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历史概述.ppt_第1页
古代希腊历史概述.ppt_第2页
古代希腊历史概述.ppt_第3页
古代希腊历史概述.ppt_第4页
古代希腊历史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希腊历史概述,参考书目 1、(前苏)兹拉特克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知书店,1984年。 2、陈恒:失落的文明古希腊,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3、周启迪: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4、(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返回,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二、爱琴文明 三、荷马时代,一、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以及小亚细亚沿海的半岛地带。,希腊半岛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境内多山,海岸曲折。由于山海阻隔,分为北、中、南三大部分:北希腊包括马其顿、色萨利、埃皮鲁斯三个地区;中希腊包括阿提卡、科林斯、弗西斯等八个地区;南希腊即伯罗奔尼撒半岛,包括拉哥尼亚、阿卡亚等七个地区。,希腊半岛无大河,只有一些不大的平原,土地一般也不肥沃,气候属于地中海型,夏旱冬雨,只适于种植葡萄和橄榄,不适于农耕,但不少地区出产大理石、陶土及许多金属矿藏。由于多山,半岛各地区交通不甚便利。爱琴海上岛屿星罗棋布,且距离较近,有利于航海经商。东南与希腊隔海相望的是具有古老文明的埃及和西亚,古代希腊人吸取了埃及和西亚的先进文化,创造了欧洲最古老的文化,对后世欧洲影响颇大。,希腊半岛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约公元前四千年代末,一批人从小亚细亚来到了希腊大陆和克里特等岛,他们讲非希腊语。据传统说法,希腊半岛原先居民是皮拉斯吉人,海岛上原先的居民是勒勒吉人或卡里亚人。约公元前2000年以后,从巴尔干半岛来了一批人到希腊半岛,自称希腊人,并逐渐扩散到北希腊各个地区,又在后几个世纪里移入中、南希腊。公元前12世纪,希腊人部落发生了一次大迁徙,公元前一千年代初,说不同方言的诸希腊部落分成了许多支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而原先的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则逐渐与希腊人同化了。,返回,二、爱琴文明 关于爱琴文化,最早的提出者是荷马史诗,修昔底德也有记载,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到克里特岛和米诺斯王,但数千年来,古典学者的这些记载,都被人们认为是虚构、传闻,并非真有其事,而且后来希腊人都忘记了过去的历史,所以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还不知道在希腊文化之前还有一段光辉灿烂的爱琴文化,都以为希腊历史始于多利亚人入侵或公元前776年奥林匹克竞技会。因此爱琴文化的发现,是近代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成就,也使希腊历史上溯了千年之久。,1、克里特文明 希腊文明最先产生于克里特岛,公元前三千年代克里特就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并受到埃及的一些影响,公元前三千年代末,克里特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而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了青铜时代,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它们建有王宫,相互为霸权而争斗。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象形文字。约公元前1700年和1600年,克里特各城市宫殿两次被毁(是人民暴动还是地震),重新修筑后的王宫规模更大,文字从象形发展为线形。即线性文字A,现在还未释读成功。,未破解的线文A,公元前17001400年是克里特文明最繁盛的时期,这时手工业相当发达,各种陶器制造得十分精美,王宫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墙上壁画属古代杰作。由于对当时文字未能释读。现在我们无法了解克里特文明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只是古希腊许多作家的作品中保留了许多关于克里特文明的传说。,克诺索斯王宫,王宫内景,粮仓,约公元前1500年和约公元前1450年,克诺索斯王宫接连被毁,随后希腊人开始侵入克里特岛,占领了强大的克诺索斯城邦,并在克里特人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线形文字B。但在约公元前1400年,克诺索斯的最后一个王宫被毁,这是克里特人发动了反希腊人的起义,还是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人发动了入侵,现在无法断言,不过,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并逐渐被人遗忘。,2、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包括公元前十五至十二世纪南希腊的迈锡尼、派罗斯等早期奴隶制城邦的文明。,公元前二千年代初期的南希腊,大概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下,当地氏族部落里的贵族修筑了一些宫殿作为其住宅。约公元前1600年,阿卡亚人部落来到南希腊,摧毁了原来的宫殿,在它的废墟上修建了竖井式坟墓,这种墓中有许多金、银殉葬品,说明阿卡亚人也进入氏族社会解体阶段,氏族贵族实力雄厚。约公元前1500年,圆顶墓代替了竖丹墓,同时出现宫殿城堡,产生了迈锡尼、派罗斯等城邦。约公元前1450年,由迈锡尼等地去的希腊人掌握了克里特的统治权,半个世纪后,他们在克里特的统治被摧毁。于是把他创造的线形文字B带回了南希腊。,迈锡尼的坟墓,他们留下的文书为我们提供了迈锡尼等城邦的政治、经济的大体情况。,线文B,由于阶级矛盾尖锐,迈锡尼诸邦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后半期已经削弱,许多城市都在加强其卫城的防御设施。有些城市已遭受破坏,但它们随后却对小亚的特洛伊进行了十年的侵略战争,虽然最后取得胜利,但迈锡尼诸邦更加衰落,公元前十二世纪,多利亚人逐渐南下,迈锡尼诸城邦不久灭亡。,特洛伊战争,返回,三、荷马时代 1、荷马史诗 多利亚人的南下引起了希腊各部落的大迁徙。公元前十一至九世纪,迈锡尼时代的王宫、王陵消失了,精美的手工制品不见了,总之,遍及希腊各地的氏族制度淹没了前一时期少数地区的文明,希腊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暂时、局部的曲折过程。,公元前十一至九世纪的希腊留下的主要文化遗产是“荷马史诗”,所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荷马时代”。“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伊利亚特主要写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一段故事;奥德赛主要写希腊英雄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后回国途中历险的故事;所以史诗中既有关于迈锡尼文明时期的传说和神话,又有对荷马时代社会情况的反映。,2、荷马时代的社会状况,(1)生产力水平:荷马时代的生产技术,在某些方面比迈锡尼时代落后,但农业和畜牧业却已相当发达,史诗中描写了当时的生产情况,人们用牛挽犁耕地,通常深耕三次,收获则用镰刀,家畜有牛、羊、猪等,畜群的多少往往用来说明一个人富裕的程度。史诗中不仅说到青铜器,而且说到铁器,铁器的出现是荷马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说明荷马时代的历史发展虽然有局部的、暂时的曲折,但从总的方面来说,生产力仍在发展,这正是整个希腊都进入氏族制度解体、国家即将产生的前提。,荷马时代的铜锅,汲水图,(2)氏族内部的分化:荷马时代的氏族已是父系氏族,若干亲属氏族组成一个胞族,若干亲属胞族组成一个部落。氏族部落的首领们从公社土地中获得大片土地,普通氏族成员则逐渐失去自己的份地,贫困不已,而占有大片土地的氏族部落首领拥有大批畜群和其它财物,开始剥削奴隶的劳动,逐渐变成氏族贵族,史诗中提到的“英雄”大概就制这些贵族。,(3)奴隶制的发生:氏族贵族形成最初的奴隶主,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俘虏或者直接成为奴隶,或者由战胜者卖给奴隶贩子,再转卖给他人为奴,奴隶贩子还到处掠夺、拐带人口,把他们卖为奴隶。奴隶必须为主人从事各种劳动,奴隶主则把奴隶视为自己的财产,甚至可以任意处死奴隶。,(4)军事民主制:荷马时代的部落或由部落组成的小民族设有以下机构和职务:议事会:原来由各氏族族长组成,这时已成为氏族贵族会议,这是一种常设性机构,遇有大事,都要在这个会议上讨论通过。人民大会:部落里的全体成年男子参加,原则上它属最高权力机构,在战争紧要关头常常召开这个会议,但史诗已反映出它由贵族把持,贵族往往打击报复持反对意见的参加者。军事首长(巴赛勒斯):主要职权是统帅军队和领导作战,并掌管宗教祭祀,原则上他们由选举产生,事实上已经逐渐世袭,他们还不是真正的王,但已体现出王权的萌芽。,返回,第二节 早期希腊,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 二、对外殖民 三、斯巴达 四、雅典,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 荷马时代以后,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期间,希腊人不仅在其本土和小亚西海岸先后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城邦,而且通过殖民活动在殖民地建立了许多城邦。它是一些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若干附近村落的城邦,它们的特点就是小国寡民。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平民反对氏族贵族统治、扫荡氏族制度残余的过程。因此这一时期,有的史书称之为殖民时期,有的则称之为古风时期。,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希腊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农业上铁制工具推广普及,陶器制作也大有进展,远销海外。造船方面,开始建造有三层浆的大船。农业、手工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金属铸币在各地纷纷出现,广为流行,商人也出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荷马时代已开始解体的氏族公社进一步分化瓦解,氏族贵族不仅占有了公社的大片土地,而且用种种手段掠夺小农的份地,高利贷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通过放高利贷,不仅夺占小农土地,还把无力清偿债务的人变为债务奴隶,剥削他们的劳动,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氏族贵族还利用自己在氏族中的特殊地位逐渐取得统治权。公元前八世纪,在希腊多数地区,原先的巴赛勒斯已经失势,贵族会议掌握大权。,在自由民中,与贵族对立的是平民,平民主要是小农和手工业者,小农反对氏族贵族,主要是为了解除债务,免受奴役,保持水片土地。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少数平民由于经营工商致富,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他们为了改变自己在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为了向海外掠夺更多的奴隶,往往联合下层的小农和手工业者共同向氏族贵族作斗争。,公元前八至六世纪的希腊历史充满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平民取得了最后胜利,氏族制度也在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变革和改造后最终为不同政体的奴隶制国家所代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即并非通过选举而取得政权的独裁者。他们为了博取平民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打击氏族贵族,没收他们的财产,或多或少改善下层平民的经济情况,推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的政策。但僭主统治为期一般都不长久。因为当氏族贵族受到打击、奴隶制发展起来以后,这种僭主政治就失去了存在的历史条件。,返回,二、对外殖民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活动。当时希腊普遍存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平民在政治上要求公民权,在经济上要求免除债务奴役和保有小块土地,而这个也正是他们保有公民权的前提条件。在长期复杂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失去公民权的人很多。他们的出路往往就是海外殖民。,当时希腊人殖民的范围,较近的包括爱琴海北岸和希腊西北部一些地区,较远的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黑海沿岸许多地区。意大利、西西里许多地区以至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东南部,地中海东南部。由于有腓尼基、埃及等古老国家的存在,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受到限制,只在北非建立了昔兰尼殖民地,在埃及有一个居民点(当时埃及国王同意给希腊人居住的)。在西地中海的殖民也遇到了迦太基人的竞争。,希腊人的殖民活动,给被侵占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给希腊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奴隶,还大大扩张了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海外市场。在殖民活动过程中,希腊奴隶制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日益壮大,因此,希腊的殖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希腊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此外,希腊人的殖民活动,是在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不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而是使城邦政体在本土得以巩固和发展,在海外建立起更多的殖民城邦。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中,最强大而最强大而最重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它们在奴隶制经济和政治上各代表一种类型,又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两个奴隶制城邦集团的两个霸主。,返回,三、斯巴达 1、国家的形成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地区。早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这一地区就有一个奴隶制城邦,即荷马史诗中的斯巴达后,由于多利亚人的南侵,原先的城邦消失了。“斯巴达人”以后专指居住于此的多利亚人。,斯巴达人原有三个部落,定居斯巴达后,他们的血缘关系逐渐融化在地域关系之中,分成五个村落,斯巴达城邦就是由这五个村落联合而成,随后他们开始对周围地区实行武力征服,把一部分被征服者变为他们的农业奴隶希洛特人,而把另一部分人当作政治上从属他们但有人身自由的边区居民庇里阿西人。,约公元前800730年间斯巴达征服了拉哥尼亚,国家大约也在这段时间由于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而产生。公元前740720年,斯巴达发动了对美塞尼亚的第一次侵略战争,结果美塞尼亚战败,大部分人沦为希洛特人。战争也使斯巴达内部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加尖锐,战后,由于平民没有公民权,不能占取美塞尼亚的土地,因而发动了一场反对贵族的起义。此后,美塞尼亚人因不甘受奴役也发动了起义,从而爆发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坚持斗争十多年后再次失败。战争期间,平民继续发动反对贵族的斗争,要求重新分配土地。,斯巴达人在长期的征服战争中加剧了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在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激烈斗争的过程中,斯巴达国家大约到公元前7世纪完全形成。,2、阶级关系 斯巴达的居民基本分为三个阶级:(1)斯巴达人:他们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从国家手中领得份地,同时领得耕种份地的希洛特人。这种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属于斯巴达国家,只能世代相传,不能买卖。斯巴达人有公民权,主要职责是从军作战,他们不从事生产,专靠剥削奴隶为生。,(2)庇里阿西人:是没有公民权而人身自由的小生产者,他们从事农业、手工业或商业,必须向斯巴达人纳税并服兵役。(3)希洛特人:是斯巴达人的农业奴隶,他们必须为斯巴达人耕种份地并将收成的一半交给主人。虽然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特人,但斯巴达国家可以任意杀害希洛特人,希洛特人还必须在斯巴达军队中服各种劳役,有时还必须充当轻装步兵随同斯巴达人作战。,3、贵族寡头政制 斯巴达国家采用奴隶主贵族寡头政体,城邦有两个国王,分属两个家族,职位世袭,具有同等权力和地位。他们的权力主要在于宗教和军事方面,平时实际权利有限,战时由其中一人统军出战,才有决定军事行动的大权。,长老会议是斯巴达城邦的重要权力机构,两个国王为主持者,另二十八人由公民大会从年过六十的贵族中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凡国家大事都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再交公民大会通过,同时,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长老会议表决的方式是投票。,公民大会由斯巴达全体年满三十的男性公民参加,在形式上长老会议的决议由公民大会通过,长老和监察官也由这个会议选举产生,但实际上,公民大会既不能提议或讨论,也不能举手或投票,表决和选举都用呼声来表示。呼声高便算是议案通过或候选人当选。,监察官有五人,每年选举一次。其权力是用来镇压奴隶的,上任的头一件事就是向希洛特宣战。以便随时镇压、屠杀。公元前七世纪后,他们逐渐掌握了城邦主要实权,如国王出征时随军监督,主持长老会议,召开公民大会等。,由于城邦大权掌握在一小撮贵族奴隶主手中,所以它的政体是贵族寡头政制。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后,向北扩张,没有成功,于是它采取与其他城邦缔结双边同盟的政策。公元前六世纪,伯罗奔尼撒的多数城邦都先后加入了以斯巴达为首的同盟,这就是伯罗奔尼撒同盟。,返回,四、雅典 1、提秀斯改革与国家的萌芽 雅典位于中希腊东南部的阿提卡半岛,在荷马时代,阿提卡的居民分属四个部落,每部落有三个胞族,每胞族三十个氏族,多利亚人南下时并未侵入阿提卡,但其他地方的居民纷纷逃来,被接受为阿提卡的公民。,由于社会有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阿提卡各氏族许多成员逐渐迁徙他处,与其他氏族成员杂居一起。这些迁往其他氏族地区的阿提卡人,当然不属当地氏族,有时不免互相争执乃至互动干戈,因此有了传说中的提秀斯改革。,提秀斯据传是雅典第十代国王,是雅典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者,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一是废除了阿提卡各城镇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而是把邻近的几个村社联合起来,设立以雅典城为中心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从而结束了以前各部落各自为政的局面。二是他规定按照财产多少把雅典公民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农民、手工业者是没有任何特权的平民,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各种官职,掌管宗教仪式,解释法律等等。,提秀斯的改革,意味着雅典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逐渐产生,也是雅典国家形成的标志,公元前8世纪末,雅典国家初步。 但是,新成立的雅典国家还保留了许多氏族贵族制度的残余,这引发了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2、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雅典国家建立之后,广大的农民、工业者、商人以及外来居民这样一个庞大的平民阶层没有获得任何权力,而贵族却依靠特权霸占土地,发放高利贷,剥削和压迫平民,贫苦农民只能租种贵族土地,因为要把收成比重的5/6交租而被称为“六一汉”,农民如交不上租或还不起债,自己及儿女都将沦为债务奴,有的甚至被债主卖到外邦为奴,因此平民对贵族的不满日益加深,迫切要求废除债务奴隶制。,新兴工商业奴隶主与氏族贵族在政治经济上也有矛盾,他们虽有经济实力,但因出身平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所以也反对贵族专横,要求分享权力,由于他们需要平民的支持,因而同意平民取消债务的要求,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焦点有三方面:一是土地,二是债务,三是政治权力,这种斗争引起雅典的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动。,(1)基伦暴动: 公元前630年,贵族出身的基伦企图依靠自己的亲信,利用平民反对贵族的机会发动政变,以建立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基伦曾是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的胜利者,在雅典也颇有势力,但由于他没有发动群众导致政变失败,基伦同其兄弟出逃,其党羽尽被杀害。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说明雅典内部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已日趋尖锐了。,(2)德拉古法典: 雅典一直没有成文法,只有传统的习惯。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任意解释说明。为了避免贵族随便杜撰或仿造习惯法,广大平民经常要求制定成文法。在他们的压力下,贵族被迫让步。在公元前621年,委托司法执政官之一的德拉古编订成文法。,改革前的论争,(3)梭伦改革: 梭伦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因经商而致富,他接触过广大下层平民,了解他们的要求,但政治上他倾向下工商业奴隶主,反对贵族专政。,公元前594年,梭伦上台以后立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恢复债务奴的自由,归还其土地,并禁止债务人以自身或家人作抵押。此外,国家还出资赎回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的奴隶。,修改宪法,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论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一般以农产品来计算,也可用货币收入折合成实物来计算,等级不同则政治地位不同,一、二等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并充当骑兵,第三等级可担任一般官职,并组成重装步兵,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只能参加公民大会,充当轻装步兵。,改革政治机构,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各等级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选举官职,以此来削弱贵族会议的职权。又在贵族会议之外另设了一个400人议事会,由雅典的4个部落各选出100人组成,一、二、三等级的均可当选,主要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此外,还设立了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出,参加审理案件。这些改革限制了贵族会议的部分权力。,鼓励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如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新的货币制度、统一度量衡、奖励外邦工匠移居雅典、提倡每个雅典人学会一种手工技术等等。,(4)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 在梭伦出国旅行的第五年,雅典发生了党争,甚至连执政官都选不出。党派之争形成于梭伦改革前后,当时在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形成了三大派别,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平原派代表贵族利益,仇视梭伦改革,企图恢复旧秩序;海岸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力争保留梭伦改革的成果;山地派则代表农民、牧民、雇工的利益,对梭伦改革并不满足,要求重分土地。,公元前560年,贵族出身的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的支持下用武力夺取政权,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庇西特拉图执政期间,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小农和工商业奴隶主的政策,如发放低利贷款、救济贫困农民、减轻土地税收、鼓励种植橄榄和葡萄、设立巡回法庭审理农村案件,将司法权深入到贵族把持的农村、建造舰船,加强海军建设、增辟殖民地,发展海外贸易、修建、美化雅典城等。庇西特拉图时期,雅典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5)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作为平民领袖开始实行改革。首先,克里斯提尼废除了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十个地域部落,每个地域部落包括三个新的“三一区”,其中一个在城市附近,一个在沿海,一个在内地,阿提卡各村社分属三十个三一区,从而分属十个地域部落。克里斯提尼废除了四个部落,也就取消了400人议事会,他设立了500人议事会,由十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成为雅典国家的重要行政机构,公元前504(501)年,雅典人又从十个部落中选出十司令官,他们在后来雅典政治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经过克里斯提尼改革,到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地域组织已经系统地取代了血缘组织,同时,取代四部落的十部落也具有军事意义,十司令官的出现说明雅典武装力量的机构趋于完备,雅典奴隶制国家终于形成了,奴隶和自由民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代替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对立。,返回,第三节 古典时代 希腊的古典时代,指公元前54世纪前期,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发展到极盛然后又走向衰落的时期,它以希波战争为开端。 一、希波战争 二、希波战争后期和战后 三、伯罗奔尼撒战争 四、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一、希波战争,1、背景:(1)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奴隶制城邦刚完成了自己的形成过程,就面临波斯帝国的威胁。(2)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米利都人反抗波斯,并寻求雅典和斯巴达的援助,但公元前494年波斯大军镇压了小亚米利都人的起义后,就把矛头指向了希腊本土。,2、战争前期:,马拉松战役 温泉关战役 萨拉米斯湾海战,返回,二、希波战争后期和战后,1、战争后期: 公元前478年底公元前477年初,雅典与爱琴海岛屿和小亚西海岸许多希腊城邦结成同盟,目的是劫掠波斯领土,以报复他们过去的损失,各盟邦或出战舰或出钱,金库设在提洛岛,所以称为提洛同盟。 公元前449年,雅典与波斯缔结和约,希波战争正式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霸主,它与斯巴达的矛盾成为希腊城邦间的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2、战后奴隶制的发展 希腊的奴隶制度分为两大类型:斯巴达型和开俄斯型。斯巴达型奴隶是被征服的希腊人,开俄斯型奴隶是买来的非希腊人,在剥削方法上两种类型略有不同,斯巴达型奴隶主要用于从事农业,并交纳一部分收成;开俄斯型奴隶用于各种生产劳动、家内劳动甚至充当奴隶主的管家。,希腊战胜波斯后,雅典等城邦的工商业大有发展,所用奴隶增多,一般小农也可占有一两个奴隶,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通过奴隶市场进行交易。斯巴达的奴隶最多,雅典也是当时奴隶最多的城邦之一。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引起了奴隶的强烈反抗。,公元前5世纪,希腊各城邦的自由民内部也有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土地所有者、富人与穷人、奴隶主寡头派与奴隶主民主派的斗争,但总的来说自由民的分化不太激烈。所以当时城邦是巩固、繁荣的,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当时以自由民与奴隶的矛盾表现了出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3、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雅典政体逐渐向奴隶制民主制发展。伯利克里时期,民主制又有发展,他大大加强海军力量,取消贵族会议的一些权力,壮大平民力量,从而使雅典城邦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了繁荣阶段。,当时,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国家大计。500人议事会仍从十部落中各抽签选50人组成,每部落所出的50人轮流在一年的大约1/10的时间里担任议事会的主席团,处理日常政务,召开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监察司法机关,有6000名陪审法官,监督公职人员的工作。最重要的官员十司令官在公民大会上举手选出,连选连任,不仅统帅军队且参与政治,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返回,三、伯罗奔尼撒战争,1、起因 斯巴达和雅典是希腊各城邦中的两霸,希波战争后,它们的矛盾逐渐以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两大集团对立的形式表现出来。斯巴达的重要盟邦科林斯和麦加拉与雅典也有海外商路和殖民地之争。斯巴达和它的盟邦对于雅典的海上霸权尤其不能容忍,便以雅典流放伯利克里并解散提洛同盟为条件发出最后通牒,于是爆发了波及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2、经过和结果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431421年是第一阶段,公元前421415年双方一度休战;公元前415413年是第二阶段;公元前413404年是第三阶段,最后以雅典的失败告终。,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头至尾是一场争夺霸权的斗争,它给希腊各邦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从此以后,希腊各邦自由民内部分化又趋于激化,原来作为城邦支柱的公民兵随着小所有者的没落而衰败,希腊开始转入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返回,四、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奴隶制又有了新的发展。然而,随着奴隶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奴隶主不断兼并土地,形成了奴隶制大农庄。与土地兼并集中同时出现的现象是小所有者土地的丧失,这样,除奴隶主和奴隶的尖锐矛盾外,自由民内部贫与富的矛盾也尖锐起来。更严重的是,城邦之间的争霸和混战,加速了城邦制度的灭亡。,返回,第四节 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与分裂,一、马其顿称霸希腊 二、亚历山大东侵与帝国的形成 三、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一、马其顿称霸希腊 马其顿地处希腊边疆,居民成分复杂,文明开始较晚,希波战争时期才开始与希腊人接触,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同希腊各邦往来日益增多,并逐渐随希腊的衰落而强盛起来。,马其顿是在腓力二世时期(公元前350336年)发展起来的,腓力年轻时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也熟知希腊各邦间的矛盾。他执政后,控制了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加强王权,他还进行军事改革,创造了马其顿方阵,腓力凭借其富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利用希腊城邦间的矛盾,占有了爱琴海北岸广大地区。,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大败雅典、科林斯、麦加拉等邦组成的联军,希腊各邦实际已处于被征服地位。次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了各邦会议(仅斯巴达未参加),会议宣布,希腊各邦保持和平,成立联盟,进攻波斯,并禁止重分土地,禁止废除债务等。马其顿从此成了希腊的领导者。,返回,二、亚历山大东侵与帝国的形成 科林斯会议后,腓力还没来得及东侵亚洲,第二年就被刺死。其子亚历山大继位(公元前336323年),即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34年开始东侵。在短期征服中迅速建立起了亚历山大帝国。,三、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的部将纷纷争夺地盘,互相混战,造成帝国迅速瓦解。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基本分裂为马其顿王国 ,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死讯传到希腊后,雅典很快组织了一次反马其顿战争,并在开始时取得一定胜利。但从亚洲来的马其顿援军打败希腊盟军,希腊又落入马其顿之手。随后,亚历山大部将争权混战,马其顿王位几次易手,希腊各邦动荡不安。公元前276年,安提柯王朝统治了马其顿,公元前168年,罗马灭亡马其顿,希腊于公元前146年落入罗马统治之下。,返回,第五节 上古希腊文化 一、早期和古典时代的文化 二、公元前三至一世纪的希腊文化,一、早期和古典时代的文化 古代希腊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呈现了丰富的成果,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希腊奴隶制度的发生和发展,是希腊文化发展的基础。在古代埃及和西亚长时期积累的文化遗产,也为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借鉴。希腊的哲学家、诗人、政治家、文学家到过埃及和西亚的很多,而且他们往往是抱着学习和考察的态度去游历的。至于马其顿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的很多成果都产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更是东方人和希腊人共同创造的成果。,一、文学 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史诗”,荷马史诗就是两部最早的史诗,它有神话,也包括许多反映历史的传说。另外,希西阿德田功农时也被认为属于史诗,它几乎没有神话成份,写的都是农时节令和当时社会的情况。总之,各种史诗中保存的许多优美的希腊神话,不仅为以后希腊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准备了题材,而且对后世欧洲的文学艺术也有深远的影响。,公元前八世纪到六世纪,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和斗争很激烈,同时也就出现了与现实关系比较密切的抒情诗、哀歌诗等。抒情诗原意是琴诗,是用弦琴伴奏的可歌唱的诗,一些贵族诗人用它表达、抒发自己欢乐或者不得意的感情。哀歌诗,原指以笛伴奏的悲歌,逐渐成为一种表现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诗,梭伦曾用它来表达他改革的经历和心情。,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达到极盛时期,特别是雅典,由于奴隶制民主制的发展,产生了公民群众性的文艺生活的要求。由节日歌舞发展而成的戏剧,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当时雅典政府建筑大型露天剧场,组织戏剧的演出。甚至用奴隶的血汗和盟邦的贡金对观剧的公民发津贴,这样在雅典就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雅典的露天剧场,古代雅典在为祭祀酒神而举行的节日里,正逢春季葡萄酒季节,人们组成合唱队,穿着羊皮衣服,头戴羊角和常春藤编的花环,装扮成森林之神,高唱“酒神之歌”,悲剧就是从这种形式转变来的,因此,悲剧也被称为“山羊之歌”,雅典最负成名的三大悲剧作家是:爱斯奇里斯、索福克利斯和幼里披底斯。爱斯奇里斯即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代表作品有波斯人、被幽禁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奥狄浦斯王。幼里披底斯代表作品是美狄亚。,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利斯,幼里披底斯,喜剧的出现比悲剧晚,当秋天收获葡萄时,人们举行庆祝活动,彼此之间互相取笑,这种形式后来就发展成为喜剧,所以喜剧又有“狂欢队列之歌”之意,它一般用轻松、讽刺的手法来揭露现实问题。雅典的大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代表作品有骑士、马蜂、云、蛙等,被称为“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喜剧演员的面具,二、哲学 古代希腊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贫者与富者的斗争,奴隶与奴隶主的斗争,奴隶主中民主派与寡头派的斗争,城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充满了希腊历史。在这些复杂的斗争中,产生了西方古代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希腊的哲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公元前六世纪,在小亚的一些希腊城邦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哲学派别,米利都人泰利士认为,水是万物的基础,他和他的弟子们都肯定物质的第一性,所以米利都学派是一个唯物主义派别。,以弗所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也被列宁称之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与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