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概述.doc_第1页
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概述.doc_第2页
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概述.doc_第3页
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概述.doc_第4页
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概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概述【摘要】 风湿病也称痹症、痹病,是以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外治法治疗风湿病,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不但能治疗局部病变还可以通过药物对腧穴和经络及脏腑的作用治疗全身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穴位贴敷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风湿病的目的。 1 风湿病的发病内经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后人在此基础上又阐发出更加完善的观点,认为风湿病的发病有三个主要方面。其一是正虚,正虚是致痹的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正虚包括: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虚弱,阴阳失调。其中阴阳失调是脏腑、气血、营卫等相互失调的概括。其二邪侵是致痹的重要条件。季节气候异常,居处环境欠佳,起居调摄不慎等均可致痹。从临床上看,痹病患者往往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病情往往以气候变化而加重或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三“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所谓“不通”指经脉气血为邪气所扰运行不利,甚则闭阻不通。痹病初起,一般以邪实为主,只当首用“宣通”。此外内生“六淫”,即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热、内燥等病理现象,亦可以作为痹病病因。痰浊淤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的病证。正如宋代政中和在圣济总录所说:“论曰:饮天和,食地德,皆阴阳也,然阳为气,阴为血,气为卫,血为荣,气卫血荣通贯一身,周而复会,如环无端,岂郁闭而不流哉。夫惟动静居处失其常,邪气乘间,曾不知觉,此风寒湿三气,所以杂至合而为痹。”12 经络在痹证病情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经络的根本功能是运行气血、营养和控制全身。2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运行气血把人体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因此决定了经络在人体病理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如素问痹论所说:“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所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说明这种五脏五体相合的邪气转变关系离不开经络的途径。33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对于穴位敷贴疗法的作用机理目前认为有两种途径。其一:经络的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敷在特定的部位,即腧穴,是有其道理的。穴位循序分布于十四经脉之上,为经气游行出入体表之所在,贴敷之药切于皮肤穴位之上,药气速到经脉,摄于体内而达到病所,从而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之效,祛邪外出之功。故贴敷用药,实本于针灸经络穴位治病之理,法虽异而其理则一4。其二:贴敷之药物的作用。敷贴药物,切近皮肤,彻于肉理,如同内服药物在肠胃内分清别浊,能将药之气味透过皮肤直到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具有内外一贯之妙,正如理瀹骈文所说的“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津液”。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之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4。基于以上两点,穴位贴敷疗法可收到穴效、药效的双重效应5,为风湿病的此种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4 现代医学对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病的理论研究4.1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因为穴位皮肤角质层较薄,较周围皮肤阻抗力为低,以及经络系统是低电阻的运行通道。6因此,药物贴敷于特殊经穴,能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起到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74.2 现代医学属于风湿病范畴的疾病中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出现大量自身抗原和针对这些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以及针对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机体产生大量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物质。经临床试验观察,穴位贴敷疗法能明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如慢支患者在夏季穴敷,在治疗结束12周后观察到:患者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明显上升,CD4/CD8比值明显改变,说明穴敷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5;张静等8伏九天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穴敷,CD8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CD3升高(P<005),IgA升高(P<0.01),证明穴位贴敷可以调节T细胞亚群及水平;邵氏9观察到中药穴位贴敷使免疫球蛋白IgE降低,IgA、IgG升高,细胞因子IL-4降低,IFN-7升高,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因此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可以治疗风湿病。此外穴敷还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药物的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遗留下痕迹反射,长期的抑制作用改变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状态。55 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风湿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氏等10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60例膝关节疼痛门诊患者,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病变关节局部无压痛,骨关节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无复发)l8例;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局部压痛不明显,骨关节活动改善,遇气候变化或劳累易复发)37例;无效(经l5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l.7%;杜氏11针刺加穴敷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程最短者8个疗程,最长者l6个疗程,痊愈6例(均为病程较短者),显效l8例,好转7例(均为病程较长者),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6.9 。穴位贴敷疗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份,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用于风湿病的治疗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将这种治疗方法推广,服务于更多的风湿患者,使他们获益,摆脱疾病的困扰,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为我们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主编中国风湿病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1732 祝总骧,郝金凯,主编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M第1版1989,593 娄玉钤,主编中国风湿病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14 程爵棠,程功文穴位贴敷治百病M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5刘广霞穴位贴敷疗法M第1版2000,7,26.6 刘未艾,叶德宝穴位贴敷疗法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04,8,3(4):59627 刘 强,周莉玲,李 锐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思路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l997,8(2):ll6ll88 张 静伏九天中药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479 邵功利,王丽颖,邵美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