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第4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_第1页
中考物理 第4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_第2页
中考物理 第4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_第3页
中考物理 第4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_第4页
中考物理 第4课时 物态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板块 声、光、热,第4课时 物态变化,过 基 础,过 易 错,过 中 考,过 考 点,过 实 验,一、温度和温度计(5年4考,2016、2015、2014、2013年) 1温度:(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_。例如:负8摄氏度写成_,也读作零下8摄氏度。,过 基 础,8 ,2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_的温度定为0 ,_的温度定为100 ,然后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就代表_。,注意 摄氏温度是表示温度的一种方法,而摄氏度则是摄氏温度的单位。,冰水混合物,沸水,1 ,3温度计:(1)原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_; 看:看清温度计的_和_;,液体热胀冷缩,量程,量程,分度值,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_; 读:待示数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记:记录数值和单位。,侧壁,稳定,不能,4体温计:(1)测量范围: 35 到 42 ,分度值是 0.1 。 (2)使用: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其他温度计不能用力向下甩),将水银甩下去。体温计在液泡的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细管,当水银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细管处断开,因此体温计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3)人体的正常体温约是_;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37,能,二、熔化和凝固(5年1考,2013年考) 1_ 态、_态和_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2熔化和凝固,固,液,气,固,液,吸,液,固,放,3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_。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如海波、萘、冰、各类金属等。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注意 熔化吸热致冷,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鲜。,不变,晶体,熔化,凝固,相同,5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_,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这类固体我们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_点和凝固点。,注意 晶体的熔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吸热。,上升,熔,6如图1、2分别是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注意 晶体温度为熔点时,状态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三、汽化和液化(5年4考,2017、2016、2015、2013年考) 1汽化和液化,液,气,吸,气,液,放,2.汽化有两种方式:_和_。 3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蒸发,沸腾,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温度,沸点,吸热,温度,表面空气流速,不变,汽化,吸热,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_和压缩体积。 (1)火箭上的燃料“氢”和助燃剂“氧”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液态氧的。 (2)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_,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液化石油气。,注意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降温,小,注意 在生活中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气体,它们几乎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四、升华和凝华(5年2考,2015、2014年考),注意 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如用干冰人工降雨。,固,气,吸,气,固,放,五、水的三态相互转化图 如图3所示,按编号填写六种过程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_,_热;_,_热;_,_热;_,_热;_,_热;_,_热。,熔化,吸,凝固,放,汽化,吸,液化,放,升华,吸,凝华,放,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5年2考,2016、2015年考),例1 温度计、体温计的分度值及读数: (1)图4甲是体温计,其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_和_;,过 易 错,易混易错点 温度计、体温计的读数 练习过考点1、4题,0.1 ,38.5,(2)图4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_和_; (3)若用图4甲中体温计未甩一下就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37 ,则示数是_。,1,8,38.5,技巧规律 读温度计的示数时:(1)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再看图中温度计零摄氏度的位置。一般来说,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数字越来越大,表示在零摄氏度以上;反之,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数字越来越小,则表示在零摄氏度以下。(3)体温计测体温前,应将示数甩至35 左右。如果不甩一下,直接测量人体的体温,若人的实际体温高于原示数,则测量准确;若人的实际体温低于原示数,则所测体温等于原示数。,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这个过程放热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华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D冬天,窗玻璃的外侧会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易混易错点 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的判断 练习过考点6、7题,A,技巧规律 冰花、水珠等均出现在温度高、湿度大的一侧。,例3 图5中AD是晶体的_图像,晶体在AB段处于_态;,易混易错点 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 练习过考点12题,固,熔化,BC段是_过程,_热,但温度_,处于_态;CD段处于_态;DG是晶体的_图像,DE段处于液态;EF段是_过程,_热,但温度_,处于_态;FG段处于固态。,熔化,吸,不变,固液共存,液,凝固,凝固,放,不变,固液共存,技巧规律 (1)判断晶体和非晶体图像的方法: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2)熔化、凝固图像的判断: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都有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图像,而非晶体的图像没有;熔化图像总体上是升温趋势,凝固图像总体上是降温趋势。,过 实 验,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例1 如图6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时应选用颗粒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固体做实验。,较小,(2)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均匀,试管壁,(4)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性质制成的。如图6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液体的热胀冷缩,B,46,【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晶体,在第5 min时,该物质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处于_(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态;温度为50 时,该物质处于_(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态。,吸收,固液并存,液,【分析与论证】 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6丙中的 _选填“(a)”或“(b)”。,(a),实验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 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直至水面破裂。 实验结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例2 彤彤小组同学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表一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由表一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的温度计。,水银,(2)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小组应按照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开始时,彤彤同学用的是如图7甲所示装置,她测出的水温将偏_(选填“高”或“低”)。,自下而上,高,(4)如图7乙所示,实验中彤彤同学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该_。,减少水的质量;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烧杯上加盖(答出一条即可),(5)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彤彤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选填“高”或“低”)。,(6)从85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7丙所示的是1 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低,89,【收集证据】 彤彤同学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二: 表二 彤彤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95,【分析与论证】 (1)由表二中数据可发现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的。彤彤同学测得水的沸点是_。 表二,保持不变,99,(2)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7丁所示,则图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停止加热,(b),【拓展】 (1)彤彤同学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2)彤彤同学得出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写出一条即可),液化,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答出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或水,能继续吸热也可),(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选填“得到可靠的结论”或“减小实验误差”),(4)另一组同学在彤彤小组做完实验后,用同一个实验装置,换水后做此实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该组同学和彤彤小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7戊所示。则两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不同。,得到可靠的结论,质量,(5)某同学在图7乙中的烧杯上加了一个盖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 _。,烧杯内压强增大,沸点,增高,特色能力实验 探究盐对水凝固点的影响,例3 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 【猜想与假设】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8甲所示。,【分析与论证】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分钟。,10,(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 (选填“高”或“低”)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_。,不变,2,低,减少盐水的质量,(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8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变多,1(易错点1)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和零摄氏度线位置。,过 考 点,液体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3)图9甲是某同学测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请指出操作错误之处:_ _,图9乙示数是_。,温度计液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36,2如图10是一种可粗略测量气温的装置,我们可以根据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来测量空气温度,当气温上升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会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它是利用_ (选填“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下降,气体,3(2016遵义)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B,4(易错点1)如图11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D,5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 时就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 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_(选填“吸热”或“不吸热”),温度_。,考点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的判断,非晶体,吸热,升高,6(易错点2)(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吸收,熔化,7(易错点2)(2017内江改编)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_ (填物态变化名称)。冬天,车窗玻璃上会出现小水珠,使司乘人员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该过程中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如果让你擦去小水珠你会在车_(选填“内”或“外”)擦拭。,液化,放热,内,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凝华,熔化,9(多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D,10(2017大连)冬天,小红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她在镜前看不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请分析说明镜面变“模糊”及看不到像的原因。 答: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时,在其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小水珠,附着在平面镜的表面,人自然就看不清镜中的像了。,11.【探究名称】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12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 s,100 s,50 s,80 s。,(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分析图_和图_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面积和温度相同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的结论。,汽化,A,D,(3)分析图12A、B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时,_的结论。 (4)分析图12A、C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 _的结论。,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汽化(蒸发),越快,【交流评估】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比较A、D的实验时应换成相同烧杯中等量的水,D变成烧杯口处水平吹风,这样避免吹风改变液面的面积,影响结论的科学性。,【拓展应用】请根据以上分析论证,写出三种能加快衣服变干的方法。 _; _; _。,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把衣服尽量摊开,把衣服放在通风处,12(易错点3)(2017长沙改编)如图13是小天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在15 min时处于_态。,考点 物态变化图像,晶体,80,吸收,固液共存,13(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C,14(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考点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答案: C,1(2017节选)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_热,从而避免高速运行的火箭温度过高。,过 中 考,2(2016节选)如图15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19:54时的气温是_。,吸,14 ,29 ,3(2016)如图16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2)两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 _;(2) _。,凝固放热,汽化吸热,4(2015)云、雨、雹、雪、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其中露的形成属于_,霜的形成属于_。(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液化,凝华,5(2014)如图17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_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_(填物态变化名称)。,固体,凝华,6(2014)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图18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_。,20100,7(201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液化,熔化,8(2015)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D,9(选择题选项节选)请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013)小胜同学对健康的自己体温的估测是39。( ),10(2013节选)许多基本仪器制作时都运用了转换的思路,将不易观测的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请将表格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