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课件_第1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课件_第2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课件_第3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课件_第4页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要点解读,目 录,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 新指南的要点 新指南的特色,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背景,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正在升高 血脂异常控制状况都远没有达到要求 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6.5%, 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 中国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和异常率明显差异于西方人群 指南的要点在2006年中华心血管年会正式公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 新指南的要点 新指南的特色,新指南的要点,血脂异常的检测 血脂分层切点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血脂检测项目,基本检测项目:TC,TG,HDL-C,LDL-C 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评价和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这四项检测 其他检测项目 非HDL-C 小而密的LDL 脂蛋白(a) 载脂蛋白AI 载脂蛋白B,血脂检查的重点人群,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有皮肤黄色瘤者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其他可考虑作为血脂检查的对象: 40岁以上男性; 绝经期后女性。,血脂分层切点比较(中国),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HDL-C TG 合适范围 40 150 150 240 160 200 减 低 35 40,1997 2006,修改依据: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资料,个体化调脂-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方法: 生活方式治疗为基础 药物治疗 判断: 启动治疗条件 血脂治疗目标,危险评估,治疗决定,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含义,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和, 指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本指南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总和。,危险评估包括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在我国人群的影响 吸烟 肥胖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保护性因素,不参与危险评估的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 致粥样硬化性饮食,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建议,*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低HDL-C、肥胖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为极高危,心血管疾病+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2)糖尿病,极高危患者 仅包括:,冠心病的分类及危险分层,极高危: 急性冠脉综合症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高危: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 有客观证据的隐匿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患者。,冠心病等危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15% 有临床表现的冠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TIA)等。 糖尿病 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3项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极高危病人心血管疾病+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2)糖尿病,安全有效应用他汀,当前我国他汀药物应用的问题 不足-应用面不够广 积极 不规范-安全掌握不够 谨慎,安全有效应用他汀,指南要求严格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危险估计,设定起治要求,治疗目标值 按降脂强度和安全性合理用药 达标:标准剂量的他汀 起用前后检查肌酶,严格观察肌肉症状 合理安排剂量,不宜追求高效而盲目加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肝脏转氨酶升高 肌病: 不同他汀的肌肉不适发生率不同 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肌酸激酶(CK)升高。 肌炎有肌肉症状,并伴CK升高。最常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当使用大剂量他汀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包括环孢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和烟酸类,肌炎的发生率增加。 横纹肌溶解是指有肌肉症状,伴CK显著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和肌酐升高,常有褐色尿和肌红蛋白尿。,要 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 新指南的要点 新指南的特色,与ATPIII对比 中国指南特色之处,高危患者的LDL-C目标定为100mg/dl 极高危时目标为80mg/dl ? 极高危仅包括心血管疾病+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或心血管疾病+ 2)糖尿病 治疗中需充分关注药物的安全性,NCEP Report. Circulation. 2004:110;227-39,为什么高危患者的LDL-C目标定为100mg/dl,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 有客观证据的隐匿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患者。,冠心病等危症 有临床表现的冠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3项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高危患者的定义,他汀降脂的幅度与降低冠心病事件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Grundy. Circulation. 1998;97:1436-1439.,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and CHD reduction has not been precisely defined 3 models,a) Linear,b) Threshold,c) Curvilinear,研究未能观测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总死亡率差异 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组的非心血管原因死亡人数和对照组相比增加31例,第一死亡原因是癌症(1.5% vs 1.7%),TNT研究主要结果,John C. LaRosa, et al. New Eng J Med.2005;Early release,TNT(治疗达新目标),强化降脂的一项探索性研究,p0.001,1.2%,8.1%,7.2%,0.2%,5.8%,5.3%,0%,3%,6%,9%,80mg阿托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p0.001,p0.001,肝转氨酶升高,不良事件,停药,高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组的肝酶异常增加了6 倍, 不良事件和停药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TNT研究的安全性结果,John C. LaRosa, et al. New Eng J Med.2005;Early release,IDEAL 试验: 主要终点,主要冠脉事件在阿托伐他汀组发生率为 9.3% ,辛伐他汀组为 10.4%.,主要冠脉事件 * (%) p = 0.07,%,* Major coronary event defined as coronary death, hospitalization for non-fatal acute MI or resuscitated cardiac arrest.,Pedersen TR et al. JAMA 2005; 294:2437-2445.,强化降脂不能带来更高临床获益,IDEAL 试验: 严重不良反应,虽然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但阿托伐他汀组因副反应而永久停药的发生率更高。 和肌痛情况类似,阿托伐他汀组肝酶升高的发生率也更频繁。,%,p=0.42,p0.001,两组严重不良反应(SAE)情况及因SAE而永久停药的发生情况 1.0% vs.0.1%,Pedersen TR et al. JAMA 2005; 294:2437-2445.,心血管疾病+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2)糖尿病,极高危的范围 仅包括,严格防止滥用,为什么将极高危目标上调,最近临床试验表明降至70/dl是不现实的目标,需强调:80mg/dl 是理论的目标,为什么强调 治疗中充分关注药物的安全性,亚洲人的肝、肌毒性的发生率较高,* 10 病人CK升高, 8 个ALT升高,但无CK正常上限5 倍或 ALT 3 倍. # STATT 中3个退出研究中的1个由于严重的临床副反应伴严重的实验室异常而退出 + 病人舒降之治疗36天后维高甘油三脂血症,1 (1)+,1 (1) #,因严重实验室检查异常退出研究,0 (0),0 (0),严重的实验室检查异常,7 (4),18 (14)*,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15 (8),21 (16),实验室检查异常,n (%),n (%),GOALLS Non-Asian (N = 183),STATT All Asian (N = 133),他汀肝毒性/肌毒性的影响因素较多,Australia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ulletin. 2004 Feb;23(1),临床试验中恰恰是这些患者被列入排除标准,Cannon CP,et al: N Eng J Med 2004;350, Waters DD et al. Am J Cardiol 2004;93:154-158 Perdersons et al:JAMA2005;294:2437-2445,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肌病, 表现:为肌痛或肌无力,并伴有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至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也可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并可测得增高的血清他汀类药物浓度; 发生率大约是0.1%,且与剂量相关; 危害:肌病未能及时被发现,仍旧继续用药,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半数以上的肌毒性与合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途径,CYP3A,CYP2C9,硫酸化为无活性产物 从肾排出,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 体内60%以上的药物,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活性或 非活性代谢产物通过胆汁 或尿液排出,瑞舒伐他汀,CYP2C8,P-糖蛋白水平相互作用,CYP 450 酶水平相互作用,与他汀代谢有关的肝酶P450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与氟伐他汀相互作用的药物较少,P-糖蛋白水平上的相互作用,P糖蛋白是参与药物吸收和分布的蛋白转运体,负责从肠道,肾脏和肝细胞中主动转运药物。 地高辛是P糖蛋白的底物和抑制物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是p 糖蛋白的底物 环孢素可以竞争性抑制普伐他汀转运,从而抑制其从胆汁排泄。 氟伐他汀主要在CYP2C9代谢而不是 CYP3A4,同时也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因此和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危险性低。,1. Corsini. Int J Clin Pract 2004;58:494503 2. Corsini. Cardiovasc Drugs and Ther 2003;17:26585,药物间相互作用,无药物间相互作用,* 基于标签,环孢素,烟酸,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药物种类,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罗苏伐他汀*,维拉帕米,选自 Corsini A.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03;17:257277.,Thompson PD et al. JAMA 2003;289:16811690,FDA: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数据 氟伐他汀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危险最低,FDA:氟伐他汀发生肌毒性事件最少,8.0,0.6,0.5,1.2,他汀类临床应用安全性的 “高危险”患者,老年患者 体型瘦小 酗酒 多系统疾病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合并多种药物的人群 移植后患者 HIV患者 神经肌肉疾病 心律失常 高血压 PCI术后 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