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被告》的供述—兼谈释字582、592号解释.ppt_第1页
《共同被告》的供述—兼谈释字582、592号解释.ppt_第2页
《共同被告》的供述—兼谈释字582、592号解释.ppt_第3页
《共同被告》的供述—兼谈释字582、592号解释.ppt_第4页
《共同被告》的供述—兼谈释字582、592号解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共同被告的供述 兼談釋字582、592號解釋,2,訴訟程序上之共同被告,意義: 單一訴訟程序同時進行複數被告之審理。(287之1) 種類: 相牽連案件(7)的合併管轄、審理(6) 雖不具相關連案件,亦可合併起訴(264)。如:SOGO禮券案 法院得裁定合併審理(287之1),3,共同被告的優、缺點,同一程序審理複數被告的優點: 複數被告共同審理,犯罪事實之認定得為一致,避免裁判矛盾。 藉由同一次證據調查,減輕訴訟關係人之負擔,符合訴訟經濟、迅速裁判。 同一程序審理複數被告的缺點:( 287之1 ) 審理過程可能流於龐雜 共同被告有時利害相左 法庭的場所、設備的限制,4,共同被告共犯,共同被告(刑訴287之1)與共犯(刑法28以下) 共犯,如兩人以上共同實施犯罪行為者,乃實體法上的法律關係(如刑28)。雖然,實體法上共犯之要件有影響訴訟法上效果者(如刑訴239等)。但是,刑訴程序之共同被告與實體法上共犯原則上並無一定之充分或必要條件關係 。 刑訴上共同被告與共犯關係 共犯之共同被告、非共犯之共同被告、共犯非共同審理(同證人)等三種情形。,5,共同被告與共犯關係,A、B、C三人共同為竊取A父親的財物,並由D代為銷贓。若檢察官對A依裁量為不起訴,而起訴B、C、D。則同一訴訟中包括B、C為共犯共同被告、D屬共同被訴之非共犯之共同被告,A未在訴訟之列為共犯非共同處理,6,共同被告共犯之實務判決,按共同被告雖處於同一訴訟程序而同時接受審理,然其訴訟客體 仍屬各別,即分別為刑罰權之對象,故共同被告對其被訴案件,其證據之調查,各自 獨立實施,即證據之價值亦應分別判斷,不得僅因其為共同被告,即認某被告之證據 資料,當然得利用為他被告之立證,亦即某被告之自白,並非無條件得利用為他被告 犯罪之證據;至於共同被告具有共犯關係者,其立證及證據資料,大體上具有共通性 ,在犯罪證據上具有具體的必要性,共犯所為不利於己之供述,固非不得採為其他共 犯犯罪之證據,然為保障其他共犯之利益,該共犯不利於己之供述,須無瑕疵可指, 且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不得專憑該項供述,作為其他共 犯犯罪事實之認定,即尚須以補強證據予以佐證,不可籠統為同一之觀察 。(93台上2536) 【判例73台上5874,亦同 】,7,共同被告VS.共犯,共同被告與共犯於訴訟程序的概念上,並不當然可相互借用。 我國增訂刑訴法156補強法則適用範圍僅擴及共犯未及共同被告。 並注意:共犯之共同被告自白中,對自己部分證據能力,仍屬156自白法則之適用。對於同案他人的部分,因屬一般證言,方為本單元討論範圍。,8,實務誤解共犯自白,共同被告 不利於己之陳述,雖得採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之證據,惟此項不利之陳述,須無瑕疵 可指,且就其他方面調查,又與事實相符者,始得採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 。若不為調查,而專憑此項供述,即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顯與刑事訴訟 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二項之規定有違。(93台上380),9,釋字582之射程(/),釋字582、592之爭點 以共同被告之陳述,作為(其他共同)被告論罪之證據者(釋字592號解釋最後文字)。 共同被告所為非不利於其他被告之陳述,並不能作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事實認定之證據。 (釋字592曾有田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書) 因此,大法官解釋文適用範圍,限於共同被告為撇清自己的罪責將犯罪推卸給被告,或指稱被告亦共同涉及犯罪。( 似排除前指:非共犯之共同被告),10,釋字582之射程( /),共同被告的供述內容作為被告證據使用的情形:共同被告於審判庭上以證人資格供述,使用共同被告審判庭外的供述作為證據等二種情形。 釋字第592號解釋於理由中稱:傳聞證據之例外規定,均非本院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之對象,自不生就此等規定聲請補充解釋之問題。是以本件聲請人此部分補充解釋之聲請,應不受理。故以 (共犯共同審理)為限。,11,共同被告靜默以對 證據能力?,共同被告:重訴訟地位說與不說的兩難。 共同被告在該同一訴訟中,供述者具被告的地位,又具備證人之證據方法性質。 亦即,共同被告若立於被告地位則受緘默權之保障,但是若論以證人之證據方法,共同被告將承擔接受其他被告詰問之義務。 此時訴訟法理上應保護共同被告沈默權利?或科予共同被告供述義務?,12,共犯以鄰為壑 證 明 力?,共犯自白:強調證言的危險性 蘊含牽扯、構陷之危險 牽扯規避:牽扯他人共犯、轉嫁重責以避責 構陷包庇:為包庇而誣陷、避大罪報小罪 審判過程證據調查的困難: 相較自白,共犯自白往往混雜有利與不利的內容, 處理上容易失戒心,並賦予信賴。 共犯實際掌握犯罪內容,詰問中揭穿供述虛假相對困難。 (刑事弁護P113),13,釋字582之論理,兩主軸:共同被告自白證據能力、證明力 一、證據能力 憲法8(正當法律程序)、16(訴訟權) 證人詰問權 二、證明力 憲法8(正當法律程序) 證據裁判主義自白任意性(法則) 嚴格證明自白補強法則 自白與其他證據關係,14,證人詰問權日本法,日本憲法37 應保障刑事被告有充分機會詰問全部證人,並為本人利益使用公費依強制程序請求調查證人權利。 日本刑訴304(人證之證據調查方法) 證人、鑑定人、通譯由審判長或陪席法官先行詰問。 檢察官、被告或辯護人於前項詰問程序終了後,得經告知審判長詰問該證人、鑑定人或通譯。此時,證人鑑定人通譯之證據調查為檢察官、被告或辯護人為請求者,請求者應先行詰問。 法院認為適當時,得聽取檢察官以及被告或辯護人意見,變更前兩項詰問程序之順序。,15,證人詰問權我國憲法論據,釋字384: 犯罪嫌疑人除現行犯外,其逮捕應踐行必要之司法程序、被告自白須出於自由意志、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同一行為不得重覆處罰、 當事人有與證人對質或詰問證人之權利、審判與檢察之分離、審判過程以公開為原則及對裁判不服提供審級救濟等為其要者。 釋字582: 憲法第十六條保障人民之訴訟權,就刑事被告而言,包含其在訴訟上應享有充分之防禦權。刑事被告詰問證人之權利,即屬該等權利之一,且屬憲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審問處罰之正當法律程序所保障之權利。 ,16,法律概念(/) (以下乃引用釋字582),證人詰問權 目的:係訴訟上之防禦權,屬憲法正當法律程序所保障之權利。並有助於公平審判及發見真實之實現,以達成刑事訴訟之目的。 意義:證人於審判中,應依人證之法定程序,到場具結陳述,並接受被告之詰問,其陳述始得作為認定被告犯罪事實之判斷依據。 例外:證人於審判外陳述,依法律特別規定得作為證據者,除客觀上不能受詰問者外,於審判中,仍應依法踐行詰問程序(159以下) 。,17,法律概念( / ),證據裁判原則以嚴格證明法則為核心(證據裁判主義) 亦即,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須具證據能力(?),且經合法調查(?),否則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 (詳後) 參考:92.1.14155修正理由亦同 用以 檢驗156,可發該條規範體例有誤。,18,法律概念(/),證據能力? 係指證據得提出於法庭調查,以供作認定犯罪事實之用,所應具備之資格;此項資格必須證據與待證事實具有自然關聯性,符合法定程式,且未受法律之禁止或排除,始能具備。(34年上字第824號判例) 例如,證人須依法具結,其證言始具證據能力 (158之3) 、被告之自白,須非出於不正之方法(156),19,法律概念(/),合法調查? 係指事實審法院依刑事訴訟相關法律所規定之審理原則(如直接審理、言詞辯論、公開審判等原則)及法律所定各種證據之調查方式,踐行調查之程序。 如,對於證人之調查,應依法使其到場,告以具結之義務及偽證之處罰,命其具結,接受當事人詰問或審判長訊問,據實陳述,並由當事人及辯護人等就詰、訊問之結果,互為辯論,使法院形成心證 。,20,區別:證人詰問、對質,對質:係由數共同被告就同一或相關連事項之陳述有不同或矛盾時,使其等同時在場,分別輪流對疑點加以訊問或互相質問解答釋疑 。 對質因毋庸具結擔保所述確實,實效自不如詰問,無從取代詰問權之功能。 ,21,證據能力判例違憲,46年台上字419判例:共同被告不利於己之陳述,固得採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之證據,惟此項不利之陳述,須無瑕疵可指,而就其他方面調查,又與事實相符,始得採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另31年上字2423亦同) 違憲理由: 其間各別被告及犯罪事實仍獨立存在,故共同被告對其他共同被告之案件而言,為被告以外之第三人,本質上屬於證人。 否定共同被告於其他共同被告案件之證人適格,排除共同被告立於證人地位而為陳述之法定程序之適用規定牴觸,並已不當剝奪其他共同被告對該實具證人適格之共同被告詰問之權利,核與首開憲法意旨不符。 (釋字582),22,我國現行實務對策,因舊186: 證人與本案有共犯關係或嫌疑者,不得令其具結已刪除。 釋582 :被告於其本人案件之審判,固享有對具證人適格之共同被告詰問之權利,然此權利並不影響共同被告(具證人適格之共同被告)自由陳述權之行使,如該共同被告恐因陳述致自己受刑事追訴或處罰者,自有權拒絕陳述(181)。 結論:證人適格之共同被告不得拒絕具結,但可拒絕證言。,23,證明力補強法則之論理,刑事訴訟法據以規定嚴格證明法則,必須具證據能力之證據,經合法調查,使法院形成該等證據已足證明被告犯罪之確信心證,始能判決被告有罪;為避免過分偏重自白,有害於真實發見及人權保障,並規定被告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基於上開嚴格證明法則及對自白證明力之限制規定,所謂其他必要之證據,自亦須具備證據能力,經合法調查,且就其證明力之程度,非謂自白為主要證據,其證明力當然較為強大,其他必要之證據為次要或補充性之證據,證明力當然較為薄弱,而應依其他必要證據之質量,與自白相互印證,綜合判斷,足以確信自白犯罪事實之真實性,始足當之。 (釋字582),24,我國現行實務對策,被告之自白,作為其自己犯罪之證明時,尚有此危險;以之作為其他共犯之罪證時,不特在採證上具有自白虛偽性之同樣危險,且共犯者之自白,難免有嫁禍他人,而為虛偽供述之危險。 如,供出麻醉藥品來源因而破獲者,得減輕其刑,。則吸用或販賣安非他命之人,如供出安非他命之來源因而破獲者,既得邀減輕其刑之寬典,為擔保其所為不利於其他共同被告之陳述(即麻醉藥品來自其他共同被告之陳述)之真實性,尤應有足以令人確信其陳述為真實之補強證據,始能據以為論罪之依據。 87年台上2123,25,評析共同被告庭訊,證據能力:先為分離程序(如我國287之1)裁定 被告為訴訟程序當事人並無供述義務,享有緘默權的保障。相對的,證人於訴訟案件為第三者,而得為宣誓並承擔真實供述之義務。因此,理應不能要求被告就所繫屬案件作為證人而加以詰問。即使被告有數人時,被告相互間同樣亦不能以其他共同被告做為證人而予以詰問。換言之,共同被告於案件並未分離審理時,即就所係屬的訴訟案件仍居於被告的地位,縱令詰問事項僅涉及其他共同被告的犯罪事實,仍不得以該共同被告為證人而為詰問。日本大阪高裁昭和27.7.18判例集5卷7號1170頁 同樣意旨見最判60.9.9行及14卷11號1477頁,26,評析 共同被告庭外供述,釋字592:傳聞證據之例外規定,均非本院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之對象,自不生就此等規定聲請補充解釋之問題。 使用共同被告審判庭外的供述作為證據,仍應適用傳聞的例外(159之1以下)。 共同被告在檢察官面前所做筆錄等等,審判中即使未充分保障被告本人對供述人反對詰問的機會,仍肯定其證據能力。 (最判53.6.19刑集七卷六号一三四二頁),27,評析共犯供述證明力,日本判例(最大判58.5.28刑集一二卷八号一七一八頁),認為該國憲法第三十八條第三項(刑事訴訟法第三一九條第二項規定)規定之解釋上,共犯自白不以補強證據為必要,並且共犯之自白得作為被告本人自白之補強證據。 證明力:共犯者亦屬第三者 補強法則乃自由心證的例外需嚴格解釋;本人自白或雖有輕信的情形但通常對共犯自白常存有戒心,二者性質上不能相提並論;未自白的本人被認定有罪乃因共犯自白經該本人反對詰問後證明力高等等理由,並不認為共犯自白亦需有補強證據。 (田宮裕刑訴法P357),28,問題一:共同被告可否充當證人?,問題點:坐著的被告 站著的證人? 否定說(日本通說、判例): 共同被告乃受緘默權保障之被告地位,既無供述義務。若認可充作證人,將強制證言。 同一程序中,若轉共同被告為具供述義務之證人,將使紊亂被告自己該不該講的認知。 肯定說: 對於自己本人之犯罪事實,方無供述之義務。對於他人者,應無此限。 日本判例並認為:應先程序分離(如我國法287之1287之2),始可作為證人,29,問題二:共同被告供述之證據能力?,例如:於同一審判庭中之A、B共同被告,A陳述相關案情後,即保持緘默而拒絕B之詰問。則A供述內容,可作為B之證據資料? 日本的見解: 否定說:非經反對詰問,不能作為證據 肯定說:經適當訊問(如288等),則可。否則即應為分離程序,再進行反詰問 釋字592謝在全意見書,亦採此見解,30,問題三:共同被告庭外供述之證據能力?,我國釋字582、592未論及此點 共犯庭外供述,具自白及傳聞之性質。 重視詰問權保障(日本判例、通說) 適用傳聞法則的例外(如我159之1以下) 重視任意性及詰問權保障(團藤、松尾) 需同時該當自白任意性(156)及傳聞例外之要件,31,問題1:共犯自白是否須補強證據,案例:被告否認,然共犯自白:案件是自己與被告一起幹的! 肯定說(團藤、高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