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课内戏曲阅读1. 下列对戏剧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仅仅八字,就把窦娥的遭遇进行了高度概括;“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闲愁”写到极致。B.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这句唱词运用呼告手法,以盗跖和颜渊象征坏人和好人,指斥天地,鲜明表现了窦娥的反抗个性。C. “我做官胜别人,告状要来的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这是桃杌的开场白,也是元代昏庸官吏的自我告白,从更深的角度看,这正是造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D. 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戏剧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有对剧本人物形象的的解读,有对手法运用的分析,有对主题的探究等,作答本题需要学生熟悉相关的剧本内容。B项,“以盗跖和颜渊象征坏人和好人”错,不是象征,而是借代。课内小说阅读2. 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B. 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祥林嫂是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的对象,她的悲惨遭遇鞭笞着黑暗的社会,警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凄惨人生。C. 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渔夫,同时他也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小说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的主题。D. 必修三第一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封建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也有表现现代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项,错在“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C项,错在“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D项,错在“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红楼梦并没有具体讲明哪个朝代,应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课外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搭 台王春迪老街有句老话:有钱不显摆,一生算白来。要说富人显摆,无可厚非,可老街上的穷人也喜欢显摆。譬如老街人买油条,卖油条的到了自家门前,他不喊,非等人走到街那头了,才出来,罩着手吆喝。等卖油条的过来了,他们左看看右看看,用一只手捏捏,然后挑一根稍微大一点儿的。转身进屋,把油条扔给孩子。直等孩子把油条吃得还剩下拇指大了,这边稀粥也喝完了,接过来,擦擦嘴,擦得油光光的,这就出门了! 海爷号称老街首富,喜欢显摆也是出了名的,经常叫乞丐在他面前排成队伍进行施舍,生怕有人没吃到。两年前他建宗祠,从初一选到十五,好不容易看上一块地儿,可惜地面不平,不过就是垫点土的事儿,海爷愣是大老远儿地让人拉了几车煤块儿填上!那年月,百姓管煤炭叫“乌金”,金贵着呢!人家却用来填坑,虽然是煤渣儿,但比泥土不知要金贵多少。你说这人会显摆不?没想到,那年冬天冷的出奇,那些没有钱取暖的穷人则挖了这些煤渣烤火取暖,度过了这艰难的日子。过了几年,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鲁东南地界,家家院子里都种树。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等闹饥荒时,没东西吃,还能用树皮果腹。要说这一场灾真的太严重了,这年冬天,还没到腊月,好几户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家里的树都没皮了,更别说普通百姓了。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海爷竟然还要搭一新戏台子! 大奶奶三番五次劝海爷:“这个戏台子搭不得!外头饿死了那么多人,你这边还想着搭戏台子,老百姓要饭都没地儿要去了,你这边还想着乐和,太不地道了!你一辈子好玩好显摆,可在这节骨眼儿上,你不怕别人骂你?”大奶奶嘟囔了几次,海爷就急了,眼一瞪:“饿死人怎么了?外头死了人还不许我痛快了?这台子我还非搭不可了!”府里上上下下,对海爷搭新戏台子的事儿,议论纷纷,都觉得海爷这事做得不妥,所以,对于抬砖搬瓦拉料子之类的活儿,个个不太热情,叫谁谁磨洋工。海爷生气了,吩咐管家:“从明儿起,在门口支几口大锅熬粥,凡是给我搬砖抬泥的,哪怕搬一块,我也管他一顿饭!”大奶奶一听,当时就哭了:“老爷,您这是要败家呀,这样值吗”海爷一笑:“不值,但痛快。”更离谱的是,新戏台子眼瞅着快搭完了,海爷又不知在哪儿听了一个风水先生的话,说戏台子方向不对,拆了重搭!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月,海爷府上的人,连个年都没过安生。不想,直至第二年开春,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海爷突然又不建了,半拉子撂在那儿,几次风吹雨打过后,豁得像是被哪个豁了牙的天神啃过了似的。大奶奶偷偷把管家喊了过去,捂着心口问管家:“老爷这一回又搭台,又施粥的,总共花了多少银子?”管家皱了皱眉头。大奶奶说:“你尽管告诉我,话进了我的耳朵里,就烂了。”管家近一步,悄声说:“近三年的生意,算是白赚了。”大奶奶眼泪唰地滚了下来。管家又说:“大奶奶先别急,老爷有话,没对您讲。”管家告诉大奶奶,年前这场灾,让老街上好多光景还不错的人家,都开始啃树皮了。在这条街上,他们本是有头有脸的人,以往出了门也都显摆得不得了,最好脸面。如今,突然要端着碗去要饭,他们可能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这寒冬腊月的,地上连根草都没有,河里也都结了冰,不饿死才怪。海爷就是想到这一点,才想了这个法子,这样,既帮他们过了冬,又照顾到他们的面子。大奶奶听罢,眼一亮,骂了海爷一句,转脸怪管家道:“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管家作揖道:“老爷不让我告诉您。”随后几个月,海爷屡次寻思起那个戏台子,说想把那个半拉子戏台搭完。海爷这么说,却实在抽不出时间。因为开春后,府上的生意不知怎么的,忽然比往年忙出好几倍来,每日车水马龙,宾客如流不久,一股流窜的土匪听说了老街海爷的富有,想去打劫海爷,可让他们料想不到的是,别说在海爷府上找一个内应了,偌大一条老街,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一听说要打海爷家的主意,无论对方许以什么好处,愣是没有一个愿意给他们当耳目的!(有删改)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老街人买油条时的显摆,一是为了引出海爷的“显摆”,二是让这些人的“显摆”与海爷为他人着想的“显摆”行为形成对比。B. 海爷用煤渣块填平土地、搭新戏台解救乡亲可以让人理解,但让乞丐排队进行施舍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虽然目的是好的,但行为失当。C. 小说中写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即使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也要吃树皮果腹,其作用主要是突出了海爷的富有。D. 海爷对府里上上下下那些不太热情、磨洋工的让人非常不满,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E. 小说描写人物很到位,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即使是次要人物的管家,也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4. 大奶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5.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完全多余,可以不要,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案】3. AE 4. 侧面表现海爷的仁义行为,凸显海爷的性格。通过大奶奶对管家的询问,来揭示充满悬念的答案。用大奶奶与海爷的对话写出了大奶奶对海爷搭台的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 观点一:可以不要。若以海爷的生意比往年好几倍结尾,用省略号结尾意味深长,令人思考。文章最后两段都是表现海爷“显摆”后的回报,有啰嗦之嫌,删除最后一段,小说结尾更为简洁。不用最后一段的明写,而是通过倒数第二段暗暗点出人们的感恩,委婉揭示“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更有意蕴感。观点二:完全有必要。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写海爷富有及老街人对海爷的感恩与保护,产生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从主题上看,土匪想打劫海爷却无人当内应的内容直接写人们对海爷的感激与感恩,鲜明突出“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思想。从情感上看,作者通过“无人当土匪内应”的结尾设计,赞美了海爷以及老街人的人性美,人情美,使小说表现的情感更有震撼力。【解析】3. A项“突出了海爷富有”不准确,应是交代搭台子的背景,并引出搭台子的情节。B项“但行为失当”错误,这是体现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吃到E项“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错误,海爷搭台子的真正用意根本没有让大家知道,因此不存在别人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4. 本题中大奶奶这个角色属于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突出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当然,小说中的人物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也要考虑到。点睛:本题考查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的常考点之一。一般的解答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5. 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阐明理由。要结合任务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来展开阐述。做到自圆其说。点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课内文言文阅读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转)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零)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动)B.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所守或匪亲(倘若)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C. 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如听仙乐耳暂明(姑且)D. 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答案】D7. 下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 不违农时(耽误)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再)C. 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事)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见) 奋六世之余烈(开始)D. 会盟而谋弱秦(削弱)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注意审题,即“下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然后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本题考查的都是课内文言实词,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理解与积累。A项,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全对。B项,“复”,恢复。C项,“丧”,为办丧事;“朝”,使朝见;“奋”,发扬。D项,“抗”,抵御。所以选C项。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而闻者彰(清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 数罟不入洿池(密的) 蒙古业,因遗策(沿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C. 河内凶(河水泛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惜)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济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就) 隳名城(高大的城墙)【答案】B9.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囊括四海 外连衡而斗诸侯 吾从而师之B. 履至尊而制六合 天下云集响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天下非小弱也 故圣益圣,愚益愚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A项,“囊”,“外”,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对外;“师”,意动用法,以之为师。B项,“履”,名词作动词,登上;“云”,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耻”,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小”,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圣”,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D项,都是名词作动词,“衣”,穿上;“罪”归罪;“帝王”,成为帝王、称王称帝。点睛:对于判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作答时直接将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带入具体的句子中,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推断,看这个相关的文言字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充当什么成分等,有无改变它原本的词性,如何有,就说明它的词性已经被活用了。10.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群聚而笑之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不知老之将至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斧金以时入山林 王好战,请以战喻D.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注意审题,即“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将各个加点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本题考查的都是课内文言虚词,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理解与积累。A项,第一、三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递进。B项,三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译为“来”。第二个“以”译为“按时”,第三个“以”译为“用”。D项,第一个“其”,代词,译为“那些”,第二个“其”,表示推测的语气,译为“大概”,第三个“其”,代词,代古之圣人。11. 下列关于文言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本题中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所以选A项。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1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 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 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 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答案】12. C 13. D 14. B 15.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件事情停止下来。韩文当即和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折递入皇室,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解析】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狗马、鹰兔、歌舞、角抵”并列结构,“辄”,副词“就”。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刘瑾”“八虎”“(韩)文”等做出判断。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D项,“核所积金银,著之籍”,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所以“著”,记录。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B项,文中未提到“援引成例”,也谈不上“着手压缩编制”,只是“力请裁汰”。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赐”,受赐;“民业”,民众的产业;“力争”,竭力抗争;“乃”,副词,才。第二句得分点:“即”,当即;“伏阙”,拜伏宫阙;“惊泣”,吃惊得哭泣;“不食”,吃不下饭。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达三十二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才停止。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16. 课内文言文翻译。(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1)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螯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跪”,蟹腿;“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寄托”,托身,容身;“用心躁也”,判断句。第二句得分点:“谨”,认真从事;“庠序”,学校;“申”,反复陈述;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第三句得分点:“或”,有的;“焉”,语气词;“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其”,代词,他们;“明”,明智。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课内诗歌阅读17. 下列对课内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多种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衬托绝壁之险。B. 秋兴八首(其一)抒发了悲秋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首联、颔联为间接抒情,颈联、尾联为直接抒情。C. 琵琶行在表现音乐方面颇有方法:大量使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音韵美;将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结合起来。D.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句,从内容上看,形成鲜明对比;从表达的意旨看,表达的是讽刺之意:没有当初“笑牵牛”,何来今日“同驻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课内文本知识,根据所学的课内文本知识,对照各个选项内容,认真细致地分析辨别,再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秋兴八首(其一)尾联为间接抒情,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其它三联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课外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明月何皎皎佚名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引领:伸颈远望。18.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 “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 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 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19. 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8. A 19. “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解析】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诗歌的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是唐代开始出现的,所以唐以前的诗歌都可称为古体诗。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9. 试题分析:诗中并没有运用“比”的修辞手法,“月”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往往望月怀远,望月思乡,即借助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 试题分析:认真审题,“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要找出动作描写,注意动词的使用。从诗句“揽衣起徘徊”“出户独彷徨”“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提取。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句名篇默写2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斩木为兵,_,天下云集响应,_。过秦论(2)_,兵刃既接,_。寡人之于国也 (3)_,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4)_,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5)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6)沧海月明珠有泪,_。锦瑟(7)西当太白有鸟道,_。蜀道难(8)荀子劝学中以车马为喻,来说明君子资质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_, _,_。”(9)在师说中,韩愈提出自己的“师道”思想,其中“_ ,_”两句指出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10)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_ ,_”的感概。【答案】 (1). 揭竿为旗 (2). 赢粮而景从 (3). 填然鼓之 (4). 弃甲曳兵而走 (5). 丛菊两开他日泪 (6). 群山万壑赴荆门 (7). 无边落木萧萧下 (8). 蓝田日暖玉生烟 (9). 可以横绝峨眉巅 (10). 假舆马者 (11). 非利足也 (12). 而致千里 (1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4). 师不必贤于弟子 (15). 同是天涯沦落人 (16). 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赢”“景”“曳”“丛”“壑”“峨眉巅”“假舆”“利”“致”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语言文字运用2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敕造(ch) 聒噪(gu) 少不更事(gng) 闲遐 味同嚼蜡B. 悚然(sng) 逡巡(qn) 扪心自问(mn) 缅甸 广袤无垠C. 吮吸(shn) 鞭笞(t) 义愤填膺(yng) 湮没 偏安一隅D. 句读(du) 提防(d) 阿谀奉承(y) 荼毒 美仑美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A项“闲遐”,应写成“暇”;C项“笞”应读ch;D项“美仑美奂”应写成“美轮美奂”。对于字音字形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音字形,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2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又如颜回,字子渊。B.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行等。C. 元杂剧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固定。D.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判断相关内容。C项,“位置固定”错,位置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的开头,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2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也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当老师责问他为何犯错时,他只是涨红了脸,期期艾艾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在叙利亚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看到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模样,游客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在光怪陆离的金融市场中,最离奇的事情之一要数当美国的国债增加时,债权人还要给美国支付利息。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的危言危行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干脆退隐山林。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身临其境:亲身来到那地方,常形容描写形象,逼真。此处混同表示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的“设身处地”。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说话不利索。此处运用合理。耸人听闻: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多与表示真事的“骇人听闻”混淆。恐怖事件为真实发生的事情,应用“骇人听闻”。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忍俊不禁本身有发笑的意思,此句属于语义重复。光怪陆离:可形容“光彩”或“形状奇异”以及“离奇怪异的社会现象”。此处运用合理。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句赞扬陶渊明刚正不屈的精神,此句运用合理。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陈泰康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地,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5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视频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C.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D.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项,“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主宾不搭配。错误类型属于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语。D项,一面对两面。前面说的是“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结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视频写作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咖啡智能化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术与设计灵感库与教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冷冻牙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生产数据分析与预测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法律园艺设计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油脂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广播媒体融合与虚拟偶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专利布局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年文化科技融合在数字博物馆虚拟展示中的应用模式与发展前景报告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工业用地中的应用效果与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云南省腾冲市边防办招聘边境专职联防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中小会计师所发展困境及对策
- 2025至2030中国微波器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发展报告
- 2025年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伤出血急救课件
- 医院感染管理手卫生
- 医院就诊全流程指南
- 监督协议书模板
-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