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学校: 方 中姓名: 刘 述 明科目: 科 学年级: 三 年 级学期:2016年上学期 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用具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2课件:蚕宝宝的一生。学习用具1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4人,分为16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我们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7播放课件:蚕宝宝的一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1、知冷知热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3.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重点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难点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教学用具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 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三活动 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2、热胀冷缩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4.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重点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教学用具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等学习用具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3)学生观察。(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3)方法指导。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4)学生观察。(5)汇报。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科目音乐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2、热胀冷缩第4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2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4.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5.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重点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难点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学用具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实验的设计:(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等等。(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2实验现象猜想。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四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科目音乐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3热的传递第5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重点探究热的传递规律难点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教学用具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谁的传热本领强第6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材料的传热本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2.学会在不同的实验设计中选择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案;学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事实,经历对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3.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感悟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重点探究材料的传热本领难点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教学用具木棒或竹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铜棒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锅、壶等厨房日常用品。2、提问:为什么这些日常用品要用金属做?而把手部分要用胶木或者橡胶包在外面?二、活动:材料的传热本领1、摆出问题:把长度相同的木棒、铁棒或者玻璃板棒、塑料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2、讨论:实验怎样进行,材料选择上要注意什么?3、组织实验。4、交流试验中的发现。5、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活动:自制保温桶1、让学生明确隐含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热传递的方式及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图盒例,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减慢热的传递的?3、小组讨论:怎样做保温盒。4、汇报各小组的方案并完善。5、制做保温盒。四、活动:比较保温盒的效果1、讨论:怎样进行比较2、组织分工合作3、学生活动:测表温盒的效果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4、汇报结果5、评出优胜小组6、经验交流四、阅读指南车信箱五、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或者减慢热的传递的方法。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多姿多彩的天气第7课时教学目标:1、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2、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3、欣赏美丽的天气。4、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5、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重点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难点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 欣赏天气现象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3)组内同学互述。(4)指名全班描述。(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三活动 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4学生游戏。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测量气温第8课时教学目标: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2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3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4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重点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难点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教学用具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的课件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复习: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2讲述: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3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二活动 测气温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2交流。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2)分 组:全班分4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3)人员分工:拿温度计的、读数的、记录的都安排到人。(4)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后以及中午午休、放学后。(完整的一天)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6认识百叶箱:(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察。(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二活动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三指南车信箱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1)介绍竺可桢。(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谁的传热本领强第6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材料的传热本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2.学会在不同的实验设计中选择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案;学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事实,经历对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3.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感悟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重点探究材料的传热本领难点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教学用具木棒或竹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铜棒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锅、壶等厨房日常用品。2、提问:为什么这些日常用品要用金属做?而把手部分要用胶木或者橡胶包在外面?二、活动:材料的传热本领1、摆出问题:把长度相同的木棒、铁棒或者玻璃板棒、塑料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2、讨论:实验怎样进行,材料选择上要注意什么?3、组织实验。4、交流试验中的发现。5、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活动:自制保温桶1、让学生明确隐含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热传递的方式及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图盒例,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减慢热的传递的?3、小组讨论:怎样做保温盒。4、汇报各小组的方案并完善。5、制做保温盒。四、活动:比较保温盒的效果1、讨论:怎样进行比较2、组织分工合作3、学生活动:测表温盒的效果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4、汇报结果5、评出优胜小组6、经验交流四、阅读指南车信箱五、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或者减慢热的传递的方法。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观测风第9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4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重点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难点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与灾难教学用具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二活动 观测风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5明确“风向” :“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总结: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6根据风级图目测风力。(1)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2)阅读指南车信箱。(3)教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4)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教材第21页的表格中。7认识风向标、风速计。三活动 自制简易风向标1指导看教材的制作步骤。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4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风向标进行评价。四拓展你还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雨下得有多大第10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简易雨量筒来测量雨量。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3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4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重点1会用简易雨量筒来测量雨量。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难点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教学用具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23页导入部分的三幅图,提问: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二活动 测量雨量1出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了解其构造。2明确: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3指导制作雨量筒。(1)看图。(2)所需材料:大可乐瓶、剪刀、刻度尺等。(3)讲解制作步骤。4自制雨量筒。5交流、评价。6教师教给学生测量雨量的方法。7雨量等级表(1)明确:人们根据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级表。(2)学生熟悉雨量等级表的划分。(3)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所测雨量的等级。8布置作业:下雨天用自制雨量筒测量雨量并填写教材第24页的记录表。三指南车信箱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补充介绍。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怎样预报天气第11课时教学目标: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3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4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重点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难点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教学用具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学习用具一、导入1.讨论:下雨前的有哪些常见现象?如:空气闷、龟壳上凝结的水、燕子低飞、乌云等。 2.讲述:天气预报。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几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3.讨论: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讨论与交流 1.提问:还有哪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2.举例: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外,一些动物、植物,包括人也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并做出反应。请同学们列举 5 个以上“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 3.图片分析 同学们要知道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 长期测量 讲述:同学们可不可以预报天气呢?是可以的。除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来预报天气变化外,使用工具可以使我们的预报更准确。 讨论 :我们准备预报哪几种气象?如何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计划:分小组,准备进行中长期的测量、预报工作。这种活动是有相当难度的,坚持、认真、责任心是做好长期测量的必要保证。 在一定的时候,教师将检查同学们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请大家定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以备将来制作科普小报时使用。 四、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前面的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观测实验等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的信息,现在到了完成本单元目标的时候了。 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提供的三点标准,同学们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甚至制定出量化评价表,然后,依照标准的要求开始编辑工作。 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蚕宝宝出生了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能细致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并用合适的方式做好记录。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3、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观察蚕卵和蚕蚁的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难点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教学用具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放大镜、气温计、记录纸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2提问:我国有这悠久的蚕文化和如此发达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3过渡:想不想我们动手来养蚕? 二活动 了解怎样养蚕1提问:怎样养蚕?2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汇报。3交流后明确: 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准备丝绵纸,小纸盒等。) 蚕的食物:新鲜、干净的桑叶。 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三布置养蚕任务1分组,按家庭住址就近为原则。2分发蚕卵,课后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3密切注视蚕卵的孵化,结合教材第30页的提示探究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4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记录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5待大多数小组都开始孵化的时机组织课上观察和讨论。四交流 蚕宝宝出生记1指导交流:围绕中心、语言简洁、如实描述。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2交流:通过观察蚕卵,你能描述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吗? 学生描述。 教师讲解。 评价观察得好的小组和个人。3交流: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和其发现? 教师评价。 明确:蚕卵的孵化与温度和湿度有关。交流: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如实描述。明确: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蚁蚕体长约2.5mm,体幅约0.5mm。五展示 六作业1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写好观察日记。2两周后进行交流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蚕宝宝在长大第1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重点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难点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教学用具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 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二活动 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1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2交流蚕的新变化:(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3)描述其他新发现。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三活动 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1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3学生罗列问题。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二活动 观察蚕宝宝换“新衣”1出示: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蚕宝宝“蜕皮”前、“蜕皮”中、“蜕皮”后的情形。3汇报观察结果。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4把观察结果记到养蚕日记上。填好教材第33页的记录图。三拓展 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四布置任务课后观察自己所在小组养的蚕,统计其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蚕宝宝大变样第14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3、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重点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难点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教学用具硬纸板或稻草等制作“蚕山”的工具和材料。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汇报:蚕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2明确:一般蚕一生中要进行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3过渡:当蚕进行完第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后,再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又不吃桑叶了,浑身通明透亮这时,它要吐茧结丝了。二活动 蚕宝宝“作茧自缚”1观察熟蚕:(1)学生欣赏熟蚕那晶莹透亮的美丽身体。 (2)观察蚕成熟了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体色、体形、大小等各方面的变化等(3)学生总结出熟蚕的形态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去辨别自己养的蚕是否成熟。(4)做好观察记录。 2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蚕熟之后,它们会本能的向上攀爬,以寻找一个适合它们结茧的立体空间,这种现象就叫做“上山”。我国古代人们用干草扎在一起给蚕制作了一个可以依托的空间。现代,人们又用硬纸板做成了一个个小格子来给蚕做茧。3过渡:我们也来做一个“蚕山”,帮助蚕宝宝结茧吧!4指导做“蚕山”。5观看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说一说,“蚕山”为什么能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6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新型的蚕品种和蚕丝。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昆虫第1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知道昆虫的身体结构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 1交流:雌蛾产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 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有什么新发现。二活动 整理养蚕日记 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 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 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 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 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 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指出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把它们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昆虫图册 。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神奇的磁力第16课时教学目标:1能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并取得数据。2经历一次完整探究活动的大体过程。3注重事实的科学素养重点1认识磁力。2知道磁极。难点1认识磁力。2知道磁极。教学用具透明塑料杯、图钉、条形磁铁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指导阅读单元页,初步了解磁铁的应用。2演示实验:神奇的魔钓。(用带磁铁的鱼钩钓上带磁铁的鱼)3提问:聪明的同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因为鱼钩和鱼里面都有磁铁,所以吸到一起了。5揭题:今天,让我们来了解磁铁的奥秘。二活动 探物游戏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2布置任务:在周围试一试,它能吸引哪些物体。 提示:(1)不要让磁铁长时间靠近电脑、手表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2)猜测它能吸引哪些东西,不能吸引哪些? (3)试一试它隔着书还能吸引哪些东西? 学生实验,并将结果填写在教材42页的记录表中。学生汇报。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讲解:磁铁能够吸铁,能够吸铁的这种力是磁力。磁铁除了吸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 磁铁有环行的、条形的、圆形的三活动 哪里磁力大 1提出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吸铁本领相同吗?2学生猜测。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3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4结合教材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5学生分组实验。 6总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是磁极。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司南的启示第17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对古老的指南针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模拟制作出指南针。2在对祖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增加的基础上,意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值得骄傲。3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指南针和司南都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性重点知道自制磁针的方法难点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指南针和司南都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性。教学用具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了解司南。2出示指南针,讲解:指南针和司南的原理是一样的。3过渡:让我们来自制一个指南针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好吗?二活动 自制指南针1设疑:能让缝衣针变成小刺针吗?2指导看教材第44页的图,初知实验过程。3学生操作。明确:(1)目的:将缝衣针磁化成小磁针。(2)用磁铁的南极摩擦缝衣针的针尖部分,让针尖成为S极。(3)用缝衣针等钢质材料制作的磁铁磁性才能教长时间保留。(4)小心!别扎手。(5)摩擦的时间应在20次以上。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磁针四法”。5选取其中的一种方法,用自己的小磁针制作指南针,还需哪些材料? 学生制作。我们做的指南针能指南北吗?它是否具有磁铁吸铁的性质?实验验证。可以直接用磁铁做指南针吗?三总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有什么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两极,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指南针和司南都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性。四活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提问: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并动手试一试。3讨论:磁极靠近的情形有哪几种?4针对每一种情形学生进行实验。明确:两磁铁下的“轮子”都要能灵活地滚动; 两磁铁的质量应相同; 两块磁铁的磁性强弱相差不可以太大; 实验操作时,应该推动两磁铁相互靠近。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5磁铁底下除了用铅笔,还可以用其他东西来试吗?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实验应该是能够重复的。7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五拓展 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1阅读教材。2明白这些物体分别运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磁铁游乐场第18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观察实验的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2创新能力的培养。3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之后体验实验的成功、制作的成功。4乐于用学到的磁铁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改善生活。5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复习磁铁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乐于用学到的磁铁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改善生活。教学用具各种形状的磁铁、大头针、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我们知道了磁铁的哪些秘密?让我们一起到磁铁游乐场去大显身手吧!二活动 沙里寻针1提问:有一些回形针混到沙子里去了,有办法迅速把它们拣出来吗?2学生讨论。3动手实验。4说一说刚才这个方法运用了磁铁的什么“本领”?5引导深入思考:你还能用类似的办法解决哪些问题?二活动 辨认磁极1设疑:一个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用哪些方法可以辨认它的磁极?2学生根据记录表讨论方案。3汇报交流、完善方案。4填写好方案设计表。5学生实验。6把自己的辨认方法与同学交流。三制作玩具1过渡:制作或改装一些磁铁玩具,并说一说它利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2学习第三小组的设计说明,照样子做一做。3布置任务:欢迎大家设计一些有趣的磁铁活动加入我们的磁铁游乐场。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四拓展 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1指导阅读教材,进行思维启发。2从身边事物入手进行创作。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光与影第19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2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重点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难点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教学用具不同的光源或图片卡、投影机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讲述: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射人了我们的眼睛,但射人眼睛的光,有的是物体自己发出的,有的是别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到该物体上后的反射光。2区分物体哪些能自己发光,哪些不会自己发光。3认识光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活动 影子游戏1过渡:光照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让我们从游戏开始研究吧!2学生猜谜: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3在阳光或投影机灯光下做各种影子游戏,边做边问:灯光(阳光)下的影子像什么?是什么照出来的影子?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皮影戏。布置任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表演自己的皮影戏。5游戏完毕,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影子游戏中,影子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影子的长短、形状、清晰程度等与哪些因素有关?6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1)让学生看教材第53 页的三幅图,选用合适的器材光源、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2)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3)交流各自的设计。(4)学生实验。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5)汇报与交流。(提醒学生说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影子产生的过程)三活动 寻找光的传播路线1过渡: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2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3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纸管、塑料软管或弯管、激光笔、盛满水的玻璃水槽等)启发学生。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设计。4。学生实验。 5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6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7学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的关系。8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三制作小孔成像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教师补充其他制作方法。4学生动手制作。5展示、交流、评价。三拓展 课后研究影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光源、挡光物体之间的关系。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光照在镜子上第20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2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4能说出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5初步了解镜子成像的特点。重点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难点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用具不同形状的平面镜、写字的白纸等。学习用具一教学导入1学生看教材第56页第一幅图:背阳的墙上有三个明亮的光斑。提问:光斑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3过渡: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二活动 镜子1学生做光线接力游戏。2想一想: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道理?3交流后明确:光照向平面镜时,光的传播路线被改变,说明平面镜具有的反光作用。4观察一些不对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明确:注意安全,不要打破平面镜,划破手指;不要用平面镜把发射的光照到同学的眼睛上。5汇报:你看到镜子里的字和镜子外的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6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三活动 哈哈镜1学生站在哈哈镜前照自己,提问:哈哈镜能照出自己的像,说明哈哈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2观察镜中像的样子,摸一摸镜面,提问:你能描述哈哈镜镜面的特点和镜中像的样子吗?3学生用勺子凸的一面来照自己的脸,认真观察自己在勺子或哈哈镜中的样子,看看与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不同。备注(批)湘潭县中小学教师备课4交流哈哈镜与平面镜相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方面。5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当作哈哈镜。四活动 制作潜望镜1出示影象资料,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解潜望镜的构造、用途。2 提供制作材料。3学生制作。4学生使用潜望镜观察。5描述:怎样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潜望镜里物体的像是什么样?6布置任务:回家,向家长解释潜望镜的原理。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透过玻璃的光第2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3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4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重点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难点知道放大镜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