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分析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十个单元,二十三个练习,二次数学活动。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学生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数能数120各数,会认、写这些数,基本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于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及认识钟表这一类知识相对欠缺。相对课程资源: 新课标教材第一册在编排体系上根据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注意了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加强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增加了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内容,渗透了最基本的统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遵循新课标的新理念,在编排方法和形式上,注意了数学基本思想学法的渗透,注意了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了德育的渗透,注意了智力的开发、学习潜能的挖掘,应用题改为实际运用,图画式实际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理解图意的能力,认识钟表,结合认20以内的数,教学生认识整时、半时的时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过程与方法:1、采用直观抽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掌握20以内的数的认识。2、加强口算算理的理解,强化口算训练。3、让学生动手摸、量、看、比,区分八个图形。4、利用教具钟和学具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认整时和半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实际运用难点:1120各数的顺序、组成;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图意;认识钟表教与学的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 操作法、讨论法、作业法、应用法、观察比较法、理解记忆法、学习习惯养成法、整理归类法、独立思考法、知识迁移法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口算卡、实物图、几何图形、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课时划分: 65课时数一数 1课时比一比 3课时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课时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分类 2课时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认识钟表 2课时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4课时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 数一数单元分析教学内容:这节准备课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是为了初入学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做些必要的准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学生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数出数目。相关的课程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新学年第一天的图画,帮助初入学的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从而培养儿童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和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数出画面上的人和物的树木,来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的情况,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课题数一数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和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叙述;数数、认数教学用具:第1页的主题图、110数字卡片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叙述法、应用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你们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要让不会数的同学多数几次)二、看图数数1、 激发观察兴趣。出示教材第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一种,教师要反复问:还有什么?2、 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的个数。(1)数数量是1的事物。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贴一面国旗图。)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到数量是3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3)人读报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3、 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有几位同学?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或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和家里人。四、作业:(一)开心数数。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三头猪,四头猪,肥猪走路打呼噜;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七只鸡,八只鸡,公鸡打鸣喔喔啼;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二) 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再数一数。(三) 用牙签从1摆到10。(四)按左边的数字涂色。 3 OOOOO5 OOOOOOO4 OOOO7 OOO8 OOOOOOOO(五) 想一想,摆一摆。1、摆O,要和同样多。 2、摆要比多2个。 3、摆,要比少1个。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比一比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请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相关的课程资源: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小组合作讨论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课时安排:3课时 比多少 1课时 比长短 1课时 比高矮 1课时第1课时课题比多少我的见解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摆一摆,以便初步懂得“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正确地表述比较关系。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实物图、(生)小棒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观察比较法、操作法、叙述法、教学过程:一、 创设请境。1、 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挂图小朋友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图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思考时间)2、 讲故事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观察到的讲出来。(小兔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水中的鱼儿也给他们加油。)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通过这幅图画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同桌可以互相说说。二、讨论探究。1、同样多。 问:图中有几只兔子?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同时将4只小兔贴在图下。问:每只小兔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4块砖与小兔一一对应贴上,每贴一块砖,都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学生照此方法摆方砖。向学生说明:1只小兔搬掉快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并出示文字,“同样多”。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一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等)2、多与少 依照1教学“多”“少”,在说到“多”“少”的含义时,可以这样一来说明: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3、比一比。 问:图中有几个苹果?用学具摆出来。“一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够不够?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够不够?”用学具摆一摆,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最后让学生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并随意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之间直接比较,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同时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三、拓展应用。1、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教师注意巡视)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2、 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3、 教师拿出一些黄、蓝色的圆形,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圆形多。先在组内交流。(可以数;一对一找;看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等)4、教材第8页做一做。四、总结与练习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小朋友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3、哪行多?把多的一行画“O” ( ) ( )4、画O,与同样多 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14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比长短我的见解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一的第5、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长短,会表述比较的结果及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长短,会正确叙述比较关系。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应用法、自我检查评价法教学准备:纸条、小黑板、 铅笔、绳子、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 引导观察 教师谈话: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我们来看看,有什么?2、 交流汇报。 问: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物品颜色不同,有的物品大小不同,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保护学生观察的兴趣。但不要作为观察重点。)3、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2、 小组合作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同的方法:(看出来的。把纸条横着平放在桌子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子上(或手上)比出来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或纸条)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三、游戏比长短。1、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书上提供的几种,也可以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3、 师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5、6、7题。五、整理学具要求:1、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次先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袋中,再把桌面上最短的一个装进袋中;3、把装好的学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板书设计:比 长 短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题比高矮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高矮,会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活动中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互助合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比较方法,会正确表述比较关系。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应用法教学准备:红花教学过程:一、激发揭题1、导入(1)谈话:同学们、站在操场上,抬头看看我们的教学大楼,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见过龟山电视塔吗?它与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又怎么样呢?电视塔高一、二百米,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十来米高,而我们人比电视塔更矮,才1米多高。(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高矮板书课题:比高矮2、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例子,师问: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二、体验比较方法1、引入。(1)谈话:刚才有人发现老师比他高,你们说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同学和同学(两个差不多的身高的学生)比呢?你们还能看出来吗?那你们猜测一下,谁比谁长得高些呢?(2)你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知道他们到底谁高谁矮吗?(3)怎么比呢?大家讨论一下。(4)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2、探究。(1)谈话:你也想跟谁比一比高矮吗?请你找到小伙伴比一比。(2)学生活动: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想比的伙伴,人数不限但不能太多,然后,选择自己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3)反馈: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请正确的小组和不正确的小组分别展示他们的比较方法。其他学生评价他们的比较方法对吗?说说应该怎么比?(4)小结:看来比身高的方法很多,但比较是有很多地方要注意:两人的脚在同一平面;人要挺直;做记号时,人还要贴着墙壁。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3、小组排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2)要求:小组长负责,先商量怎样比才能排得又对又快?(3)分组活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演示边说方法。(4)师: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大家可要会用哦。三、拓展与应用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并且反馈(2)比较高和矮,判断对错2.摸高活动四人一组,摸一摸,看谁摸的高?(有些学生就会想办法踮起脚摸或跳起来摸)师:同学们真会创新,能想出这么多法子,使自己摸的比别人高。3、活动。(1)想一想,看谁有办法,使变得比高?(矮个的把脚踮起来;站在凳子上;穿上高跟鞋;让别人抱起来;高个蹲下来;把背躬起来)(2)小结: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变化,那也就是说,高与矮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变化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不少,课外去找一找,试一试。四、总结体验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分析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相关的生活经验: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相关的课程资源: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儿童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15的认识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 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与动手操作,能认真书写15各数,熟练掌握5以内的组成;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达到能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难点:数字的写法。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作业法、理解记忆法、应用法、叙述法补差措施:通过对口令、打电话等多种练习形式使学困生熟记5以内数的组成;通过手势和具体实物帮助学困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强口算练习使学困生能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指导正确书写15各数。课 时:共12课时 15的认识 4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15的认识 第1课时课题15的认识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动手练习,书写工整数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和写法。教学难点:15各数的写法教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情境导入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课 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初步认读1.(出示主题图)师问: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些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几个?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3.学生汇报。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片片,并摆在桌子上。5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说说15这5个数的形状像什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6.师问: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可以摆出你喜欢的图形!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可以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来表示。7.老师拿出3个苹果,师说: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二、感知数的顺序出示(3、4、1、2、5)这些数,这样排队好看吗?请小朋友们拿出数字卡片给他们排出队伍。指名上台摆。问:你怎么想到这样摆呢?这些数为什么要这样“挨着”?“3”为什么不挨着“1”而要挨着“2”?(“1”过了就是“2”。)你能不能用小圆片摆一摆,解释“1”过了就是“2”的意思。(生操作1个圆片添一个是2个圆片)谁来说一说2是怎样得到的?(同样方法完成其他各数)三、教学数的写法阅读课本第16页。说这些数字像什么?师板书每个数字的起笔、走笔及落笔。学生跟着书空。学生在书本上拟摹。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1)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2) 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应该及时鼓励。2.练习二第2题(1) 引导学生先看第一附图,师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2) 学生独立完成余下三题。连线时,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3.练习二第3题 应该使学生明确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及时反馈。4.练习二第4题 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列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5.猜数游戏。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几个数字朋友?请用你最喜欢的那个数字朋友说一句话。板书设计 15 1 2 3 4 5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 比大小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会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辨别符号教学用具:图片:3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实物投影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实物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二、探究新知,比较大小 1、师问:图上有几只猴子?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2、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摆出象形统计图。教师在象形图下写出数字3、师问: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1)教学“”(猴和桃比)。师说:小猴可喜欢吃桃啦,他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摆出图片指名回答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请学生观察“”,可告诉学生“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开口总是对着大数(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4)请学生齐读三道算式,并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4、(1)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三、作业:完成练习二第16题四、开放练习:这里有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板书设计:比 大 小主题图 33 32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题第几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敢知自然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树除了咳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教与学的方法:直观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理解记忆法、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几”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2、师问:有几个人排对?这时候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位叔叔呢?3、思想教育渗透: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二、巩固运用1、做一做“全家福”照片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汇报结果2、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3、练习二第6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来比较大小,并填上适当的数。4、游戏:看谁找得快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1、 学生拿出4个图片和1个三角形学具卡,先自己摆一摆,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可以摆在哪些位置上?2、教师说,学生摆(1)把三角形摆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学生摆,教师注意现象。)(2)说说这样摆的理由?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五、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练习二第9题板书设计:第 几主题图 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题几和几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5以内的数的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掌握顺序操作的方法教学方法:操作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棒、小方块课 时: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1、师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听?顺数15,再倒数。2、 说数比大小的游戏二、探究新知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4的组成(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说: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做吗?准备4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4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辅导。(2)交流展示指名让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分的,把4分成了几和几。(3)刚才,大家都想出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现在老师请你们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一个也不漏呢?(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按顺序分的,马上让他上台展示)教师把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归纳总结:4根小棒,先往右边移1朵,说明3和1组成4;接着再往右边移1朵,说明2和2组成4;最后再往右边移1朵,说明1和3组成4。并且板书。(4)全班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5)引导写出4的组成:把刚才用学具摆的用数字表示,该怎样写呢?板书:(6)指导读4的组成,读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4分成1和3与4分成3和1是一样的。2、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分小棒的方法来发现4的组成,那么5的组成你们会吗?(1)小组探究5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情况,让学生汇报后,指名板书出5的组成,最后进行整理。3、自学3和2的组成。4、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5以内数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三、巩固运用1、做一做(1)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2)将能组成5的两堆图片用线连起来(3)将能组成5的两张数字卡片连起来。反馈订正2、练习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对口令抢答游戏4、玩猜一猜游戏。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同桌互相猜一猜。5、举数字卡片练习。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如:教师出示4,学生可以举出1和3或者2和2的数字卡片。四、体验今天这节课,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一起读一读好吗?五、作业 把5以内数的组成说给家长听。教学反思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课题加法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学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演示和表述,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德育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叙述法、教学用具:主题图课 时:第五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2、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 投影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学生和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2) 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 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学习加法算式。(1) 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2) 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3) 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4) 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板书:加法)(5) 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发散联想。(1)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实例。(2) (再指题)师问:这副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来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算式是213。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算式是213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三、巩固发展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做一做”的左图: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学生操作,表述含义。(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3) 独立操作,边摆边说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操作汇报交流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学生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3、看算式摆一摆投影出示题目,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四、体验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题5以内的加法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书写。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与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叙述法、应用法教学用具:主题图课 时:第六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填空)2、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再说说组成几,如: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师:我说4, 生:我说1,4和1组成5。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师:我说3, 生:我说2,3和2组成5。二、探究新知1、创设活动情境 实物图显示: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我们大家说一说好吗?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求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么列式?指名回答,在小鸟图的下面板书:412、交流各自的算法师问:怎样算出4加1等于几呢?把你的算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好吗?学生2人为小组,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算法,适时点拨。师: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算法大声地告诉大家? 指名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可能情况:(1)看小鸟图,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来的。(2)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算出来的。(3)拨手指数出来的。(4)知道4和1组成5,所以4加1得5。)学生的算法也许还有一些,尽管他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思维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种算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应认可。3、总结提炼各种算法展示后,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方法用起来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三、巩固应用1、做一做先指导学生看左边的图,让学生读懂图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右边的图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出结果。师:小朋友用自己的算法,算出了同样的结果,真了不起。如果我们不看小猫图,也不拨手指,会很快计算出2加3等于几吗?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慢慢试着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这样可就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了。2、练习三第三题学生独立作业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4题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意完成算式中的得数。集体订正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师: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请你们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教学反思第3课时课题减法我的见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演示和表述,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活动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主题图课 时:第七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1、 设置加法的情境,学生列出算式,说出加法的含义2、 出示加法算式,学生口算,说说想法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1) 出示活动投影片,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先有三名学生,后来走了一名学生(2)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三个同学走了一个,也就是从三个里面去掉了一个,还剩下两个。2、学习减法算式(1) 由人抽象出数字(2) 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1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3) 引导学生数一数还剩下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4) 师问:减号表示什么意思?(5) 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个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板书课题:减法)(6) 读减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巩固减法知识(1) 教师演示气球图,学生观察,创设情景(2)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回答:4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几个?)(3) 师问:要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答出:从4个里面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用减法计算)(4) 列出算式,教师板书三、巩固运用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的含义(1)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2) 师问:你能像我边摆边说吗?(3) 学生独立操作,表述含义(4) 指名演板,学生评价2、看算式摆一摆(1) 出示算式(2) 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3、看图,体验减法的含义学生观察教材第27页第5题,说说图意,将算式填完整。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减法计算呢?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四、体验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减 法主题图 312 422教学反思:第4课时课题5以内的减法我的见解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