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6例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54例为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比较观察不同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其血液流变学及头部CT显示三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致残率高,我科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比较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2004年5月至2006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首次发病,均经头部CT证实,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疾病患者除外,对治疗知情同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1.1.1 治疗组 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年龄59.5岁,病程5 d40 d,平均病程15 d,完全性偏瘫30例,不完全性偏瘫35例,失语50例,其中运动性失语30例,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20例,合并高血压60例次,合并冠心病69例次。1.1.2 对照组 54例,男40例,女14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4 d45 d。完全性瘫痪30例,不完全性瘫痪20例,失语30例,其中运动性失语20例,混合性失语10例,合并高血压30例次,冠心病20例次。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案1.2.1 对照组 以常规西药方法治疗,用脑活素(脑蛋白水解物)、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等静脉滴注,配合降压、对症等方法治疗。1.2.2 治疗组 以对照组(西医方法)治疗方法配合对症等常规西医治疗,并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丹参、狶签草等方药组成:黄芪20 g120 g、归尾20 g40 g,川芎20 g50 g、桃仁10 g20 g、红花10 g20 g、地龙20 g50 g、狶签草10 g15 g、丹参20 g30 g,水煎服,1剂/d,个别重症者可早、晚各1剂,恢复期减量每天或隔天1剂。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周3周为1个疗程,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2 治疗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评定指标选用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信度最佳、灵敏度高的方法。日常生活活动量表选择Barthel指数(BL),简称为BADL。其判断标准如下:>65分者为生活大部分自理;需要帮助为60分40分;需要很大帮助为40分20分;生活完全需要帮助为20分以下。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预后,是康复医疗应用最广的一种评价方法。包括10项内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小便控制。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2.2 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30 d,病死5例,病死率9.2%,BL评分>65分者为生活大部分自理19例,家庭回归率为46%,治疗组平均住院25 d,死亡1例,病死率2.5%,BL评分>65分者40例,家庭回归率为67.5%,两组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回归家庭比例及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果见表1。表1 Barthel指数评定表(略)注:Barthel 指数简称(BL)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t=2.75,P0.05。3 讨论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自残率高达70%以上,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属“中风”“卒中”等范畴,患者气血亏虚、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致生痰浊、气滞、血瘀,阻塞脉络,病机为络塞血瘀,血行不畅,治则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豁痰开窍,补阳还五汤为专治机体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传统名方,历来为医家推崇。该方由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中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元气,重用地龙通经络,以奏药效。黄芪为补气要药,有健脾益气、补气还阳之功。方中加用狶莶草有舒筋活血、通经络、强筋健骨作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有活血化瘀功效,川芎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由血粘度增高导致血瘀,血液流变学指标反映血液粘稠性、粘滞性、聚集性。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凝血及抗血液粘稠性及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促进血液在体内运行,从而取得疗效。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或血栓通、路路通注射液等药的应用,均起到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促进机体对氧的利用,有利于栓塞部位的功能恢复,脑活素(脑多肽或脑蛋白水解物)是脑细胞代谢活化剂,内含85%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约15%的氨基酸组成低分子肽,脑活素(脑蛋白水解物)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神经组织细胞参与脑细胞蛋白合成及核酸代谢,能增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氧的利用,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供应,提高脑组织抗缺氧和抵御毒性物质的损害能力。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异常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另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乙醇中毒、高血脂等而致红细胞凝集性增加,变形性降低,血管的光滑度及负电性降低,血小板凝聚性、粘附性增加,从而导致血液稠度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如同时并有血压低、血流缓慢或有漩涡,血液成分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情况,即可形成血栓而致病,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梗死病,既可改变气虚,血瘀患者的血液浓缩粘稠状态及泵功能和微循环动力性障碍,又能明显地扩张血管,增加脑的营养性血流量,使损伤的脑组织恢复,血肿吸收,同时还能显著地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压、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性消退,所含一定量微量元素Mn、Fe、Cu、Cr、Ni等可补充、矫正脑血栓患者微量元素代谢失调。中西医结合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西药物的长处,我们把西医的紧急救治和中医中药在治疗及康复中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基础上,再由专门训练的康复医师和护士对患者进行肢体针灸、推拿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结合起来。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后遗症及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379.2 查良行,沈自户,张萍.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74.3 赵力,张媛,徐忠信,等.狶莶通栓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71.4 曹元成,马英玲.丹参的多种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