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知识回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课知识结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决人事任免问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朝:(趋势:加强),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朝:,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2、王国问题的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朝:,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2、王国问题的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提醒:不要理解为汉景帝时期),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唐朝:(趋势:削弱),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探究思考: 唐朝藩镇有何特点?藩镇势力的发展对中央集权带来怎样的影响?,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安禄山,藩镇与节度使,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藩镇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唐朝:,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 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共性何在?,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三)北宋初年(趋势:进一步加强),1、背景:,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1、背景: 2、措施,兵:_ 权:_ 财:_,“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3、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弊:“三冗”情况严重,积沉积弱局面出现。,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元代的行省,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措施:,机构设置,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趋势:完善并发展),1、措施:,机构设置,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权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想一想,西周以来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分封制(奴隶社会)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封建社会,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中国古代各朝代君臣关系的变化:,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 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 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 (二)隋唐:三省六部制 1、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2、分工与职权,唐代三省六部制分工与职权,分散相权,皇权独尊,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二)隋唐:三省六部制 1、演变过程: 2、分工与职权 3、评价:,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 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三)宋朝:,1、措施: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三)宋朝:,1、措施: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2、影响: 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四)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度,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概念:,标准:,品行,主要科目:,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概念:,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 官的制度,标准:,门第,评价:,不注重才能,只注重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3、隋唐宋元:,科举制,标准:,才学,方法:,分科考试,隋炀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影响:,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高官由世家大族把持,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地联系起来。,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下而上推荐,品行,评定授官,门第,分科考试,才学,血缘,世袭,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 )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 A、郡县制的实行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C,D,B,B,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6、元朝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艺主题生活体验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普知识问答竞赛与奖励机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养殖网络研讨会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咨询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红饮品调制教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附有答案附有答案
- 交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 销售合同单管理办法
-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事业编制教师选拔与任用协议
- 工程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合规性审查及整改合同
- 临床思维方法与医患沟通
- 幼儿居家饮食安全
-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 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 课件 第1章 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概述
- 《SDH学习知识总结》课件
- GB/T 44841-2024非合金及低合金铸铁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2024年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劳务定额计价清单
- DB11T 1620-2019 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规程
- 舞蹈学导论课件
-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能大赛理论题及答案
- DB35∕T 2176-2024 海峡两岸共通 中式插花技艺通 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