2)问中在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时,关键点遗漏,导致推理不严密.,【规范解答】(1)连接BD1,如图所示,在DD1B中,点E,F分别为DD1,DB的中点, 则EFD1B, 因为D1B平面ABC1D1,EF平面ABC1D1, 所以EF平面ABC1D1. (2)因为ABCD-A1B1C1D1为正方体, 所以AB平面BCC1B1,所以B1CAB. 又因为B1CBC1,AB平面ABC1D1,BC1平面ABC1D1,且ABBC1=B,所以B1C平面ABC1D1. 又因为BD1平面ABC1D1,所以B1CBD1. 又因为EFBD1,所以EFB1C.,命题角度二 证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典题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底面ABCD,PD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C=90, AB=AD=PD=1,CD=2. 求证:平面PBC平面PBD.,【信息联想】看到侧面PCD底面ABCD,想到_ _;看到求证平面PBC平面PBD,想到_.,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规范解答】在梯形ABCD中,过点B作BHCD于H. 在BCH中,BH=CH=1,所以BCH=45. 又在DAB中,AD=AB=1, 所以ADB=45, 所以BDC=45,所以DBC=90, 所以BCBD,因为平面PCD平面ABCD,平面PCD 平面ABCD=CD,PDCD,PD平面PCD, 所以PD平面ABCD, 所以PDBC,BDPD=D,BD平面PBD, PD平面PBD, 所以BC平面PBD,BC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平面PBD.,【互动探究】在本例的条件下,若E为PC的中点,试证明BE平面PAD. 【解析】如图,取PD的中点F,连接EF,AF,因为点E,F分别为PCD边PC,PD的中点, 所以EF CD,所以EF AB, 所以四边形FABE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F,AF平面PAD, BE平面PAD,所以BE平面PAD.,【规律方法】 1.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3)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明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面面垂直. (3)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变式训练】(2014宁波模拟)如图,四面体ABCD中,点O,E分 别是BD,BC的中点,CA=CB=CD=BD=2,AB=AD= . (1)求证:AO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解析】(1)因为BO=DO,AB=AD,所以AOBD. 因为BO=DO,BC=CD,所以COBD. 在AOC中,由已知可得AO=1,CO= . 而AC=2,所以AO2+CO2=AC2, 所以AOC=90,即AOOC. 因为BDOC=O, 所以AO平面BCD.,(2)取AC的中点M,连接OM, ME,OE,由点O,E分别是BD, BC的中点知MEAB,OEDC. 所以直线OE与EM所成的锐角 就是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 在OME中, 因为OM是RtAOC斜边AC上的中线,所以OM= AC=1, 所以cosOEM= .,(3)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h. 因为VE-ACD=VA-CDE, 所以 hSACD= AOSCDE. 在ACD中,CA=CD=2,AD= , 所以SACD= 而AO=1,SCDE=,【加固训练】(2014韶关模拟)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是AB的中点. (1)求三棱锥D1-DCE的体积. (2)求证D1EA1D.,【解析】(1)由长方体性质可得,DD1平面DCE,所以DD1是三 棱锥D1-DCE的高,又点E是AB的中点,AD=AA1=1,AB=2,所以DE= CE= , DE2+EC2=CD2,所以DEC=90, 三棱锥D1-DCE的体积V=,(2)连接AD1,因为A1ADD1是正方形,所以AD1A1D.,又因为AE平面ADD1A1,A1D平面ADD1A1, 所以AEA1D, 又因为AD1AE=A,所以A1D平面AD1E, D1E平面AD1E,所以D1EA1D.,【备选考向】平面图形的“折叠”与“翻折”问题 【典题】(2014珠海模拟)如图(1),在等腰梯形CDEF中,CB, DA是梯形的高,AE=BF=2,AB=2 ,现将梯形沿CB,DA折起,使 EFAB且EF=2AB,得一简单几何体ABCDEF(如图(2),已知M, N,P分别为AF,BD,EF的中点.,(1)求证:MN平面BCF. (2)求证:APDE.,【证明】(1)连接AC,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N为BD中点, 所以N为AC中点, 在ACF中,M为AF中点,故MNCF. 因为CF平面BCF,MN平面BCF, 所以MN平面BCF.,(2)依题意知DAAB,DAAE,且ABAE=A, 所以AD平面ABFE, 因为AP平面ABFE,所以APAD, 因为P为EF中点, 所以FP=AB=2 , 结合ABEF,知四边形ABF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PBF,AP=BF=2, 而AE=2,PE=2 ,所以AP2+AE2=PE2, 所以EAP=90,即APAE, 又因为ADAE=A,所以AP平面ADE, 因为DE平面ADE,所以APDE.,【规律方法】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点 (1)搞清翻折前后哪些量改变、哪些量不变,抓住翻折前后不变的量,充分利用原平面图形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把平面图形翻折后,经过恰当连线就能得到三棱锥、四棱锥,从而把问题转化到我们熟悉的几何体中解决.,【加固训练】如图1,在RtABC中,C=90,点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 (2)求证:A1F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解析】(1)因为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 所以DEBC, 又因为DE平面A1CB,BC平面A1CB, 所以DE平面A1CB.,(2)因为DEBC,ACBC, 所以DEAC, 所以DEA1D,DECD. 因为A1DCD=D, 所以DE平面A1DC. 因为A1F平面A1DC, 所以DEA1F. 又因为A1FCD,CDDE=D, 所以A1F平面BCDE, 因为BE平面BCDE,所以A1FBE.,(3)存在.取A1B的中点Q,A1C的中点P, 连接DP,PQ,QE.,则PQBC,所以PQDE. 由(2)知DE平面A1DC, 所以DEA1C,所以PQA1C. 因为A1D=DC, 所以A1DC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点P为A1C的中点,所以A1CPD. 因为PDPQ=P, 所以A1C平面PQED, 即A1C平面DEQ.,转化与化归思想 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思想诠释】 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探索平行或垂直关系:求解时,常假设其存在,在这个假设下根据题设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