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x_第1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x_第2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x_第3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x_第4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表(公共建筑,设计阶段认证)申报项目:深圳市*工程申报单位(盖章):深圳市*公司 中国*科学研究院*分院 自评星级:铜 银 金 铂金 申报日期:20*年*月 *日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编制二*年*月 表1 自评得分汇总表(公共建筑,设计阶段认证)总分(共63分)实际总得分得分项(共58分)创新项(共5分)节地与室外环境(共13分)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7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8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7分)室内环境质量(共9分)运营管理(共4分)得分8分10分8分3分8分4分1分42分说明: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应满足标准中所有适用于设计阶段的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得分之和不低于2分,并按满足得分项的累积得分,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划分原则如下:铜级:1924分,银级:2531,金级:3243分,铂金级:4463分本项目设计阶段有3条得分项不参评,参评总数降为60分,按总分比例折减取整的原则,重新划分等级为:铜级:1822分,银级:2329,金级:3040分,铂金级:4160分表2 自评表(公共建筑,设计阶段认证)填表说明:1、此表用于申报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认证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自行填写;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3、模拟分析报告中应有对所使用软件类型、版本的简要说明,对模型简化方法、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介绍,并提供模拟计算电子文件。指标类别规范条文分值达标判定评价要点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建议提交材料实际提交材料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6.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1 场地设计充分保留与利用场地内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2根据国家及深圳相关规定保护场地内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 、以上皆无场地内若有以上资源或地形,是否有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有,无深圳市*工程项目位于深圳市*汽车站西2004-502-076地块。项目性质为政府用地,所在地块用地性质为生产防护绿地。项目东侧、南侧为规划道路,北侧为深南大道,西侧为红树林路。本项目不在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场地内无较高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无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要求:1. 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2. 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2环评报告书)(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1场地地形图)6.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建筑选址符合国家和深圳市的相关安全规定。1 对用地的选址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2 用地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要求;3 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要求。如利用原有工业用地的,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和评估,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4 选址周围电磁辐射强度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的要求,选址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选址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区域。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根据场地土壤含氡浓度检测报告,各检测点平均含氡浓度为*Bq/m3,土壤氡浓度不大于20000Bq/ m3,可不采用防氡措施。本项目建设的10kV变电站由于容量和变压器的功率较小,运行时对外环境的工频电磁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以及高频电磁强度对周围环境质量影响轻微。设置在地下室的10kV变电站设独立密闭的变电间,做好室内的电磁辐射屏蔽措施,同时变电间相邻的房间未用作办公室等人员频繁活动的场所。无电磁辐射危险,达到环境标准要求,详情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要求:1. 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2. 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相关专项报告中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规划图(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1规划图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2环评报告书)宗地附图、块地控制指标一览表(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1场地地形图)地下一层平面图、变配电室放大图(包含于地下室各房间放大图)(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6.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1 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的要求;2 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与住户外窗以及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 3 日照分析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采用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是、否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的要求:是、否是否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与住户外窗以及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是、否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是、否建筑是否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是、否本工程大面玻璃幕墙采用中空LOW-E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为*,可见光反射比为*,详见建筑施工图要求。小于玻璃幕墙光学性能标准(GB/T18091-2000)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30的要求。幕墙与道路间设计乔、灌、草绿化进行遮挡,防止触及到底层人眼视线,避免幕墙光污染。景观照明以庭院灯为主要照明(全夜灯),选用了暖白光源的带炭灰色镀锌外壳和强化玻璃片罩的灯具,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光污染。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说明、建筑立面设计图纸、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设计文件、室外景观照明图纸和设计说明、玻璃幕墙相关专项报告,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日照分析报告等。要求:1. 总平面图中应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居住类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 幕墙设计文件中需包含光污染分析说明;3. 日照分析报告须提供该地块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范围内的日照分析图及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规划图(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1规划图纸)建筑效果图(2 评价材料2.2 建筑设计2.2.4 建筑效果图)总图、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立面图、门窗表及门窗详图、节能设计说明(2 评价材料2.2 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景观灯具安装大样图、四、五层屋顶花园照明电气平面图、一层景观照明电气平面图、电气设计说明(2评价材料2.6电气设计2.6.3景观照明设计施工文件)6.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1 饮食店、锅炉房、发电机房、配套商业、厨房、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等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或高空排放。污废水经净化处理后排放;2 空调排热与排风采取高位排放措施,并不对行人产生影响;3 空调制冷设备采用环保制冷剂,不采用CFC制冷剂。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饮食店、锅炉房、发电机房、配套商业、厨房、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以上皆无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或高空排放:是、否、无污废水是否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是、否、无空调的排热与排风是否采取高位排放措施:是、否、无;是否对行人产生影响:是、否、无空调制冷设备是否采用环保制冷剂,不采用CFC制冷剂:是、否、无合理进行总体规划,优化规划布局,减少外部污染源对本项目的影响,和减少内部配套设施对人员活动区域的影响。室内污、废分流,设专用通气立管。地下室、泵房及地下卫生间设有集水井,并设潜水泵,由坑内水位自控排至室外。室外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排放。餐饮厨房灶头天然气燃烧尾气和油烟废气油烟经净化处理后经专用烟道至屋顶高空排放。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要求:1. 应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各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2. 相关专项报告中应包括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噪声检测报告(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2环评报告书)节能设计说明(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设计总说明(二)、各层通风平面图、锅炉房大样图、地下一层平面图(2评价材料2.4暖通设计2.4.1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给排水设计说明、污水处理工艺施工总说明、设备管道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室外污水总平面图(2评价材料2.5给排水设计2.5.2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6.1.5项目建设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防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与水污染及光污染等。1 施工组织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2 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3 施工工程污水、食堂污水、厕所污水分别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要求;4 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建筑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的要求;5 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6 合理布置现场大型机械设施,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有害干扰;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得分项6.1.6场地环境噪声符合深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的规定。1场地噪声环境噪声标准值(dB)测试值(dB)昼间60*夜间50*本项目主要受交通噪声的影响,通过在大楼周边设计复层绿化,起到减缓噪声的作用。本项目绿化降噪量约为5dB。外墙采用*厚钢筋混凝土加干挂石材,外窗主要采用LOW-E中空钢化玻璃窗6+9A+6,边框加衬垫密封,根据建筑声学设计计算围护结构的窗和墙组合后的实际有效隔声量为* dB。以此使室内噪声等级满足标准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等。要求:1. 应提供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2. 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需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环境噪声检测报告(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2环评报告书)6.1.7对建筑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大于2,80%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小于0.3。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为: 小于5 m/s,风速放大系数为:小于2 80%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为: 小于5 m/s,风速放大系数为: 不小于0.3 通过CFD软件对建筑室外风环境模拟,全年各季节主导风向情况下,深圳*建筑周边人行区域的风速均小于2.4 m/s;风速放大系数分别为1.01.3。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纸,由第三方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要求:1. 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中应提供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预测结果;2. 如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环境,应提供相应说明。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3 自选材料3.4 暖通设计3.4.2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总图(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6.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1 屋面绿化面积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2 垂直绿化种植面积不少于2%的屋面面积或垂直绿化种植长度不小于10%的屋面周长。1屋面绿化面积: * m2屋面可绿化总面积: * m2屋面绿化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 %垂直绿化种植面积: m2垂直绿化种植长度: m屋面周长: m垂直绿化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 %垂直绿化种植长度占屋面周长的比例: %本项目在一层二层设置庭院绿化,三层架空层和屋顶做屋顶绿化,五六七层阳台露台均有做绿化。本项目屋顶可绿化总面积为*m2,屋顶绿化面积* m2,占可绿化面积的*%。本项目屋顶绿化全部按照屋顶花园形式进行绿化,融节能,美观,实用为一体设计。屋顶绿化配植植物包括桂花、野牡丹、鹅掌藤、福建茶、紫花勒杜鹃、紫竹、沿阶草、鸭脚木、米兰、黄金叶、黄金榕、芒等。设计单位提供的屋顶总平面设计图、屋顶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垂直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种植设计图。要求:1. 屋顶绿化设计图纸中应提供屋顶可绿化面积、屋顶绿化的类型和面积;2. 垂直绿化设计图纸中应提供垂直绿化的位置、面积。绿化种植设计说明、四/五层屋顶平面图、四/五层绿化配置总平面图、四/五层地被种植平面图、四层乔木种植平面图、五层乔灌木种植平面图(2评价材料2.3景观设计2.3.1种植施工图)6.1.9 屋面绿化面积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1屋面绿化面积: 15216 m2屋面可绿化总面积: 18306 m2屋面绿化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 83.12 %本项目在一层二层设置庭院绿化,三层架空层和屋顶做屋顶绿化,五六七层露台均有做绿化。本项目屋顶可绿化总面积为*m2,屋顶绿化面积* m2,占可绿化面积的*%。本项目屋顶绿化全部按照屋顶花园形式进行绿化,融节能,美观,实用为一体设计。屋顶绿化配植植物包括桂花、野牡丹、鹅掌藤、福建茶、紫花勒杜鹃、紫竹、沿阶草、鸭脚木、米兰、黄金叶、黄金榕、芒等。同上绿化种植设计说明、四/五层屋顶平面图、四/五层绿化配置总平面图、四/五层地被种植平面图、四层乔木种植平面图、五层乔灌木种植平面图(2评价材料2.3景观设计2.3.1种植施工图)6.1.10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深圳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1 每100m绿地上乔木量不少于3株,灌木量不少于10株;2 每100m硬质铺地上乔木量不少于1株;3 场地内70%树种和植物数量的产地距场地的运输距离在500km以内,保留利用场地内胸径大于100mm的成年树木;4 按道路长度计道路遮荫率不低于80;5 选用木本植物种类满足:场地面积5万m时不少于45种;场地面积510万m时不少于55种;场地面积10万m时不少于60种。1平均每100m2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株,灌木数:* 株平均每100m2硬质铺地上乔木数: 4 株树种和植物数量的产地距场地的运输距离在500km以内树种和植物数量:100%是否保留利用场地内胸径大于100mm的成年树:是、否按道路长度计道路遮阴率 80%选用木本植物种类:住区用地面积5万m2,木本46种;住区用地面积510万m2,木本 种;住区用地面积10万m2,木本 种项目的绿化特点:本项目选用适应深圳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具有少维护、耐侯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等优点。根据深圳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主要绿化物种:四季桂、木棉、米兰、黄葛树(大叶榕)、香樟、鸭脚木、蒲桃、黄槿、观光木、木莲、黄金榕、黄金叶、野牡丹、红花继木、黄金间碧玉竹、鹅掌藤、福建茶、紫花勒杜鹃、紫竹、沿阶草、芒等。且植物成活率为95%以上。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要求: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景观设计说明,地面景观排图:3 自选材料3.3 景观设计3.3.1 景观设计施工图和说明苗木表:2.必交材料2.3景观设计2.3.2苗木表6.1.11 场地交通组织及停车设计满足以下要求:1 主要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且有2条及以上公交路线,或距场地出入口800m内有地铁站;2 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相关规定,无遮荫地面停车比例不超过30%;3 场地内配套有相应的自行车停车场(库)。1住区出入口500m以内有公交站,公交车站名称:竹子林站,有 8 条线路,线路名称为:*线、21路、26路、123路、202路、209路、222路、223路 住区出入口800m以内有地铁站,地铁站名称:*地铁站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是否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规定:符合,不符合自行车停车场(库):有,无,停车位数 *个 本项目交通的设置充分考虑到最大可能地吸聚客流,沿*东侧的规划三路有大巴入口,项目南北侧都设有入口广场,并在*中间设置一条南北方向的人才街,方便人员便利进入人才市场办事, 南侧出入口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外部车辆或由地下车库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进入交通环道。项目西侧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本项目北面距离该项目主出入口约360米处有一公交车站,存在8条公交线路。在项目500米处有地铁*站,*线经过。并且紧邻地块是*汽车站,交通非常便利。设计单位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等。要求:1 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上应标明所有出入口设置和附近公交站点(地铁);2 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应为正规交通地图,并标出项目所在位置。3 小区内总平面图上应标明自行车停车场(库)位置及停车位数。交通图(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5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规划图(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1规划图纸)6.1.12 场地内设置可遮荫避雨的步行连廊,其总长度不少于人行道总长度的20。1场地内设置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有,无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总长度: m,住区人行道总长度: m,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总长度占人行道总长度的比例: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景观设计图纸等。要求:应在规划总平面图标明可遮阴避雨的步行连廊的位置、长度等。6.1.13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1室外透水地面面积: * 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室外地面面积: * m2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 (%)本项目透水地面包括绿地及镂空大于*%的植草砖。其中绿地*,生态停车位植草砖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2%。 该项目地库顶面透水地面设计覆土深度大于等于0.6米(便于雨水的渗透和涵养),地库顶面景观设置雨水排水设施(该项目地面雨水主要通过雨水收集口收集,进入雨水收集池集中处理后回收利用)。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场地铺装图等。要求: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景观尺寸定位总平面图、景观网格定位总平面图、景观竖向设计总平面图、景观铺装索引总平面图、园建设计说明、绿色停车位详图(2评价材料2.3景观设计2.3.1种植施工图)6.1.14 场地下垫面遮荫与浅色饰面。1 场地中不少于50%的硬质地面有遮荫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0.7的浅色材料;2 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3 建筑外墙浅色饰面,墙面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6。1有遮荫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0.7的浅色材料的硬质地面面积比:100%浅色饰面非绿化屋面面积比: %坡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 平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0.65建筑外墙浅色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率: 0.6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场地铺装图、设计说明。要求: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有遮荫或铺设浅色材料的硬质地面6.1.15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不小于15%。1 是否有地下空间:是、否地下建筑面积:*m2建筑占地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停车场、设备用房、配套设施和员工餐厅等该项目设二层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救护站和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下室总建筑面积*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为* m2。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间设计图纸、说明。要求:设计文档中应包括地下空间的功能、面积、设计图纸等。建筑设计总说明(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通用图)地下一层平面图(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子项1(地下室))6.1.16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1是否将尚可利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项目:是、否保留和利用的旧建筑部分为:立面、环境、主体结构、室内空间本项目规划现状为空地,项目内无旧建筑。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要求:1. 需在总平面中标出旧建筑位置;2. 说明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旧建筑的结构检测结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评价材料2.1规划设计2.1.2环评报告书)6.1.17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1是否利用废弃场地:是、否所选废弃场地为: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 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是、否本项目用地范围中无废弃场地。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检测评估报告、处理方案等。要求:1. 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2. 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提供相应的检测、评估报告。6.1.18 在场地内开辟城市公共通道、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或建筑楼层架空作为绿化休闲等功能。1是否在场地内开辟空间作为绿色休闲功能:是、否开辟空间:城市公共通道、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筑楼层架空、其他 屋顶花园 该项目利用建筑楼层架空作为绿化休闲功能,有助于增加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此外该项目还设置有屋顶花园,给办公大楼创造亲近自然的环境,改善环境空气。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等。要求:应在总平面图标明开辟空间位置和功能。总图(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6.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的规定。节能计算方法:规定性计算,性能性计算建筑物节能计算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屋面采用50厚岩棉板,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窗采用6 low-e +9+6中空玻璃。本建筑按照性能性指标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设计建筑年耗冷量为* kWh/,参考建筑年耗冷量为* kWh/,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的要求。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护结构做法详图、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证明材料要求: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完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说明,其做法应与详图吻合;2、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需提供节能计算报告。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2评价材料2.4暖通设计2.4.2节能计算书)节能设计说明、建筑构造做法表、门窗大样图、墙身详图(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6.2.2 空调系统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和锅炉热效率符合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的规定。冷热源形式:螺杆式冷水机组、多联机 冷热源机组性能参数:设备类型额定制冷量(kW)性能参数(W/W)实际设备标准要求螺杆式冷水机组14905.605.60多联机13143.303.20锅炉性能参数:设备类型额定出力(T/h)额定热效率(%)实际设备标准要求本项目根据建筑物不同功能,将整个建筑的空调系统分为如下几个系统:(1)集中空调系统:公共服务大厅、入口大堂、多功能厅、会议室、考试中心、培训中心等功能区域,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制冷主机选用两台424RT双工况螺杆冷水机组,空调冷负荷为4434.4kW;(2)五层及以上楼层办公用房、采用变冷媒流量多联机空调系统,空调冷负荷为1314kW;(3)电脑主机房及档案馆设独立的风冷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总冷负荷为560KW。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5.60W/W,多联机能效比EER=3.3W/W。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设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样。要求: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2、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必要时附设备说明书。各层空调风管平面图、各层空调水管平面图、暖通设计总说明、空调冷热源主要设备表、空调系统主要设备表、净化空调主要设备表、空调房大样图、制冷机房平面图、锅炉热力系统图、空调制冷系统图、风冷热泵系统图(2评价材料2.4暖通设计2.4.1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6.2.3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严格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高品位的电能不可直接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作为空调系统的热源。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形式: 螺杆式冷水机组、多联机 本项目处于夏热冬暖地区,只考虑夏季供冷,冬季不采用供暖系统。未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清单、机房图。要求: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2、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各层空调风管平面图、各层空调水管平面图、暖通设计总说明、空调冷热源主要设备表、空调系统主要设备表、净化空调主要设备表、空调房大样图、制冷机房平面图、锅炉热力系统图、空调制冷系统图、风冷热泵系统图(2评价材料2.4暖通设计2.4.1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6.2.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照明系统能源形式:照明光源采用新型细管径T5节能日光灯管。照明功率设计值:房间设计照度值(Lx)照明功率密度(W/m2)实际值现行值普通办公室311.73*11会议室303.03*11教室308.92*11档案室203.70*8发电机房220.83*8走道57.05*5风机房101.46*5电话中心305.95*11人才市场370.13*11餐厅202.91*7本项目建筑物各层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设置应急照明和普通照明。室内节能照明系统现采用T5节能灯设计,高效节能灯管配电子镇流器;室外主要采用埋地式和插地式上射灯,由于楼梯间人员流动较少,因此设延时自熄开关控制。车库、公共走廊等照明由BA统一控制,人才大市场、餐厅等到大面积区域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室外灯具配电采用多回路接法,可分区、分组、分时控制。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层照明平面图、照明控制系统图。要求: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照明系统、照明设计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强电设计总说明、各层照明平面图、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计算书(2评价材料2.6电气设计2.6.2照明施工图及设计说明)6.2.5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1 新建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与城市能耗统计数据中心联网;2 对建筑内各主要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进行独立分项计量,物业定期记录。是否新建公共建筑:是,否是否安装分项计量装置:是,否是否分项计量装置与城市能耗统计数据中心联网:是,否是否对建筑内各主要耗能环节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是,否物业是否定期记录各主要耗能环节能耗量:是,否本项目按照用能特点,把电耗计量包括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信息中心、厨房等)。在高低压配电系统进出线回路均配置带有标准通讯口的分项能耗数据计量仪表,可提供变配电系统详尽的数据采集,运行监视,事故预警,电能质量的监视和控制及远程自动抄表功能,可实现遥信、遥测的功能.通过对各项能耗对比分析,能够初步找出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再对大分项进行更深入地进行分析。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和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要求: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独立分项计量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暖通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2 必交材料2.5 暖通设计2.5.1 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2 必交材料2.7 电气设计2.7.2 照明施工图及设计说明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2 必交材料2.6 电气设计2.6.1 分项计量图纸得分项6.2.6 合理设计建筑朝向与开窗面积。符合以下任两项即为满足要求: 1 建筑的主朝向为正南北朝向或在正南北朝向正负15以内,主要功能房间避开夏季最大日射朝向;2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大于0.70,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3 建筑的正东、正西和西偏北、东偏北方向无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东西向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大于0.50。1建筑的主朝向: 南偏东12.9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 东:0.44、南:0.56、西:0.35、北:0.50 屋顶透明部分面积占屋顶总面积比:*%建筑的正东、正西和西偏北、东偏北方向是否无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是,否东西向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 东:0.44、西:0.35 本项目建筑主朝向为南偏东12.9,建筑各个朝向窗墙面积比均能满足标准要求。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要求:1、 在总平面图中标明各朝向2、 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过程。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2评价材料2.4暖通设计2.4.2节能计算书)总图、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立面图、门窗表及门窗详图、节能设计说明(2 评价材料2.2 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6.2.7 外窗设置外遮阳,建筑的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不大于0.8。1是否主要房间外窗均设置外遮阳装置:是,否外遮阳形式: 固定外遮阳 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 本项目遮阳形式为固定水平外遮阳或固定垂直外遮阳。经计算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为*.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要求:1、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外遮阳位置。2、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应列明各外窗尺寸、遮阳系数等。6.2.8 外窗设置可调节外遮阳,建筑的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不大于0.6。1外遮阳是否可调节:是,否外遮阳调节形式: 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 本项目遮阳形式为固定水平外遮阳或固定垂直外遮阳,无可调节外遮阳。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要求:1、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外遮阳位置。2、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应列明各外窗尺寸、遮阳系数等。6.2.9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规定的3级要求。1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6 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 3 级外窗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016-2008规定的6级,透明幕墙不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要求: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外窗气密性等级的设计说明。节能设计说明(2评价材料2.2建筑设计2.2.2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6.2.10 合理利用蓄能材料和建筑构造,实现建筑本体蓄能。1是否实现蓄能:是,否蓄能材料: 建筑构造: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蓄能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要求: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建筑本体蓄能设计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2、若上述材料中缺少相关论述,需补充蓄能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6.2.11 合理采用蓄能设备和系统。1是否实现蓄能:是,否蓄能设备: 424RT双工况螺杆冷水机组、蓄冰装置 蓄能技术: 冰蓄冷 本项目中央空调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冷冻机房设于地下二层。按照分量蓄冰40%的模式进行设计计算。夜间8小时蓄冰量为4496RTh。制冷主机选用两台424RT双工况螺杆冷水机组;冷水泵五台,其中三台大泵,两用一备(变频);两台小泵(用于夜间供冷),一用一备(变频);冷却水泵三台;乙二醇泵五台,其中三台大泵,两用一备(变频),两台小泵(用于夜间供冷),一用一备(变频);办公塔楼屋顶处设450m3/h冷却塔两台。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6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8。乙二醇系统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3.511;制冰工况时供、回水温度为-50。经计算:本项目蓄冷设备实际提供的冷量/设计日累计负荷=15808/(15808+26838)=37%。满足蓄冷设备提供冷量占设计日累计负荷的30%以上的要求。运行策略:(1)双工况主机制冰模式(23:007:00)这期间为电力低谷时段,自控系统通过电动阀门的切换,形成该模式运行,2台双工况主机在23:007:00时段制冰,制得4496 RTh的冰量储存在蓄冰装置中。(2)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联合供冷模式(8:00-18:00)这期间控制系统根据末端负荷的情况,切换到该供冷模式,双工况主机运行,不足部分冷量由蓄冰装置来补充以满足末端负荷的要求。(3)蓄冰装置供冷模式(18:00-19:00)这期间控制系统根据末端负荷的情况,切换到该供冷模式,全部冷量由蓄冰装置来补充以满足末端负荷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蓄能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要求: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蓄能设备系统形式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2、若上述材料中缺少相关论述,需补充蓄能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清单、机房图:2 必交材料2.5 暖通设计2.5.1 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蓄冷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3.自选材料3.4暖通设计3.4.1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6.2.12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1 比较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合理采用排风热回收系统;2 运行可靠,实测的热回收效率达到设计要求。1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组合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 投入费用48.5万元,年节省运行费用15.8万元 本项目采用组合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并且设置热回收装置,将排风中的热量回收到新风中,换热效率为65%。人才市场,员工餐厅及多功能厅采用组合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其中*市场设三台机组,送风量30000m3/h,制冷量330KW,送风时为上送上回,散流器送风;多功能厅设置一台。送风量25000 m3/h,拟选用HRW-2000-1型热回收转轮,显热效率:=76%,潜热效率:=76%,新风室外空气参数:干球温度:tW = 33.5 ,湿球温度:tS = 27.7 ,hW = 88.3 KJ/Kg.经热回收转轮预冷后,状态参数为:干球温度:tL = 29.5,hL=70.2 KJ/Kg。经计算,热回收系统能使系统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可减小484kw,对应冷水机组耗电量可减少88kwh。与节约的机组冷量进行比较计算,本项目采用热回收转轮初投资增加48.5万元,年运行费用节省15.8万元,3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节能效益非常显著。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的系统设计图。要求: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中应有对不同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的分析,及该建筑采用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通风平面图:2 必交材料2.5 暖通设计2.5.1 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3 自选材料3.4 暖通设计3.4.1 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热回收投资效益:3.自选材料3.4暖通设计3.4.1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热回收转轮投资效益分析.doc6.2.13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1 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设计合理,实现新风比可调节;2 实际运行中,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或增大新风比的模式。1新风取风口截面积:2000400新风管截面积:400250新风比:过渡季100%,空调季43%*市场,员工餐厅及多功能厅采用组合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其中*市场设三台机组,送风方式为上送上回,散流器送风;员工餐厅及多功能厅分别设一台机组,送风方式为上送上回,喷口送风,回风采用单层百叶风口。一层业务办公大厅采用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不单独设新风处理机组,设备放置于夹层内,送风方式为上送上回,散流器送风。其余大空间区域,如培训接待大厅,电话中心等采用吊装式空气处理机组,设新风处理机组。空气处理机的新风管装有调节阀,当夏季人员密度低的时候可以调低阀门开度;过渡季节,当室外空气焓值小于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的焓值时,可采用室外新风为室内降温。减少冷机的开启量,节省能耗。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专业全空气空调系统施工图系统与平面图。要求: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全空气系统形式、调节新风比措施的详细说明,并与详图吻合。6.2.14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或仅部分空间需要使用空调通风系统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空调通风系统能耗。符合以下任两项即为满足要求: 1 合理划分空调系统分区。根据房间的朝向、使用特点等因素,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2 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3 水系统采用变频运行系统或全空气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