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探讨.ppt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探讨.ppt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探讨.ppt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探讨.ppt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探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探讨,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数学交流的调查与思考,一、问题提出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现状如何呢?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又是如何?其有效性又是怎样? 二、调查设计 三、调查统计及分析 1 “学生”的现状 2 “教师”的现状 四、几点思考 1学生呼唤课堂上数学交流,该怎么办? 2学生交流存在有效性缺失,该怎么办? (1)学生参与率低 (2)交流出现不充分、不深入 主要有下列几种现象: 现象之一,各持已见,放任自流 现象之二,注意分散,思维表浅 现象之三,“放”而无序;或只“放”不“收”;或收之过急等。 (3)组织效率低 3课堂提问存在有效性缺失,该怎么办?,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创设生活情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例: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使用 “线段、射线、直线” 在讲授“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 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这样学生也很快就能认识到,这就是线段,且线段有两个端点。 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 课例:生活中的平移-毕笑如(广州市113中学).FLV,二、创设动手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例: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 创设了这样的动手实践平台:将学生按每组4人分组,以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实践: 1、制作等腰三角形纸片,并标上顶角、底角、腰、底边。2、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叠在一起。 3、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什么? 4、讨论你们的发现,写出结论。此要求提出后,学生有做纸片的、折纸片的、度量的、议论的等等汇集成一片,整个课堂的教学都呈现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热烈气氛。他们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1、两个底角相等,2、两腰相等,3、折痕是对称轴,4、折痕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5、折痕把底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三、营造宽松和谐教学环境,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 例:七年级下第七章复习题第9题解方程组 四、激活教材,学以致用,把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水平回归,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归。 例:“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 五、加强思维的训练力度,提高思维能力。 例: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P17练习第3题:编一道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所列方程是3x+4(45-x)=150,并与同学交流比较。 六、注重评价过程,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数学教学课堂生成策略 1.发现问题 “学贵有疑,疑而出新” 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2顺应出格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马卡连柯说:教学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例: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接下来大家说应该探讨哪些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呢? 生1: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 教师本来的预设是想让学生最好先提出平行四边形,然后依次把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逐一进行讲解。或许是刚上完梯形这一章节,所以有很多同学都先提出了梯形的中点四边形,见此现状教师立刻改变了教学步骤。 师:好!那么我们先从梯形着手看一下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哪种特殊四边形, 大家能否根据上一个例题自己判断出来呢?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探究。教师预想学生会说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结果学生生成了三种答案:生2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正如我所愿),生3认为是矩形,生4认为菱形(其实学生都是根据画图猜想的)。此时,教师并没有马上充当裁判的角色,而是来了一个追问:在这三种答案中,你们能够肯定梯形的中点四边形一定会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矩形有可能吗?菱形有可能吗?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呢?,3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例: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满200减80”顾客损失49元,京城华堂商场被告欺诈(原价618元的羽绒服是打完九五折后才减价的)。展示了这则新闻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知道顾客损失的49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6180.95280)( 618380)=49.1, (2)你认为顾客与商场谁更有理?,4妙用错误 “将错就错,变废为宝”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例:讲授a2-b2=(a+b)(a-b)这个公式后,让学生去分解x4-y4。 做对的答案是(x2+y2)(x+y)(x-y),两相对照之后, 原来x2-y2还应该继续分解。 5把握学情 “因生制宜,因时而化” 例:八年级下册的“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开始就提出“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问题, 接下来用配方程推导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采用缩小步伐的策略,生成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如何将x2+2ax=b 变形为形如x2=m的方程?)。,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一、情境创设中的语言设计 (1)联系生活语言导入法 例:在等可能事件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游戏幸运抽奖:盒中有28张小纸条每张上分别写了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学号,现在请一位同学在盒中先后抽出3张,看看哪3位同学是今天的幸运中奖者? (2)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法 例:讲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在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后提出问题:擦去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只剩下一个三角形ABC,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将这个平行四边形重新作出来?,(3)温故知新语言导入法 例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计算几题整式的乘法,接着提问:通过观察你能发现这些乘式与结果的特征吗? (4)类比语言导入法 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二、教学过程中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1)各知识点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例:在通过抽奖游戏等活动后学生理解了可能事件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发球真的公平 吗? (2)新知与例题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例:在等可能事件一课中,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可以这样设计:有了公式后,我们就可以用公式来求生活中曾经碰到过的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同学们都玩过扑克牌吗?其实在扑克牌中也蕴涵着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3) 例题与例题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五、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确保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性 教学效果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主要表现为:其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其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其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片断) 师:列方程解应用题:某建筑工程队,在工地一边的靠墙处,用120米长的铁栅栏围一个所占地面为长方形的临时仓库,铁栅栏只围三边,按下列要求,分别求长方形的两条邻边的长。 长方形的面积是1152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是1800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是2000平方米 生1:设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米,根据题意得:(1202x)x=1152 生2:设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米,根据题意得:(1202x)x1800 生3:设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x米,根据题意得:(1202x)x2000,二、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 例: 勾股定理教学导入,三、完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案例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片断) 师: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 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 师: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四、优化课堂教学学法的有效性。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坚持“教”为“学”服务。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 课例: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易丽萍(广州市天河中学.FLV),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坡度设计,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例:初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课 例:在线段的大小比较课中,教师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蜗牛的家在一个圆锥形草垛母线的中点,蜗牛回家最近的路线在哪里? 二、从教材的“再创造”出发 例:新教材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加减消元法 例:新教材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代入消元法,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 方法一、借助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 例:因式分解中 “十字相乘法” 方法二、以动手实验导入。 例:“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一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 给每位同学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 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方法三、创设悬念导入 。 例:“最简二次根式”,二、语言表达的艺术 例: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内容启发引导的艺术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其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自求得之。” 引导迁移 疏导启发 例:二次函数的应用:”放焰火” 引向深化 四、内容直观形象的艺术 例: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五、课堂气氛调控的艺术,八、创建多媒体技术 支持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趣味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 (二) 创设生活情境,贴近实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软件几何画板 例:“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一)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初步构建符合我们地方学情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1)基于“做”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