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_第1页
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_第2页
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_第3页
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_第4页
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顺应人类文明的更替应运而生,并努力寻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迅速兴起。它是当前各国生态学界和旅游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将成为21世纪的最新国际流行色。,2,第一节 生态旅游概述 第二节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 第四节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3,第一节 生态旅游概述,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 生态旅游在近期迅速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1、从人类文明角度看: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应运而生。,4,2、从旅游环境问题看:20世纪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代。进入21世纪,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处理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 3、从绿色文化角度看:绿色文化是指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与和谐。绿色革命绿色旅游生态旅游。,5,(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中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6,2、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7,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 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8,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9,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生态性旅游的缩写(ecological tourism)。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1、生态旅游: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10,2、生态旅游含义,1)从本质上考虑,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践上,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旅游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11,2)从外文词汇构成上考虑,生态旅游,英文为ecotourism,词冠eco代表二层含义, 一是eco代表ecology(生态),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表述; 二是eco代表economy(经济),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表述。 总而言之,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保持、促进生态环境,至少不破坏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必须使当地居民在开展这样的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12,(二)开发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它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尚有很大不同。 1、普及性 2、环保性 3、多样性 4、低投入,高效益性 5、专业性 6、精品性,13,(三)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功能 1、旅游功能 2、扶贫功能 3、保护功能 4、环境教育功能,14,三、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一)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 1、山岳生态景区 2、湖泊生态景区 3、森林生态景区 4、草原生态景区 5、海洋生态景区 6、观鸟生态景区 7、滑冰滑雪生态景区 8、漂流生态景区 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10、赏花生态景区 11、观日出生态景区 12、农业旅游生态景区,15,(二)我国生态旅游活动项目 1、森林旅游 2、体育旅游 3、观光农业旅游 4、探险旅游 5、山地旅游 6、草原生态旅游 7、温泉保健医疗旅游 8、文物古迹保护旅游 9、民族风情文化旅游 10、海滨海洋旅游,16,第二节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一、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意义 1、生态旅游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1)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花费较大,接待这些旅游者,可以为国家赚取巨额外汇。 2)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基本原因来自于贫穷。当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就会意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就会成为当地环境的自觉保护者。 2、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17,二、生态旅游开发促进旅游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开发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本宗旨是促进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必须遵循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保护性开发原则 1、制定旅游开发、城市发展规划时,把资源保护作为重要内容。 2、旅游开发出现破坏资源和环境时,及时调整修改开发计划。 3、全民绿化,普及园林开发,变开发为保护。 (二)保护民族性与地方特色原则 1、开发运动旅游 2、实行“抵制汽车”政策,保持岛内特色 3、强调建筑特色 4、开发民俗歌舞,18,三、生态旅游管理促进旅游环境的保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管理。 (一)对旅游者的管理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 要使旅游者符合生态旅游者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三步管理。 1、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 2、通过法规、制度手段制约旅游者行为 3、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1)合理划分保护区功能分区,根据不同保护区段的特点,采取封闭或关闭的办法,减少游客不当行为对旅游资源环境的冲击。 2)做好旅游容量管理工作,19,(二)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创建绿色企业 绿色企业是指为游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并对人体无害的企业。 当然,绿色,并非指颜色,而指达到生态保护标准,是无污染的标志。 1、建设绿色旅行社 1)建立旅行社绿色产品体系生态旅游产品 2)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a:旅行社尽量选择具备生态条件的旅游目的地,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b:旅游团人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提倡小团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开展绿色教育与培训培养具有丰富环境和生态保护知识的专业领队和导游员 4)注重绿色宣传与促销旅行社组织公益性活动,20,2、建立绿色旅游交通体系 绿色旅游交通具备游览性、舒适性、快捷高效、环保性、自然性、地方特色性, 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 1)绿色陆运交通减少或彻底限制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提倡人力、畜力,鼓励游客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2)绿色水上交通 3)绿色空中交通,21,3、创建绿色旅游饭店 1)绿色旅游饭店的标准 第一:饭店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 第二:饭店设备的运行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第三:饭店的物资消耗降到最低点 第四:饭店提供满足人体健康要求的产品 第五:饭店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22,2)建设绿色旅游饭店的内容 第一: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第二:开发绿色产品,创造绿色服务 创建绿色客房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基础 营造绿色环境气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补充 推广绿色食品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绿色服务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核心 绿色服务:指饭店提供的服务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的,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 第三:倡导绿色行为 第四:注重绿色宣传,23,(三)对旅游地居民的管理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保证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目的就是让当地人或企业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充分地参与生态旅游,并从中获益。 2、对保护区居民的管理必须遵循利益优先的原则:让他们从生态旅游的实际发展中受益,并感到满足,如此才能说服他们放弃放牧、砍伐、农耕等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彻底解决盗猎问题。否则,当地居民为谋生存,难免会重操旧业,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 黄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开发、管理过程中把保护黄山、发展旅游与周边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24,第三节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二战后,旅游者喜欢到海滨去休闲度假,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身心疲惫的都市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地成为游客向往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强,旅游热点从“三s”转向“三N”,即到大自然中(nature)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 从“三s”到“三N”,标志着人类从以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追求。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即使是生态旅游,也会对生态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如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问题,阻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5,一、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表现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生态旅游虽然是考虑环境保护的、人与自然协调的旅游,但并不能保证生态旅游中游客和从业者都能注意保护环境,并不能保证生态旅游就一定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而言,开发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是自然保护区,而这些地方多为生态敏感区。 著名旅游学家Edward Inskeep曾提出,在生态脆弱区或环境敏感地带,最易产生旅游环境问题。在我国10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已有相当部分开展了生态旅游,在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体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22%的自然保护区中,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26,二、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类型 (一)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类型,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原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生态旅游环境破坏,生态旅游环境退化,次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生态旅游环境破坏,生态旅游环境污染,生态旅游环境不协调,社会生态旅游环境问题,27,1、原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作用而引起的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包括因自然灾害引起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破坏以及自然因素(如风化等)而引起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劣变。 2、次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不合理的生态旅游活动、生产、生活等引起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污染和价值降低等问题,包括因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和旅游者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生态旅游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三废”等而造成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下降(退化)以及建筑或其它景观与生态旅游环境不和谐等。 3、社会生态旅游环境问题是指因人类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或政治动乱(如战争、交通事故等)所造成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降低或破坏。,28,(二)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程度类型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按其影响程度也可划分三类: 1、生态旅游环境破坏。生态旅游包含旅游开发和旅游者的活动,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就会导致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如旅游者到墨西哥太平洋沿岸观看月夜沙滩上乌龟下蛋的例子。 2、生态旅游环境退化。生态旅游虽然是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营者、活动者的行为都多少对生态旅游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生态旅游环境退化。如生态旅游者所产生的固体垃圾中往往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毒性很强,经雨水淋溶而进入土壤,使土壤寸草不生;有时导致土壤酸化或碱化,29,3、生态旅游环境不协调。生态旅游在很多人眼中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自然旅游,特别强调旅游活动场所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但是有些旅游设施、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行为、旅游者行为仍与生态旅游环境不协调。例如: 黄果树瀑布下游7km处的天星景区,其内修了一个体量过大、黄色琉璃瓦顶的茶室,与景区似一个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园特色很不协调,破坏了自然美,违反了自然法则。 桂林“一楼压三山”的例子。,30,三、认识生态旅游开发对旅游环境的影响,为了预防由于旅游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退化问题,在制定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规划时,必须弄清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的负面影响。 1、由于城市化和道路建设引起的人工环境的美学价值和野生生物环境的丧失,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与迁徙路线。 2、由于过度开发或污染,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破坏,影响和破坏原始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3、占用绿地、砍伐树木、减少植被覆盖率。 4、对地质、古生物遗迹和文物造成人为破坏。 5、干扰和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文化及风俗习惯。,31,四、生态旅游环境的保育对策,前面研究了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类型等,其目的是为了生态旅游环境的保育,促进生态旅游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认识与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律。必须从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中探寻内在规律,加强二者的一体化研究,采取合适的方针政策与有关措施,促进生态旅游与自然、文化、环境融为一体。 2、认真做好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导向与行政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2)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政策; 3)认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计。 3、实施生态旅游教育与管理。 对生态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实施教育与管理,达到从观念上到行动上的许多改变。,32,4、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结构 1)生态旅游产品; 2)生态旅游服装业; 3)生态旅游餐饮业; 4)生态旅馆业; 5)生态旅游商业 5、建立定位观测站点 对生态旅游环境进行跟踪观察研究,以确定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注意生态环境的变化,以采取适当的对策与措施。,33,第四节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上一部分已知道了生态旅游在我国开展得并不十分理想。我国自然保护区所开展的旅游大多仍属大众旅游,原因是人们并未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一般大众旅游的开发复杂得多,对生态旅游真正涵义缺乏认识和理解,对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不够了解,培训和管理工作跟不上生态旅游的要求。 生态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让游客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经营者真正开发生态旅游,管理者真正管理好生态旅游的理论依据。,34,一、生态学原理对生态旅游的指导工作,卢云亭指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 对旅游区而言,它是介于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系统,遵循生态学原理于外界进行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转化速度和传递方向随着人类开发强度不同而不同。要真正开展生态旅游,必须立足于生态学原理将人类对旅游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35,1、物物相关与相生相克规律: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之间总是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组分,势必对其他组分产生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切不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理因素和动、植物群落关系,从而采取对生态影响最小的方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规律: 植物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的基础,通过对太阳能的转化和食物链的传递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流动,遵从10%的递减定律;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不断地进行分解、合成,反复循环,其中有些还会通过食物在生物体内富集。 由于人类的进入,旅游区内物质、能量流变得更为复杂。游客不仅消耗旅游区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还从外界带入了当地原所不具备的物质和能量,其中有害物质的富集和原有能量流的过度破坏均会打破生态平衡。,36,3、物质输入输出动态平衡: 当自然生态系统未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时,其生物于环境间的物质输入输出是相平衡的。人类活动的干预住往会打破这种平衡,造成某些物质的贫乏和过量。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污水排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4、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自然生态系统不是一块豆腐,一捏就破;也不是玻璃器皿,一碰就碎。它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富有弹性和代谢功能的,具有自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耗散结构,可以在压力不超过生态阈限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功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优化的生态效益。但外界干扰一旦超过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甚至瓦解。 对旅游景区而言,毫无疑问,游客越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但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许多旅游区环境生态的破坏往往是在旅游旺季,游客过多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的。,37,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自然状态下平衡的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最优生态系统,人类的干预虽然会打破原有生态平衡,但并非就是坏事,因为,要想成功的改造自然,首先就是要在破环原有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柄双刃剑。开发适度,不仅保护了资源环境,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开发不合理,又会彻底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并给人类带来生态危机。只有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才能达到旅游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协同进化。,38,二、生态学原理的具体应用工作,1、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非常重要,是整个生态旅游能否成功开展的基础。与一般设计不同,生态设计体现的不是“国际标准”,而是“因地制宜”,即将旅游设施纳入整个生态系统中,遵循物物相关与相生相克规律,要求旅游设施和交通系统与整个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而且对生态破坏最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旅游设施的选址上。应选择生态旅游特色地或旅游吸引物场所的外面,不仅有利于防止设施对景色的破坏,而且可以节省费用,增加商业可行性。 2)道路的修建上。道路的建设会带来生境岛屿化、小气候恶化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设计道路过程中,必须通盘考虑动、植物群落分布及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