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包括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设计要求: 下图为机械手动作示意图,机械手将传送带A上的物品搬运到传送带B上,机械手按照下述动作顺序周而复始的搬运货物。(1) 机械手的初始状态为:机械手放松、处于左限、上限位置;(2) 传送带由电动机控制,初始状态为停止;(3) 按动启动按钮后,传送带A和B开始输送物品,同时其他检测、控制部分也开始或准备工作,此时:(a)关电开关检测到传送带A输送来的物品后,停止传送带A的运动;(b)机械手抓取传送带A上的物品;(c)机械手往上移动,到达上限位置,上限位置由上限限位开关检测;(d)机械手向右旋转,到达右限位置,右限位置由右限限位开关检测;(e)机械手向下移动,到达下限位置,下限位置由下限位置开关检测;(f)机械手放松,将抓取的物品放在传送带B上;(g)机械手往上移动,到达上限位置,上限位置由上限限位开关检测;(h)机械手向左旋转,到达左限位置,左限位置由左限限位开关检测;(i)启动传送带A,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动作;完成资料:设计说明书一份(1015页),包括设计原理说明、控制原理图。设计内容及工作量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单片机型号和外围电路的电子元器件。2、设计硬件电路原理图。3、编写单片机程序并调试。工作量:1周主要参考资料1蒋辉平, 周国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2吴振顺,气动传动与控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3方华, 许江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进 度 计 划 表阶段日期计划完成工作量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备注6.4查阅资料,确定总体设计方案6.5绘制电路原理图6.6单片机及外围电路连接,初步调试6.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6.8课程设计答辩设计总结: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对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能更加合理的查阅及利用资料,为达到课题要求而对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巩固和加深。这次毕业设计不同与以往任何一次课程设计,它耗时更长,独立性更高,要求更加严格细致。在设计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为一名设计人员,面对一项设计任务时,不仅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所面对的场地、环境、资金和实际加工等一系列问题。考核成绩及评语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系(教研室)意见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摘要】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机械手的发展是由于它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的代替人工操作;其二、它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其三、它能操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因而,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的更为广泛。在我国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的。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并可从新编程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他有多个自由度,可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不同环境中的工作。 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ABSTRACTManipulator hand and arm can imitate the certain movements function, according to fixed program to grab, transporting or operating tool for automatic operation of the device. It can replace the hard labor in order to realize people the mechan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an in harmful environment operation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safety and so widely used. The type of manipulator, according to drive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hydraulic, pneumatic, electric and mechanical manipulator; According to applicable range can be divided into robots for and general manipulator two; According to the trajectory control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position control and continuous track control robots.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and add plane rotation type and structure, the action of the manipulator by pneumatic cylinder driving, pneumatic cylinder of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omagnetic valve to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valve controlled by MCU. Dri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onent finish, can very convenient embedded in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line. Manipulator used MCU control, and has high reliability, change program flexible, and other advantages, whether for time control or travel control or mixed control, can be set to realize through MCU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manipulator action can modify the program, so that more of the manipulator strong generality. Keywords: manipulator electromagnetic valve MCU 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机械手的概述1第二章 机械手总体方案的设计32.1机械手的基本结构32.2机械手的控制要求42.3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52.4机械手的手部结构5第三章 机械手硬件电路设计63.1单片机模块63.2矩阵按键模块93.3串口通信模块10第四章 单片机总程序设计11第五章 系统调试11第六章 总结12谢辞13附录14参考文献15第一章 绪论1.1机械手的概述1.1.1机械手的简介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照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能实现自动抓取、搬运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叫做“工业机械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下,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在机械加工、冲压、锻、铸、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对机器人及机械手所作的定义不尽相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定位、可控的可编程的多功能操作机。这类操作机具有几个轴在可编程序操作下,能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各种任务。美国国家标准(NBS)对机器人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并在自动化控制下执行某种特定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最终执行装置,能够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它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来定义:(1)工业机器人:“一种能执行与人的上肢类似动作的多功能机器。”(2)智能机器人:“一种具有感觉和识别能力,并能够控制自身行为的机器。”机械手由执行机构、驱动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1.1.2机械手的类型机械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独立的不附属于某一主机的装置。它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编制程序,以完成各项规定工作。它的特点是除具备普通机械的物理性能外,还具备通用机械、记忆智能的三元机械。第二类是需要人工操作的,称为操作机。它起源于原子、军事工业,先是通过操作机来完成特定的作业,后来发展到用无线电信号操作机械手来进行探测月球、火星等。第三类是专用机械手,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线上,用于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传送。这种机械手在国外称为“Mechanical Hand”,它是为主机服务的,由主机驱动,除少数外,工作程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是专用的。第二章 机械手总体方案的设计2.1机械手的基本结构机械手是一个水平、垂直运动的机械设备,用来将工件由左工作台搬到右工作台。有上升、下降运动,左移、右移运动和夹紧、放松动作和位置控制。简易机械手在各类全自动和半自动生产线上应用得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零部件或成品在固定位置之间的移动,替代人工作业,实现生产自动化。本设计中的机械手采用上下升降加平面转动式结构,机械手的动作由气动缸驱动,气动缸由相应的电磁阀来控制,电磁阀由单片机控制驱动执行元件完成,能十分方便的嵌入到各类工业生产线中。图2-1为机械手简图,其中SQ1-上限开关,SQ2-左限,SQ3-下限开关,SQ4-光电开关,SQ5-夹紧,SQ6-右限。图2-1 机械手简图这个机械手具有二个直线运动和一个旋转运动自由度用于将源工作台上的物品搬到其左侧或右侧目的工作台上。机械手的直线动作由气缸驱动,气缸由电磁阀控制,整个机械手在工作中能实现上升/下降、左传/右转、夹紧/放松功能,是目前较为简单的、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机械手。其升降运动通过升降气缸、垂直导柱、滑动导柱、垂直导轨及升降位置微动开关相互配合完成,升降工作行程为0100mm、转动是通过旋转气缸实现、转动工作行程为090;手爪是通过气缸、弹簧的作用来夹持物品,夹持力是靠调节弹簧的预压缩调整。 机械手的基本结构由感知部分、控制部分、主机部分和执行部分四个方面组成。采集感知信号及控制信号均由气动缸驱动。主机部分采用了标准型材辅以模块化的装配形式,使得气动机械手能拓展成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图2-1中工件所处位置为原点位置,根据要求:机械手初始位置在原点位置,每次循环动作都从原点位置开始,完成上升、下降运动,左移、右移运动和夹紧、放松动作和位置控制,并能实现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方式。当机械手在原点位置下启动按钮,系统启动,左传送带运转。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后,左传送带停止运行。根据分析可得出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图,如图2-2所示。原位下降夹紧上升右移停止左移上升松开下降下限延时上限左限启动右限图2-2 机械手工作流程图根据以上分析,机械构造方案基本固定。整个机械手一共用到三个气缸,单片机需要控制每个气缸的动作:横梁长气缸的内外调,执行气爪的夹持与放松、竖导杆气缸的升降、各气缸的定位控制和旋转轴的定位控制,另外两个是工件计数和故障报警。2.2机械手的控制要求机械手的操作方式分为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自动操作又分为单周期操作和连续操作方式。手动操作是指用按钮对机械手的每一步运动单独进行控制;单周期操作指机械手从原点开始,按启动按钮,机械手自动完成1个周期的动作后停止;连续操作指机械手从原点开始,按启动按钮,机械手的动作将自动地、连续不断地周期性循环。在工作中若按停止按钮,机械手将继续完成1个周期的动作后,回到原点自动停止。(1)机械手的自动运行: 下降:当机械手检测到传送带A上有工件时,有原点位置开始下降,下降到位时,碰到下极限开关,机械手停止下降,同时接通加紧电磁阀线圈。 加紧工件:当机械手加紧到位时,压力继电器动合触电闭合,接通上升电磁阀线圈。 上升:当机械手夹紧到位时,机械手开始上升,上升到位时,碰到上极限开关,机械手停止上升,同时接通右移电磁阀线圈。 右移:当机械手上升到位时,机械手开始右移,右移到位时,碰到有极限开关,机械手停止右移,同时接通下降电磁阀线圈。 下降:当机械手右移到位时,机械手重新开始下降,下降到位时,碰到下极限开关,机械手停止下降,同时释放加紧电磁阀线圈。 放松工件:放松动作为时间控制,设为2秒。 上升:工件放松后,机械手开始上升,上升到位时,碰到上极限开关,机械手停止上升,同时接通左移电磁阀线圈。 左移:机械手上升到位后,开始左移,左移到位时,碰到左极限开关,机械手停止左移。 回到原位:机械手左移到位后,回到原点位置,再次自动启动传送带A,当光电开关检测到工件后,又开始新的工作循环周期。机械手的手动运行(2)手动运行是指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及夹紧操作通过对应的手动操作按钮控制,与操作顺序无关。单片机模块选择:电源模块,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其中输入和输出模块都选用数字量的类型,输入量较多,选择32路模块,输出量较少选择16路的模块。2.3 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考虑到机械手的通用性,同时使用点位控制,因此我们采用可单片机对机械手进行控制。当机械手的动作流程改变时,只需改变单片机程序即可实现,非常方便快捷。2.4 机械手的手部结构为了使机械手的通用性更强,把机械手的手部结构设计成可更换结构,当工件是棒料时,使用夹持式手部;当工件是板料时,使用气流负压式吸盘。本文设计的是抓握直径为5 20的零件。按照抓取工件的要求,本机械手的手臂有三个自由度,即手臂的伸缩、左右回转和升降运动。手臂的回转和升降运动是通过立柱来实现的,立柱的横向移动即为手臂的横移。手臂的各种运动由气缸来实现。手臂的伸缩、升降运动由伸缩气缸来实现,回转由回转气缸实现。第三章 机械手硬件电路设计根据任务要求,机械手系统电路设计可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矩阵按键模块、串口通讯模块。图3-1为硬件电路设计方框图。图3-2 单片机整体模块设计原理图。图3-1硬件电路设计方框图图3-2 单片机整体模块设计原理图3.1 单片机模块3.1.1 单片机方案选择单片机体积小巧,内部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备。对于需要灵活机动,精度要求不高,有可扩展性及程序可擦写和简单成熟的编程平台等要求,单片机不失为最合适的选择。现有两种单片机AT89S51和AVR可供选择。 方案一:采用常见的 89S51作为米粉机点餐系统的控制核心。传统的51 单片机具有价格低廉,输入输出接口多,使用简单等特点,容易开发。方案二:采用AVR单片机,AVR单片机在一个芯片内将增强性能的RISC 8位CPU与可下载的FLASH相结合使其成为适合于许多要求。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嵌入式高效微控制器。从机械手的功能实现来说,单片机主要能够多路模拟输出精确的PWM功能上,实现上位机串口通讯,S51单片机与AVR单片机相比,AVR单片机拥有内置多路的PWM输出而且AVR单片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程序处理效率,实现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采用方案二的AVR单片机。3.1.2单片机主控电路设计ATmega64是基于增强的AVR RISC机构的低功耗8位CMOS微控制器。由于其先进的指令执行时间,ATmega64的数据吞吐率高达1MIPS/MHz,从而可以缓减系统在功耗和处理速度之间的矛盾。主控电路的设计是以ATmega64单片机和RS232通信模块为核心,外接矩阵按键模块和电源等硬件电路。ATmega64单片机工作在8MHZ的频率下,采用+5V的直流电源供电。图3-3为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图。图3-3 ATmega64处理器在单片机系统模块中,还包括有外部晶振电路、复位电路。3.1.3AVR晶振电路的设计与传统的51单片机相比,AVR单片机内置RC振荡电路。出厂时,未进行时钟源设置的AVR,其时钟源使用的是内部RC振荡,一般情况使用的是1M频率。通过对熔丝位的设置,可以设置MCU的内部RC振荡频率。例如:4M、8M等。不过,内置RC振荡,在一致性方面存在差异,它因生产的批次有所差异,亦与温度等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所以,在一些对时钟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精确定时,RS232通信等,这些场合,建议使用外部的晶振线路。图3-4为外部晶振电路:图3-4晶振电路3.1.4AVR复位电路的设计AVR单片机内置复位电路,并且在熔丝位里,可以控制复位时间,所以,AVR单片机可以不设外部上电复位电路,依然可以正常复位,稳定工作。 若是系统需要设置按键复位电路,那么注意,AVR单片机是低电平复位,图3-5为设计的按键复位电路: 图3-5复位电路 3.2 矩阵按键模块单片机通过动态扫描识别矩阵按键,可大大减少单片机IO口的使用。使用按键时注意由於这种按键是机械式的开关,当按键被按下时,键会震动一小段时间才稳定,為了避免让8051误判為多次输入同一按键,我们必须在侦测到有按键被按下,就延迟一小段时间,使键盘跳过抖动状态以达稳定状态,再去判读所按下的键,就可以让键盘的输入稳定。图3-6为矩阵按键电路图:图3-6矩阵按键图3-7矩阵键盘3.3串口通信模块RS-232C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正式公布的,在异步串行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总线。它规定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现在,计算机上的串行通信端口(RS-232)是标准配置端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图3-7为串口通信模块,图3-8 RS232串口通信第四章 单片机总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的的要求,进行AVR单片机C语言编程,编程思路方框图如图4-1。开始初始化检测矩阵按键按下串口中断判断键值发送指令接收数据输出控制信号图4-1单片机程序框图第五章 系统调试在硬件和软件都完成后,需要对硬件和软件分别调试。只有当硬件中的各个模块工作测试稳定好后,才能进行系统总体调试。这里将调试的过程及在调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以便能够进一步的掌握设计工作的要领,积累经验。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试,作品正式完成,它能够稳定地实现毕设要求功能。作品参数:臂长为40cm;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