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ppt_第1页
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ppt_第2页
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ppt_第3页
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ppt_第4页
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是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共同或者分别组成的群体,可以分为实体性组织和非实体性组织。,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实体组织,一、社团组织 1560年成立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自然秘密协会是最早的科学社团。 1662年成立英国皇家学会是历史最悠久,最富盛名的科学社团。 1908年成立的中国药学会是中国第一个自然科学协会。 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技协会拥有167个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学会,430万会员,是中国最大的全国性的科技团体。,二、学术平台 学术平台是指由科学期刊和出版社为基本形式,以编辑部为中心,提供科学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和展示学术观点的实体性组织。 学术期刊是科学思想、技术成果交流和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全球有上万种之多。与之相应的是各种摘要、索引类杂志,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 科学引文索引(SCI);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所(ISI)创办并编辑,收录全球3500种重要科学期刊。 工程索引(EI)1884年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创办,收录当年国际上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和科技报告等文献。 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1978年由ISI创办,报道世界上每年召开的科技会议的会议论文。 上述三大检索系统内容每周都会更新。 除此以外还有化学文摘、生物学文摘等文摘类期刊。,科学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Nature1869年创刊,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光盘版的学术期刊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期刊2种,就是公认的两个代表人类最高学术水平的英国Nature和美国Science杂志;B等期刊约100种,也是世界各学科很好的期刊;C等约770种,是学术水平次于B等的期刊;剩下的2700种左右是D等。包括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在内的世界一流大学,在这4个等级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例从D等到A等呈上升状态或基本持平,而学术水平较低的大学在这4个等级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比例从D等到A等呈下降状态。哈佛大学发表的论文占D等期刊的万分之五十七,占C等期刊的万分之八十八,占B等期刊的万分之一百七十七,占A等期刊的万分之三百一十。东京大学发表的论文占D等期刊的万分之四十八,占C等期刊的万分之五十二,占B等期刊的万分之四十六,占A等期刊万分之四十九。台湾大学发表的论文占D等期刊的万分之十九,占C等期刊也万分之十九,但在B等期刊发表的论文比例急剧下降到万分之八。而北京大学发表的论文占D等期刊的万分之十二,在C等期刊就下降到万分之九 专访武书连:北大亚洲第一完全是个笑话来源新浪教育 2006-10-20 10:41:39,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数据库有个对高校和研究机构1992年-2002年期间SCI收录论文的排名。清华大学物理系论文数排名为第124,被引用次数排名444,平均每篇SCI论文被引用频次为2.51,排名为543。最后一个指标,国内几所最好大学的物理系差不多在这个位置,反映了我们的研究总体上质不如量。,国际上,一般用CPP表示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这一指标代表着论文被重视的程度,也相当程度地反映了一国的论文发表水平 。 世界部分国家的CPP值(19952001) 美国7.55,荷兰6.48,英国6.03,德国5.74,法国5.32,以色列4.92,日本4.62,新加坡2.85,中国台湾2.71,韩国2.41,中国大陆1.87。,2006年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共17.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8.4%,比2005年的15.3万篇增加12.4%,其中有 7.1万篇SCI论文 。所占份额较2005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跃居世界第2位,较2005年的第4位,上升了两位。但是,去年我国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13位,与过去十年统计相同。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武夷山发表于2007-11-16,三、科学技术教育机构 主要是大学和专科院校,它们不仅是科学技术智力资源的来源,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世界第一所大学波伦尼亚大学创办于1087年,牛津大学创办于1167年。 1747年法国桥梁道路学院是最早的科学教育机构。 1809年德国继法国之后,创办柏林大学工学部;实行教育和科研统一的原则,向研究型大学跨出了一步。,19世纪后期,巴尔的摩市的富商,约翰霍普金斯,对美国大学仅仅从事教学不敢恭维,提出向德国学习,创办研究型大学。在他逝世前,约翰霍普金斯留下遗嘱,明确指出,他的遗产用于创建一所仿效德国大学模式的研究型大学。于是,以这位富翁名字命名的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便于1876年应运而生了。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首任校长丹尼尔吉尔曼是个思想相当解放的人,他对约翰霍普金斯的创新思想极为赞同。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丹尼尔 吉尔曼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致力于研究性学科发展,率先在美国大学设立了研究生院。美国第一所研究院性质的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就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首先成立的。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为美国现代大学的发展揭开了第一页,也对其他大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之后,哈佛 、耶鲁 、哥伦比亚等大学也即刻群起效仿,建立起研究生院和医学 、法学等专业学院。一种新型的大学模式-研究型大学,就此在美国揭开第一篇章。,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雷德克利夫大礼堂,MIT,世界著名大学的校训,哈佛大学:与真理为友 剑桥大学:此乃启蒙之地,知识之源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四、科学技术的研究组织 主要包括大学里的研究机构,工业研究室、国家科学研究室。 研究组织的发展: 1824年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创办化学实验室。 18711874年间麦克斯韦创办卡文迪许实验室,这是第一所科学研究所,开创了科学研究的新模式。 1873年德国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1877年建立国立化工研究所,1879年建立国立机械研究所。 1876年爱迪生在门罗公园建立第一个工业研究室发明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类科研院、所、室更是大量涌现。,卡文迪许实验室,老鹰酒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卡文迪许实验室 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871年筹建,是世界上最早的集体研究机构。橡木大门上的题词:“主之作为,极其广大;凡乐为者,皆应考察。” 历任主任有:麦克斯韦、瑞利男爵、约瑟夫汤姆森、卢瑟福、小布拉格,等。 汤姆森时代:他本人发现电子,阿斯顿质谱仪,威尔逊云雾室,理查森金属电子热发射实验,巴克拉化学元素的X射线能谱 汤姆森邀请许多国家的研究生到他那里工作。为了创造自由、活泼的研究和交流气氛,他制订这样一条制度:研究人员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集中在一起喝茶,在使身心处于松弛状态的环境里交流思想。 在卢瑟福任内,卡文迪许聚集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批青年物理学家,例如,发现中子的查德威克,发明静电加速器的科克拉夫特、瓦尔顿。,现在,实验室大楼可用面积是1.6万平方米,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在内共是700多人,研究领域扩大到许多学科的前沿。 130多年来,培育了几代出色的科学家,其中包括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企业研究机构的范例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创立于1925年,是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分为基础研究、先进技术和产品开发三部分。分布世界各地的2.5万研究人员,10%从事基础研究,10%先进技术研究,80%产品开发。R&D费用占销售额的11%多,2000年为37.4亿美元,其中1%用于基础研究。先后有11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肖克利、布拉顿和巴丁因发明晶体管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专利3千多项。 1997年5月,贝尔实验室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中国贝尔实验室,从中国招聘了第一批12名研究人员。,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非实体性组织,一、学派 以某一种学术观点为核心,凝聚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成员之间保持密切的学术思想的交流或科学研究的合作,多数情况下还有师承关系,并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自己的带头人。 典型:历史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法国的大百科全书学派,现代的哥本哈根学派、布鲁塞尔学派、维也纳学派,数学上的布尔巴基学派; 学派特点:(1)核心人物,(2)整体性,(3)传统性,(4)排它性;,哥本哈根学派 1922年11月,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尼尔斯玻尔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一年,玻尔教授只有37岁 。 玻尔早年求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的高足。在学期间,他掌握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优良传统的真谛,先后发表了史称“物理学伟大的三部曲”的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奠定了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20世纪20年代,玻尔以其学识、造诣和人格魅力,成了年轻一代物理学家心仪的导师;哥本哈根成为青年物理学家向往的圣地。一大批青年学才在这里脱颖而出。,除玻尔本人外,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成员有海森伯、泡利和狄拉克 。海森伯给出矩阵力学方程;当几乎是同时地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给出了波动力学方程而引起对微观粒子的物理本质的争论时,与海森伯同在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习的泡利发现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等价性;随后,英国年轻物理学家狄拉克在哥本哈根发展了量子力学的更为普遍的理论变换理论;海森伯接着又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玻尔则在此基础了更具有哲学意义的互补原理。海森伯、泡利、狄拉克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哥本哈根学派的其他重要人物还有魏扎克、克喇默斯、约旦、伽莫夫等。,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科学学派的众多特点:拥有一个魅力型科学权威,建立良好的研究场所,筹集到足够多的研究资金,把握主流的研究领域,活跃着几位青年科学家,蕴含独特的精神文化。 哥本哈根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如“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高度的智力追求,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乐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玻尔给人的鼓舞和指导,与他周围年轻物理学家的天才和个人才干的协同一致,一种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互补性”;“由于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玻尔点燃了想象的火炬,并让他周围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二、科学共同体 波兰尼:是由不同专业的科学家协同工作,集合而成的大的群体。作为科学共同体主体的科学家们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规范。 库恩:是由拥有相同范式的学有专长的工作者的集合。(所谓范式是指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的集合),默顿:是从事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群体,他们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即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共同体是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地域和国家的“自治共和国”;科学家是这个共和国的自由公民,他们通过科学交流维系共同体的存在,保证了科学这一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科学共同体中的优势积累形成一种马太效应,使科学共同体呈现分层结构;科学共同体的制度目标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三、技术共同体 康斯坦和吉奥瓦多西:技术范式是指依据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导出的原理解决一定技术问题的模式。技术共同体是在共同技术范式基础上通过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 大科学时代技术共同体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是由从事技术工作相关的人员组成的人类集合体。 技术共同体也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构成,也存在着层次结构和马太效应。技术共同体的制度目标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他们获得承认的方式更多样化,互动方式也更复杂。,创新者网络: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较为松散,成员之间有一种非正式的合作关系,类似无形学院。,四、科学技术共同体 随着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行,科学技术共同体应运而生,其特点在于: 1。其高度组织性,体现在机构化和计划化方面; 2。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更密切,因而更多地受到外在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动机支配; 3。其目的不是解决严格意义的科学问题,而是利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创造新的工业过程,或提供新资源,或制造新式武器等。 4。其体制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案例:人类基因组工程 2003年4月14日,美国联邦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样,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1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0年由美国政府出资30亿美元起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本来就是一项号召国际参与,成果共享的“公益计划”,它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人类造福,并无谋取商业利益之意,因此参加成员自然也没有将基因解码与专利联系起来,大家都签订协议,所有数据都在24小时内公布。其实所谓HGP(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神就是国际合作、成果共享、科学无国界、科学无专利的精神。,但是90年代中期,一些大企业认识到基因信息对于制造药物的巨大潜力,他们等不及人类基因组公布基因序列的数据,便自己动手弄清某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此而耗费了大量的投资。例如克隆一个疾病基因,平均需要1亿美元,而一个肥胖基因的转让费高达1.4亿美元。投资总要有回报,企业总是要赚钱。企业和企业家就宣布作为知识产权“拥有”这些基因信息,而去申请专利以寻求对他们投资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这种压力下,美国专利局便批准了所谓“功能明确”的基因的专利申请。根据美国专利局的计算,直至1999年初,已颁布1,800项基因专利,另有7,000件正在申请中。现在企业家精神压倒了科学家精神,许多科学家,特别是欧洲的科学家们反对也没有用,倒不如赶快去申请专利,以免后续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原属於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克莱格文特尔,将2716件尚未了解功能的基因,反转录成cDNA型式,并且提交专利申请。这些申请受到了当时掌管NIH基因组部门的詹姆士华生等许多科学家的反对,并且被专利局驳回。 1991年文特尔掌握了一种分析DNA片段的非常强大的技术,即“快速排序标签”,英文缩写EST,这一技术是确定数百个基因的一条捷径,因为它不需要把整个基因组解码。 1998年文特尔与实力雄厚的PE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塞莱拉基因组公司,塞莱拉这个名字来源子拉丁文,是“快捷”的意思。塞莱拉公司的分析工作都是由排序机器人和高速电脑完成的,是“连猴子都会干”的工作。让世界瞠目结舌的是,文特尔宣称,他的新公司将在3年内完成由政府拨巨资资助的“人类基因组工程”试图在15年完成的研究工作!由此可见文特尔在基因组研究方面只争朝夕的决心。,2000年3月,克林顿总统和布莱尔首相联合宣布,所有基因信息都应该无偿向全人类公开。塞莱拉公司的股票价格应声从189美元下跌到14925美元。 目前人们对于基因资讯是否应该登记专利仍有争议。由於学术研究并非营利性,因此通常不受这些专利所拘束。此外由於美国政府近年来将专利申请条件提高,因此与DNA有关的专利许可,在2001年之後已逐渐减少。到2005年4月为止,美国国家生计资讯中心所记载的基因资料中,有82%没有专利标示,另外有14%属於私人机构,3%属於公家单位。,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行为规范,一、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科学特有的精神气质就是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于习俗的价值面而获得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了他的科学良心。”,1。普遍主义。科学的普遍主义是说对科学活动结果的接受或排斥不取决于该学说倡导者的个人属性或社会属性,而只取决于科学理性的程序性原理和科学认识的内在原则,即必须接受科学共同体的公共性检验,这种检验只基于科学自身的理由,而与科学家个人或社会上其他人的个人偏好无关;理论应当具备可预见性、简单性、自洽性等。 科学的普遍主义首先基于对大自然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信仰,其次表现为按照同一条规则行为的理性要求。 作为一种价值观,普遍主义认为每一个个体尽管具有不同的出身、信仰和种族,但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生活和科学活动中应遵守同样的规则并享有同等的权利。,2。独创性。科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科学家的创造力,才能使科学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独创性体现在对个体主义的赞颂。 在一个健全的科学体制中,对科学家的承认表现为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并以优先权作为奖励制度的基础,我们总是把荣誉和赞颂赋予科学家个人。 科学家对优先权的争夺是科学竞争的内在动力,是对科学家的激励机制,而普遍主义的制约又体现了在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的必要性。,3。公有主义。虽然科学共同体承认个人的荣誉,但是科学活动的成果却是为整个共同体所共有。科学的公有主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