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摘要】 为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不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我院于19982006年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其中足月妊娠剖宫产14例,孕7个月剖宫产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腹壁局部结节伴周期性疼痛、增大。查体可触及切口下方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2006年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年龄2132岁。瘢痕大小为2.15.2cm。瘢痕及症状出现时间为剖宫产术后8个月2年,均为单发。1.2 病史 15例患者剖宫产术后8个月2年中,均有腹壁切口不同程度的经期腹壁局部结节增大伴周期性疼痛。其中8例患者每于经前1d及来潮后24h内出现剧烈腹壁切口疼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休克。严重时需要注射度冷丁才能缓解症状。1.3 体征 检查见腹壁切口瘢痕形成,触及切口下方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外表似常见瘢痕组织。1.4 诊断 根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可初步确诊,1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诊断吻合。9例患者发现切除之病灶内有腺样结构、间质细胞及出血灶,6例镜下显示间质细胞存在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5 治疗 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腹壁切口局部病灶。2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主要的学说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1。剖宫产时将微小的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壁切口,继续生长而发生。剖宫取胎术后形成的腹壁切口处局部结节,经组织学证实该病灶内可见到子宫内膜组织,我科收治的1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所证实。故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种植。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通常为生育年龄妇女,发病年龄多为25 40岁;(2)有剖宫产手术史;(3)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4)检查切口瘢痕部位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5)手术切除后经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本组患者全部确诊并且术前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吻合。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预防为主,手术和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补救措施。预防原则: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污染腹壁切口;缝合子宫壁时,缝针不可穿过子宫内膜层;缝合子宫全层后,清理干净腹腔及子宫切口;进入宫腔的纱布、缝线及器械避免二次使用,器械非用不可时,必须用生理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