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塘控规说明书.doc_第1页
良塘控规说明书.doc_第2页
良塘控规说明书.doc_第3页
良塘控规说明书.doc_第4页
良塘控规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理念、规模和功能定位规划理念、规模和功能定位.- 2 - 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 3 - 第四章第四章 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 6 - 第五章第五章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 - 第六章第六章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8 - 第七章第七章 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 9 - 第八章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 12 - 第九章第九章 环保环卫规划环保环卫规划.- 13 - 第十章第十章 控制指标体系控制指标体系.- 14 -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四线控制规划四线控制规划.- 25 -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市政工程规划市政工程规划.- 26 -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规划.- 29 -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 30 -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划强制性内容.- 31 -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实施管理.- 32 -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附附 则则.- 33 - 附附 录:录:.- 34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修水县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为顺利进行竹坪黄田里新区用地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修水县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 第二条 本次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件(图集、分图则)三部分组成,文本与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规划说明书 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三条 本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的修水县竹坪黄田里新区 942.31 公顷范围内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新区内开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均应符合 文本的规定。 第四条 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江西省地方性相关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 本规划由修水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并依法按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 第六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6)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6 号) (7)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 112 号) (8)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 119 号) (9)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4 号)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5 号) (11) 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12) 江西省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13) 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14)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 (15) 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16) 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17) 修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七条 规划原则 1、突出主题,强调特色 突出竹坪黄田里新区“生态规划理念”的主题,强调修水滨河城市“山水交融”的地域特色。 2、注重开发与保护的高度和谐 以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以开发建设作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注重开发与保护的高度协调与一致,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 先进统一的规划与布局,适度合理的开发与建设,科学有效的服务与管理,是修水县竹坪黄田里新区达到“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二章 规划理念、规模和功能定位 第八条 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 修水县竹坪黄田里新区位于现状中心城区西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竹坪区和黄田里区。本次规划区南、北部以自然山体为界,东部以修河和山口河为界,西至竹 坪乡的山峰堰村,规划面积为 942.31 公顷。 第九条 规划理念 1、融合共生理念 2、超前、延续发展理念 3、城市设计理念 4、环境、个性发展理念 5、经营城市理念 第十条 功能定位 修水县中心城区西拓的主要承载地,良塘新区的功能完善和互补区,以商贸、市场、旅游设施等城市功能为主导的城市新区。 第十一条 发展规模 1、用地规模 竹坪黄田里新区规划用地控制规模为 942.31 公顷。 2、人口规模 竹坪黄田里新区规划人口控制规模为 9.0 万人。 第十二条 区域衔接 1、城市功能的衔接 竹坪黄田里新区与其他区域的“错位”发展比较 城南区良塘新区南圳片区黄田里区 居住 以多层为主的现代居住风格,配有 少量的小高层和高层。 以多层和高层为主的现代居住风 格,容积率可适当高于周边区域。 采取现代居住社区建设模式,重在保存原 有的山水自然格局、以多层居住为主。 以低层为主的花园式住宅小区, 高档居住社区 行政办公大量局级单位城市未来的行政中心部分局级单位,适当的商务办公- 商业金融以传统零售商业为主 修水县的商业金融中心,大型购 物广场,购物步行街 沿竹坪河高档娱乐休闲区,高档商业区满足黄田里本区域内的零售商业 文化娱乐传统生活休闲现代文化展示,滨水休闲游乐- 滨河打造文化、休闲娱乐区,形 成与良塘新区的两岸休闲游乐互 动 市场服务 只配置少量服务于本区域居民生活 的集贸市场 五大专业市场,是湘鄂赣三省九 县商贸中心的核心承载地 作为良塘专业化市场的补充,设置几个大 型专业市场,与良塘新区的市场形成互补 只配置少量服务于本区域居民生 活的集贸市场 旅游沿修河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旅游接待为主 结合旅游休闲,打造一条仿古休 闲购物街 2、道路交通的衔接 “四桥五路”构成了城南区、良塘新区、南圳片区和黄田里片区沟通的纽带。四座桥梁,分别为新姜家渡大桥、良塘大桥、秋湖里大桥和南圳大桥;五条道路分别 为宁红西大道、秀水大道、黄田里大道、柯龙公路和黄良南路。宁红西大道和秀水大道连接城南区和良塘新区;黄田里大道串联城南区、黄田里片区和南圳片区;柯龙 公路连接南圳片区和良塘新区;黄良南路沟通黄田里片区和良塘新区。 3、景观系统的衔接 修河与山口河交汇处的大洋洲湾区是修水县中心城区未来的景观核心,包含大洋洲湿地公园、修河两侧岸线。因此,黄田里片区和南圳片区的建设是整个修河流域 景观体系的重要节点。仙姑山是未来城市核心的景观制高点,规划结合仙姑寺,打造仙姑山公园,使竹坪黄田里新区形成与良塘新区一脉相承的景观系统。 第三章 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 第十三条 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修水县竹坪黄田里新区整体形成“一主两副、一轴三片”的空间发展框架。 一主两副:规划竹坪黄田里新区形成一个新区主中心,位于南圳片区,在黄田里和竹坪分别设置新区副中心,服务于黄田里片区和竹坪片区。 一轴:正在建设中的山峰大道、黄田里东、西大道是新区的空间拓展轴,山峰大道、黄田里东、西大道将竹坪黄田里新区的各个片区进行了有效的串联,使黄田里 竹坪新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片:规划竹坪黄田里新区通过河流水系、自然山体和交通干道的有效分割,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三个片区:黄田里片区、南圳片区和竹坪片区。 黄田里片区: 黄田里片区位于修河以北区域,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部靠山,地理位置极佳,自然风光秀丽,且与南圳、良塘和城南等城市组团交通联系均较为便利,规划黄 田里片区以布局高档居住小区为主,配套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另外,结合修水县作为生态旅游县的城市功能定位,配置适当的旅游配套设施,使黄田里片区形成环境 优美、设施齐全的高档住宅社区。 黄田里片区规划规模约 1.8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 2.3 万人。 竹坪片区: 竹坪片区位于柯龙公路以南、竹坪河以西区域,现状竹坪片区为竹坪乡集镇所在地,规划对原集镇进行改造和整治,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 形象,使竹坪片区从乡集镇风貌向城市风貌转变。 规划保留原集镇的两条主要街道,但对原街道立面进行改造。结合周边漂流、生态观光、农业采摘等旅游休闲项目,建设以农家乐(庭院式的建筑形式,可家庭旅 馆与农家乐相结合,餐饮和住宿结合在一起)为主题的饮食精品街,以农家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推广口号,融入竹坪地域元素,打造独具竹坪特色的饮食文化。 通过竹坪集镇自身的发展壮大和饮食精品街的打造,推动竹坪片区健康有序发展。竹坪片区规划规模约 1.5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 1.6 万人。 南圳片区: 南圳片区位于柯龙公路以北、山口河以西、修河以南区域。修水县城市性质为赣湘鄂三省九县的商贸物流中心,良塘区是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功能承载地,随着良 塘新区建设的推进,行政、医疗、教育、文化等城市功能的进入,良塘新区已经逐渐成为了修水县中心城区的综合核心区。 规划将南圳片区打造成为良塘新区城市功能的补充区和完善区,规划建设若干专业物流市场。通过这几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市场的打造,既可以迅速的积聚人 气,又能疏解老城区的部分人口和交通。 公共设施方面,建设修水一中分校,搬迁妇幼保健院,沿修河结合修河旅游项目,建设部分旅游接待和游乐设施项目,沿竹坪河打造滨水精品商业街。完整的保留 仙姑山,并结合仙姑山建设部分文化娱乐项目。 通过物流市场、公共设施和旅游配套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引领整个南圳片区健康、快速的发展。 南圳片区规划规模约 5.9 平方公里(含仙姑山) ,规划人口为 5.1 万人。 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以多层为主,低层、小高层和高层点缀,丰富居住空间效果,结合自然山体和水系布局部分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271.80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 30.68%。 行政办公用地除保留现状竹坪乡政府外,在南圳片区和黄田里片区分别设置了一处行政办公用地,以满足未来中心城区拓展之后的行政办公需求;文化设施用地采 用集中和分散布置相结合的原则,使各个片区均能共享文化资源;规划竹坪黄田里新区共布置 1 所中学、1 所九年制学校和 2 所小学,满足新区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规划各居住小区按规范设置幼儿园,并鼓励私立幼儿园的发展。 规划在南圳片区布局一所综合性医院,在竹坪片区和黄田里片区分别规划一处社区医院。 保留现状两处社会福利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52.31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 5.90%。 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集中布局南圳片区竹坪河南侧,形成未来竹坪黄田里新区的商贸核心。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26.99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 14.33%。 竹坪片区布局一处公共交通场站用地,按照服务半径,规划布置 6 处停车场用地。规划黄田里竹坪新区道路依山就势、自由展布,形成轴线串环的道路网格局。规 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 154.62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17.45%。 规划保留修水县第三水厂,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在南圳片区规划一处污水处理厂用地,按服务半径要求布局消防站、环卫所、邮政、电信等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公 用设施用地面积 12.05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1.36%。 规划结合竹坪黄田里新区地形地貌特征,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立体混合式绿化体系。保留现状植被较好的山体,打造仙姑山公园,沿修河、山口 河和竹坪河等水系打造带状公园绿地。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268.24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30.28%。 规划用地计算表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种类名称面积(公顷)用地比例(%) 1R 居住用地 271.80 30.68 R21 二类居住用地 243.80 BR 商住综合用地 28.00 2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52.31 5.90 A1 行政办公用地 3.83 A2 文化设施用地 5.70 A3 教育科研用地 29.26 A4 体育用地 0.00 A5 医疗卫生用地 11.70 A6 社会福利用地 1.82 3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26.99 14.33 B1 商业用地 89.39 B2 商务用地 15.16 B3 娱乐康体用地 7.18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3.26 BR 商住综合用地 12.00 4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54.62 17.45 S1 城市道路用地 144.87 S4 交通场站用地 9.75 S41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3.69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6.06 5U 公用设施用地 12.05 1.36 U1 供应设施用地 6.12 U11 供水用地 5.12 U15 通信用地 1.00 U2 环境设施用地 4.59 U3 安全设施用地 1.34 6G 绿地与广场用地 268.24 30.28 G1 公园绿地 263.85 G2 防护绿地 1.43 G3 广场 2.96 总计总建设用地 886.01 100.00 水域 56.30 规划区总面积 942.31 注注: :规划用地人口容量为规划用地人口容量为 9.09.0 万人。万人。 第四章 居住区规划 第十五条 居住用地布局 竹坪黄田里新区三面环山,修河与山口河穿流而过,人居生态环境优越。规划居住用地共 271.80 公顷,占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 30.68%。规划区内居住用地分为 3 个 居住区 1 个居住小区分别为:黄田里居住区、南圳居住北区、南圳居住南区及竹坪居住小区。 竹坪黄田里新区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一览表 居住用地规模(公顷) 所在区域等级 其中:保障性住 房用地(公顷) 其中:商住混合用 地(公顷) 人均居住用地(平方 米) 居住人口(人) 黄田里居住区居住区73.908.793223000 南圳居住北区居住区61.28 5.9429.820500 南圳居住南区居住区93.71 13.273130500 竹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42.9114.65 26.816000 合计 271.8014.6528.003190000 规划区内各居住区详细地块指标控制参见竹坪黄田里新区控制指标表。 第十六条 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 规划区共新增居住用地 171.87 公顷,其中建设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 14.65 公顷,分布于竹坪居住小区沙湾路南侧 第五章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十七条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布局 规划以打造城市多功能新区为起点,拉动城区人口迁移,提升公共设施标准,形成三个功能区既成独立体系又相互呼应的公共设施分布结构。规划区公共设施用地 总占地 45.14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5.23%。 第十八条 居住区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行政办公 规划在黄田里片区黄田里东大道北侧设行政办公用地一处,占地面积 1.74 公顷,规划保留竹坪片区现状竹坪乡政府及竹坪派出所用地。 规划区行政办公用地总占地 3.83 公顷。 2、文化娱乐设施 规划提升竹坪黄田里新区文化建设品位,规划在南圳片区依托仙姑山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建设打造仙姑山民俗文化场所等文化设施。 规划区文化设施总占地 5.70 公顷。 3、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在规划区内三个功能区各安排医院 1 处共 3 处医院,有效提升了各片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黄田里片区社区医院位于黄良北路与黄州路交汇处,占地面积 3.19 公顷。南圳片区医院位于沙洲大道与津头路交汇处,占地面积 5.82 公顷。竹坪片区医院规划位于山峰大道与沙湾路交汇处,占地 2.69 公顷。 规划区医疗卫生用地总占地 11.70 公顷。 4、教育设施 规划区内共安排中学 1 所,位于南圳片区沙洲大道与余铺路交汇处,占地 16.38 公顷,九年一贯制学校 1 所位于竹坪片区紫心路与圳下路交汇处,占地 3.54 公顷, 及小学 2 所分别位于黄田里片区黄田里东大道与安居路交汇处,占地 3.48 公顷、南圳片区南圳大道与蒋湾大道交汇处,占地 5.86 公顷。 规划区教育科研用地总占地 29.26 公顷。 第十九条 片区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规划共设置 7 处幼儿园,其中黄田里居住区 2 处、南圳居住北区 2 处、南圳居住南区 2 处、竹坪居住小区 1 处。 2、文化娱乐设施:在各居住小区中心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科技室、老年活动站、歌舞厅等文化娱乐设施。 3、医疗卫生设施:各居住小区设置基层医疗保健中心(或门诊所) ,各片区设置社区医疗服务站方便居民就医。 4、体育设施: 其他小型运动场所结合在各个居住小区或公共绿地内布置。 第二十条 组团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本规划区内的居住组团按规范各自配套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 类型项目居住区小区组团 幼托 小学教育 中学 综合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 护理院 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 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 居民运动场、馆 文化体育 居民健身设施(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 社区服务中心(含老年活动中心) 养老院 托老所 残疾人托养所 治安联防队 居委会(社区用房) 物业管理 社区服务 消防站 街道办事处 市政管理机构(所) 派出所 其他管理用房 行政管理及其他 防空地下室 第六章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第二十一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布局 规划结合各片区布局特点,针对不同的功能定位,形成各片区中心富有特色的商业网点布局,使竹坪黄田里新区各片区之间形成商业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协调发 展的城市新区。 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为 126.99 公顷,占规划区建设总用地的 14.33。 第二十二条 商业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在黄田里片区依托区位和环境优势打造精品沿街商业;在南圳片区沿竹坪河北岸打造综合性商业区,拉动片区商业氛围,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竹坪河南岸布 局商住综合用地,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竹坪片区依托现有的饮食文化优势打造饮食精品街,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新区商业街区。 第二十三条 市场建设规划 1、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主要是按照居住区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进行配置,以农产品、水产品以及居民日用消费品等批发为主,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农贸市场的布置可结合居 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社区商业服务用地进行布局。规划对农贸市场全面实施“农改超” ,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加大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提升农贸 市场(超市)服务档次。 2、 专业市场 结合规划区主干道路建设规划在黄田里西大道与春风北路交汇处集中安排三个地块为生鲜果蔬市场,在竹坪大道与紫竹路交汇处集中安排二手车交易市场,在竹坪 大道与岩下路交汇处安置建材及工程车市场,集中设置专业市场能极大的拉动区域的商业氛围吸引周边人气聚集。三处专业市场占地面积分别为:生鲜果蔬市场占地 21.61 公顷、二手车交易市场 16.70 公顷、建材及工程车市场 14.76 公顷。 第七章 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 第二十四条 道路交通体系 竹坪黄田里新区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竹坪黄田里新区规划构筑“两横四纵”的主干路体系。两横为山峰大道(黄 田里西大道、黄田里东大道) 、南圳大道,四纵为竹坪大道、蒋湾大道、黄良南路、黄洲路。规划新区道路与城南区、良塘区道路及周边其他区域道路衔接,形成疏密有 致、脉络清晰的新区道路系统。 1、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按 32-45 米控制,断面形式为两块板、三块板。 2、次干路:规划道路红线按 2032 米控制,断面形式为一块板。 次干路为新区内生活性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内部交通、辅助运输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3、支路:规划道路红线按 1224 米控制,断面形式为一块板。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规划区道路总长度为 51.97 公里,道路网密度 5.51 km/km2,其中主次干路总长度为 32.91 公里,主次干路路网密度 3.94 km/km2。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总面积为 154.62 公顷,占新区总用地 17.45%。 第二十五条 道路交叉口控制 规划平面交叉口的道路缘石半径,主干路按 25 米和 20 米控制,次干路按 20 米和 15 米控制,支路按 20 米和 15 米控制。用地范围根据道路红线和停车视距三角线 控制,主干路停车视距为 30 米,次干路为 20 米,支路为 15 米。 第二十六条 静态交通设施 新区共设 6 处社会停车场,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各区,总占地面积 60644 平方米,停车泊位约 1783 个。 规划停车场一览表 序号位置占地面积(平方米)停车泊位(个) 1 山峰大道与圳下路交叉口东南侧 13843407 2 同心路与同创路交叉口东南侧 8942263 3 仙姑路与蒋湾大道交叉口东北侧 8847260 4 岩下路与滨河南路交叉口南侧 4629136 5 黄良南路与倾城路交叉口东北侧 7543222 4 枫山东路与黄良北路交叉口西北侧 16840495 合计 606441783 第二十七条 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对竹坪黄田里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规划共有 6 条公交线路通过竹坪黄田里新区,其中快速公交线路 2 条,旅游公交 线路 1 条,普通公交线路 3 条。 竹坪黄田里新区公交线路布置表 线路类型线路编号起讫点沿途所经道路功能 线路长 度 (km) K1 杭口客运站吴都工业园柯龙公路中心城区段整条线路 串联杭口区、竹坪区、良塘新区、老城区、工业区, 是构架修水县中心城区公交骨架线路的主轴线。 22.3 K2 修水西高速互通(竹坪) 城南客运站 山峰大道、黄田里东大道、黄田里西大道、山 谷大道、宁红大道 串联竹坪区、黄田里区、城南新区,是联系修水主 要居住区和竹坪产业区的主要轴线,疏散修水西高 速互通旅客的快速公交线路。 11.8 对开线路 旅游专线 火车站老城区公交保养 场 站前大道、杭口大道、双井大道、凤山路、秋 湖里大桥、秀水大道、宁红大桥、沿江大道 串联修水多个旅游景点,沿江环绕的一条旅游线路。 19.8 3 老城区公交保养场柯源 公交首末站 凤凰山路、宁红大桥、山谷大道、黄田里东大 道、黄田里西大道、良塘大桥、良塘大道、芦 良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修水大桥、站前路 串联老城区、城南新区、黄田里区、良塘新区、 18.4 环形线路 4 良塘公交总站柯源公交 首末站 新姜家渡大桥、杭良大道、南圳大道、蒋湾大 道、余铺路、沙洲大道、南圳大桥、黄田里东 大道、山谷大道、宁红大道、洪坑大道、芦良 大道 串联良塘新区、竹坪区、黄田里区、城南新区。 20.1 5 良塘公交总站竹坪 良塘大道、良塘大桥、黄田里东大道、黄田里 西大道、山峰大道、福湾路、老姜家渡大桥、 江渡大道 串联良塘新区、竹坪区、黄田里区、城南新区、老 城区。 13.7 第二十八条 用地竖向规划 规划区道路竖向以竹坪大道现状标高为参照,满足规划区内交通、排水和防洪的要求,沿竹坪河和修河两侧道路采用路堤结合形式,满足抵御竹坪河和修河 20 年一 遇洪水设防要求,修河在良塘渡口 20 年一遇洪水位为 101.87 米。规划区内场地标高满足竹坪河和修河的防洪要求。 规划地面坡度以有利于排水为原则,一般道路纵坡控制在 0.2%-2.5%之间,部分坡度大于 3%的道路,具体设计时,应满足道路最小坡长的要求。道路横坡控制在 1%-2%。各道路中线交叉点及转折点坐标、高程、道路坡度详见道路竖向规划图 。 第二十九条 土方平衡控制 规划对道路围合地块进行各角点竖向标高控制,原则上地块角点标高略高于相应道路交叉点、转折点、变坡点标高的 0.2-0.5 米,对个别略低于道路的地块作护坡 处理。台阶式用地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 1.5 米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 0.5 的护坡顶加设安全设施。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 942.31 公顷,规划区内水域、山体公园等用地未进行土方计算,以就地平衡为主。规划在土方计算范围内划分 A-K 共 10 个小地块进行计算。规 划区总填方量为 1451.20 万立方米,总挖方量为 1204.07 万立方米,缺方量 247.13 万立方米,规划区土方计算见下表。 规划区土方计算一览表 地块面积填方挖方 土方余缺量 填方量(+)平均填方深度挖方量(-)平均填方高度(米)挖方量(-)缺方余方序号地块名称 (公顷) (万立方米)(米)(万立方米)(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万立方米) 1 A-地块 148.80 303.75 2.04 122.13 0.82 425.88 181.62 2 B-地块 165.00 419.98 2.82 619.52 3.75 1039.50 199.54 3 C-地块 108.00 337.48 2.27 180.66 1.67 518.14 156.82 4 D-地块 26.71 138.32 0.93 22.26 0.83 160.58 116.06 5 E-地块 12.20 16.40 0.11 0.77 0.06 17.17 15.63 6 F-地块 9.50 7.25 0.05 7.29 0.77 14.54 0.04 7 G-地块 91.56 166.80 1.12 151.97 1.66 318.77 14.83 8 H-地块 11.11 14.35 0.10 40.89 3.68 55.24 26.54 9 J-地块 17.03 21.13 0.14 24.08 1.41 45.21 2.95 10 K-地块 15.66 25.74 0.17 34.50 2.20 60.24 8.76 合计 605.57 1451.20 1204.07 2655.27 484.96 237.83 总缺方量(万立方米) 247.13 第三十条 道路红线内(包括上空)的用地为交通设施用地及道路绿化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第三十一条 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 第三十二条 地块内部配建停车场,其面积控制应符合 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泊位要求表 。 性质类别计算单位指标 普通商品房、农民公寓、拆迁还建房车位/100 0.8 居住 保障性住房车位/100 0.5 行政办公车位/100 1.0 办公 其他办公车位/100 0.8 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超市(5000 平米)车位/100 1.0 普通商业设施(5000 平米)车位/100 0.6 市场车位/100 0.6 餐饮、娱乐车位/100 2.5 商业 旅馆业车位/客房 0.4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车位/100 0.9 医院 区以下医院、社区医疗设施车位/100 0.6 体育场车位/100 4 影剧院车位/100 5 图书馆、博物馆车位/100 0.5 文体设施 展览馆车位/100 0.8 大中专院校车位/100 3 学校 中小学、幼儿园车位/100 2 游览场所公园车位/每公顷用地 20 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泊位数不得低于核定标准泊位数的 15,核定标准泊位数按照该地块最大容积率换算。 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或停用。 第八章 绿化景观规划 第三十三条 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结合修水县人文历史与地理环境,秉着尊重竹坪黄田里新区现状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突出“保山护水透绿”特色的原则。规划区总体形成“一核、三园、多 点、多带” 的绿化系统结构框架。 一核:指以仙姑山为核心的竹坪黄田里新区绿核,茂盛的山林、大面积的绿化形成调节新区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肺“。 三园:指分布于仙姑山公园西北的三处较大的公园绿地:竹坪公园、湾里公园、南圳公园。 多点:指依据规划布局在竹坪黄田里新区形成多个广场及绿化节点。 多带:指规划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及水系形成多条自然生态带状公园,不仅起到城市隔离、防护、景观带功能,还保障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丰富了城市内部景观。 规划区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268.24 公顷,占总用地的 30.28%。 第三十四条 公园绿地规划 规划园林绿化依托自然山体,采用 “点、线、面”立体混合式布局,组织以普通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网络骨架,自然山体公园为重点的完整绿化体系。规划区 绿地公园用地面积 263.85 公顷。 第三十五条 防护绿地规划 规划加油站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建设 15 米的防护隔离带,污水处理厂与城市道路之间建设 30 米宽防护林带,采用乔灌木混合式栽植,乔木选择冠大、能吸有害气 体的树种,同时能起到滞尘吸异味作用。规划区内防护绿地总面积为 1.43 公顷。 第三十六条 广场用地规划 结合修水县中心城区的总体布局,规划共安排 2 处广场绿地。 竹坪广场:位于竹坪乡政府南侧,占地面积 1.72 公顷。 仙姑山广场:位于仙姑山北侧山脚,占地面积 1.24 公顷。 第三十七条 景观规划 规划以人为本,综合考虑规划区内及周边山体、水系等各种自然景观及人文要素,形成“一核一轴三区、多点多廊“的景观体系。 第三十八条 图件所示的各类绿地不得侵占或改变用地性质、规模。 第三十九条 规划绿化用地不得改变用地性质挪为它用,绿地内允许建设建筑小品等少量游憩设施,但其总占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绿地面积的 15%。各地块内部均应按 相应标准配套绿化用地,各类用地绿地率均应与控制指标表一致。 第四十条 各地块在满足文本所规定的绿地率指标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第四十一条 新区内所有道路均应按规划的道路断面配植行道树和绿化隔离设施。 第四十二条 新区内有关的标志、公告、广告招牌的位置和尺寸大小须由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设置。 第九章 环保环卫规划 第四十三条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1)本规划区内均为二类区,并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 (2)地表水水质:规划区内水体水质执行、类水功能区标准。 (3)噪声: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控制在 60 分贝,交通线两侧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控制在 70 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 100。 (4)固体废物:实现生活垃圾按居住片区定点分类收集,以便于深入处理,同时要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第四十四条 环境设卫生施规划目标 规划区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 100%;水冲式公厕率达 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 第四十五条 生活垃圾量预测 规划竹坪黄田里新区生活垃圾产量按人均 1.0 千克/人.天计,则竹坪黄田里新区生活垃圾量为 90 吨/天。 第四十六条 环境卫生设施 (1)生活垃圾的收集 规划生活垃圾的收集方法从源头上分类收集,垃圾收集过程以袋装化上门收集方式为主,居住区每幢居民楼单元入口设固定垃圾箱,道路两旁设置废物箱,商业街 每 50100 米、交通主、次干路每 100200 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 200400 米设一废物箱。垃圾集中至垃圾中转站后用重载密闭运输车运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 无害化处理。 (2)生活垃圾的运输 规划垃圾转运站以小型为主,服务半径按 0.8-1.0 公里生活区设置 1 处,新区需设 9 个垃圾中转站,每个容量为 20-30 吨,占地面积不小于 100 平方米,与周围建筑 物的间距不小于 5 米。 (3)环卫所的设置 秉着资源优化配置和设施共享的原则,规划新区设置 2 个环卫所。 (4)公共厕所 住宅区内按每 1000-1500 户设一处,人流集中处按 300-500 米的服务半径设置,用地面积为 60-100m2,建筑面积为 30-50m2。规划竹坪黄田里新区共设置水冲式公厕 18 座。 第十章 控制指标体系 第四十七条 地块细分 为了与土地开发出让以及新区建设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规划依据用地性质和地块所处区位将土地划分为不同规模的地块,将规划区用地分为竹坪、南圳和黄田里 3 个片区,在片区下进一步细分地块,作为规划控制要素的载体。 第四十八条 用地分类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本规划区用地采用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进行统一分类。 规划区内用地共分 6 大类、20 中类、27 小类。 修水县竹坪黄田里新区土地使用分类一览表 大 类中 类小 类 代码用地名称代码用地名称代码用地名称 R11住宅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R12服务设施用地 R21住宅用地 R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 R22服务设施用地 A1行政办公用地 A21图书展览用地 A2文化设施用地 A22文化活动用地 A3教育科研用地A33中小学用地 A5医疗卫生用地A51医院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 A6社会福利用地 B11零售商业用地 B12批发市场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商业用地 B13餐饮用地 B14旅馆用地 B21金融保险用地 B22艺术传媒用地B2商务用地 B29其他商务用地 B3娱乐康体用地B31娱乐用地 B41加油加气站用地 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B49 其他公用设施营业 网点用地 BR商住综合用地 S1城市道路用地 S3交通枢纽用地 S41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4交通场站用地 S42社会停车场用地 U11供水用地 U12供电用地 U13供气用地 U1供应设施用地 U15通信用地 U21排水用地 U2环境设施用地 U22环卫用地 U公用设施用地 U3安全设施用地U31消防用地 G1公园绿地 G2防护绿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 G3广场用地 第四十九条 土地兼容性及建筑适建性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一般不得更改,尤其是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及绿地严禁更改土地使用性质。其它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需要更改,则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 门核准,同时应符合“土地使用兼容性表” 的规定及土地使用性质对“建筑适建性表”的要求。 规划区土地使用兼容性表 拟变更地性质 原用 地性质 R2A1A2A3A5B1B2B3B4G1G2S3S4U R2 A1 A2 A3 A5 B1 B2 B3 B4 G1 G2 S3 S4 U 注:为直接兼容;为有条件兼容;其余为不可兼容。 规划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用地类别 居住 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 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 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 用地 公用 设施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 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建设项目 R2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W1US3S4G1 G2G3 低层独立式住宅 其他低层居住建筑 多层居住建筑 中高层居住建筑 单身宿舍 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托幼) 居住小区商业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 居住小区体育设施 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 居住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 居住小区行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 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 小型农贸市场 小商品市场 农、副、水产品批发市场 居住区级以上(含居住区级)行政办公建筑 居住区级以上商业服务设施 居住区级以上文化设施(图书馆、纪念性建筑等) 居住区级以上娱乐设施(影剧、游乐场、) 居信区级以上体育设施 居住区级以上医疗卫生设施 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 一般旅馆 旅游宾馆 商住综合楼 对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的工厂 对环境有轻度干扰、污染的工厂 对环境有严惩干扰、污染的工厂 社会停车场、库 加油站 汽车修理、专业保养场 客、货运公司站场 用地类别 居住 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 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 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 用地 公用 设施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 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注: 为适宜设置的建设项目; 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关限制条件和有效补充措施后经专家论证后可以设置的建设项目; 为不适宜设置的建设项目。 第五十条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土地开发强度主要是指对开发容量的控制。控制指标主要有: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和绿地率等四项。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可以引导投资有效使用土 地,建设良好城镇结构;同时满足城镇环境需求,建设良好的城镇空间环境,同时还能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 规划区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如下表: 规划区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表 用地类别建筑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住宅(低层为主)1.01.2 3535 住宅(多层为主)1.21.4 3035 住宅(中高层为主)1.62.2 2535 商住混合1.52.5 3530 中学、九年制学校0.81.0 2540 居住用地 小学、幼儿园0.60.8 2540 机关团体、办公(独立式)1.21.5 3035 机关团体、办公(院落式)1.52.0政府社团用地 医院、疗养院1.01.2 3040 旅馆1.53.0 3025 金融贸易咨询、商务办公2.03.0 4025 大型商业中心2.03.0 4520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文化娱乐设施0.62.0 4025 市场用地1.02.0 4020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41.0 3030 第五十一条 建筑间距技术规定 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卫生、消防及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的,同时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朝向、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争取较好朝向(南偏东 15南偏西 15),避免东西向布置,其间距必须满足大 寒日满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时的标准。 (2)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 1.05 倍,东西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 0.9 倍。 (3)多层住宅建筑侧间距不宜小于 6 米,两侧有高层建筑时,侧间距不宜小于 13 米。 (4)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主要房间、小学的教室与其遮挡建筑的距离必须达到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时的日照标准。托儿所的活动场地必须满足三分之一的活动 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以外的要求。 第五十二条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是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各地块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以各分图则标注为准。建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土地综合用途依次为:绿化用地、 管线走廊、非机动车临时停放。 为保证竹坪黄田里新区的城市环境质量,使竹坪黄田里新区新建建筑掩映在大片的绿化之中,规划对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要求较高,并综合考虑建筑应急通道以及 日照和防火要求,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 (1)道路红线两侧不设绿化带时:原则上地块靠主干路一侧,建筑后退红线 10-25 米,地块靠次干路一侧,建筑后退红线 8-12 米;地块靠支路和区内小路一侧,建 筑后退红线 3-5 米;地块之间考虑开设防火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红线 4 米。 (2)道路红线两侧设绿化带时:原则上地块靠主、次干路一侧,建筑后退绿线 6-10 米,地块靠支路和区内小路一侧,建筑后退红线 3 米;地块之间考虑开设防火通 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红线 4 米。 (3)道路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必须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4)临街公共建筑一般不设围墙,特殊情况应设置通透艺术围墙,其高度不超过 2 米,且应后退道路红线 1.52 米。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原则上按以下要求控制 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红线宽度(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1 黄田里东大道、黄田里西大道、山峰大道 4520 2 竹坪大道 4025 3 南圳大道 3610 4 蒋湾大道 3210 5 黄良南路 3615 主要道路 6 黄洲路 3210 724-308 820-245 次干道与支路 9 20 米以下 3 第五十三条 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管理技术规定 用地红线是指相邻两块用地之间由于其可能的用地性质不同而设置的用地界线,一般情况下无道路分隔。为保证新区的环境质量,保证各地块建设开发的合理性和公 平性,各用地的建设应满足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最小距离按 分图则严格控制,同时参照江西省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中“建筑物退让”的有关条款执行。 (1)多层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主要朝向控制在建筑高度的 0.5 倍,最小 6 米;侧面控制在建筑高度的 0.3 倍,最小 4 米。 (2)高层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主要朝向控制在建筑高度的 0.3 倍,最小 12 米;侧面控制在建筑高度的 0.15 倍,最小 9 米。 (3)界外为文教卫建筑时,其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在上述基础上应加退 2-3 米。 (4)界外为绿地时,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可在上述基础上减少 2-3 米。 第五十四条 建筑高度 根据竹坪黄田里新区城市空间设计、结合新区城市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确定规划区建筑的限制高度,以构造竹坪黄田里新区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规划将规划区建筑高度分为三类控制。 (1)3680 米控制区:主要集中在南圳片区和黄田里片区的核心区域。 (2)2436 米控制区:主要为以小高层为主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3)024 米控制区:主要为多层居住区、中小学等设施。 第五十五条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控制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依据规划区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及人口规模, 参照江西省各类标准及技术规范确定竹坪黄田里新区各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1、中学: 竹坪黄田里新区规划中学 1 所,校内设活动场地及 400 米环形跑道,容积率控制在 1.0 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 25以内,绿地率不低于 40,教学楼层数控制在 5 层以下。 2、九年一贯制学校: 竹坪黄田里新区规划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容积率控制在 1.0 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 25以内,绿地率不低于 40,教学楼层数控制在 5 层以下。 3、小学: 新区设小学 2 所,容积率控制在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