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三首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n) 呦呦鹿鸣(yo)越陌度阡(m)B.鼓瑟吹笙(shng) 绕树三匝(z)暧暧远人村(i)C.羁鸟恋旧林(j) 狗吠深巷中(fi)又在樊笼里(fn)D.守拙归园田(zu) 周公吐哺(b)榆柳荫后檐(yn)2、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 阮瑀、应场)。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_,_。 _, 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人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A.B.C.D.5、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_。采之欲遗谁?_。(涉江采芙蓉)2.诗经中的“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C.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诗的自然美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10、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悔恨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珍惜时间的角度提炼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议论文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喚 yu,B.暧 i,D.拙 zhu,哺 b.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不合语境。A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B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D项,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陶渊明的诗到了后代才被重视,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很大的名气。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中的 “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的,由此可知选B。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6答案及解析:答案:1.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泽;(2)衿,悠;(3)羁,渊。 7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度嫌弃。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解析: 1.“暧暧”与“依依”意义不同,修饰对象不同,不可互换 8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直抒胸臆。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由对关东讨伐董卓的诸将领的赞美,到对将领们为争夺利益而自相残杀的批评,再到对活在战乱年代的百姓的同情。解析:1.全诗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并非“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2.【诗歌鉴赏】 此诗前十句勾勒了东汉末年军阀纷争的历史画卷。 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 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的董卓。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然而,曹操此诗的成功与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 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 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漫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余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 9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 3.A解析:1.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朱熹的肯定”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B项,“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可见“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D项,“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2.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B项,“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3.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员竞聘安全服务题及答案
- 2025年BIM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B-证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模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维修工笔试高频题库与解析
- 2025年视距内无人机面试必考题
- 2025年文物保护师初级考试题集
- 课件中时间轴
- 2025年健身教练从业资格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材料工程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厂房消防应急预案
- 景区开发政府战略框架协议书(2篇)
- 保洁投标书范本
- “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660题)
- 实验室隐患排查培训
-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人教新课标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宠物医疗器械创新与发展
- 《路由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 4《给植物画张“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 森林防火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