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doc_第1页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doc_第2页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doc_第3页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摘要】 目的 观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经胃镜及病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以养胃汤、维酶素片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病检,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复查两组总有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养胃汤;中医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胃窦萎缩性胃炎与肠型胃癌关系较为肯定,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是祖国医学的优势所在,笔者自20022004年采用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并与单纯用西药维酶素治疗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依据1982年1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1.2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门诊25例,住院7例;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13.5年,最短1年,平均10.1年。对照组30例,门诊22例,住院8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平均41.8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1.5年,平均1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3 临床表现 将胃脘痞满、胃痛、嗳气、纳呆、嘈杂、泛酸、乏力、便溏、消瘦、贫血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1、2、3分,治疗前后每例累计进行积分统计。治疗组32例治前平均积分为(16.85.2)分;对照组30例为(17.55.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 纤维胃镜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治疗组萎缩部位在胃体9例,胃窦20例,胃体胃窦3例。病变黏膜呈灰白或苍白32例,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网显露24例,黏膜表面粗糙,有散在不规则的颗粒8例。伴黏膜散在斑片状糜烂8例,胆汁反流5例。对照组萎缩部位在胃体8例,胃窦17例,胃体胃窦5例。病变黏膜呈灰白或苍白30例,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网显露23例,黏膜表面粗糙不平,有散在不规则的颗粒7例。伴黏膜散在斑点状糜烂6例,胆汁反流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养胃汤治疗,基本方为:太子参18g,生黄芪30g,白术10g,山药18g,白芍15g,乌梅15g,沙参15g,土茯苓30g,当归尾9g,薏苡仁30g,百合15g,三七粉6g(冲服),日一剂,每剂加水500ml,煎后取汁300ml分3次饭前服用。随证加减:黏膜表面粗糙不平或呈颗粒状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土鳖虫9g;胃黏膜兼有糜烂者加白及15g,煅乌贼骨12g;胆汁反流者加旋覆花12g,制半夏9g,紫苏梗10g。对照组服用维酶素(湖北鄂州市生物化学制药厂)每次1g,每日3次。两组均以4个月为一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1.6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拟定。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结果为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纤维胃镜复查胃黏膜灰白或苍白区消失或基本消失,血管显露不清;黏膜斑点状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黏膜粗糙不平、颗粒状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纤维胃镜复查胃黏膜灰白或苍白区范围缩小1/2以上,血管网缩小在1/2以上,黏膜粗糙、颗粒状减轻,斑点状糜烂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纤维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或反见加重。2 结果2.1 临床表现改善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临床表现积分为(16.85.2)分,治疗后为(4.823)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7551)分,治疗后为(9635)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2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略)3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嘈杂”症状表现非常类似,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癌前病变3。其中医病机的特点为虚实夹杂。虚,重在脾胃气虚,胃阴虚;实,主要是气滞血瘀4。有文献表明5,本病以脾胃虚弱型多见,占75.4%,大多兼有血瘀。脾胃气虚,胃络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多步骤转化的主要环节6。胃为阳腑,喜润恶燥,体阳用阴,胃病时久,气虚及阴,阴伤者十之八九7,加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量减少或缺乏,可致胃阴不足。因此益气养阴活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以,笔者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的基础上加用酸甘养阴之法,自拟养胃汤更贴切其病机。方中太子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沙参、山药益气养阴;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以生津液,柔肝缓急而止疼痛;百合味甘而性凉清胃之虚热而安嘈杂:当归尾、三七养血活血、通络化瘀;土茯苓、薏苡仁健脾清热解毒。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之功,扶正祛邪相配合,抓住了病机的关键。故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胃镜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 李益农,萧树东,张锦坤,等.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1-262.2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3 劳绍贤,卞兆祥.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述评.中医杂志,1996,37(11):690.4 董建华.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看法.中国医药学报,1993,8(2):57.5 孙维锋.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