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doc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doc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doc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doc_第4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目 录1、平面结构布置-(3)2、板的设计-(4)3、次梁的设计-(8)4、主梁的设计-(11)5、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8)附图1、板的配筋图附图2、次梁的配筋图附图3、主梁配筋图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确定主梁的跨度为,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按高跨比条件,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取板厚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则,取。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则,取。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宽板带计算: 水磨石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15mm板底混合砂浆 恒载: 活载: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 2、板的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取 ()中跨: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3、内力计算及配筋: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系数如下:支承情况截 面 位 置端支座边跨支座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中A1B2C3梁板搁支在墙上01/11两跨连续:-1/10三跨以上连续:-1/111/16-1/141/16板与梁整浇连接-1/161/14梁-1/24梁与柱整浇连接-1/161/14则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1/11-1/111/16-1/14由题知:则,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5.056-5.0563.4142.731-3.903.12()42.840.1180.1180.0800.0640.0910.073()0.1420.1420.0930.0740.1080.0850.9290.9290.9540.9630.9460.958(mm2)482482317251365288选钢筋轴线轴线101501015081308130轴线10150101506/81306/8130实际配筋轴线轴线550mm2550mm2387mm2387mm2轴线550mm2550mm2302mm2302mm2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分布筋选用6300。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10150。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8200。板角构造钢筋:选用82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采用分离式配筋,详见板的配筋图.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肋自重: 次梁粉刷重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取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3、内力计算: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1/11-1/111/16-1/14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0.450.600.550.554、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梁高: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截 面1B2C弯矩M49.66-49.66 31.83-36.83或0.0280.210.0180.156 0.0280.2380.0180.170.9860.8810.9910.915832962547692选用钢筋220+118(弯起)320(弯1)316(弯1)318(弯1)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882942603763、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截 面ACV56.5175.3566.6966.69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需配箍筋需配箍筋需配箍筋需配箍筋箍筋肢数、直径2626262656.656.656.656.6573158.3209.3209.3实配箍筋间距150150150150满足满足 满足满足选配弯起钢筋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18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20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16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185、构造配筋要求: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1、支承情况: 柱截面4504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重: 恒载:恒载设计值:活载设计值: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主梁计算跨度:边跨: ,近似取中跨: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2)、剪力设计值:,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可知。主梁弯矩计算项次荷载简图组合项次+组合值95.36-445.22-88.37-234.54组合项次+组合值413.11226.33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主梁剪力计算项 次荷载简图组合项次 ()+170.65+-270.62+238.13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梁高: (边跨),(中间跨)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正截面配筋计算。截 面1B2弯矩M413.69-445.22229.31-89.37-408.64或0.0420.340.0220.067 0.0430.4340.0220.0690.9790.7830.9890.96623882999.41267506选用钢筋25+422(弯起222)822(弯起2)422(弯1)222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250120401520760斜截面配筋计算:截 面AV170.65270.66238.13,截面尺寸按下面式验算截面满足截面满足截面满足剪跨比:需配箍筋需配箍筋需配箍筋箍筋肢数、直径282828100.6100.6100.6165.770.4486.64实配箍筋间距取150取150不足用补充取150不足用补充满足不满足不满足544mm2352.2mm2选配弯起钢筋不弯222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22实配钢筋面积380.1760.2380.1 验算最小配筋率,满足要求说 明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A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剪力图呈矩形,且比较大,在支座截面B左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截面B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附加箍筋布置范围:取附加箍筋8200,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排, 梁两侧各布置三排。另加吊筋118, ,则由:,满足要求。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3张。3、板的配筋图:比例1:50、分布筋选用:6300、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8200,深入板中的长度为800mm。、与承重砌体墙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8200,伸出墙边长度为600mm。、板角附加短钢筋双向布置8200,每一方向伸出墙边的长度为600mm。4、次梁的配筋图:比例1:30、箍筋选用:6150通长布置。、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5、主梁的配筋图:比例1:30、箍筋选用:选用8150。、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在次梁与主梁交界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选用8200,两边各布置三排,另加一根118吊筋.、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其余钢筋截断详见配筋图。 大学毕业论文规范一、结构要求一份完整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档案袋内应包含两个部分内容:1、毕业论文装订册;2、毕业论文附件材料。二、版面要求A4纸张,其中:页边距上3cm,下、左2.5cm,右2cm;页脚1.75cm;每册的封面与封底需用白色的铜版纸张(规格120g-150g)印制。三、毕业论文装订册组成部分与要求(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二)内容。1、毕业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部审查签字后生效。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评审表;4、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审表;5、毕业论文答辩表;6、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7、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总表;8、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9、中英文题目与作者;10、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11、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12、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论文文字数,本科生论文一般应不少于5000字(或20个页码),专科生论文不少于3000字。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3、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件四)。14、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15、附录。 (三)封底。四、毕业论文附件材料组成部分与要求(见附件五)(一)封面;(二)内容目录 (按二级标题编写)1、英文文献翻译1.1英文文献原文 (要求不少于3000个单词)1.2中文翻译2、专业阅读书目。(10篇,每篇不少于300字。) 2.1书目名一 2.2书目名二(三)封底。附一:毕业论文系列表格;附二:毕业论文中英文封面;附三:毕业论文正文格式;附四: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附五:毕业论文附件材料。1毕业论文任务书系 部指导教师职 称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 号论文题目论文内容目标及进度要求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系 部审 核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由所在系部审核2-1毕业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课题类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班级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 题类型: A-理论探究型 B-实践应用型2-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2-3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3毕业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课 题 名 称指导教师(职称)申 请 理 由学生所在系部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签名: 日期:序号评分项目(外国语类)满分评分1工作量152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103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254论证能力255文字表达106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15总 分100评语 (是否同意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另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册 年 月 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4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审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论文题目评阅人评阅人职称序号评分项目(外国语类)满分评分1工作量152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103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254论证能力255文字表达106学习态度与规范要求15总 分100评语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5毕业论文答辩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论文题目序号评审项目指 标满分评分1报告内容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有应用价值。402报告过程准备工作充分,时间符合要求。103创 新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4答 辩回答问题有理论依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40总 分100答辩组评语答辩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答辩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6-1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论文题目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委员会名单问题1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问题2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问题3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记录人签名(不足加附页)6-2问题4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问题5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问题6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问题7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问题8提问人: 问题:回答(要点):记录人签名7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总表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毕业论文题目:成绩类别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人评定成绩答辩组评定成绩总评成绩40%+20%+40%评定等级注: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组分别给分(以百分记),最后按“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评定等级。其中,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40%,评阅人评定成绩占20%,答辩组评定成绩占40%。附二:(空1行)中文封面示例毕 业 论 文(1号宋体居中)(空1行) XXX XXX XXX XXX XXX(2号黑体居中,标题行间距为32磅)学生姓名:XXX XXX学 号:XXX XXX所在系部:X X X专业班级:XX XXX指导教师:XXX教授(职称)日 期:二XX年X月(宋体小3) 英文扉页示例: (Writing the title of the paper in English here)(Times New Roman 2号粗体居中)By (Name)June 20XX(Date)(Times New Roman小2号居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附三:(空1行)摘要(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空1行)(小4号宋体,1.5倍行距)。(200-400字左右)(空1行)关键词:(小4号宋体)(小4号黑体) (空1行)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2号,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空1行)(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体,1.5倍行距).(空1行)Keywords: (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体)(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体,加粗)(空1行)Contents(小2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空1行)摘要(小4号宋体,行距18磅,一级目录加粗,下同).iAbstract(小4号Times New Roman,行距18磅,一级目录加粗,下同).ii1Introduction(小4号Times New Roman,行距18磅,一级目录加粗,下同). 12 (正文第2章,一级目录). 22.1 (正文第2章第1条,二级目录) .Y2.1.1 (三级目录) Y2.1.2 (三级目录) . Y2.2 (正文第2章第2条,二级目录) Y2.2.1 (三级目录) .Y2.2.2 (三级目录) .Y2.X (正文第2章第X条,二级目录) Y3(正文第3章,一级目录) . Y(略)Conclusion(一级目录).YAcknowledgments(一级目录)YBibliography(一级目录).YAppendix A(需要时) YAppendix B(需要时).Y注:1.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2. Y表示具体的数字。 (空1行)1Introduction(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小2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小4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下同)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小5号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下同)。2(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小2号字体,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Times New Roman字体,小4号, 1.5倍行距)11(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小3号字体)(小4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1.1.1(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4号字体,不加粗)(小4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正文各1级标题之间需要另新起一页!)(空1行)注:1. 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请予以注明; 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空1行)Conclusion(小2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空1行)(小4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空1行)Bibliography(用小2号字体,加粗,居中,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2倍行距。 )(空1行)(小4号Times New Roman或宋体,1.5倍行距;标点符号使用半角实心。英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以A-Z字母顺序排序) 1 Connor U.&K. Asenavage. Peer Response Groups in ESL Writing Classes How Much Impact on Revision?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4.3(3):257-2762 J.Thomas Russell & W.RonaldLane. Kleppners Advertising Procedure,13th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503.3 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86/1995.4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3).5 杨自检.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47.附四: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1、专著示例 1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论文集示例 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3、报纸文章示例 1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4、期刊文章示例 1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学位论文示例 1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6、报告示例 1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7、网页示例 11陈剑.民之父母“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解释EB/OL.简帛研究网站 /Wssf/2003/chenjian03.htm2003-01-18.8、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9、其他要求 (1)文字 论文中汉字应采用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2)表格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3)插图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4)公式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或逐章编序,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5)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