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doc_第1页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doc_第2页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doc_第3页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doc_第4页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关键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宫内感染摘要: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50例,未予用药。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宫内感染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on the Interrup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trauterine Infec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on interrupting hepatitis B virus intrauterine infection with passive immunization from mother to infant. Method: One hurdred cases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of 50 women were allocated to trial groups, and injected with 200 IU of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for 1 injection at the 28th ,32th and 36th weeks of pregnancy respectively, 50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The samples of cord blood from the newborns in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for HBsAg and HBeAg by ELISA and FQPCR. Result : The intrauterine infection rate in HBI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0% and 23.7%,respectivel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HBIG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HBV intrauterine infection rate when administered to pregnant women of HBsAg positive regularly during late pregnancy.Key words: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Intrauterine infection乙肝病毒可经母婴传播感染胎儿,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乙肝高发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乙肝病毒相关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产前检查资料完整、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HBsAg、HBeAg双阳性16例);对照组50例(HBsAg、HBeAg双阳性14例)。所有病例均无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肾功能正常。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如下(均值),年龄:26.5比27岁,孕次1.5比2次,分娩时间:孕38.5比38.4周,血清HBeAg阳性率:0.3比0.29。以上各项两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00例孕妇共分娩新生儿100例。1.2研究方法:HBIG组孕妇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未予用药。分娩后即采集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1.3宫内感染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后24h内主动和(或)被动免疫预防实施前,脐血HBsAg阳性。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2结果2.1HBIG组50例脐血中HBsAg阳性5例,宫内感染率10%,其中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16例,脐血HBsAg阳性4例(25%),HBeAg阳性2例。母亲血清仅HBsAg阳性34例,脐血HBsAg阳性1例(2.9%),HBeAg阳性0例。对照组50例脐血HBsAg阳性12例,宫内感染率24%,其中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14例,脐血HBsAg阳性9例(64.3%),HBeAg阳性5例,母亲血清仅HBsAg阳性36例,脐血HBsAg阳性5例(13.9%),HBeAg阳性2例。HBIG组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与母体内的免疫应答、胎盘屏障、胎儿易感性及病毒本身的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可能途径:血源性,即由于先兆早产、胎盘早剥等事件引起胎盘微血管的破损,含高浓度乙肝病毒的母血直接进入胎儿血循环造成感染。细胞源性,乙肝病毒由母血蜕膜血管经各层细胞间的转移,引起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感染,导致胎儿受感染。HBeAg是血中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病毒浓度高、传染性强的标志。文献报道1,母亲HBsAg阳性者,新生儿有38.5%感染乙肝病毒,若母亲HBeAg也为阳性,新生儿有83.3%感染乙肝病毒。对照组中母亲HBsAg阳性者,新生儿有13.9%感染乙肝病毒,若母亲HBeAg也为阳性,新生儿有64.3%感染乙肝病毒,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孕妇HBeAg阳性不仅是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新生儿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刘一萍等2报道,孕妇既往携带HBsAg且分娩时HBeAg阳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具有显著意义。HBIG是一种IgG型的抗体,胎盘中具有Fc受体的滋养细胞,自孕20周起能将母体内IgG型的抗体转运给胎儿。HBIG直接中和母体游离病毒颗粒,降低母体外周血中乙肝病毒浓度,减少乙肝病毒胎盘传播。孕期多次注射HBIG,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使其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减少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本研究中孕晚期三次肌注HBIG,乙肝宫内感染率明显下降,脐血中HBeAg阳性例数也有所下降。说明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降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另一方面,从采集血标本方面看,脐血标本容易获得,数量不受限制,可避免新生儿不必要的损伤。充分去除脐带表面的母血成分,采集标本前执行严格的无菌消毒原则,是减少母血污染的关键,脐血检测是诊断胎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一个敏感方法。虽然存在脐血样本被母血污染的可能,出现假阳性率。刘颖琳等报道3,脐血的假阴性率为0,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因此本研究采用脐血标本,在操作中尽量减少被母血污染。乙肝宫内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乙肝病毒本身变异也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困难之一。本研究采取被动免疫这种阻断宫内感染的方法,初步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